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铁站公共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以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调查分析地铁站公共区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对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均采用梅花布点,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3天,对空气菌落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卫生监测评价。结果 3个地铁站公共区均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工况设计新风量>30m3/人.h,有机械排气措施。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气菌落总数3天检测结果均值均未超标,检测点的合格率均为100.0%,站厅与站台菌落总数污染程度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2个车站站厅公共区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3个地铁站公共区集中空调系统基本符合卫生要求;但2个车站站厅公共区检出致病微生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开通前后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方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在深圳地铁开通前后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地面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地铁开通后除温度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除湿度和站台噪声外开通后各指标监测值均低于开通前,开通前站厅、站台PM10超标倍数分别为3.80、3.65倍。开通后站厅、站台、地面的CO2浓度分别降低0.014%、0.009%、0.012%;PM10分别降低0.746、0.713、0.737mg/m^3。结论深圳地铁开通1年后卫生状况良好,空调系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和3列列车车厢的室内空气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和车厢的温度、噪声、照度、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1)候车区少数检测点温度高于标准,车厢大部分检测点温度低于标准; (2)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超标率车厢(100%)>站台(66.67%)>站厅(36.67%); (3)少数站厅检测点照度低于标准; (4)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厅(14.44%)>站台(7.78%)>车厢(6.67%).结论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客流量是导致理化指标超标和空气细菌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号线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一号线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其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室内噪声的监测结果均值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厅的室内照度、CO2高于站台,而站厅的室内甲醛、IP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厅的温度、湿度、风速、噪声、CO和空气细菌总数略低于站台。上午监测的温度、湿度、照度、CO2低于下午,而上午监测的甲醛、空气细菌总数高于下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量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铁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温度、湿度和可吸人颗粒物(IP)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台的室内污染物CO2、细菌总数浓度分别是(0.041±0.008)%、330cfu/m3,高于站厅[分别是(0.040±0.008)%、300cfu/m3],P〈0.05;而站台的CO、甲醛和IP浓度(分别是0.71±0.22)mg/m3、(0.073±0.019)mg/m3、(0.200±0.115)mg/m3,略高于站厅[分别是(0.69±0.20)mg/m3、(0.072±0.019)mg/m3、(0.187±0.087)mg/m3];晚上的CO、甲醛浓度较高,分别是(0.74±0.21)mg/m3、(0.076±0.017)mg/m3。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鼍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17座车站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 [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对17个车站站台、站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进行监测. [结果]16号地铁站温度均值以及9、10号地铁站PM10均值超标,其余14个地铁站各项卫生指标均合格.17个车站站厅温度、CO2、甲醛值均高于站台;相对湿度、噪声、照度水平均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良好,建议地铁开通后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17座车站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对17个车站站台、站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进行监测。[结果]16号地铁站温度均值以及9、10号地铁站PM10均值超标,其余14个地铁站各项卫生指标均合格。17个车站站厅温度、CO2、甲醛值均高于站台;相对湿度、噪声、照度水平均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良好,建议地铁开通后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凶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温度、湿度和IP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台的室内污染物浓度高于站厅,晚上的污染物浓度较高。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量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混合送风模式下污染物的扩散机制,分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城市4条地铁线20%的站点,对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室内空气中PM_(2.5)、PM_(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进行检测。结果新风、回风、混风、送风污染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送风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新风、回风、混风;室内空气检测结果显示,送风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站厅、站台层(P均0.05)。站台层颗粒污染物水平均高于站厅层(P 0.05),微生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M_(2.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送风污染物水平与新风、混风污染物水平呈正相关;站厅层空气、站台层空气中污染物水平与送风污染物水平呈正相关;细菌总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送风与新风、混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站厅层空气与送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站台层空气细菌污染物与送风无相关性。结论地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有效降低风源中的污染物浓度,对相对静态环境的站厅层室内空气改善较为明显,但对于相对动态的站台层室内空气则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某地铁站多名车务人员患咽喉炎及鼻炎,为了解环境影响因素,对地铁站空气质量进行卫生学调查.方法 于2006年2月15日对地铁公共区(站厅、站台)、设备区、隧道口以及地铁的地面出口处和室外新风取风点空气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PM10、CO、苯、CO2、甲醛、细菌总数进行监测,下午和晚上各采样1次.结果 晚上站内各采样点空气污染物的超标率远高于下午,超标项目主要是PM10、苯、CO,晚上站内和室外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高于下午,除空气细菌总数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铁站室外空气中PM10的浓度和细菌总数高于站内和隧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空气污染物浓度在站内、隧道和室外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铁站晚上站内空气污染严重,主要以化学性污染物为主且主要来源于室外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初步研究内外勤交警执勤期间大气污染物的暴露特征和水平,为机动车尾气高暴露人群的生物效应评价技术研究提供现场调查数据。[方法]应用电子分析仪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及内勤交警工作的岑村交警大楼的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相关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结果]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4±0.17)、(1.93±2.97)、(0.10±0.05)、(0.49±1.54)mg/m3,大气质量为Ⅴ级,属重污染,NO2和SO2为主要污染物;内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8±0.05)、(0.22±0.26)、(0.05±0.05)、(0.02±0.02)mg/m3,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外勤交警(P〈0.01),大气质量为Ⅱ级,尚清洁,NO2和PM10为主要污染物。[结论]广州市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超标,其中以NO2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属中重度污染,符合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内勤交警大气污染物的暴露浓度低于外勤交警。  相似文献   

12.
复合纳米TiO2净化典型室内空气污染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10种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新方法,为进一步研制空气净化装置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纳米级TiO2复合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光催化剂,在紫外灯光照下净化,测定污染物的消除率。结果:组方为93%TiO2 7%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剂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最佳,对H2S的净化率在97%以上,对SO2的净化率在99%以上,对N02、NH3能够全部消除,对CS2的平均净化率为81.3%,对苯平均消除率仅为8.8%,对甲苯平均消除率仅为18.8%,对二甲苯平均消除率仅为41.6%。结论:研制的光催化剂,可有效消除S02、H2S、N02、NH3、CS2等有害气体。但对苯系物及CO、CO2等催化效率较低或没有效果,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提高对这些化合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典型空气污染物(SO2、NO2、CO、PM10、O3)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相关性,为疾病预防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于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通过遥感影像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浓度的插值,得到研究区内5种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趋势;利用统计学原理,求平均、数理统计、建立回归分析等,得到最适宜于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模型;利用SPSS,分别以5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为自变量,以每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数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散点图和函数模型,并比较各自参数。结果 各污染物浓度分布与患者分布情况趋于一致:浓度高的区域,患者分布密集;SO2、NO2、PM10、CO、O3浓度与患者数量的相关性因子分别为0.681、0.576、0.755、0.611、0.519。结论 空气污染越严重,即污染物浓度越高,病患分布越为密集;PM10浓度与病患数量之间函数模型的相关性因子最大,两者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污染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07年某地区脑血管病日死亡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经时间序列法平稳化序列后,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确定性分析。结果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以及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与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大气中SO2、NO2、CO浓度每升高10μg/m3,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增加5.65%(95%CI,4.93%~6.37%)、1.03%(95%CI,0.24%~1.82%)和0.12%(95%CI,0.09%~0.14%),而PM10则呈显著负相关(P=0.00)。②居民日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线性回归(P0.05),回归方程为:^y=16.917+72.092(SO2)+26.190(NO2)-15.932(PM10)+2.062(CO)。③从标化后的偏回归系数可以得出,自变量SO2浓度对应变量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的影响最大。结论该地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与大气中SO2、NO2和呈正相关,存在线性回归,其中尤以SO2的影响最大,PM10则呈负相关;控制该地区SO2的污染水平是降低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城市室内环境状况,发现室内环境健康危害因素。方法 分别于2018年夏季和2019年冬季对35户住宅进行室内危害因素检测,采样方法、布点原则及评价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 2002)进行。结果 室内PM10、CO、CO2、NO2、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在标准限值内,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显示冬夏两季室内PM2.5、PM10、CO2、NO2、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2.5:t = - 7.151,PM10:t = - 6.693, CO2:t = -3.970,NO2:t = - 4.479,甲醛 t = 2.953, P<0.05),其中冬季室内PM2.5、PM10、CO2、NO2总体浓度高于夏季,夏季室内甲醛浓度高于冬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室内空气中真菌总数与湿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 = 0.244,P<0.05),真菌总数与PM2.5呈负相关关系(r = - 0.183,P<0.05)。结论 深圳市城区室内PM10、CO、CO2、NO2、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在标准限值内,仍需进一步关注室内微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袁萍  魏莉  郝森  乔良  刘娅  刘萍  朱军 《卫生研究》2008,37(2):159-163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定县哮喘儿童居室内燃煤型空气污染物(PM4、SO2、CO)的暴露水平和哮喘儿童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第16、27位点以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的分布频率,揭示燃煤型空气污染物和哮喘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通过PCR方法检测231个哮喘患儿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第16、27位点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以及哮喘儿童家庭居室内空气中PM4、SO2、CO的浓度,计算两种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并判断PM4、SO2、CO与β2-AR基因第16、27位点多态性以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儿童哮喘的发生中是否存在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哮喘儿童的燃煤型空气污染物暴露率为87.4%(202人);β2-AR基因16位点Arg/Arg纯合子、Gly/Gly纯合子、Arg/Gly杂合子在哮喘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9%、13.4%和72.7%;27位点Gln/Gln纯合子、Glu/Glu纯合子、Gln/Glu杂合子的频率分别为13.9%、4.3%和81.8%,ACE基因Ⅱ、DD和ID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9.3%、20.0%和30.7%。PM4、SO2、CO和β2-AR基因多态性以及ACE基因多态性在儿童哮喘的发生中存在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当地乡村燃煤型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三种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在当地有一定特殊性;煤型空气污染物(PM4、SO2、CO)与β2-AR基因16位点Gly/Gly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respiratory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A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tudies have corroborated findings from mortality and hospital admission studies regarding an association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respiratory outcomes. More refined assessment has been limited by study size and available air quality data. METHODS: Measurements of 5 pollutants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ozone, nitrogen dioxide [NO2], carbon monoxide [CO], and sulfur dioxide [SO2]) were available for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1 January 1993 to 31 August 2000);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available for 25 months. We obtained data on 4 mill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rom 31 hospitals in Atlanta. Visits for 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pneumonia were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air pollutants using Poisson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RESULTS: In single-pollutant models examining 3-day moving averages of pollutants (lags 0, 1, and 2):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s of ozone, NO2, CO, and PM10 were associated with 1-3% increases in URI visits; a 2 microg/m increase of PM2.5 organic carb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3% increase in pneumonia visit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s of NO2 and CO were associated with 2-3% increas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visits. Positive associations persisted beyond 3 days for several of the outcomes, and over a week for asthma.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evidence of an association of several correlated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ollutants, including ozone, NO2, CO, PM, and organic carbon, with specific respirato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Indoor air quality in ice skating rinks has become a public concern due to the use of propane- or gasoline-powered ice resurfacers and edgers. In this study, the indoor air quality in three ice rinks with different volumes and resurfacer power sources (propane and gasoline) was monitored during usual operating hours. The measurements included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carbon monoxide (CO), carbon dioxide (CO(2)),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 diameter less than 2.5 microm (PM(2.5)),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10 microm (PM(10)), nitric oxide (NO), nitrogen dioxide (NO(2)), nitrogen oxide (NO(x)), and sulfur dioxide (SO(2)). The average CO, CO(2), and TVOC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3190 to 6749 microg/m(3), 851 to 1329 ppm, and 550 to 765 microg/m(3),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69 to 1006 microg/m(3) and 58 to 242 microg/m(3),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O and TVOC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the ice rink which a gasoline-fueled resurfacer was used. The highest NO and NO(2) levels were recorded in the ice rink with propane-fueled ice resurfacers. The air quality parameters of PM(2.5), PM(10), and SO(2) were fully acceptable in these ice rinks according to HKIAQO standards. Overall, ice resurfacers with combustion engines cause indoor air pollution in ice rinks in Hong Kong. This conclusion is similar to those of previous studie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淮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对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急性影响,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地区2015全年气象,环保及城区部分医疗机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PM2.5、PM10、SO2和NO2与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发生成正相关(P<0.01);(2)单污染物模型分析显示:PM2.5、NO2对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效应均在当日达到最大值,PM10、SO2对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效应分别在滞后第4天、滞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且日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呼吸系统门诊量风险增加分别为0.26%(0.076%~0.44%),2.90%(2.20%~3.60%),0.26%(0.15%~0.38%)和2.40%(1.80%~3.00%);(3)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显示:SO2与NO2在引入其他污染物时对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淮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密切相关,并且SO2、NO2浓度增加更易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