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28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94例,输入性病例34例(老挝19例、缅甸9例、泰国5例、广州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15.30/10万,无死亡病例。发生2起暴发疫情,疫情涉及到全州2县1市。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9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男性604例,女性709例;职业以商业服务、家政及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居多。检出4个血清型登革热病毒,其中本地感染流行株为登革Ⅲ型,境外输入性病例病毒株,老挝为登革Ⅱ型,缅甸为登革Ⅰ、Ⅳ型。[结论]西双版纳州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存在境外输入传染源和适宜媒介伊蚊生存繁殖的生境条件,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1992-2011年家鼠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11年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发生鼠疫疫情34起,鼠疫疫情除1994、1995、2002、2006年和2008-2011年未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疫情发生;20年间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225株,20年间共发生人间鼠疫3起,报告病例15例,无死亡病例;7~8月为流行季节,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结论西双版纳州鼠疫疫情态势严峻,鼠疫已向城镇人口密集处蔓延,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结果:2010年共检测各类人群122745人份,确证HIV抗体阳性247例,阳性检出率为0.20%,阳性率位居前三位依次为阳性者配偶/子女或性伴(12.50%)、自愿咨询者(3.92%)和其他羁押人员(1.69%);本地户籍169例占68.42%,外地户籍66例占26.72%,外国籍12例(缅甸10例、老挝2例)占4.86%;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74∶1;以性传播为主,占88.66%;职业分布以农民(38.46%)、家政家务及待业(21.46%)和商业服务者(9.31%)居多;州内聚居的13种少数民族,有9种民族检出HIV感染者。结论:西双版纳州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存在蔓延的危险因素,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5.
申剑波 《卫生软科学》2012,26(6):587-589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寺艮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手足1:2病病例26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1.67/10万,死亡病例4例,死亡率为0.12/107Y;男女病例报岩,陆别比为1.45:1,病例主要集中在0岁-4岁婴幼儿(占89.80%),1岁、2岁两个年龄组人群的报告发病率最高(占56.6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83.67%)和幼托儿童(占13.51%)为主。[结论]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预警,做好手足口病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申剑波  张建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73-4274,4278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申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9-1620,1622
目的通过了解西双版纳州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 32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29/10万,男女病例报告性别比为1.27∶1;4—7月、10—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0岁儿童(63.20%),职业分布以学生(50.51%)、散居儿童(19.11%)和幼托儿童(15.71%)为主;7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7起,病例272例(11.6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该州应加大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申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4-1875
目的了解2004—2011年西双版纳州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淋病病例1 18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27/10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8∶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青壮年性,占65.54%;农民和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32.35%和18.33%。结论淋病发病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淋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10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24种6407例,死亡3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3434例,死亡38例,发病率为319,50/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1.72%;死亡率为3.53/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4.93%。丙类传染病7种297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0.56%。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斑疹伤寒、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79.38%。结论:当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梅毒、淋病、手足口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严重危害我州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申剑波 《疾病监测》2012,27(8):664-666
目的 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近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30 511例,死亡324例,年均发病率为365.62/10万,年均死亡率为3.81/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和痢疾,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3.57%。2005年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08年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例,2010年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结论 8年间西双版纳州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性传播疾病、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重点防制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