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NEC患儿51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非NEC患儿1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包括产前因素、产时情况、新生儿一般情况、发病前疾病情况及发病前有无口服益生菌等28个项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时窒息、肺炎、呼吸衰竭、生后吸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病前喂养、高胆红素血症和发病前口服益生菌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和发病前口服益生菌为新生儿NEC的保护因素,肺炎和败血症为危险因素.结论 肺炎、败血症是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前口服益生菌是新生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发病前喂养率低与基础疾病致延迟开奶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尽管新生儿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措施有所进步,但其未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限制该疾病预后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Toll 样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过代谢组学发现NE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索NEC的遗传易感性,明确贫血和肠道菌群失调与NEC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EC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本文将对这些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NEC临床症状可从轻微腹胀、喂养困难,迅速进展为爆发性、感染性休克,全肠段坏死,甚至导致患儿死亡。NEC远期可导致短肠综合征、肠狭窄、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等。NEC既是难治性新生儿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NEC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NEC的致残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
6.
<正>随着生殖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因为其好发于早产儿的特点,成为了威胁ICU住院早产儿常见胃肠道疾患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在2006—2017年出生并进入820个美国医疗中心的473 895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 500 g或<29WGA﹚中,其中36 130名(7.6%)被诊断为NEC,有41.79%需外科治疗[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恩施市中心医院儿科5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EC发生情况分为NEC组(26例)和非NEC组(53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NEC组和非NEC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母亲情况、出生后喂养情况、预防性应用益生菌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新生儿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新生儿中,确诊为NEC的新生儿26例,发病率为4.64%(26/560)。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亲胎膜早破、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产前应用抗生素、喂养方式、开奶量、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均为新生儿NEC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新生儿败血症、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是NE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纯母乳喂养及预防性应用益生菌是NEC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EC发病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纯母乳喂养及预防性应用益生菌能有效降低NEC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一种极为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尤其多见于早产儿。因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制剂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益生菌在预防早产儿NEC的相关研究热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早产、缺氧、人工喂养、败血症、肠缺血和肠道致病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近些年来,不断增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早产、缺氧、人工喂养、败血症、肠缺血和肠道致病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近些年来,不断增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在预防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应用剂量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A,正常对照组;B,NEC模型组;C,NEC模型组,每日给予0.4 mg/g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主要有效成分为双歧杆菌)灌胃;D,NEC模型组,每日给予4 mg/g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灌胃;E,NEC模型组,每日给予20 mg/g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灌胃。每日记录体重;3 d后禁食1 d,处死所有新生鼠,取血检测TNF-α并对比;HE染色法观察肠道组织。结果 体重变化均值为A>D>E>C>B,除B与C间,D与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评分均值为B>D>C>E>A,仅A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均值为B>C>D>E>A,除B与C间,D与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D、E的炎症程度低于B、C。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新生鼠NEC中应用的最佳预防剂量可能为4~20 mg/g,相当于双歧杆菌4.0×103~20×103CF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与晚发型败血症(LOS)和(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特征,为早期识别和诊断PROM与LOS和(或)NEC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并且诊断为PROM与LOS、或PROM与NEC、或PROM与LOS及NEC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重症感染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诊断为PROM且无感染性疾病的6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2组患儿的就诊时日龄、性别、娩出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以及其母亲产前激素使用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就诊时日龄、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进行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胎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重症感染组患儿LOS和(或)NEC发病日龄与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2组患儿就诊时日龄及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症感染组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为72 h (36~102 h),长于对照组的48 h (18~72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2,P=0.040)。重症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 562.2±487.7) g与(1 967.6±582.8) g,出生胎龄分别为(30.9±2.3)周与(32.9±2.5)周,2组患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90、5.172,P<0.001)。重症感染组患儿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6.1%(1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6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P=0.015)。③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患儿出生胎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P<0.001)。④重症感染组患儿LOS和(或)NEC发病日龄为1~42 d,中位发病日龄为13.5 d (9.8~18.0 d) 。重症感染组患儿LOS和(或)NEC发病日龄与PROM孕妇的破膜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327,P=0.009)。 结论PROM孕妇分娩新生儿合并LOS和(或)NEC的破膜时间较长,新生儿出生胎龄更小,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更高。临床对于破膜时间≥72 h、出生胎龄<34周及小于胎龄的PRO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法对肠道菌群变化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开展关联性分析.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ICU病房内随机选取10例NEC病例及6例对照进行肠道菌群的16S rRNA宏基因组物种多样性分析,并对51例NEC患儿及其对照粪便样本和相应的环境样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NEC)的早产儿进行减量肠道喂养干预,以探讨减量肠道喂养对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在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患有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正常喂养,试验组实施减量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输血前后的血浆TNF-α与IL-6浓度,以及输血48 h内的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NF-α与IL-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6、12 h,试验组TNF-α与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输血后6、12 h TNF-α与IL-6浓度显著高于输血前(P<0.05);输血48 h内,试验组发生TRNEC的比例及出现呕吐、腹胀、血便等症状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量肠道喂养可有效降低早产后输血后TNF-α与IL-6的浓度,减少TRNEC的病发,有助于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检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38例NE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NEC组;将同期在该院出生并收入NICU的65例非NEC新生儿纳入非NEC组。根据Bell-NEC分级标准,将NEC组新生儿进一步分为疑似亚组(n=79)和确诊亚组(n=59);根据治疗方法,将NEC组新生儿进一步分为内科治疗亚组(n=94)和手术亚组(n=44)。回顾性分析NEC组和非NEC组新生儿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这些新生儿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以及NEC 2个亚组腹部超声辅助诊断NEC指标、血清IL-6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腹部超声、血清IL-6水平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对NEC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的血清IL-6水平临界值和NEC内科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粪钙卫蛋白联合肠道屏障功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治疗的NEC患儿62例作为NEC组,以同期正常出生且健康的新生儿6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粪便中的粪钙卫蛋白、指尖血(微量血)中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并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NEC组不同病理级别的粪钙卫蛋白(FC)、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DAO、内毒素),应用ROC曲线预测FC、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DAO、内毒素)在NEC诊断的效能。结果NEC组的FC、D-乳酸、DAO以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Ⅰ级、Ⅱ级、Ⅲ级的FC、D-乳酸、DAO、内毒素水平均依次升高,且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D-乳酸、DAO及内毒素水平在预测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AUC面积分别为0.556,0.813,0.702,0.753。通过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FC、D-乳酸、DAO、内毒素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67.359μg/g、38.798 U/L、10.557 mg/L,灵敏度分别为67.30%、88.40%、72.20%,特异度分别为57.50%、92.40%、68.20%、86.50%。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粪钙卫蛋白及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DAO、内毒素)一起检测,更能凸出NEC患儿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0017年1月至0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0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腹部影像学异常情况、每日体重平均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个性化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为新生儿NEC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 2019年12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与外院联合收集的1173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n=46)与非NEC组(n=1127),采用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炎症和坏死性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等特点。NEC发病与早产、肠道微生物定植、肠内喂养、遗传等有关。近年,分子水平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发现Toll样受体4(TLR4)在NEC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最新的关于TLR4对NEC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增加对NEC的认识,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0例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的当日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细菌通用扩增引物分别实施PCR扩增随后实施克隆,在每个样本中选取30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