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症调查和分析,了解西部高原沙漠地区干眼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3年1-12月间,对新疆喀什地区3个街道的常住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调查,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ⅠT)等检查。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9例维吾尔族人中,诊断为干眼者180例,占21.7%。其中男性干眼患病率为19.1%(45/235),女性为22.7%(135/59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干眼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60岁组干眼患病率[29.0%(62/214)],高于<60岁组[19.2%(118/615)](χ2=8.94,P<0.05)。且>60岁组人群中,女性的干眼症患病率比男性高(χ2=6.49,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SⅠT、BUT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男女干眼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大干眼的患病率升高。全身并发疾病对干眼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从而了解社区人群干眼的患病特征,更好地制定干眼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8年1~5月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作抽样调查,所有样本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裂隙灯、Schirmer I test、BUT、荧光素染色及DR-1干眼仪等检查.依据目前公认的国内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对其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800分问卷中,共746人参与答卷,应答率为93.25%.其中诊断为干眼者185例,男性65例,女性120例.并得出本课题社区调查对象中干眼的患病率为24.8%(185/746),男性患病率为22.0%,女性患病率为26.6%.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过敏、吸烟)及用药可能促进干眼的发生. 结论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发病与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DR普查.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身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和血样采集.DR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际DR分型标准.单眼或双眼DR均入选为DR患者.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与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实际受检者6150人,受检率91.5%.检出糖尿病患者703例.除外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记录眼底情况者40例,纳入分析663例.确诊DR 36例,占糖尿病患者的5.4%.非增生型DR 34例,占DM患者的5.1%;增生型DR 2例,占DM患者的0.3%.糖尿病病程(r=0.008)、空腹血糖(r=0.009)为影响DR患病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无锡市滨湖区50周岁及以上人群DR患病率较低,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DR患病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蒙地区40岁以上人群干眼病患病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内蒙地区40岁以上健康人群干眼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眼科门诊及全年内蒙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共12573例,选择40岁以上有干眼症状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共595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317例。结果干眼总患病率为31.93%,女性(38.8%)高于男性(24.1%)(P〈0.01);眼部不适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干涩感186例(31.2%)其次为视疲劳132例(22.2%),最少见的症状是眼红36例(6.1%)。不同职业中使用电脑者患病率最高为46.6%,其次为退休人员、户外工人及文字工作者,分别为35.7%、30.4%及29.5%。结论干眼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职业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琰  杨炜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508-51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2-DM)患者与非2-DM人群干眼的患病率差异,并分析影响干眼的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方法:选取2014-03/2015-05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DM者80例(观察组),门诊体检中心的正常体检者98例(对照组).参照WHO干眼诊断标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将观察组患者分别依据糖尿病病程、年龄、性别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分组,组内分析其干眼患病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干眼的患病率为49% (39/80),显著高于对照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M患者随年龄、病程以及血糖水平增加,其干眼患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干眼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M患者干眼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随患者年龄、病程及血糖水平增加而升高,但不同性别间其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CDK)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发病情况,并初步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牧业四旗进行人群抽样调查,共调查2558人,其中游牧人群1210人,农耕人群1348人,并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中发病年龄最小为20岁,总患病率为21.6%,男性为21.7%,女性为21.6%,男女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1.87,P=0.090,0.392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8.9%;20岁以上人群中1级病变311人,占15.3%,2级病变242人,占11.9%,未发现3级病变患者;牧业四旗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2,P=0.00);游牧人群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农耕人群,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0.41,P=0.00);调查发现:巴尔虎蒙古族患病率最高(52.8%),其次为布力亚特蒙古族(46.5%)、鄂温克族(40.8%),达斡尔族(1.6%)、汉族(1.3%)和科尔沁蒙古族(0.8%)最低,各民族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9,P=0.00);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发现CDK与年龄、放牧时间、民族及生活方式相关。结论CDK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患病率较高,游牧人群高于农耕人群;不同民族患病率不同,其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放牧时间、年龄、民族及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萌  邹留河  焦璇  彭晓燕 《眼科研究》2011,29(11):1019-1022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视网膜光凝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眼表存在泪膜障碍。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9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底病门诊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检查,泪膜损伤的诊断标准为存在Schirmer试验异常和/或BUT异常。存在泪膜损伤的162例患者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患者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DEQ)评分,对2组患者右眼Schirmer试验结果、BUT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2组睑板腺形态评分〉1级的人数和构成比、出现干眼症状的人数和构成比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80例,泪膜损伤的Schirmer试验结果中位数为8[5,9]mm,非糖尿病组患者82例,中位数为6[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2,P=0.00)。糖尿病组泪膜损伤BUT的中位数为3[2,4]s,非糖尿病组中位数为4[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4,P〈0.叭)。糖尿病组泪膜损伤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15[10,19],非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中位数为21[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P〈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睑板腺形态学异常者分别为51.2%(41/80)和32.9%(2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16.07,P=0.00),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出现干眼症状者分别为51.2%(41/80)和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P〈0.01)。糖尿病组患者DEQ评分、睑板腺形态学评分与糖尿病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6,P=0.16;r=0.10,P=0.36)。糖尿病组有39例(48.8%)患者无干眼症的典型症状但合并有严重的泪膜损伤。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具有干眼症症状较轻、BUT较短、睑板腺形态异常较重的特点。提示糖尿病泪膜损伤患者干眼症症状不明显,但睑板腺功能障碍较严重,应关注糖尿病随访中患者的眼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的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伴干眼患者78例中,进一步筛选出眼睑刷上皮病变阳性者56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使用干眼评估问卷来评价干眼症状;使用眼表染色的方法来进行眼睑刷上皮病变程度分级,分别观察治疗2周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来评估泪膜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27.45,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19.41,P=0.00,P<0.05)、Schirmer Ⅰ试验(t=16.45,P=0.00,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10.35,P=0.00,P <0.05)等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T(t=-24.57,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4.86,P=0.18,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 =3.18,P=0.07,P>0.05)、Schirmer Ⅰ试验(t=2.07,P=0.09,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4.05,P=0.21,P>0.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UT(t=-3.59,P=0.12,P >0.05),各观察指标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0.89,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6.68,P=0.00,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5.14,P=0.00,P<0.05)及Schirmer Ⅰ试验(t=-3.94,P=0.00,P<0.05)呈现下降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t=8.39,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睑刷上皮病变是导致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 干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眼是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炎性因子的具体作用尚有待证实. 目的 分析干眼患者眼表组织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1-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20例(SS组)、非SS干眼患者20例(非SS干眼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后依次进入研究队列.所有患者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问卷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并进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采用PCR-Array法测定3个组患者眼表Th17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包括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IL-8、IL-22、IL-23 mRNA的表达,并分析结膜上皮细胞中IL-17A与OSD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SⅠt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SS组、非SS干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的OSDI评分分别为50.00(33.50,66.50)、45.00(35.50,55.00)和3.00(0.00,5.00),SⅠt值分别为2.50(1.00,4.00)、5.00(2.00,5.00)和15.50(10.00,18.50),BUT值分别为2.00(1.00,4.00)、4.00(3.00,5.00)和10.00 (10.00,12.00),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8.50 (6.00,12.00)、5.50(4.00,7.00)和0.00(0.00,0.00).3个组间受检者的OSDI评分、SⅠt、BUT及荧光素染色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28.13、93.66、92.25,P<0.01),其中SS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非SS干眼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88.43,P<0.01),而SⅠt、BUT值均低于非SS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87.46,P<0.01);非SS干眼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在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以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的各大煤矿所有员工为调查对象。结果总检查人数9313例,参检率91.0%,翼状胬肉患者99例,总患病率为1.06%。按年龄分组:35~44岁组18例,患病率0.19%;45~54岁组60例,患病率0.64%;55-64岁组21例,患病率0.23%。按性别分组:男性患病率为1.04%(97例),女性患病率为0.36%(2例)。按工种分组:A组:地面工3481例,共查出41例,患病率1.18%;B组:地下工5832例,共查出58例,患病率0.99%;C组(焊接工单独列为一组):157例,共查出10例,患病率6.37%。 AB两组比较无差异性(χ2=0.696, P =0.405),C组与A、B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性显著(χ2 CA=29.293, PCA=0.000;χ2 CB=29.293,PCB=0.000)。结论现代煤矿工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低于以往国内外报道的平均患病率,患病年龄呈年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儿童眼部手术后弱视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248眼)经综合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儿童眼部手术后弱视。按弱视成因分组:斜视177眼、上睑下垂24眼和白内障47眼;按弱视开始治疗的年龄分组:3~6岁95眼、7~9岁86眼、10~12岁67眼;按弱视程度分组:轻度弱视75眼、中度弱视81眼、重度弱视92眼。结果248眼儿童眼部手术后的弱视,治愈134眼(54.03%),好转40眼(16.13%),无效74眼(29.84%),有效率为70.16%。斜视术后弱视治疗效果最好,上睑下垂者次之,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但二者与白内障术后弱视治愈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χ2=19.76,P〈0.01);弱视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χ2=18.23,χ2=45.58,P〈0.01);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χ2=17.23,P〈0.01;χ2=35.48,P〈0.01)。结论儿童眼部手术后的弱视尽早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永奇  朱思泉  张春芳 《眼科》2009,18(2):91-95
目的评价1CU可调节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眼的视觉质量,并与非球面单焦点IOL眼进行比较。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18眼)。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时植入1CU可调节IOL(1CU组)和非球面IOL(Tecnis ZA9003组)各为59例59眼。术后3个月时检查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40、63、100cm处对比敏感度,拟调节力,并比较脱近用镜率。主要指标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值、对比敏感度、拟调节力、脱近用镜率。结果术后3个月1CU组的裸眼近视力(1.06±0.24)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1.02±0.13)优于TecnisZA9003组(分别为0.43±0.14、0.43±0.11)(江8.85,P=0.00;t=13.05,P=0.00)。调节幅度1CU组为(2.58±0.37)D,大于非球面IOL组的(1.46±0.25)D(t=14.33,P=0.00)。1CU组3mm、5mm瞳孔下的球差(0.34±0.06、0.36±0.06)和总像差(0.47±0.14、0.49±0.14)均大于Tecnis ZA9003组(分别为0.06±0.06、0.07±0.04,0.30±0.07、0.30±0.58)(3mm瞳孔下t=18.48,P=0.00;t=5.70,P-0.00。5mm瞳孔下f=19.98,P=0.00;t=6.70,P=0.oo)。在40、63 cm1CU组视锐度得分(VAS)分值高于Tecnis ZA9003组(t=3.64,P=0.00;t=2.74,P=0.00;t=2.65,P=0.00;t=2.44,P=0.01)。脱近用镜率1CU组(85%)优于Tecnis ZA9003组(25%)(χ^2=41.95,P=0.00)。结论虽然1CU可调节后房型IOL对比敏感度较非球面单焦点IOL有损失,但可获得良好远、中、近视力,适合于迫切要求脱镜的患者。(眼科,2009,18:91-95)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睑缘炎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常累及睑板腺体,而睑板腺体所分泌的脂质是泪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可导致干眼相关症状,可以说睑缘炎是干眼发病的因素之一,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观察睑缘炎患者睑板腺腺体的形态,并与干眼相关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的设计方法对睑缘炎患者睑板腺形态改变与干眼症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眼科门诊依据PPP标准诊断为睑缘炎的患者83例83眼,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在裂隙灯下行眼前节检查睑缘畸形评分、泪液分泌( 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结膜充血评分,采用泪膜干涉仪行泪膜形态分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摄像仪行睑板腺腺体缺失分级,对睑缘炎睑板腺腺体缺失分级与上述检查结果的关系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睑缘炎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P=0.75).睑缘炎患者的睑板腺腺体缺失分级与年龄星弱的正相关(r=0.58,P=0.00),但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r=-0.09,P=0.99);患者睑板腺体缺失与睑缘畸形评分及结膜充血评分均呈弱的正相关(r=0.64,P=0.00;r=0.50,P=0.00);与泪膜影像分级及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的正相关(r=0.23,P=0.04;r=0.50,P=0.00),与BUT呈弱的负相关(r=-0.32,P=0.00),但与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明显相关性(r=-0.05,P=0.69).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P=0.93).结论 睑缘炎可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且患者的睑板腺体随年龄的增长缺失程度加重.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作为一种有效、快速、无刺激地观察睑板腺体形态的仪器,可作为一项常规检查来辅助诊断睑缘炎.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巩膜外环扎术+玻璃体切割+TA注射联合硅油填充术的54例56眼儿童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中是否玻璃体腔注射TA分为2组:A组29例29眼;B组25例27眼。术后随访(24.3±12.2)个月,按照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和视网膜复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TA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54例56眼患者出院时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脱离的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除3眼视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视力提高42眼,其中A组26眼(26/29,占89.66%),B组16眼(16/27,占59.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0,P=0.009)。37眼术后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3眼(23/29,占79.31%);B组14眼(14/27,占51.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30)。14眼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其中A组4例4眼,发生率为13.79%,/3组9例10眼,发生率为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结论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应用TA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有效预防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分析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近视性弱视患儿甲、乙两组共112例212眼,甲组62例117眼,年龄4-12岁(5.71±1.78岁),乙组50例95眼,年龄3-12岁(5.96±1.83岁);其中甲组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眼分别为21眼(17.95%)、67眼(57.26%)、29眼(24.79%),乙组为18眼(18.95%)、55眼(57.89%)、22眼(23.16%)(χ2=0.09,P〉0.05);甲组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分别为30眼(23.15%)、64眼(54.70%)、23眼(19.66%);乙组为24眼(25.26%)、54眼(56.84%)、17眼(17.89%)(χ2=0.133,P〉0.05);甲组病例采用短小遮盖+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乙组病例采用短小遮盖+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所有病例治疗随访时间17个月,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疗效。结果甲组基本治愈率为39.32%,有效率为43.59%,无效率为17.09%;乙组基本治愈率为47.37%,有效率为36.84%,无效率为15.79%,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1.434,P〉0.05);甲乙两组治疗后轻、中、高度近视眼数分别为:4眼(3.42%)、65眼(55.56%)、48眼(41.03%)和5眼(5.26%)、67眼(70.53%)、23眼(24.21%)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6.734,P〈0.05)。结论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疗效好,同时能更好的减少治疗后弱视眼近视度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支撑硅胶管留置的最佳时间。方法将泪小管断裂患者按术后支撑硅胶管不同留置时间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留置1、2、3个月。每组50例(50只眼)。拔管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泪小管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64.0%;b组治愈率为88.0%;c组治愈率为86.0%。a组术后治愈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45,P〈0.05);b组治愈率与c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硅胶管留置最佳时间为2个月,合理缩短硅胶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76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DME。年龄为27—73岁,平均(54.97±7.70)岁。治疗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为1.01±0.43,黄斑中心厚度平均为(565.38±124.75)斗m。分别接受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0.5mg(0.05m1)2—5次,平均(3.55±1.20)次,每次间隔1个月左右。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79±2.53)个月,76只眼的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为0.65±0.16,较治疗前提高(t=6.61,P=0.00)。其中65只眼(85.53%)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OCT示:黄斑中心厚度降低至(276.46±18.56)¨m(t=19,87,P=0.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重复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DME,能明显减轻血管渗漏及水肿程度,改善视力,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