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和荧光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结果,探讨前者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收集344例临床咽拭子标本,分别用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和荧光PCR法进行检测,以荧光PCR法所得结果为参比,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阳性检出率13. 08%,荧光PCR法阳性检出率12. 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12 9,P>0. 05)。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与荧光PCR法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7. 73%,阴性符合率为99. 33%,总符合率为99. 13%,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 961 3。结论:二者总符合率高,有相同的检出能力。在此基础上,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作为一种创新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结果判读明了等优点,因此该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中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激光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单色性强、发散角小、相干性好、能量高等独特优势[1],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和其他科学研究等领域。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是多方面的,眼睛对激光比较敏感,对激光损伤的易感性较强。激光经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后,到达视网膜上的辐照量较角膜入射量可提高约105倍,由于眼组织富含血管和色素,极低剂量的激光辐照就可能造成眼损伤[2]。此外,激光的生物效应有累积作用,单次照射未必引起损伤,但多次照射可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依据GBZ/T189、DL/T1089—2008、DL/T799.7—2010和GBZ/T160.33—2004等标准方法,对某±500 kV换流站合成电场、直流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高温和六氟化硫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GBZ2.2—2007、DL/T275—2012、ICNIRP2010、GBZ2.1—2007等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流场区41个测量点合成场强为0.10~25.20 kV/m,只有1个点25 kV/m,所有点均符合DL/T275—2012的要求;交流场区81个测量点工频电场和磁场强度分别为0.001~8.150 kV/m和0.60~390.73μT,有16个点电场强度5 kV/m,所有点均符合GBZ2.2—2007和ICNIRP2010的要求;25个测量点噪声声压级为58.6~92.9 dB(A),有13个点85 dB(A),作业人员接触的每周40 h等效声级符合GBZ2.2—2007的要求;直流磁场、高温和六氟化硫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换流站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合成电场、工频电磁场和噪声,作业人员可能短时间接触到较高强度,建议加强相关的教育宣贯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触工频磁场对汽车厂点焊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某汽车制造厂焊接车间103名接触工频磁场的点焊工为接触组,以该厂总装车间95名无工频磁场接触的装配工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组工作岗位磁通密度均方根值中位数为386.0μT,超标率为41.9%;总装车间不存在工频磁场。2组人群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人群血压偏高、心电图异常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中,接触组人群仅血小板压积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31.1%vs 51.6%,P0.01)。结论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包括手部末梢循环障碍、手臂神经功能障碍和(或)骨关节肌肉损伤的疾病[1-2]。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研究HAVD的发病机制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以周围血管以及神经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影响为主,骨骼及骨骼肌方面的研究亦有涉及[3-9]。已有实验验证指出,大鼠鼠尾的生物动力学反应类似于  相似文献   
7.
眼是机体最主要的光感受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光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在生产环境中,对眼造成伤害的光线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一直以来,人们对紫外线的防护非常重视,而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特别是近红外线)却疏于防范,结果造成眼损伤,甚至是失明.研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致眼损伤的特点,阐明损害效应机制,对预防工作场所发生的辐射性眼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小型企业员工职业健康认知情况与需求,为开展中小型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l家中小型电池企业作为试点,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健康促进企业项目试点职工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企业员工职业健康认知、职业健康需求等内容.结果 接受调查的217名员工中,有118人(54.4%)变动工作1次或以上,超过半数(50.7%)每天工作11~12 h.27.7%员工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3.2%员工能正确描述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大多数(92.1%)员工的职业健康服务需求是: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获得个体卫生防护用品等,但对职业卫生知识需求较低.结论 中小型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工作时间长,职业健康认知水平低.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使职业健康教育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培养员工健康行为,增强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传振动作业人群周围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和手部末梢循环血管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东某运动器材厂的77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接振组,以80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sICAM-1水平;对接振组进行冷水复温试验(CWLT),并对其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以计算累积振动暴露量(CVEL)。结果 接振组sICAM-1水平中位数(M)为323.2(135.2~739.4)μg/L,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11.0μg/L者(异常)占85.7%,对照组sICAM-1水平M为105.1(91.3~131.9)μ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接振组sICAM-1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CVEL、CWLT异常和主诉振动性白指等因素与sICAM-1水平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 手传振动作业人群sICAM-1水平升高;sICAM-1可能参与了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可作为手传振动健康损害效应的监测指标;但sICAM-1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及手部末梢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