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疹消除目标年西双版纳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策略,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X~-2012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该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30例,其中该地病例124例,境外输入病例6例(缅甸5例、老挝1例)。报告发病率为10.88/10万,发病率较前3年有明显的上升;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呈“双向移位”现象,≤1岁儿童和〉120岁成人病例数占总病例数67.74%;10和11月为发病高峰,占64.52%;发病数最多地区为勐腊县,占58.87%;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0.8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60%。结论西双版纳州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境外输入病例,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初始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和做好境外输入病例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9—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2009—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成都市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374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63例(26.42%),临床诊断病例72例(5.24%),排除病例939例(68.34%)。2009—2012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3/10万、1.31/10万、2.49/10万和1.87/10万。48h完整调查率分别为88.44%、98.74%、99.38%和99.36%;实验室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为别为71.03%、97.74%、97.36%和99.68%。血标本采集率为79.44%、91.18%、96.43%和99.36%。2009—2012年成都市无暴发疫情。结论自2009年新的麻疹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行以来,近4年成都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逐年提高,2011—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都超过95%,但监测系统敏感性有所波动,特别是在发病率较低的情况下,系统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充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6.78%,10岁组发病数最高,发病专率为39.06‰,10年间,2007年发病数最高(331例),年发病率为56.43/10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08年发病数最低(9例),年发病率为1.5/10万。季节高峰分别在4~6月和12、1月,各占病例总数的58.35%。14.84%。结论南充市高坪区存在麻疹疫苗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高,发病率仍然居高的现象。为降低发病率,减少麻疹暴发或流行,进一步提高基础免疫质量,完善加强免疫措施,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NSS)运行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报告疑似麻疹628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高19.62%。年均发病率为1.66/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3~6月份,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65.25%。331例I〉8月龄麻疹病例中,接种1剂次及以上的仅占19.34%。疑似麻疹病例及时报告、及时调查、标本采集、合格标本采集、及时送达、及时反馈率分别为95.86%、95.38%、75.48%、99.79%、88.40%、93.25%。排除病例与麻疹病例之比为0.67:1。结论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低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15岁和〈8月龄人群麻疹发病逐渐增多。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加强成人MV接种,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标本采集率和及时送达率,加强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3年北京户籍(京籍)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京籍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淀区共报告麻疹病例587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3/10万-13.2/10万之间,其中京籍麻疹179例,5年间京籍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1/10万~4.5/10万之间,2011年发病率最低(0.1/10万)。京籍麻疹病例中,137例(76.5%)在2-6月发病;<8月龄和15~4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7.1%;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的占28.5%,无免疫史的占34.1%,免疫史不详的37.4%;临床诊断73例,实验室诊断106例,送检的8份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标本中,H1基因型6例,D8基因型2例。结论 海淀区2009—2012年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2013年又回升,京籍麻疹发病也有同样的趋势。该区应提高8月龄儿童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加强重点区域和职业人群成人MCV的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监测,及时发现麻疹病毒毒株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2007—2009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江夏区2007—200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武汉市江夏区2007—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7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24/10万;发病高峰为4—6月(80例,占44.69%);男性占66.48%(119例),女性占33.52%(60例);8月龄至6岁发病75例,占41.90%;〈8月龄发病55例,占30.73%;病例以散居儿童为多(128例,占71.51%);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75例,占41.90%,免疫史不详66例,占36.87%。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27%(158/179),发病7 d内报告率为96.65%,流调及时率为100%。结论 2007—2009年江夏区仍有麻疹散发,6岁以下幼儿为高危人群。加强麻疹疫情监测,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2012年诊治的2868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昆明地区手足口病2010年报告数(9735例)较2009年(1105例)增长了781.00%;2012年(11131例)较2011年(6714例)增长了65.79%。男女性别比为1.29:1;4-7岁组发病人数占总数的57.00%(16351例);4—7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2009--2011年度峰值均出现在5月,而2012年峰值则出现在6月。患儿主要表现为皮疹(100.00%)和发热(64.66%,18549例)。2010--2012年分别报告重症病例902例、1186例和802例。病原检测24669例,以肠道病毒71型(44.00%)和柯萨奇病毒A16型(41.00%)为主。结论昆明地区手足口病报告数呈现快速折线上升趋势,符合手足口病典型的流行特征,重症病例各年度报告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2012年钟山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钟山县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7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3.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8.29/10万、214.53/10万、421.83/10万、345.68/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钟山镇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2.99%(1562/4735);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6.72%(3159/4735)。5岁以下儿童占91.40%(4328/4735);男性2873例,女性1862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共4122例,占87.05%(4122/4735)。实验室共检测病例样本186份,检出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2.04%;其中EV71阳性73份,占阳性总数的54.48%;CoxA16阳性30份,占阳性总数的22.3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31份,占阳性总数的23.13%。结论2009--2012年钟山县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现状,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11年共报告麻疹1895例,报告发病率8.69/10万。2~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15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4.0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3.02%和25.06%;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6.77/10万,69.07%的县(区、市)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48h内完整调查率77.11%,觑清检测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86.64%,血标本采集率75.62%,爆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100%,麻疹免疫球蛋白M阳性率64.41%。结论新疆2011年MSS运转质量良好,预防和控制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中,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特征,为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报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2008~2012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包括最终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和斑丘疹)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08~2012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19 888例,其中19 655例(98.83%)分类为异常反应。在19 655例异常反应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68.68%、21.09%、10.23%;男、女性别比为1.34∶1;≤1岁儿童占69.81%;第三季度报告数占35.56%;第1剂占68.79%;不伴发热的占72.24%;发生在接种后≤1d的占82.60%。报告发生率之高居前五位的疫苗为: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86.89/100万剂),麻疹减毒活疫苗(112.76/100万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38.91/100万剂),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联合疫苗(27.46/100万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27.30/100万剂)。结论结合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特点,报告时需加强过敏性皮疹等各类皮疹的鉴别;对部分疫苗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2009~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中,接种疫苗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的发生特征,评价接种疫苗后ADEM的发生风险。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3年8月21日报告的2009~2012年发生的诊断为ADEM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09~2012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ADEM 57例,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男女性别比为1.03∶1,45.61%的病例≤4岁。ADEM病例涉及14种疫苗,估算报告发生率在0.005/100万剂~0.07/100万剂,其中报告例数最多的是人用狂犬病疫苗。57例ADEM中,54.39%发生在接种后〈1周。41例被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中38例发生在接种后≤4周。结论中国预防接种后ADEM报告发生率低,未发现接种疫苗后ADEM发生风险增高。需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后ADEM的监测、调查诊断和处置,开展预防接种后ADEM的诊断标准制定研究,为正确认识接种疫苗后ADEM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国2012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运转情况。方法分析中国2012年M/R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NM/R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中国2012年共检测疑似麻疹血清学标本45 474份,其中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阳性6347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14.9%;共检测疑似风疹血清学标本44 076份,风疹IgM阳性7611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17.3%。②病毒学监测:2012年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共送检474株麻疹病毒,经基因定型证实454株为H1基因型的H1a基因亚型,同时也检测出6株A基因型(疫苗相关株)、13株输入性的D9和1株D8基因型;18个省级CDC M/RL共送检288株风疹病毒,其中198株为1E基因型,同时也检测出90株2B基因型风疹病毒。③M/RLN质量控制:NM/RL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通过了2012年度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所有省级CDC M/RL通过了麻疹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同时11个省级CDC M/RL通过了WHO专家组的现场考核。结论中国2012年M/R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麻疹/风疹病毒学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建立了中国的麻疹/风疹病毒毒株库和基因型数据库,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也为我国制定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2012~2013年麻疹发病、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指标,以及采取的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2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0.46/10万(6183例),报告死亡8例;2013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04/10万(27 646例),报告死亡24例。2013年报告发病率、病例数、死亡数分别较2012年增加343.48%、347.13%、200.00%。2012年未出现3~5月的麻疹发病季节高峰,但2013年较为明显。2012年和2013年,青海、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5位,2012年全国有1074个县(区、市、旗,下同)、2013年有1871个县有麻疹病例报告。两年均以8月婴儿麻疹发病率最高,其后依次为8~23月龄、2~6岁、15~34岁、7~14岁、≥35岁。2012年8月龄、8~23月龄、2~6岁、7~14岁、≥15岁麻疹病例分别占24.47%、33.92%、11.95%、2.41%、27.25%,2013年分别占30.81%、29.59%、10.34%、2.29%、26.97%。两年8~23月龄麻疹病例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均70%,2~3岁麻疹病例中约50%无MCV免疫史。2012~2013年MSS各项运转指标中,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血清学检测结果 7d内报告率均97%,麻疹爆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80%。2012~2013年共报告了2009例麻疹病例基因型鉴定结果,H1a基因亚型所占比例均96%。结论中国消除麻疹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薄弱地区、薄弱人群,经过近年易感者的积累,麻疹疫情开始反弹。需要扎实地落实既定的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包括以提高适龄儿童MCV及时、全程接种率为核心,重点地区必要时开展选择性或非选择性MCV补充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提高MSS敏感性,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AFP病例数据。结果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除云南省报告1例缅甸输入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病例外,共报告本国AFP病例7642例。其中AFP病例6576例,非AFP病例1066例。AFP病例中,≥15岁404例,〈15岁6172例。404例≥15岁AFP病例均排除脊灰,6172例〈15岁AFP病例中,6168例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7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结论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为预防和控制流腮提供参考。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2010~2012年流腮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0~2012年流腮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3963/10万、33.8863/10万、35.5897/10万,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两个发病高峰,高发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63:1,近2年发病集中在西部地区。结论针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的运转状况。方法分析中国2013年麻疹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实验室数据和全国M/RLN监测数据,评价中国2013年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1血清学检测:中国2013年共采集散发麻疹疑似病例(Measles-like Illnesses,MLIs)74 296例的血清标本,占中国散发MLIs的97.30%;实验室确诊的散发麻疹病例26 686例,占散发MLIs的34.02%;中国2013年报告MLIs爆发157起,实验室证实麻疹爆发108起,风疹爆发26起。2病毒学监测:中国2013年M/RLN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2325株麻疹病毒,其中2217株为H1a基因亚型,13株为A基因型,47株为D9基因型,45株为D8基因型,3株为B3基因型。2013年从17个省分离到187株风疹病毒,其中103株为1E基因型,84株为2B基因型。3质量控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麻疹参比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2013年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8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包括新疆、北京、河北、四川、黑龙江、宁夏、广东和广西)通过了2013年WHO专家组的现场认证;32个省级(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CDC M/RL,全部通过了由M/RLN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和WHO组织的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13年M/RLN运转良好,MLIs的实验室诊断比例和病原学检测比例进一步提高,为麻疹和风疹的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本土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和输入株的基因背景资料,为在中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和实验室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近年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的效果,为完善MC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国2004~2011年MCVSIAs资料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CVSIAs对降低麻疹发病总体效果明显,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效果有一定差异。2004~2011年,开展MCVSIAs第二年与MCVSIAs当年相比,目标儿童麻疹发病数,初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9.54%,最低降幅为73.38%,中位数为96.14%(P25=90.78%,P25=97.97%);第二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9.89%,最低降幅为16.67%,中位数为86.21%;第三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1.89%,个别省不降反升,中位数为85.63%0(P25=67.95%,P75=96.00%)。MCVSIAs后,低麻疹发病率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4年,最短的≤1年。结论MCVSIAs后,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显著,但MCVSIAs后控制麻疹的效果取决于SIAs和常规免疫质量;消除麻疹的关键是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两剂次≥95%),MCVSIAs是低接种率地区阻断麻疹流行、迅速建立免疫屏障的一种补充免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2年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上市(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Var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3年4月18日报告的2010~2012年VarV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2010~2012年接种VarV发生的AEFI个案4329例,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VarV接种剂次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9.16/10万剂。其中严重AEFI 101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45/10万剂。不良反应4138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8.31/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5.16/10万剂,异常反应3.15/10万剂。所有AEFI中,男、女性别比为1.37∶1;主要集中在≤3岁儿童和首剂接种后。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异常反应的诊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集中在接种后≤1d。所有严重异常反应均治愈和好转。结论 VarV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仍需关注预防接种后急性过敏性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3年8月21日报告的2012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12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105 519例个案,比2011年增加了38.80%。中国共有2824个县(区、市、旗,下同)有数据报告,占总县数的91.21%;48h内报告率为98.48%;在10 291例需要调查的AEFI中,48h内调查率为99.14%。AEFI报告数男、女性别比为1.39∶1;≤1岁占74.10%。根据中国2012年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疫苗接种剂次估算,AEFI总发生率为21.71/10万剂,严重AEFI估算发生率为0.18/10万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发生率为1.62/10万剂,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发生率为0.11/10万剂。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d。在所有AEFI中,治愈和好转的占99.03%,死亡96例,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0例。结论中国AEFI监测的敏感性有较大提高,但西部地区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是薄弱地区;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接种后≤1d;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