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变化和粪便菌群与黏膜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粪便样本和其中7例腹型患儿的结肠黏膜样本,以11例健康儿童粪便样本为对照,采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样本D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粪便菌群存在结构差异,在门水平两组均以厚壁菌门(47.10%、57.75%),变形菌门(23.04%、10.13%),拟杆菌门(22.81%、21.74%)为主要优势菌群,在科水平,均以肠杆菌科(17.60%、8.72%)、拟杆菌科(18.90%、21.65%)、瘤胃菌科(16.44%、28.93%)、毛螺菌科(11.55%、10.74%)有较高的丰度.HSP患儿粪便菌群中变形菌门、欧文氏菌属(从目到属)、拟杆菌属-uniformis种、巨单胞菌属、肠球菌属(从科到属)丰度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而双歧杆菌属(从目到属)、链球菌属(从目到属)、普拉梭菌种(从科到种)丰度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腹型患儿粪便菌群多样性高于黏膜菌群;在门水平,粪便菌群以厚壁菌门(53.64%)、变形菌门(33.65%)、拟杆菌门(9.24%)丰度较高,黏膜菌群以变形菌门(88.13%)丰度最高,在科水平,粪便菌群以肠杆菌科(27.18%)、瘤胃菌科(15.58%)、毛螺菌科(12.31%)为优势菌科,黏膜菌群以肠杆菌科(87.19%)为优势菌科;粪便菌群以双歧杆菌属(从门到属)、链球菌属(从门到属)、动性球菌科(从门到科)、丹毒丝菌科(从门到科)、梭菌科(从门到科)、瘤胃菌科(从门到科)、毛螺菌科(从门到科)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种类,结肠黏膜菌群以欧文氏菌属(从门到属)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种类.结论 HSP患儿粪便菌群病原菌或机会致病菌增多而有益菌减少,腹型HSP患儿黏膜菌群与粪便菌群存在结构和多样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以烟熏法+冰冷番泻叶浸液灌胃法建立肺脾两虚型COPD模型,造模后收集两组大鼠粪便,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结果 基于操作分类单位(OTU)的韦恩图结果显示,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的OTU数量下降;菌群结构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模型组以拟杆菌门为主;属水平上空白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中的乳杆菌数量最多,模型组拟杆菌数量最多,乳杆菌数量较空白对照组下降。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表明两组在菌群组成上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放线菌门下降,变形菌门和脱硫菌门上升;在属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毛螺杆菌属及副拟杆菌属上升,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下降。菌群扩增子α多样性分析显示,模型组香农(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实际观测值(sobs)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肺脾两虚型COPD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粪便和乙状结肠样本中的菌群种属分布特点。方法采用16sDNA测序技术对13例新鲜粪便样本及10例乙状结肠黏膜样本菌群分布进行鉴定,并对其差异及特定的菌群进行分析。结果粪便样本中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乙状结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42,P=0.006)。门水平菌群类别相同,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们、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但含量不同,粪便样本厚壁菌门和拟杆菌们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黏膜组织,而变形菌门则显著低于乙状结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5,P〈0.001)。在属水平,粪便菌群以Faecalibacterium菌和拟杆菌属为主,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以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黄杆菌属为主。两组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均较低。结论粪便样本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菌群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疹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湿疹患儿9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0例儿童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新鲜成形粪便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肠道菌群,对比两组肠道菌群特征(物种组成、菌落多样性)。采用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EASI)评价观察组病情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湿疹儿童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180例粪便菌群样本分析,最终得到有效数据1868163条。根据OTU聚类结果,以97%相似度下导出两组共有OTU 1967个,观察组特有836个,对照组特有667个。观察组Alpha多样性包括Shannon指数(5.72±0.33)、Simpson指数(0.95±0.03)、Chao1指数(2421.26±500.26)、ACE指数(1635.26±325.74)与对照组(5.78±0.31)、(5.78±0.31)、(2515.26±400.25)、(1706.68±334.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nweighted Unifrac距离(0.31±0.10)与对照组(0.46±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种组成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占28.89%、拟杆菌门占26.67%、变形菌门占22.22%、放线菌门占11.11%为主,属水平上以布劳特氏菌占25.00%、拟杆菌占23.89%、粪杆菌占21.67%和双歧杆菌占14.44%为主,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共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3个显著差异物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粪杆菌、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与湿疹儿童E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湿疹儿童与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构成上具有差异,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及粪芽孢菌属可能参与儿童湿疹发病机制,且瘤胃球菌、粪杆菌相对丰度与湿疹儿童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蒙古族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为蒙古族儿童消化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包头市某地区712岁蒙古族儿童410名,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并进行同年龄和同性别1∶1匹配,筛选出肥胖、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各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研究对象粪便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c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不同BMI分组蒙古族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肠道内优势菌群脆弱拟杆菌属、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PCR-DGGE电泳图谱显示,不同BMI分组的蒙古族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细菌群落丰富度(7.40±0.55)低于正常体重组(11.00±1.22)和超重组(12.40±2.51)(F=14.71,P<0.05);肥胖组香农多样性指数(1.92±0.07)低于正常体重组(2.29±0.10)和超重组(2.33±0.21)(F=15.08,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随着BMI增大,蒙古族儿童肠道内脆弱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呈递减趋势,而梭菌属的数量呈递增趋势(F值分别为3.99,6.84,6.82,P值均<0.05);乳杆菌属的数量在蒙古族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BMI分组的蒙古族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蒙古族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食管组织的菌群特征及差异,以助于研究老年ESCC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72例ESCC患者,其中老年组49例(≥60岁,男性40例,女性9例),中青年组23例(<60岁,男性21例,女性2例),以同期消化内镜中心20名胃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35~78岁,中位年龄57岁,男性16名,女性4名)。收集ESCC患者病变食管组织和健康对照组中段食管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V4高变区扩增,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老年和中青年ESCC患者菌群特点。采用QIIME和Rstudio软件分析序列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菌群Shannon指数[5.17(4.53,5.95)比4.79(3.74,5.97)]、Simpson指数[0.94(0.91,0.96)比0.92(0.83,0.96)]和Chao1[343.55(259.76,570.59)比329.16(268.88,648.00)]指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1、-1.057、-0.380,均P>0.05);Beta多样性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亦无明显差异(PC1=19.14%、PC2=6.95%,PPC1=0.67、PPC2=0.42)。在门水平,中青年组丰度前五的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老年组患者丰度最高的五个门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两组差异显著的是梭杆菌门(Fusobacteria)(Q=0.596,P<0.05)。在属水平,中青年组丰度前五的菌属依次为: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老年组丰度前五的分别是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两组有显著差异的为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Q=0.938,P<0.05)。基于未观测状态重建的群落系统发育研究(PICRUSt)功能预测,老年组患者氨酰tRNA生物合成(Aminoacyl.tRNA.biosynthesis)、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repair)、核糖核酸聚合酶(RNA.polymerase)、核糖体(Ribosome)、克拉维酸生物合成(Clavulanic.acid.biosynthesis)、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和光合作用蛋白(Photosynthesis.proteins)丰度较中青年组降低(均Q=0.734,P<0.05)。结论老年ESCC患者食管菌群与中青年患者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老年患者梭菌属菌群丰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改变及其与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肥胖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于2014年在北京市2所幼儿园选取29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34例性别、年龄相近的正常儿童,采集清晨粪便并从中提取菌群DNA,然后针对16SrRNA的V4-V5区进行PCR扩增,采用二代测序Illumina MiSeq方法在门和属的水平上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与儿童BMI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肥胖儿童粪便中变形菌门水平(10.75%±2.00%)明显高于正常儿童(6.42%±1.10%)(P<0.05);厚壁菌门(62.41%±11.59%)、拟杆菌门(16.36%±3.04%)、放线菌门(9.28%±1.72%)及乳杆菌属(0.07%±0.01%)、拟杆菌属(3.81%±0.71%)、双歧杆菌属(8.25%±1.53%)及大肠志贺菌属(5.78%±1.07%)与正常儿童之间(62.90%±10.79%、19.19%±3.29%、9.69%±1.66%、0.08%±0.01%、2.73%±0.47%、8.09%±1.39%、3.94%±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变形菌门水平与儿童BM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009 5,P<0.05),而其他菌门和菌属与BMI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所研究的人群范围内,肠道变形菌门比例增加可能在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蒙古族肥胖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为蒙古族肥胖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性别年龄1:1配比,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各30人,取新鲜粪便提取肠道菌群总DNA,进行总DNA Illumina Miseq测序;用SYBR嵌合荧光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粪便样本中SCFAs的含量。结果 蒙古族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门水平以Bacteroidetes(正常组56.49%,肥胖组47.08%)和Firmicutes(正常组38.61%,肥胖组48.73%)的相对丰度最高;两组的共同优势菌属有17种,在优势菌属中Pseudobutyrivibrio、 Parasutterella、Ruminococcaceae_UCG_014、Bifidobacterium在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SCFAs的含量在正常体重组与肥胖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蒙古族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发生改变,揭示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于蒙古族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营养包对早期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远期效果项目"中覆盖县河南嵩县和未覆盖县对照县汝阳县,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抽中3~5个样本村,对抽中样本村中所有6~24月龄婴幼儿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最终抽取118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其中嵩县60例,汝阳县58例。于2018年9月体检时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构成与丰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厚壁菌门呈上升趋势;6~11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17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8~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包可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对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肠道菌群菌种分布特征及肠黏膜损伤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癫痫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幼儿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肠道菌群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种类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肠黏膜损伤指标内毒素(BT)、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及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 (IL-6)、IL-17A,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癫痫患儿上述外周血肠黏膜损伤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探讨癫痫严重程度与上述外周血肠黏膜损伤及炎症因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属水平优势菌群中均存在阪崎肠杆菌属、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属,其中对照组属水平优势菌群主要以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属、双歧杆菌属为主,观察组主要以阪崎肠杆菌属、拟杆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为主;观察组阪崎肠杆菌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Faecalibacterium属和拟杆菌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7A及BT、D-Lac、DA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癫痫患儿中频发74例,非频发50例;频发血清IL-6、IL-17A及BT、D-Lac、DAO均显著高于非频发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癫痫严重程度与血清BT、D-Lac、DAO均呈正相关(r=0.586、0.626、0.630,P0.01),与血清IL-6、IL-17A均呈正相关(r=0.520、0.686,P0.01)。结论癫痫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情况,可能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噪声对小鼠血糖、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 C57BL/6J小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15 d对照组、15 d噪声组、30 d对照组和30 d噪声组。干预结束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 - α、TNF - γ、IL - 6、IL - 1β、IFN - γ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菌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0.05),糖耐量减退;血清TNF - α、TNF - γ、IL - 6、IL - 1β、IFN - γ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各对照组相比,各噪声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均降低(P<0.05),β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PCoA)图明显的区分。所有组别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噪声组的Bacteroidete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增加,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减少。α多样性指数chao1、faith_pd、shannon与AUC均呈负相关,Bacteroidetes与TNF - α呈正相关,Firmicutes与AUC、TNF - α、IL - 6呈负相关,Prevotella与AUC、TNF - α呈正相关。结论 噪声暴露能引起小鼠炎症反应增强和肠道菌群改变,导致糖耐量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前后对高脂喂养小鼠肠道微生物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和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Da-KGM)对高脂饲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养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0%KGM高脂饲料,10%Da-KGM高脂饲料,10w后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KGM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分类学丰富程度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例显著高于Da-KGM干预组。Metastats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下,KGM干预组小鼠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Da-KGM,分别是Da-KGM干预组小鼠的2.21和4.15倍。聚类分析表明KGM组与对照组的小鼠肠道微生物构成相似度更高,而Da-KGM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与高脂组更为接近。结论 KGM与Da-KGM对高脂饲料喂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存在显著不同,脱乙酰处理会对KGM的肠道益生性造成不利影响。[营养学报,2019,41(4):363-366,373]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BD患者1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BMI相匹配的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收集BD患者与健康人群新鲜粪便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BD患者与正常人优势菌群主要是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D患者中Bacteroidetes占4.21%,远低于正常人,BD患者中Proteobacteria占42.80%,远高于正常人;BD患者与正常人胃肠道微生物在属水平上有194个菌属存在差异,在种水平上有887个菌种存在差异;BD患者优势菌包括Collinsella Spp.、Bilophila spp.及Bacteroides spp.等,正常人优势菌包括Clostridium spp. Roseburia spp. Methanogens等。结论 B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群发生改变,产乳酸菌Collinsella Spp.和硫酸盐还原菌Bilophila spp.增多,产丁酸菌Clostridium spp.和Roseburia spp.减少,可能为引起BD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肠道菌群定植,这一关键过程若被中断或延迟,均可能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数量与种类失调)在新生儿N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研究发现,新生儿NEC发病前,机体肠道肠杆菌科菌群、梭状芽孢杆菌富集,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数量均减少,这些肠道菌群数量与种类失调,可能在新生儿NE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肠道菌群失调与新生儿NEC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变化差异,从肠道菌群角度为A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ASD的25名儿童和同期体检的24名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SD组和对照组。收集其粪便,采用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儿童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及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890、3.353,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拟杆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5.761、5.970,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梭状芽胞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0、3.100、3.620、3.500、4.200、4.054,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丁酸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0、3.220、2.560、4.100,P<0.05)。相关分析显示双歧杆菌属与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呈负相关(r=-0.422、-0.412,P<0.05)。结论 ASD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双歧杆菌属减少所致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增高可能与ASD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四川省藏族及汉族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和粪便胆汁酸的差异,为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改善肥胖积累资料。 方法 调查四川省红原藏族居民和成都汉族居民的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样本。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使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纳入114名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藏汉肥胖组(BMI≥28kg/m2)、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测定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序列及粪便中13种胆汁酸含量,比对分析藏汉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及粪便胆汁酸水平差异。 结果 藏族正常组较藏族肥胖组的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埃希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高,多尔氏菌属的丰度低(P<0.05)。藏族人群中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和乳杆菌属,汉族人群中优势菌属为布劳特氏菌属。藏族人群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水平均低于汉族人群(P<0.05)。 结论 藏族肥胖人群与藏族正常人群肠道菌群有一定差异,藏汉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和物种丰度以及粪便胆汁酸谱显著不同,不同民族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有待结合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郁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糖水偏好基线结果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应激组采用不可预知性慢性应激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集大鼠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与正常大鼠相比,抑郁大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柔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较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较低,且物种多样性下降。结论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物种多样性降低,为基于肠道菌群研究抑郁的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家用冰箱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情况,发现潜在致病菌,为人们日常使用冰箱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 采集7个家庭的家用冰箱4 ℃、-20 ℃环境内部及冷凝水共19份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16s rRNA,分析其菌群情况;并进一步和致病菌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潜在致病菌。结果 共检出30个不同的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74.59%)、厚壁菌门(15.73%)及拟杆菌门(7.80%)含量最高。三种环境中,冷凝水及4 ℃环境菌群特征比较接近,且G-占比高于-20 ℃环境。4 ℃和冷凝水中,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分别含量最多,其次为大肠杆菌;而-20 ℃中,不动杆菌属和巨型球菌数丰度最高。共发现20种潜在致病菌,其中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芽孢杆菌属丰度最高,同时还发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李斯特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菌属等。结论 冰箱环境中存在G-为主的多种菌群及潜在致病菌,日常清理冰箱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