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秦秋兰  毛玮  孟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0):1246-1249,1278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广西伤害死亡状况及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为伤害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登记系统2014-2016年广西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对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并评估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YPLL)及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AYPLL)。  结果  2014-2016年广西报告伤害死亡29 288人,死亡率42.77/10万,3年间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9.37,P < 0.001)。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意外中毒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主要死于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是≥ 65岁人群主要死因。伤害导致的AYPLL为29.11年,男性高于女性、城乡无明显差异,自杀及后遗症是居民最大的人均疾病负担。  结论  2014-2016年广西伤害死亡率有所下降,应采取综合性伤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了解2010-2019年昆明市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昆明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特征分析,包括死亡率、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结果 2010-2019年昆明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为23.18/10万,且呈下降趋势(t=7.13,P<0.05).男性死亡率(31.59/10万)高于女性(14.27/10万)(x2=376.24,P<0.05),男、女性APC值分别为-8.82%和-7.48%;男性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段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28.65/10万)高于城市(12.37/10万)(x2=297.30,P<0.05),城市和农村APC值分别为-8.53%和-7.78%.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意外机械窒息,累计占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的80.88%.在城乡交通事故、溺水和农村意外跌落均呈下降趋势(t城市值分别为3.17,3.20;t农村值分别为5.66,3.12,4.42,P值均<0.05),各年龄段首位伤害死因不同.结论 昆明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青少年应作为伤害重点关注人群,针对不同年龄段伤害死亡特点采用不同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政  侯书莹  刘洋 《中国校医》2022,36(10):747-749
目的 掌握2015—2020年徐州市铜山区5~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徐州市铜山区2015—2020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伤害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8.01/10万,占儿童青少年总死亡的54.05%。随着年龄增加,主要伤害的死亡率从5~9岁年龄组的5.30/10万增加到15~18岁年龄组的12.47/10万(χ2趋势=14.383,P<0.001)。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和自杀的死亡率分别为3.01/10万、2.81/10万、0.67/10万、0.33/10万,居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前4位。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8年至2012年西安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病例特点,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至2012年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病例资料按ICD-10进行分类,并对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死因顺位等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至2012年西安市儿童共有意外伤害死亡病例493例.男女性别比为2.29.西安市0~14岁儿童年均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8.84/10万,男童意外伤害死亡率(24.50/10万)高于女童(12.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6,P<0.01).学龄组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年龄越大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所占比例越多.西安市儿童前5位意外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38.34%)、溺水(15.21%)、意外窒息(14.20%)、意外跌落(8.92%)、意外中毒(6.49%).不同年龄组患儿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不同,新生儿及婴儿组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是窒息;幼儿组主要死因是跌落、中毒,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溺水.结论 根据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病例各年龄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谱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指标, 分析广西居民伤害死亡谱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4年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8/10 万、标化死亡率46.45/10 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女性的2.36 倍。居民伤害死因前5 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伤害首位死因0~14岁组为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年龄组为意外跌落。伤害死亡前5位YPLL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因伤害“早死”导致的YPLL为269 651.9人年、28.59年/人。结论 伤害给广西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同性别及城乡之间伤害谱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张家港市2011—2015年伤害死亡资料,分析伤害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结果 2011—2015年,张家港市因伤害引起的死亡3 268例,平均死亡率为71.56/10万,标化死亡率42.49/10万,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75.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12/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67.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97/10万。伤害的潜在减寿率(PYLLR)4.59‰。前5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中毒,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8.15%。首位伤害死因,男性为道路交通事故(占36.40%),女性为意外跌落(占38.34%)。75岁以上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为569.04/10万,意外跌落为首位死因。结论伤害已成为张家港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意外跌落和道路交通事故尤为突出,应制定相应的伤害防治策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云南省>60岁老年人非故意跌落致死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5-2019年云南省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老年人非故意跌落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老年人非故意跌落共报告死亡数22 799人,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15年59.00/10万上升到了2019年的94.98/10万,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间非故意跌落报告死亡率总体上男性高于女性,2019年分别为140.18/10万和111.62/10万;城市高于农村,2019年分别为110.33/10万和89.70/10万。非故意跌落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死亡率的峰值出现在≥80岁。跌落发生场所主要在家中,占61.19%,死亡地点也主要在家中,占84.18%。  结论  2015-2019年云南省老年人非故意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城市和高龄老人是防控重点人群,非故意跌落和死亡地点多发生在家中,宜从健康教育、居住环境改善和跌落后就医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减少非故意跌落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及趋势变化, 为开展溺水干预提供建议。  方法  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ICD-10:W65.0~W74.9)个案信息来自于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 对不同性别、地区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死亡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表示。  结果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的9.57/10万、9.42/10万下降到2021年的2.80/10万、2.83/10万, APC分别为-13.15%, 13.06%(t值分别为10.93, 10.52, P值均 < 0.01)。2012-2021年男生溺水死亡率高于女生, 农村地区溺水死亡率高于城市(P值均 < 0.05)。0~4、5~9、10~14岁年龄组溺水死亡率分别以年均15.30%, 17.80%与11.40%下降, 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15.30%, -17.80%, -11.40%, t值分别为11.11, 9.22, 5.62, P值均 < 0.05)。自然水域是发生溺水死亡的主要场所, 约占80%。  结论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 男性、农村儿童青少年、0~14岁儿童是溺水防控的重点人群, 应继续加强溺水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福建省2007-201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对0~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率、性别死亡率、伤害别死亡率和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伤害死亡率11.26/10万,占死亡总数18.4%,居第3位死因.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跌落为儿童伤害前3位死因,占儿童死亡总数70.6%;男童伤害年均死亡率(13.94/10万)高于女童(8.26/10万).男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窒息死亡率均高于女童.意外窒息是婴儿组首位死因(47.5%).2007-2015年福建省儿童伤害死亡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意外窒息、溺水、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福建省儿童生命,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云南省居民肝癌的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当地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获取云南省2015-2019年的肝癌死因监测数据,利用Stata 16软件和Excel 2019软件计算肝癌死亡和寿命损失相关指标,并用Joinpoint 4.9.0软件分析肝癌死亡和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云南省肝癌的死亡水平和寿命损失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描述。  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肝癌死亡累计报告30 912例,平均死亡年龄为(61.76±13.81)岁,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SMR)从2015年的12.40/10万上升到2019年的14.10/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云南省肝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35岁死亡趋势开始快速增加。2015-2019年因肝癌死亡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为256 380人年,潜在减寿年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 PYLLR)为1.08‰;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s, SPYLL)为266 962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s rate, SPYLLR)为1.12‰;男性的寿命损失高于女性;农村的寿命损失高于城市。  结论  2015-2019年云南省肝癌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 CDR)和寿命损失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农村居民是高危人群,今后须加强对男性的早期体检,农村地区须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向全社会倡导合理膳食、体育锻炼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肝癌的早期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生活满意度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所产生的影响,为在校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陆良县抽取2 045名农村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等筛选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农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16.19%,男生(19.51%)高于女生(12.26%)(χ2=19.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伤害危险行为得分低、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高与伤害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2,0.98,0.81),走读、父亲过度保护与伤害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0,1.04)(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为孩子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多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但要注意自身的教育方式,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降低伤害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性别和年龄别哮喘疾病负担动态变化,与各级社会人口指数(SDI)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并分析归因哮喘疾病负担的变化.结果 标化1~19岁哮喘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2 062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儿童过去1年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调查。  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年发生率为14.55%(300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1%(293名)。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及品德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32.67%,2.33%,19.67%,15.00%,2.00%,1.00%,5.00%,未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分别为11.07%,0.45%,6.41%,4.88%,0.40%,0.17%,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11,12.54,58.90,44.12,10.51,6.08,32.68,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问题(OR=3.13,95%CI=2.11~4.66)、学习问题(OR=2.73,95%CI=1.86~3.99)、多动指数异常(OR=3.16,95%CI=1.40~7.14)与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心理行为问题是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影响因素,在制定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措施时,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  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资料,对其核实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贵州省0~19岁人群共发生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590起,中毒1 441人,死亡5人;中毒事件高峰在5月和9月,家庭和集体食堂是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总事件的90.68%(535/590);中毒原因食品最多的是毒蘑菇及马桑果,占71.69%(423/590),其中5起中毒死亡病例全部由毒蘑菇中毒引起。  结论  贵州省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中,乡镇及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中小学生是中毒高发群体。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有毒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防控的宣传教育,减少相关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苏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家长和学校提供针对性教育和预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以苏州市姑苏区和吴江区为代表,采用复杂抽样方法选择4 989名0~14岁儿童,由其主要照料人填写伤害发生情况问卷,分析描述伤害发生次数、时间和地点等三间分布情况。  结果  在过去12个月中,儿童伤害总体发生率为7.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6.9%~8.4%,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5.06,P=0.025),随月份变化呈增长趋势(χ2=28.51,P<0.001)。所有儿童伤害中,跌落伤(65.5%)、头面部伤害(45.3%)、家庭伤害(59.5%)最多,休闲玩耍(32.2%)时最容易发生伤害。81.3%的儿童伤害程度轻,45.4%的伤害由医务室处理,9.7%伤害恢复后仍影响美观。低年龄儿童易在休闲玩耍时发生头部的跌落伤或烧烫伤,其中女童易在家庭发生伤害;高年龄儿童易在体育运动和家务时发生下肢伤害,其中男童在学校更容易发生伤害。  结论  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近视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为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5、2010、2014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871 112名7~18岁学生的视力数据,分析各年龄段男女生近视率和近视率性别差异。  结果  中国7~18岁学生总体近视率在2005—2019年有所提高(χ2=7 265.06,P < 0.01),近视率从2005年的47.9%上升至2019年的60.1%。学生近视率的性别差异呈减小趋势(χ2=72.24,P < 0.01),在地区上呈现由南向北先降低后增大的“U型”分布。  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同时要重视男、女生近视率的差异,应根据性别做好精准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 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2.2%)、烧烫伤(31.5%)及钝器伤(7.2%)。78.7%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41.9%)、上肢(24.6%)和下肢(13.6%)。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8.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75.6%)。  结论  0~6岁儿童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头部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受伤部位。应根据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宁夏银川市儿童青少年肺功能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提出相应的改善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银川市3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7~13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利用2010,2014,2019年3次调查中肺活量的资料,分析该群体城乡、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间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因素。  结果  2010—2019年银川市城市和农村7~13岁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194.48,382.47,P值均<0.01),分别增加410.89,554.46 mL,2014年城市学生肺活量高于农村学生,但2019年肺活量水平低于农村学生。按年龄和性别分层后,城乡趋势保持一致,但城市各年龄组学生肺活量在2014—2019年有所下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50 m跑、学校存在“挤占”或“不上”体育与健康课的现象、上体育与健康课在运动时的感觉、平均每天上课间操的次数、是否使用计步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运动APP、每天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做运动和不做运动的认同程度等均为2019年儿童青少年肺活量的影响因素(β=-185.70~54.94,P值均<0.05)。  结论  银川市7~13岁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呈上升趋势,体质指标和体育锻炼情况是儿童青少年肺活量的影响因素。需对学生继续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