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方法对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全院及科室层面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筛出高风险科室及其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2017年4—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通过全院层面风险评估,重症医学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通过科室层面评估,筛选出重症医学科高风险环节为接触隔离患者诊疗时未穿隔离衣、置管时未采用无菌大铺单、手卫生正确率低。针对性进行干预,接触隔离患者隔离衣配备率由0上升至100%,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执行率由0上升至97.62%;深静脉置管使用无菌大铺单执行率由72.50%上升至100%;手卫生正确率由85.00%上升至96.59%。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5.90%下降至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实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可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ICU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指导、考核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一年的PDCA循环管理,手卫生执行率由42.53%上升至84.06%(x2=93.765,P<0.05),手卫生正确率由54.26%上升至93.53% (x2=70.566,P<0.05);医院感染率由23.14%下降至18.51%(x2=1.734,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充分发挥监控部门的管理功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对提升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提升血液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不同岗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2.75%上升至干预后的83.93%,护士由67.35%上升至92.55%,实习进修人员由50.00%上升至80.00%,保洁人员由47.62%上升至69.09%。干预后血液病科5个重要时刻手卫生依从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2.73%上升至干预后的79.26%,无菌操作前由57.69%上升至87.50%,接触患者体液后由52.08%上升至84.91%,接触患者后由46.67%上升至87.68%,接触污染环境后由37.97%上升至83.72%。干预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7.25%下降至7.97%(P<0.05)。结论应用微信小程序管理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对提升手卫生依从率效果明显,可增加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运用PDCA循环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并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由48.00%上升至63.99%;手卫生依从率由实施前的65.11%上升至实施后的8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5、259.65,均P<0.05)。1 000住院床日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递增明显,实施后是实施前的2.95倍。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自2005年起,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2005-2006年,采取改善手卫生设施、完善制度、组织培训的干预措施;2007年执行内部监督反馈制度;2008年引入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外部监督;2009年倡导患者手卫生行为;现场观察各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比较分析各年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干预,2005-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逐年上升,从33.29%上升至82.46%,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从6.05%下降至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以及奖惩结合的管理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在武汉地区20所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评价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直接接触患者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60.59%(143/236)上升至84.08%(243/289)(χ2=36.82,P<0.001);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39.33%(118/300)下降至干预后的31.20%(83/266)(χ2=4.0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手卫生促进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6月,随机抽取不同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223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卫生管理,并完成调查问卷,然后收集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0%。PDCA循环法实施前,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56.50%,实施后知晓率为96.41%,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67,P0.05)。PDCA循环法实施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人员洗手执行率分别为32.60%、34.36%、32.33%、36.63%,实施后分别为73.40%、74.29%、81.99%、80.2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2、731.66、476.24、378.64,均P0.05)。PDCA循环法实施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人员正确洗手率分别为51.02%、47.63%、49.01%、40.23%,实施后分别为82.73%、83.64%、79.44%、85.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2、346.00、97.96、246.33,均P0.05)。PDCA循环法实施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人员手细菌检测结果合格率分别为32.53%、30.86%、34.48%、36.67%,实施后分别为89.16%、86.42%、86.21%、90.0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86、51.54、16.21、18.37,均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正确洗手率和手细菌检测结果合格率,使护理人员自觉执行规范化手卫生,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方法。方法应用PDCA理论和方法,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循环改进。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逐月上升,从2012年3月的35.86%,2013年上升至54.71%,医生、护士、护工和保洁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从38.71%、48.57%、15.38%,提高到51.42%、62.5%、48.38%。结论应用PDCA法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64,自引:108,他引:164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清洁执行及手卫生设施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3城市不同级别医院进行了手清洁卫生行为的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洗手率为56.5%,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及接触物品后手卫生执行率(35%);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执行率以护士最高(39.3%);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以医生为最高(61.0%);从科室类别看,妇产科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最好,洗手设施中肥皂的提供率约83.3%,ABHR的提供率达56%,但ABHR的使用率只有14.2%。结论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亟待改善,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一项涉及行为学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重点是医生的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分析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天津市津南区双闸卫生院160例患者,将2018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常规组,将2019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管理为优质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管理卫生质量和手卫生执行率及满意率。结果 对两组医院卫生质量、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常规组卫生质量采集例数279例,合格率为88.53%,手卫生抽查427例,手卫生执行率为41.22%;优质组卫生质量采集例数289例,合格率为98.96%,手卫生抽查436例,手卫生执行率为68.58%,优质组卫生质量合格率和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15、66.017,P<0.05)。两组各80例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满意率评价,常规组总满意65例,满意率为81.25%,优质组总满意77例,总满意率为96.25%,优质组护理管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4,P<0.05)。结论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采取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改善医院卫生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助于降低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中医科,2016年5—8月为干预前,采取传统管理方法,2016年9月—12月为干预后,运用颜色、标识、流程图等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对中医科实施管理。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测试总分分别为(71.90±10.89)分、(88.47±5.8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检查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及职业暴露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82.43%)高于干预前(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00),其中干预后物体表面、医生和保洁人员卫生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卫生手合格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目视化标识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感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院眼科病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医院感染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11月该院眼科病区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对病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调查。调查2016年1—8月(督导前)和2016年9—11月(督导后)该病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通过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对该病区医务人员手、常规诊疗仪器及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制定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结果 2016年8月4日—9月17日共11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其中住院患者9例,门诊复诊患者2例;医务人员3例。仅采集到I病区2例患者眼部分泌物,经病毒学检测证实为腺病毒感染所导致。ATP检测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28.57%,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34.38%。督导前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0%,督导后为7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3)。督导期间裂隙灯、眼压计等公用检查设备消毒措施执行率76.64%。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后,眼科病房自10月中旬后几个月未再发现出血性结膜炎感染病例。结论做好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仍是重要的感染防控手段,采取及时、可行的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与漏报控制方法,分析其实施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运用品管圈(QCC)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医院感染漏报进行控制。结果建成"信息化系统智能筛查+移动通讯短信提醒+院感督导"三位一体的前瞻式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第一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由QCC活动前的79.16%降至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21,P=0.000);与第一轮PDCA循环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相比,第二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降至2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75,P=0.002)。结论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发生前,采取积极前瞻性的防控,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JCI评审期间医院感染率与手卫生依从率情况,评价JCI标准下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方法按该院JCI标准实施前(评审前)、启动过程中(围评审期)、通过JCI国际认证后(评审后)三阶段分组,比较不同阶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率、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全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JCI标准评审前的74. 99%,上升到围评审期的78. 61%,再到评审后的90. 95%,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JCI评审后全院各病区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消耗量均有增加;评审后,心内科、肿瘤血液科及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较评审前下降(P 0. 05),医院感染发病率较评审前也呈下降的趋势(P 0. 05)。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r=-0. 99,P 0. 05)。结论参照JCI评审标准,实时改进,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对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患者围操作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某附属医院2019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1 0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MS策略对患者围操作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组织、完善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宣教与培训、持续干预和监督等。以2017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8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以及用药时长的变化;同时比较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82%(204/822),干预后为17.10%(172/1 0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D方面,干预后为2.18,低于干预前的14.95;联合用药比例、用药时长与干预前相比亦明显下降。AMS策略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01);而操作后感染发生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S策略能够优化消化内镜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MDRO检出及医院感染等情况。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798株,干预后检出MDRO833株,干预后MDRO检出率(25.71%)低于干预前(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干预前的0.94%下降至0.6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6.44%提高至53.51%;接触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的65.29%提高至90.8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实践,能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手卫生对医院感染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78名医务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象,进行颅脑清洁手术的325例患者作为医院感染调查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成本,以及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等。结果干预前手卫生依从率为35.24%(216/613),干预后为73.75%(486/659);干预前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5%(50/157),干预后为18.45%(31/1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091、7.782,均P0.001)。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9 524.90±38 856.70)元,干预后为(61 401.00±29 237.80)元;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6.70 d,干预后为26.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6、3.511,均P0.0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以及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2017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分析,利用PDCA循环法落实针对某院各临床科室的共性及个性干预措施,2019年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并比较两次风险评估结果。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绝大部分科室都处于中等风险水平,高风险科室为产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2019年极高风险科室减少1个,中风险科室增加1个;神经外科由极高风险降为高风险,产科升为高风险科室,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ICU仍然为极高风险科室。与2017年各项监测数据相比,2019年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明显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关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因素,持续有效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对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方法调查该院2012年1-6月(对照组:院感科未参与业务院长查房)和2013年1-6月(实验组:院感科参与业务院长查房)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各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例次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χ2=4.31,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1.56%(3 249/4 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1 914/4 350)。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均高于医生(χ2分别为151.30、179.92,均P<0.001);实验组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儿科、妇产科、外科、内科。实验组和对照组快速手消毒剂消耗量分别为5.38 mL/床日、1.88 mL/床日,洗手液消耗量分别为11.51 mL/床日、7.03 mL/床日。结论将手卫生纳入业务院长查房内容,取得院领导的重视,可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