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 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理。RSV组小鼠用2 g·L-1RSV溶液滴眼,模型组小鼠用相同剂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滴眼,连续滴眼 21 d。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碱烧伤和滴眼干预。碱烧伤后21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混浊情况,对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纤维蛋白α1链(COL3A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碱烧伤后21 d,RSV组小鼠角膜混浊评分为(2.25±0.89)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2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角膜基质中细胞增多,给予RSV干预后细胞相对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SMA和COL3A1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GF-β1(0.60±0.17)、α-SMA(0.27±0.05)、COL3A1(0.49±0.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GF-β1(1.48±0.50)、α-SMA(0.55±0.18)、COL3A1(1.32±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小鼠角膜碱烧伤中,RSV可以有效抑制角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减少COL3A1沉积,从而抑制角膜的纤维化反应,进而减轻角膜混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视网膜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C57BL/6小鼠右眼均采用前房灌注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左眼不作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在损伤后24 h、48 h、72 h分别进行视网膜冰冻切片、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检测相关缺氧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与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视网膜微循环结构损伤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RI后24 h组大部分血管仍呈正常形态;RIRI后48 h组,闭塞的血管数量增多;RIRI后72 h组,血管损伤明显加重。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正常对照组,RIRI后24 h、48 h、72 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深层血管网毛细血管密度RIRI后72 h组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冰冻切片检测显示,RIRI后24 h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层视网膜中抗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I后48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及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RI后72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24 h组、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RIRI后48 h组和72 h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和RIRI后24 h组在两个层次毛细血管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72 h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达到高峰值,与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缺血缺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炎症因子在正常对照组与RIRI后24 h组、48 h组、72 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RIRI中发挥了对微循环的破坏作用,损伤早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成为此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croRNA-21(miR-2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21在正常视网膜组织和确诊R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在转染的基础上运用MTT检查RB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DCD4、Bax、Bcl-2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视网膜组织miR-21表达 (0.703±0.071)相比,RB组织miR-21为高表达(2.214±0.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Weri-Rb-1细胞中,与NC组(2.245±0.213)相比,miR-21抑制剂转染后明显降低了miR-21的表达水平,miR-21 inhibitor组为0.683±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细胞转染后24 h、48 h、72 h、96 h,MTT测定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两组24 h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iR-21 inhibitor 组在 48 h、72 h、 96 h的A值均低于 N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NC组凋亡细胞在总细胞中百分比为(3.045±0.301)%和(4.832±0.493)%,miR-21 inhibitor组凋亡细胞在总细胞中百分比为(2.593±0.257)%和(40.167±4.014)%,miR-21 inhibitor组Weri-Rb-1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miR-21 NC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C组PDCD4表达(0.192±0.045)相比miR-21 inhibitor组(0.683±0.091)表达明显减少,NC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0.143±0.036)相比miR-21 inhibitor组(1.192±0.054)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组Bcl-2蛋白表达(0.864±0.038)相比miR-21 inhibitor组(0.257±0.026)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是RB的促癌基因,miR-21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miR-2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与PDCD4、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飞燕草素对光化学损伤661W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661W细胞进行培养,根据预实验结果采用(2000±200)lux光照强度持续照射细胞48 h作为造模条件,采用5 μmol·L-1飞燕草素、3 mmol·L-1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为最佳用药浓度。细胞分组如下:对照组,常规避光培养48 h;光照组,(2000±200)lux光照培养48 h;光照飞燕草素组,(2000±200)lux光照培养24 h,换含5 μmol·L-1飞燕草素的培养基继续光照培养24 h;避光飞燕草素组,避光培养24 h,换含5 μmol·L-1飞燕草素的培养基继续避光培养24 h;光照NAC组,(2000±200)lux 光照培养24 h,换含3 mmol·L-1 NAC的培养基继续光照培养24 h。采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状态、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JC-10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 V-FITC/ 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光照组细胞皱缩卷曲,脱落细胞增加。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避光飞燕草素组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光照组相比,光照飞燕草素组、光照NAC组和避光飞燕草素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ROS含量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避光飞燕草素组ROS含量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光照组相比,光照飞燕草素组、光照NAC组和避光飞燕草素组ROS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避光飞燕草素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光照组相比,光照飞燕草素组、光照NAC组和避光飞燕草素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光照组相比,光照飞燕草素组、光照NAC组和避光飞燕草素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光照组相比,光照飞燕草素组、光照NAC组和避光飞燕草素组的iNOS、Bax、细胞色素C、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调,Bcl-2蛋白表达均上调,Bcl-2/Bax值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飞燕草素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光化学损伤661W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s)增殖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COL1A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培养HFSFs,根据是否暴露于0.2 mT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暴露组又分为不同终浓度葛根素组(0.0、0.1、1.0、10.0 µmol/L)。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暴露时间(0、12、24、48 h)暴露组和非暴露组HFSFs增殖活性,及各浓度葛根素组HFSFs暴露于0.2 mT电磁场24 h时增殖活性;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非暴露组和暴露于0.2 mT电磁场24 h时各浓度葛根素组HFSFsmRNA转录水平和COL1A1蛋白表达。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暴露组各时间点HFSFs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0,P<0.05),暴露于0.2 mT磁场24 h开始即出现HFSFs增殖受抑(t=5.000,P<0.01);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细胞内COL1A1蛋白表达下调(t=7.956,P<0.01),同时mRNA转录也下调(t=17.364,P<0.01),而1.0 µmol/L葛根素开始使HFSFs增殖活性增强(P<0.01),0.1 µmol/L葛根素即使暴露组HFSFs内COL1A1蛋白(P<0.05)和mRNA表达上调(P<0.05),且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结论葛根素可逆向改变ELF-EMFs引起的HFSFs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内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对巩膜基质重塑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与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ELF-EMF对I型胶原(Collagen I)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根据是否暴露于50 Hz、0.2 mT电磁场或加入MMP-2特异性抑制剂(sc-204092),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辐照组和抑制剂组。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HFSF中MMP-2酶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FSF中MMP-2、Collagen I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组HFSF细胞中MMP-2酶活性、MMP-2、Collagen I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6、139.88、63.46,P均<0.01);辐照组较对照组MMP-2酶活性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Collagen I蛋白表达下降(P<0.01);抑制剂组较辐照组MMP-2酶活性和蛋白表达下降(P<0.01),Collagen I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ELF-EMF可能通过影响体外培养的HFSF中MMP-2的酶活性和蛋白表达来调节Collagen I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BEV)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抑制活性氧(ROS)在EMT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人ARPE-19细胞株,根据实验需要将ARPE-19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EV组、BEV+NAC组和BEV+DPI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干预,BEV组用0.25 g?L-1 BEV处理细胞72 h,另外两组在 BEV处理细胞24 h后分别再用ROS抑制剂NAC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细胞48 h。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观察各组ARPE-19细胞内ROS和H2O2的生成堆积情况;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各组ARPE-19细胞中EMT标志物[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带蛋白-1(ZO-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MT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CFH-DA染色观察发现,ARPE-19细胞加入BEV继续培养后,ROS和H2O2表达均明显上调(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V组EMT指标变化显著:上皮标志物ZO-1的表达降低,间质标志物α-SMA和FN的表达升高,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EV组相比,BEV+NAC组和BEV+DPI组中各项指标mRNA表达变化显著,ZO-1上升至0.955±0.048、1.056±0.017,而α-SMA下降至0.982±0.165、1.058±0.165,此外FN表达(0.666±0.063、0.983±0.125)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种因子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其相应mRNA表达相一致,与单纯BEV组相比,ROS抑制剂NAC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都显著改变了EMT标志物的表达,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了0.195±0.010、0.770±0.175,而α-SMA下降了0.353±0.098、0.482±0.037,FN下降了0.528±0.161、0.612±0.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S参与了BEV诱导的RPE细胞EMT,抑制ROS可减轻BEV诱导的人RPE细胞的 EMT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真菌性角膜炎小鼠角膜瘢痕化的影响。方法 取96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只。两组小鼠同时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雷帕霉素组模型制作前1 d按6.0 mg·kg-1雷帕霉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预处理,之后按0.2 g·L-1浓度在结膜下注射5 μL,持续3 d;对照组注射PBS溶液。造模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角膜临床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造模后各组小鼠不同时间角膜LC-3Ⅱ、α-SMA和 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336 h,对照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LC-3Ⅱ表达上调,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造模后72 h及336 h两组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α-SMA蛋白及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144 h、336 h雷帕霉素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促进自噬作用下调角膜瘢痕化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了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小鼠角膜瘢痕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tDNA氧化损伤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高糖代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 mmol·L-1葡萄糖作为作用浓度,含浓度为5.5 mmol·L-1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作为正常培养基。将hRECs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对hRECs不做特殊处理,用正常培养基培养;高糖诱导3 h组用高糖作用hRECs 3 h,高糖诱导12 h组用高糖作用12 h,高糖诱导24 h组用高糖作用24 h,之后均转至正常培养基培养2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RECs细胞凋亡情况及hRECs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RECs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OX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hRECs线粒体内mt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含量。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94%。高糖诱导3 h组、12 h组及24 h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12.08%、13.55%;高糖诱导24 h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高糖诱导1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糖诱导12 h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高糖诱导3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高糖诱导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各高糖诱导组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诱导3 h组细胞色素C相对表达量低于12 h组和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诱导3 h组COX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12 h组和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高糖诱导组COX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高糖诱导组细胞ROS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诱导3 h组ROS含量低于1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诱导12 h组ROS含量低于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高糖诱导组线粒体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高糖诱导24 h组8-OHdG含量高于12 h组及3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高糖下视网膜血管mtDNA氧化损伤可能是“高糖损伤”解除后氧化损伤可持续存在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mTOR-siRNA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uman lens epithelial line B3,HLEB3)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p70S6K及4EBP1表达的影响,并与雷帕霉素的作用作对比。方法 HLEB3分为mTOR-siRNA组(培养基加入Lipo2000和mTOR-siRNA)、control-siRNA组(培养基加入Lipo2000和control-siRNA)、Lipo2000组(培养基加入Lipo2000)、雷帕霉素组(培养基加入雷帕霉素)和空白对照组,于转染24 h、48 h、72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和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各组细胞p70S6K及4EB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siRNA组随着转染时间延长,HLEB3细胞分布稀疏、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贴壁不良。转染24 h、48 h、72 h时,mTOR-siRNA组细胞密度均较其他四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24 h后,各组细胞4EB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OR-siRNA组及雷帕霉素组p70S6K蛋白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转染48 h、72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OR-siRNA组及雷帕霉素组4EBP1及P70S6K蛋白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而control-siRNA组、Lipo2000组4EBP1、P70S6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TOR-siRNA及雷帕霉素均可影响HLEB3的增殖及生长活性,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p70S6K和4EBP1的表达,且mTOR-siRNA的早期作用较雷帕霉素强。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极低频电磁辐射产生的热效应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及其对眼表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眼球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下是否会导致巩膜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目前鲜见报道. 目的 研究ELF-EMFs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s)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HFSFs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根据细胞是否暴露于50 Hz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磁场强度(0、0.1、0.2、0.5、1.0 mT)、不同暴露时间(0、6、12、24、36、48 h)下HFSFs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同时应用CCK-8法检测两组HFSFs的细胞增生情况,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法对HFSFs中COL1A1和MMP-2蛋白的表达进行确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在磁场强度0.2 mT下作用6h可见HFSFs中COL1A1 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0.099±0.008,暴露组:0.050±0.004;P=0.009),且表达量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磁场强度0.1 mT下暴露24 h,HFSFs细胞中的MMP-2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0.009±0.001,暴露组:0.018±0.003:P=0.038),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磁场强度0.2 mT下暴露24 h,HFSFs细胞增牛的吸光度(A450)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免疫荧光分析也显示暴露组HFSFs细胞中COL1A1表达下调,MMP-2表达上调.结论 ELF-EMFs暴露可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体外培养的HFSFs的增生及COL1 A1的合成,可能是诱导巩膜发生病理性重塑进而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NS-2028)对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s)的增殖、I型胶原蛋白(COL1A1)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培养的HFSFs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NS-2028,分为0.1、1.0、10.0、100.0 μmol/L 4个浓度梯度;对照组加入与实验组对应的等体积细胞培养液。分别采用CCK8法、荧光定量PCR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HFSFs吸光度(OD)值、COL1A1 mRNA相对表达量及COL1A1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 CCK8法检测对照组HFSFs的OD值为0.82±0.04,实验组在4个浓度梯度NS-2028刺激下,OD值分别为0.81±0.05、0.83±0.05、0.85±0.05、0.81±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0,P>0.05)。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实验组在4个浓度梯度NS-2028刺激下,COL1A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0.75、1.19±0.68、1.40±0.18、1.88±0.24,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38,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组在4个浓度梯度NS-2028刺激下,与对照组相比其COL1A1的分泌量显著增高。结论 NS-2028在促进HFSFs COL1A1合成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对HFSFs的增殖可能没有影响。NS-2028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 (大鼠玻璃体内单次注射TB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5 μL,病毒滴度为 1.0×109 IU·mL-1)、TBK1空载体(TBK1-NC)组(玻璃体内注射等剂量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液),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每组15只。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蛋白表达定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RGC凋亡,ELISA检测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TBK1在大鼠RGC中特异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TBK1-NC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TBK1-OE组各指标均增加(均为P<0.01);而与DM组相比,TBK1-OE 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DM组与TBK1-NC组大鼠之间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TBK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过表达TBK1对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RIP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苯基丁酸(4-PBA)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4-PBA预处理+高糖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ERS)相关通路分子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上皮因子E-cadherin和间质因子α-SMA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MT标志分子E-cadherin、α-SMA、Snail的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组细胞呈长梭形改变,丢失上皮细胞特性,类似纤维细胞的表型;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相对于高糖组细胞,长梭形细胞数量较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内RO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4-PBA预处理后ROS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ERS相关通路分子GRP78、CHOP、p-eIF2α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中GRP78、CHOP、p-eIF2α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组(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α-SMA和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α-SMA和Snail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则与之相反(均为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荧光表达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4-PBA 预处理后荧光增强;α-SMA荧光表达则与之相反。结论 4-PBA通过抑制ERS相关通路分子的表达、减少ROS产生来抑制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EMT,从而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晶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2022,(12):937-941
目的 基于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核因子κB(CYLD/NF-κB)通路,研究藤黄酸(GA)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RPE-19 细胞,高糖诱导,实验分为NC组(含5.5 mmol·L-1葡萄糖),HG组(含30 mmol·L-1葡萄糖),HG+不同剂量GA组(2 μmol·L-1、4 μmol·L-1、8 μmol·L-1 GA分别预处理RPE细胞1 h,加30 mmol·L-1葡萄糖)。CCK-8检测各组RPE细胞增殖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D)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PE细胞中α-SMA、CYLD、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HG组RPE细胞出现明显增殖,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CYLD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不同剂量GA组RPE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减少,CYLD表达均增加(均为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GA可抑制高糖环境下RPE细胞EMT,其抑制作用与上调CYLD,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DNA聚合酶η(POLH)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防御机制。方法 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H2O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OLH的表达并筛选H2O2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H2O2组、H2O2+HA组和H2O2+OV-POLH组,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OLH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以及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BAX、BCL-2、Nrf2和Keap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透明晶状体前囊膜(1.00±0.22)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POLH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38±0.62)(P<0.000 1)。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200 μmol·L-1 H2O2处理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最低;TUNEL实验检测结果显示, 200 μmol·L-1 H2O2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的γH2A染色明显下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明显下降,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Keap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转录调控蛋白Nrf2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 过表达POLH可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功能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其抑制氧化应激机制可能与Nrf2-Keap1-AR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膜组织和Y79细胞中miR-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