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中重度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 PEP)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6 731例初始乳头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插管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参数均为前瞻性收集。主要研究终点为中重度PE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PEP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6 731例初始乳头的ERCP患者总体PEP发生率为5.3%(n=359),中重度PEP发生率为1.0%(n=68)。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ERCP适应证、插管方式、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误进胰管次数以及有无学员参与插管等因素与中重度PEP发生有关(P均<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2, 95%CI: 1.28~4.21, P=0.006)、非胆总管结石(OR=2.04, 95%CI: 1.16~3.59, P=0.014)、插管时间≥5 min(OR=2.23, 95%CI: 1.20~4.13, P=0.011)、误进胰管次数≥1次(OR=1.88, 95%CI: 1.03~3.44, P=0.040)和无学员参与插管(OR=1.81,95%CI: 1.02~3.22, P=0.043)是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非胆总管结石、无学员参与的插管以及困难插管等。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x2=0.141,P=0.707)及成功率(x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34例接受ERCP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史、重大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结果,详细录入ERCP术中操作、术中诊断、并发症以及术后处理等情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手段分别寻找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矩阵相关分析方法探寻各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关系。结果共发生226例PEP,发生率为5.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X^2=9.715,P=0.002)、年龄〈60岁(X^2=6.108,P=0.013)、慢性胰腺炎(X^2=14.703,P=0.001)、初次ERCP(X^2=14.899,P=0.000)、高血压(X^2=4.489,P=0.034)、术前黄疸阴性(X^2=19.159,P=0.000)、困难插管(X^2=45.824,P=0.000)、留置胰管导丝(X^2=30.223,P=0.000)、乳头预切开(X^2=45.928,P=0.000)、胰管造影(X^2=20.170,P=0.000)为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49,P=0.011)、初次ERCP(OR=1.745,P=0.003)、术前黄疸阴性(OR=1.917,P=0.000)、困难插管(OR=3.317,P=0.ooo)以及胰管造影(OR=1.823,P=0.004)为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矩阵相关分析提示困难插管与乳头预切开、留置胰管导丝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699。结论女性、年龄〈60岁、慢性胰腺炎、初次ERCP、高血压、术前黄疸阴性、困难插管、留置胰管导丝、乳头预切开、胰管造影均可能引发PEP。其中术前黄疸阴性、初次ERCP、女性患者、困难插管和胰管造影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留置胰管导丝和乳头预切开因与困难插管密切相关,故不应当视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为PSC并行ERCP的患者共72例,监测并记录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发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全部72例患者中ERCP的成功率为94.4%(68/72),不良事件中胰腺炎和胆道感染的发病率最高(6.94%,4.17%),穿孔的发病率最低(1.38%)。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行胰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率均高于未进行者(OR=13.642,P=0.017;OR=7.381,P=0.000);导丝进入胰腺和进行胰管造影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病率(OR=8.042,P=0.000;OR=2.651,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丝进入胰管(OR=4.547,95%CI:1.076~12.543)、胆道乳头括约肌切开术(OR=5.023,95%CI:2.643~18.321)与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胆管可增加PSC患者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手段。选择性乳头插管是ERCP诊治的基础,但由于解剖变异、结石嵌顿、乳头狭窄、肿瘤侵袭等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患者行ERCP时常规插管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precutsphincterotomy,PST)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内镜插管的成功率。4年来作者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行ERCP的住院患者,将ERCP下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在ERCP术前及术中分别将患者和操作相关情况记录在统一的观察表上;术后随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直至出院;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纳入观察的165例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中,25例发生并发症(15.2%),其中急性胰腺炎22例(13.3%,轻度15例、中度6例、重度1例),出血1例(0.6%),急性胆管炎2例(1.2%),无穿孔或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多变量分析提示术后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是:女性(OR=3.8,95%CI1.4~10.8)、复发性胰腺炎(OR=3.1,95%CI1.0-9.9)、副乳头切开术(OR=5.9,95%CI1.2—28.8)。结论与常规ERCP操作比较,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女性、复发性胰腺炎、行副乳头切开术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TPS)应用于导丝进入胰管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困难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 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行ERCP诊疗的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在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技术尝试5 min内即成功进入胆管者,共纳入154例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患者。将导丝首次进入胰管且插管时间5~<10 min时即行TPS的患者设为早期TPS组(n=62例),而将导丝反复进入胰管(≥2次)或插管时间≥10 min时才实施TPS的患者设为延迟TPS组(n=9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插管成功率、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TPS组和延迟TPS组的性别、年龄、ERCP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PS组的插管时间[12.0(10.0,15.0)min 比 21.0(16.0,27.0)min,Z=8.262,P<0.001]、手术时间[29.0(25.0,34.0)min 比 50.5(41.0,67.8)min,Z=9.097,P<0.001]显著短于延迟TPS组,两组胰管支架留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62)比16.3%(15/92),χ2=1.381,P=0.240]。早期TPS组的插管成功率[100.0%(62/62) 比 88.0%(81/92),χ2 =6.282,P=0.012]显著高于延迟TPS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0%(0/62)比16.3%(15/92),χ2=11.200,P=0.001]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7.1%(23/62)比59.8%(55/92),χ2=7.626,P=0.006]显著低于延迟TPS组,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1.0%(13/62)比31.5%(29/92),χ2=2.080,P=0.149]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21.0%(13/62)比30.4%(28/92),χ2=1.699,P=0.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穿孔和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在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中,早期实施TPS可以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ERCP的患者。对常规胆管插管失败且导丝反复进入胰管(〉4次)者行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胆管插管成功后,导丝留置胆管内,继续完成胆管括约肌切开及相应的治疗。统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共行ER—CP1576例次,需胆管深插管879例次,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者30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后,首次ERCP胆管深插管成功率为93.3%(28/30),2次ERCP插管成功率为96.7%(29/30)。2例(占6.7%)发生并发症,为轻型胰腺炎。无出血、穿孔或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在困难胆道插管中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胰腺炎(PEP)与高淀粉酶血症(PEH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住院行ERCP的患者1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预防性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术后发生PEHA组77例,PEP组4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ALP(Z=-2.518,P=0.012)、GGT(Z=-2.313,P=0.021)、TBil(Z=-2.978,P=0.003)、DBil(Z=-3.069,P=0.002)水平及术中是否行导丝进入胰管检查(χ2=4.176,P=0.041)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丝进入胰管次数≥3次[优势比(OR)=2.469,95%可信区间(95%CI): 1.199~5.188,P=0.047]、ALP<125 U/L(OR=5.499,95%CI: 1.452~18.830,P=0.012)、TBil<22 μmol/L(OR=4.249,95%CI: 1.023~17.648,P=0.046)是影响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即使预防性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术前ALP、TBil水平正常及术中导丝多次进入胰管的患者更易发生PEP,需引起手术医师警惕。根据病情,术前及术后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能减少PEHA向PEP进展,减少中重度PEP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和取净率均为100%,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方面均较显著。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318,95%CI=1.114~4.926)、胰管显影(OR=1.101,95%CI=1.022~2.731)和插管时间>60 min(OR=1.026,95%CI=1.016~3.769)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道结石病史(OR=1.249,95%CI=1.105~3.621)、胆道中高位梗阻(OR=1.412,95%CI=1.263~4.788)和胆管治疗史(OR=1.281,95%CI=1.051~2.871)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SOD病史、胰管显影、插管时间、胆道中高位梗阻、胆道结石病史和胆管治疗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针状切开乳头开窗术(NKF)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中的经验,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2003-01-2007-12施行NKF 242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42例中一次性乳头开窗插管成功238例.3例行二次ERcP术,术后无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无操作后死亡病例,短期随访期问无其他与操作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NKF是成功、迅速完成ERCP操作的重要方法 之一,熟练应用乳头开窗技术,可减少NKF危险性,提高ERCP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高龄患者(≥80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512例行ERCP(638例次ERCP)的超高龄胆胰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RCP适应证和手术完成情况,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超高龄患者638例次ERCP选择性插管总体成功率为94.0%(600/638),与同期<60岁(2 433/2 557,95.2%)、60~<80岁人群(2 815/3 004,93.7%)相比,三者插管总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9,P=0.064)。超高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5.2%(97/638),术后于住院期间死亡的总体发生率为2.1%(11/512),与同期<60岁(8/1 809,0.4%)、60~<80岁人群(21/2 127,1.0%)相比,三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4,95%CI:1.237~3.041,P=0.004)、上消化道重建术后(HR=2.28,95%CI:1.064~4.891,P=0.034)、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HR=1.65,95%CI:1.012~2.679,P=0.045)、手术时期较早(HR=0.57,95%CI:0.352~0.923,P=0.022)、手术操作时间>30 min(HR=1.74,95%CI:1.094~2.759,P=0.019)、术前白细胞>9.5×109/L(HR=2.66,95%CI:1.661~4.257,P<0.001)及降钙素原≥0.05 ng/L(HR=2.54,95%CI:1.172~5.513,P=0.018)是超高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对超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超高龄患者有高血压、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有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既往史、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术前患者白细胞>9.5×109/L及降钙素原≥0.05 ng/L时,应密切关注术后并发症,避免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并对辅助插管的方式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ERCP的患者122例,分析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的患者进行不同辅助插管并记录其成功率,对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operative acute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81. 1%(99/122),导致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十二指肠乳头长且松弛、胆总管弯曲成角。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者分别采用经胰管预切术辅助插管(11例)和双导丝插管术进行辅助插管(12例),总插管成功率提升至92. 6%(113/122),且经胰管预切术辅助成功率明显高于双导丝插管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13例插管成功者中,发生PEP 11例,其中单纯常规插管者5例(5. 1%),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经胰管预切术(4例,50. 0%)及双导丝辅助插管术(2例,33. 3%),且双导丝辅助插管者PEP发生率低于经胰管预切开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在行ERCP前评估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减少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胆总管结石行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70岁,n=52)与对照组(年龄<70岁,n=45),分别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7例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者,ERCP插管成功率为969%(94/97),高于同期我院常规插管成功率(91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性别构成(P=0656)、平均年龄(P<0001)、胆总管平均直径(P=0530)、胆总管结石平均直径(P=080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3/52)和22%(1/45)(P=0621),穿孔发生率分别为38%(2/52)和22%(1/45)(P=1000),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35%(7/52)和89%(4/45)(P=0479),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8%(2/52)和22%(1/45)(P=1000),死亡率分别为19%(1/52)和0(P=1000)。结论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作为困难插管的补救措施,在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处理ERCP困难胆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109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进行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下称经胰管组,56例)和常规针式乳头预切开术(下称常规针刀组,5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9例患者中的9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经胰管组成功率96.4%(54/56),常规针刀组成功率81.1%(43/53),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4例、胆道感染2例。其中,经胰管组急性胰腺炎2例,常规针刀组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4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经胰管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针刀组(3.6%比17.0%,P〈0.05),术后胰腺炎、出血、感染发生率也分别低于后者,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超选胆总管成功率高于针式乳头预切开术,而且并发症较低,是处理选择性胆总管插管较困难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胆系疾病行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并发胰腺炎(PE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接受ERCP的患者200例,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良性胆系疾病行ERCP并发PE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ERCP并发PEP与性别、年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球囊扩张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胆总管直径大小、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多次胰管插管、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有胰腺炎病史有关(P<0.05)。患者胆总管直径<10 mm、有SOD、多次胰管插管、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有胰腺炎病史是良性胆系疾病行ERCP并发P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良性胆系疾病行ERCP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预防,可以降低PEP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H)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治疗性ERCP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单发结石、甘油三酯、民族等基本信息并详细录入ERCP术中操作、术中诊断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E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PEPH发生率为26.6%(62/23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3.320,P=0.045)、有饮酒史(χ2=6.108,P=0.010)、胆总管狭窄(χ2=5.767,P=0.012)、单发结石(χ2=9.121,P=0.020)、十二指肠乳头憩室(χ2=28.170,P0.001)、异常的甘油三酯(χ2=54.717,P0.001)为PEPH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OR)=1.616,P=0.025]、饮酒史(OR=2.360,P=0.010)、胆总管狭窄(OR=2.163,P=0.012)、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5.502,P0.001)、甘油三酯异常(OR=12.924,P0.001)为PE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有饮酒史、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异常的甘油三酯是PEPH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一类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有效降低PEPH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于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内镜科行ERCP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86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插管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管成功率99.8%,使用切开刀直接插管成功793例,采用双导丝及胰管支架占据44例,止血夹固定乳头法3例,预切开25例,2例未能成功插管。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炎5例,穿孔1例,延迟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ERCP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胰疾病,应明确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适应证,根据乳头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良性胆胰疾病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T的患者随访资料,探讨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发症累积发生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57个月,平均随访(30.9±12.1)个月。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为9.9%(18/182),包括复发性胆总管结石9例,复发性胆管炎6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道狭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憩室旁乳头、胆道积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mm和胆道积气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4.82,95%可信区间(95%CI):1.08~21.55,P=0.040;OR=6.19,95%CI:1.23~31.23,P=0.027]。结论良性胆胰疾病EST术后远期并发症较低,胆总管直径≥15mm和胆道积气是发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