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最高。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2.
3.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自2010年创建广州市肿瘤患者随访管理系统,对广州市肿瘤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并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全文介绍了广州市肿瘤患者随访管理系统创建、工作流程、数据库建立以及医师培训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最高。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