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经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Ⅲ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0例为宫颈冷刀锥切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对照组50例为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缝扎止血,分别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滚球电凝止血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缝扎止血组(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联合射频滚球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少,术后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CIN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的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40分钟,术中出血量5~25 ml,131例锥切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符合率为67.88%,术后9例CIN Ⅲ级切缘阳性,18例发生宫颈创面脱痂出血,术后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及宫颈粘连或狭窄.结论: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是诊断和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 1995—2005年间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的患者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治疗,比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92例中有52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为56.5%,40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结果不同,其中11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Ⅱ/Ⅲ,而冷刀锥切诊断为微小浸润癌。结论 宫颈锥切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提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并伴随腺体受累可能是存在宫颈浸润癌的一个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但未发现HPV高危型检测数值高低与患者病理级别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改良冷刀锥切与LEEP刀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冷刀锥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LEEP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20.7±6.2)min,术中出血量为(36.7±5.4)mL;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11.2±3.4)min,术中出血量为(10.8±2.7)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为4%,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为1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冷刀锥切与LEEP刀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不同优势,临床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进行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手术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研究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结果较对照组患者而言,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较低(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中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更少,该手术方式需要时间短,安全性较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妇产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圈环切术即LEEP术)的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59例(49.17%);不符合者61例(50.83%),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35例(占29.17%),浸润癌漏诊率达10.00%。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要重视切缘是否阳性和加强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等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检查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不符合者27例(61.4%),完全符合者17例(38.6%);在因早期浸润而行宫颈锥切术27例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的仅11例(39.3%),在宫颈锥切术后,对发现的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4.5%);因CNⅡ级或Ⅲ及有微小浸润而行全子宫切术9例(20.5%);对行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在18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阴道镜下的多点活检术不能将其取代。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具CINⅢ级且想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相似文献   

8.
传统锥切为冷刀锥切(cold-knife conization,CKC)简称锥切,自1834年Lisfranc首次报道以来,锥切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已有上百年的历史。60年代后,随着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的开展,锥切手术应用逐渐减少。近30年来,子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激光宫颈锥切术等新的锥形活检技术应用,更使CIN的治疗渐趋多样化。锥切用于治疗CIN的价值已不为许多年轻医师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少学者发现以上新技术在不同程度上会干扰临床病理诊断,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冷刀锥切在CI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的4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细胞(SCC)及不典型腺细胞(AGC),经活检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0.7%、67.5%、43.3%、89.0%、100.0%、33.3%。ASCUS的病例中50.9%经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阴道镜检查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者150例(76.5%),锥切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39例。结论:对筛查结果有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进一步排除浸润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锥切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妊娠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随着晚婚晚育的妇女越来越多,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保留年轻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术后妊娠结局是值得重视的问题。1子宫颈锥切术(conization of cervix)1.1适应证与术式宫颈锥切是治疗CIN常用的方法。锥切术的适应证主要为不能定期随访的CIN I,CIN II和CINIII和原位癌(CIS),既可诊断又可治疗,在年轻未育的原位癌患者有重要的治疗地位。微小浸润癌中如ⅠA1也可以考虑锥切术。传统的宫颈锥切术现统称为冷刀锥切(CKC),而…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电切术在诊断与治疗宫颈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  段华  曲静  夏恩兰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5):394-394,396
为拓宽安全有效诊治宫颈病变的方法,我们为263例宫颈炎症病变、宫颈赘生物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Ⅰ~Ⅱ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以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病理结果符合度无差异,其他手术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比冷刀锥切术更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情况更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3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检查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187例(58.44%),不符合者133例(41.56%)。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69例(21.56%),漏诊微小浸润癌60例(Ⅰa1期55例,Ⅰa2期5例)(18.75%),漏诊浸润癌(Ⅰb1期)4例(1.25%)。59例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54.24%)术后病理转阴,16例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状态、生育要求等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与锥切标本的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为CIN2/3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锥切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87例CIN2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2例,CIN1 19例,CIN2 48例,CIN3 8例,符合率为55.17%(48/87);在95例CIN3患者中,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0例,CIN211例,CIN3 68例,宫颈浸润癌6例,符合率为71.58%(68/95)。结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宫颈活检诊断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必要时术前应进行诊断性锥切。  相似文献   

15.
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同期180例冷刀宫颈锥切(冷刀锥切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7±9.2分钟和29.2±11.6分钟(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8.2 ml和25.5±14.2ml(P<0.01);②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锥高分别为19.7±5.1 mm和19.3±4.8 mm(P>0.05),分别有12例(5.7%)和10例(5.6%)患者宫颈内口切缘阳性(P>0.05);③电刀锥切组出现术后发热(超过38.5℃)者11例(5.2%),冷刀锥切组术后发热情况不详;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分别有1例(0.5%)和4例(2.2%)患者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出血,分别有1例(0.5%)和3例(1.7%)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结论:经过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后,普通电刀宫颈锥切不影响切缘完整性,能获得与传统冷刀宫颈锥切相当的切除和宫颈成型效果,同时操作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宫颈病变的诊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主要讨论内容: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相关问题2.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3.宫颈细胞学的临床应用与进展4.子宫颈冷刀锥切术5.子宫颈环型电切除操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CI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研究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可以预防宫颈癌。CIN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荧光镜、宫颈LEEP刀和冷刀锥切术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初次锥切方法及术后病理、术后随访、二次手术情况,并分析再次复发患者的诊治。结果:75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0.4岁,36例(48.0%)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0~50岁,病变残留或复发间隔时间平均18个月,58例(77.3%)发生在术后24个月之内。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中仅47例(62.7%)细胞学提示异常,73例(97.3%)HPV DNA阳性。35例病变残留或复发者接受子宫切除术,40例接受保留子宫的宫颈锥切术或部分宫颈切除术,其中20.0%(8/40)在术后2年内再次出现病变残留或复发并接受第3次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CIN病变残留或复发在锥切术后2年内发生,患者年龄主要在40~50岁;HPV检测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细胞学;再次宫颈锥切术是治疗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有效手段,但仍有再次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包括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若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2001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推荐需保留生育功能的CINⅢ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术(CKC)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CKC或LEEP治疗CINⅢ80例,现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