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6~65岁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血防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对调查对象采用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 结果  无血吸虫病史居民防治行为正确率高于有血吸虫病史居民,无病史居民做到圈养家畜占调查人数的比例高于有病史居民;知道接触疫水会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1 500元人群为高,知道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能够对家畜进行圈养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知道血吸虫病、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对健康有害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均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没有放牧过牛羊和今年接触过河流、水沟或田地里的水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曾经在田地里种过菜或割过草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小学文化人群为高;认为血吸虫病可以预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曾有血吸虫病病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不识字人群为高。 结论  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对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今后如何做到防治策略和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在制定策略和措施时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参与血防查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方法选择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对调查村居民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5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参与防治的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对调查对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412人,认为血吸虫病可以预防、不能预防、不知道能不能预防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0.34%、2.43%、17.23%。开展血吸虫病查病时做到参加检查、不去检查、没有回答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6.31%、25.49%、18.20%。结论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流行区居民对每年的血吸虫病查病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致使查病依从性降低,影响了防治质量的提高。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强化流行区干部群众的血防意识,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水体和参加劳动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作为调查试区,对6~65岁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是否接触水体、接触水体原因、参加劳动情况。问卷后,对调查对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接触过水体和没有接触过水体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8.35%和11.65%,灌溉和游泳玩耍是居民接触水体的主要原因。因游泳玩耍、洗澡、灌溉、洗手和其他原因接触水体的居民中有血吸虫病病史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16%、0、30.8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1);因上述原因接触水体的居民中本次IHA阳性的居民比例分别为18.60%、0、37.60%、23.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P0.05)。居民中没有参加劳动、每周劳动5次、每周劳动≥5次、没有回答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9.81%、16.50%、43.20%、0.49%,有血吸虫病病史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3.41%、19.12%、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1);IHA阳性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9.51%、38.24%、35.96%、5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P0.01)。结论生产性劳动是血吸虫感染的主要途径,改变人们的接触水体行为和劳动方式对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防健康素养水平。方法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65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掌握血防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同时对调查对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西甸行政村2013年尚有钉螺面积5.6万m2,钉螺分布相对广泛;磨光行政村2013年尚有钉螺面积0.85万m2,钉螺分布相对局限,两村2013年均无血吸虫病患者、病畜。在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防治行为和防治态度的回答中,防治知识正确率为40.53%~89.81%,防治行为的正确率为39.81%~88.35%,防治态度的正确率为55.34%~80.34%,不同村别、年龄、性别、职业人群的正确人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不同村别、年龄、职业人群中曾有血吸虫病病史人数和间接血凝(IHA)阳性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结论云南省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防健康素养差别较大,在今后的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把握目标人群特点,针对不同的原因和情况,探索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逐步强化流行区干部群众的血防意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天门市、汉川县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血吸虫病患病情况、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及其有关因素.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居住当地3年以上的7周岁以上居民;采用统一表格,组织专人培训后,逐户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所获资料经IBM/PC/AT机用SAS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天门市、汉川县实调查人数分别为2185人和3185人,调查率分别为78.9%和82.5%.问卷由本人回答的比例分别为72.4%和87.3%,其余均由调查对象直系亲属代答.1 两地居民血吸虫病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疫情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疫情现状及特征,为进一步的疫情纵向观察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择湖沼型湖滩亚型和洲滩亚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各1个,采用Kato-Katz法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查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居民血吸虫病治疗史和患病史、疫水接触、与血吸虫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等情况。结果民生村和光辉村分别有68.24%和61.39%的居民有患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2周内有腹泻症状史者分别占3.96%和4.39%,有乏力史者分别占8.67%和5.80%。民生、光辉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90%、15.1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夏季接触疫水人群多于春、秋季,主要接触疫水方式为洗手、戏水、放牧、割草、捕鱼等。耕牛血吸虫感染率2岁以下幼牛较高。结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仍较严重,常规防治措施难以使疫情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云南鹤庆县2002年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我们于2002年对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传播阻断地区进行了监测,对传播控制地区进行了螺病情调查,现将结果分述如下。方法一、概况鹤庆县属云南省流行血吸虫病的重疫区,全县10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办事处)中有8个乡镇,55个村(办)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约15.4  相似文献   

8.
常规健康教育后疫区居民社会血防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后血吸虫病疫区居民社会血防责任意识的变化。方法对血吸虫病疫区居民就“疫区居民有无血防责任”等10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评分,分别统计各题给予肯定回答与否定回答的人数,计算其所占比例,分别统计及格与不及格人数,计算两者比例,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疫区居民有无血防责任”、“疫区居民是否应参与血防工作”、“个人患病对社会有无影响”、“他人患病对自己有无影响”和“会否阻止他人在有螺洲滩放牧”5个问题,否定回答的人数多于肯定回答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对“血吸虫病是否仅危害个人健康”、“不良行为会否产生社会危害”2个问题,肯定回答的人数多于否定回答人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会否提醒他人做好防护”,52.7%的人予以肯定,与否定回答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评分及格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7.2%,低于不及格人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健康教育后疫区居民社会血防意识仍相当淡漠,在以后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引导疫区居民的社会血防意识。  相似文献   

9.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 信念 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防治血吸虫病知识、信念和行为特征以及对血防教育的需求情况,是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为此,对当涂、和县及东至县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进行了上述诸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鹤庆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80-2010年在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的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的有关应用性研究资料和取得效果。结果 1987年鹤庆县开展《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研究》课题,采用化疗加感染性螺点灭螺的防治措施,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5.23%下降为2.61%。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控制传染源的策略后,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2010年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08%。结论鹤庆县开展的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对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进一步努力达到传播阻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野粪分布及污染情况, 以评价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 方 法 法 根据近5年螺点分布及人畜活动特点, 在云南省巍山、 南涧、 弥渡3个县各随机抽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 每村选定 总面积>4 hm2 的有螺自然片区为调查范围, 调查野粪种类与密度。取查获的全部新鲜野粪采用集卵孵化法或塑料杯顶 管孵化法检测, 观察野粪血吸虫病原阳性情况。结果 结果 3个县共调查63 hm2 , 发现野粪420份, 野粪平均密度0.066 7堆/ 100 m2 。各类环境均有野粪分布, 其中路边和山坡野粪密度最高, 分别为0.098 7堆/100 m2 和0.088 0堆/100 m2 。共采集 新鲜野粪280份, 包括人、 牛、 马、 犬、 羊和猪粪便6类, 以牛粪及犬粪最多, 分别占37.38%和30.71%, 未查到血吸虫病原阳 性野粪。结论 结论 云南省有螺环境内野粪多, 仍存在较大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应在强化禁牧措施的同时加大对犬的查 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定防治对策、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月,选取南涧县既往血吸虫病疫情相对较重的乐秋乡乐秋村和南涧镇白云村作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历史疫情和防治资料,并进行钉螺和野粪分布等现况调查,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18年, 云南省南涧县乐秋村和白云村人群血吸虫病筛查平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76%(202/2 990)和2.86%(142/4 971),牛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 160)和10.65%(31/291),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现有钉螺分布面积21.06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9年在乐秋村和白云村查出有螺面积6.17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2.17%(245/11 298),活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683/11 298),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共在23个环境捡获牛、羊、犬和马属动物等野粪136份,未发现血吸虫病原学阳性。结论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已处于低水平,但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需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态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5-2014年选择云南省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2015-2016年选择全省全部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照全国统一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以及野粪和螺情等调查。结果 2005-2016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40%~25.4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检阳性者以30~60岁和农民职业人群为主;粪检阳性率为0~6.59%,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67%。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25.00%,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10.29%,主要感染畜种为黄牛、水牛、狗、马属动物和猪。共调查各类野粪1 642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共查出有螺面积753.97 hm2,活螺密度0.013 9~0.631 5只/0.1 m2,共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64只。监测期间监测点有螺环境的灭螺覆盖率达100%,化疗血吸虫病人161例、病畜269头(只)。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今后仍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以期尽早达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采用系统抽样结 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 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 采用解剖法结合 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 采用孵化法检 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 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 结果 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 , 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 1.03%, 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 ,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 牛血吸虫感染率为 0.90%, 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 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 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 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 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 分别为人粪、 牛粪、 马属动物粪、 羊粪、 猪粪和犬粪, 密度以牛粪、 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 分别 为7.2、 4.3堆/hm2 和2.1堆/hm2 。查出阳性野粪6份, 其中牛粪3份, 阳性率为2.27% (3/132); 马属动物粪2份, 阳性率为 2.63% (2/76); 犬粪1份, 阳性率为3.70% (1/27), 牛、 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 15.89%和3.43%。结 结 论 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 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