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南宁市上尧码头首次发现莱姆病疫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省南宁市上尧码头是否存在莱姆病疫源地.方法:用BSK-Ⅱ培养基培养的方法从捕获鼠的膀胱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用PCR扩增分离菌株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后测序,通过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从而鉴定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先后从上尧码头捕获的鼠的膀胱分离到了3株疏螺旋体,分别命名为GXSH4、GXSH7及GXSH9.GXSH7株经鉴定为B.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南宁市上尧码头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别.方法 2011年7月从广西凭祥地区采集蜱、啮齿动物和野鸟标本,分别采取煮沸法和Qiagen试剂盒提取蜱、啮齿动物脾脏以及鸟脾脏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基因问隔区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从3份啮齿动物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基因间隔区片段,啮齿动物的感染率为5.66%(3/53).其中一个序列与GenBank中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序列号:HM100125.1,AB091455.1,AB091454.1,AB091453.1)同源性为100%;蜱和鸟标本中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广西凭祥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B.valaisiana基因型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省莱姆病的病原学,为莱姆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捕获蜱;采用BSKⅡ培养基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病原体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及5S~23S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分析。结果2004年从吉林省11个地区捕蜱1308只,其中全沟硬蜱1250只,占95.6%;血蜱58只,占4.4%。从全沟硬蜱中分离到7株螺旋体,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6株菌为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1株菌为Borrelia afzelii基因型。结论吉林省11个地区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至少存在2个致病基因型,即B.garinii和B.afzelii,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因此应加强这些地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广西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基因型鉴定。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3株广西莱杂病螺旋体及1株贵州分离株全基因组DNA中将5S-23SrRNA间隔区基因调出,并克隆至质粒PGEM-T中,构建重组质粒,测序后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4例莱杂病螺旋体均扩增出约242bp的5s-23srRNA间隔区基因,同源性99%以上,与B.valaisiana基因型的同源性均比其他基因型高,同源性97.1%-97.9%。结论:4莱姆病螺旋体均属于B.valaisiana基因型,此基因型在为我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莱姆病螺旋体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从贵州省农耕区的鼠类动物分离到的21株莱姆病螺旋体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2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出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扩增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 贵州省21株莱姆病螺旋体菌株可分为两个基因型:Borrelia valaisiana(B.valaisiana)20株,Borrelia sp1株。结论 贵州省农耕区以B.zalaisiana基因型为主,目前B.valaisiana对人的致病性已经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6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携带情况.方法 在6省各选取2个采样点捕蜱,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分型.结果 6省共采集到2200余只蜱,约1000只蜱用于病原分离培养,从吉林省长白县全沟硬蜱标本中分离到13株螺旋体,从贵州省道真粒形硬蜱标本中分离到9株螺旋体.1255只蜱用于PCR检测,从6省的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特异片段,其中吉林省(长白县27.08%、通化县20.41%)、青海省(互助县25.06%、黄南县21.11%)和贵州省(道真县25.63%)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高,山西省(垣曲县4.72%、交城县3.64%)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吉林、青海、甘肃和山西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均为Borrelia garinii.贵州、湖南省的基因型均为Borrelia valaisiana.结论 6省蜱中均带有莱姆病螺旋体,且带菌率有差异;山西省蜱中存在Borrelia ganmi型莱姆病螺旋体,湖南省蜱中存在Borrelia valaisiana型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 从121份鼠标本和105组蜱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 14份.鼠标本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1份和埃立克体(无形体)16SrDNA 5'端片段2份.蜱标本中检出阳性11份,包括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3份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5'端片段8份.其中1组长角血蜱成虫标本为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和ompA基因片段均阳性,分别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氏基因型和马赛立克次体株等关系较近.结论 在同一组长角血蜱成虫中同时检出莱姆病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鉴定新疆北疆石河子市、沙湾县、伊宁县和察布查尔县媒介蜱,并确定其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方法选择4县市6个牧区为调查点,采集羊源寄生硬蜱,结合形态学与16S rRNA进行蜱种鉴定;采用BSK-H培养基对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培养,并用硝酸银染色和巢式PCR法进行病原检测,阳性产物测序结果比对,并与11种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6个调查点共采集寄生硬蜱900多只,经形态学与16S rRNA鉴定分别为图兰扇头蜱、刻点血蜱、亚洲璃眼蜱和边缘革蜱;从中分别选取样本硬蜱共102只,分24管,分离培养后结合巢式PCR和硝酸银染色共获得16管阳性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问隔区测序比对分析表明,所有菌株为伯氏疏螺旋体与国际报道的B.burgdoq''eri Sensu Stricto(B31)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98.6%~99.5%;OspC基因型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4县市分离获得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为B.burgdooCeri Sensu Stricto,且存在生物多样性。从图兰扇头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1992年,我们在北京市西南部山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调查。共检查具有蜱咬史的190人,检出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_gG阳性者4人,感染率为2.11%。有3例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为莱姆病关节炎。并且在相应地区和海淀区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传播媒介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长角血蜱(当地优势蜱种)290只,其中50只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检测蜱中肠,7只为阳性,阳性率为14%。其余蜱中分离出4株螺旋体(门头沟区为SZ_4、SZ_(21)、SZ_(22)3株,海淀区SZ_(23)1株)。对其中SZ_(22)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与国内大多数菌株反应相同。通过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北京市存在莱姆病疫区,并首次从长角血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吉林省9个地区,分离的12株伯氏疏螺旋体菌株,利用rrf(5s)-rrl(23s)间隔区扩增(RFLP)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特异性单抗对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12株菌株PCR检测都为B.garinii基因型,菌株鉴定同国内分离株M7相同。(B.garinii基因型常从脑脊液分离出来,损伤神经系统,引起皮肤游走性红斑。该基因型菌株是北方疫苗研制的最佳选择。)该结果为吉林省莱姆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免疫诊断及疫苗制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技术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5S~23SrRNA和ospA基因序列在伯氏疏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了解浙江省鼠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状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磐安县100只鼠标本中5S~23SrRNA和ospA基因特异片段。对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检测100只鼠标本,其中3只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的5S~23SrRNA基因片段为阳性,5只鼠标本伯氏疏螺旋体的ospA基因片段为阳性,与参考核酸序列基本一致。结论 利用ospA和5S~23S rRN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  相似文献   

12.
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 infecting Ixodes persulcatus ticks near Novosibirsk, Russia were detected using PCR with primers specific to 5S and 23S rRNA genes. Two genospecies, B. afzelii and B. garinii,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CR-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with Tru9-I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Comparison of the correspond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revealed considerable diversity of the 5S-23S intergenic spacer structure among B. garinii.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白及通化县林区人群、生物媒介蜱和宿主动物鼠的莱姆病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在长白及通化县林区采集人群血清,并随机选择采样点进行捕蜱、捕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巢式PCR对蜱、鼠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同时蜱、鼠标本接种BSK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从长白及通化县检查到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长白县为12.04%(36/299),通化县为9.35%(23/246);蜱的带菌率,长白县为27.08%(39/144),通化县为20.41%(20/98);鼠的带菌率,长白及通化县均为10.00%(4/40,1/10)。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蜱和鼠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存在Borrelia garinii。结论从血清学上证实长白及通化林区人群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从病原学上证实全沟硬蜱和黑线姬鼠是当地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和宿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滇西北山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的自然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以山区农村家犬作为指示动物,使用真空采血管抽取家犬全血,应用巢式PCR扩增犬血中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然后对阳性片段进行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贡山、福贡2个县3个乡镇山村63只家犬血液,其中发现9只犬为阳性,阳性率14.29%。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犬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为Borrelia garinii。结论首次证实云南省西北部山区家犬中存在莱姆病Borrelia garinii型伯氏疏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PCR扩增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RFLP分析显示特殊带型的样本测序分析。结果 检测全沟硬蜱1336只,293只阳性,阳性率为21.93%;森林革蜱144只,6只阳性,阳性率为4.17%;嗜群血蜱144只,未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检测鼠9种145只,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4种5只,感染率为3.45%;其中检测8只棕背鼠平,2只阳性。RFLP分析及序列分析显示蜱中有B.garinii20047亚型、B.gariniiNT29亚型、B.afzelii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或亚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混合感染;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包括B.garinii20047亚型和B.gariniiNT29亚型。SSCP分析结果显示带型多于36种。结论 大兴安岭林区蜱及鼠中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其中全沟硬蜱的感染率较高;B.garinii型为主要基因型,且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存在遗传多态性。单只蜱中存在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人和宿主动物是否存在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尚待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和棕背鼾分别是该林区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媒介和主要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16.
Questing Ixodes ricinus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locations throughout Ireland and 638 nymphs, 111 females and 118 mal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infection with 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 (s.l.). The total prevalence of B. burgdorferi s.l. in the ticks was determined as 14.9%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spacer region of 5S-23S rRNA genes. Infection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dult (20.1%) Ixodes ricinus compared to nymphs (13.1%).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adult male and female ticks was similar (19.5% and 20.7% respectively). The genomospecies B.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 B. afzelii, B. garinii and group VS116 were identified by reverse line blot (RLB) using genomospecies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 The most prevalent B. burgdorferi genomospecies identified were VS116 (34.6%), B. garinii (24.3%) and B.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 (18.4%). B. afzelii was uncommon (6.6%). Multiple infections were observed in 13.2% of the infected tick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omospecies showed 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also seeme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the habitat. A broad range of genomospecies see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 wide spectrum of potential reservoir hosts in the habitat and also with a high overall prevalence of B. burgdorferi s.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明确北京林区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及其分布,方法基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PCR)方法,对从北京6个林区采集的蜱和鼠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选择阳性标准本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已知序进行同源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从长角血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从门头沟区东灵山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3只游离全沟硬蜱1只检测阳性,57只寄全沟硬蜱若蜱中1只检测阳性;119只野鼠中9只检测阳性,其中8只,B.garinii阳性,1只B.afzelii阳性。50份野鼠血清有5份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采集采的160只长角血蜱(20只/组)。未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结论: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两个基因型,全沟硬蜱可能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体,野鼠可能是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宋内志贺菌暴发分离株及散发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分离的14株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和6株散发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PFGE分析,并选择其中6株代表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NCBI上获取的51株国内外宋内志贺菌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萘啶酸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和亚胺培南完全敏感。PFGE分子分型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分离株之间PFGE指纹图谱有很高的相似度(93.2%),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宋内志贺菌分离株同处在一个进化分支上,与来自韩国的菌株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分离的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和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试验菌株之间具有相似的PFGE指纹图谱,遗传进化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