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4日—2月16日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起COVID-19聚集疫情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感染方式、调查过程、临床诊疗经过、密切接触者发病等。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共确诊12个病例、12个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多种感染途径,其中亲属朋友聚会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14.17%和9.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2,P=0.389)。结论 COVID-19可通过多途径传播,无症状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通过加强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控制人群聚集,利用疾控中心、公安、大数据"三线"模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有效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突发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21年1月2日至2021年3月3日河北省和2020年12月10日至2021年2月28日黑龙江省COVID-19传播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基于2021年初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的现存无症状病例数、现存确诊病例数与累计移出病例数,构建一类阶段性控制策略的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关键参数对两个地区现存确诊病例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影响。分别分析初期接触数、初期接触传播概率、潜伏者的传染力校正因子与有症状感染者构成比的强弱变化对两个地区的现存无症状病例数、现存确诊病例数与累计移出病例数的影响。  结果  两个地区的模型拟合效果均良好;与河北省相比,黑龙江省的无症状感染者构成比较大;当初期接触数、初期接触传播概率、潜伏者的传染力校正因子与有症状感染者构成比分别减少10%时,黑龙江省的现存无症状病例数峰值、现存确诊病例数峰值与累计移出病例数的平均减少幅度均较河北省的大。  结论  2021年初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的COVID-19疫情传播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控制措施的强弱变化对不同地区疫情发展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制定COVID-19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月31日—2月6日,在郴州市某县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起聚集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咽拭子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描述性分析病例传播链、病例代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6天内发现4例确诊病例(A、C、D、E)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B),B在武汉疫区感染传播给C,因家庭共同生活,由B、C传播给A、D、E,导致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传染源存在隐蔽性,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有疫区暴露史的人员,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病毒在社区传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规律, 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07、SPSS 18.0、ArcGIS 10.3软件对COVID-19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内插法计算COVID-19的潜伏期。   结果   西安市截至2020年3月6日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20例、疑似病例738例, 报告发病率约为1.20/10万; 死亡1例, 病死率为0.83%。确诊病例以轻症为主(92.50%), 男性发病数(63例)多于女性(57例), 41~50岁病例数最多(21.97%)。发病高峰出现在2020年1月25日和1月31日。高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的4个街道办事处(21.67%, 26/120)。108例出院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0(15.58±5.45)d。全市累计发生23起聚集性疫情, 二代病例的平均续发率为31.73%, 其中13起(56.52%)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内。西安市COVID-19的平均潜伏期为9 d。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 占SARS-Cov-19感染者的比例为17.24%(25/145)。   结论   西安市COVID-19疫情整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病例呈现随机的灶状分布, 未出现当地大范围传播, 需警惕家庭聚集性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兰州市报告的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报告2例COVID-19疑似病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家庭环境、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和转归等情况,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和传播代际。结果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1日,持续29 d,报告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死亡1例。其中3例为武汉市输入病例,是该起疫情的传染源;二代病例7例,均与3例武汉市输入病例有聚餐史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史,家庭续发率为41.18%(7/17)。9例确诊病例中,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4 d,中位数为9 d。除7例续发病例外,排查到密切接触者24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报告的首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通过聚餐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内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市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3日—2021年1月10日1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三间分布、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史和传播情况等。结果共报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最早发病时间2020年12月17日,最晚发病时间为2021年1月8日,潜伏期1~17 d。60~70岁感染者最多,有14例(36.84%);重症和危重症6例(16.22%);自述有临床症状26例(68.42%),其中发热20例(76.92%),咽痛8例(30.77%)。结论本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传播链清晰,病毒来源于境外,防控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镇江市户籍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分布变化情况,探讨此期间相关防控措施的实施及生活方式改变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6日—3月27日为镇江市新冠疫情防控一级、二级卫生应急响应期,选取2018—2020年同期镇江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应用超额死亡理论中的事例分析法,对新冠疫情防控卫生应急响应期内超额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疫情防控卫生应急响应期间,镇江市户籍居民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期水平(RR = 0.91,95%CI:0.87~0.95),超额死亡情况主要体现在男性(RR = 0.86,95%CI:0.81~0.92)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RR = 0.91,95%CI:0.87~0.96)人群。分病种超额死亡情况分析显示,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期水平(RR = 0.88,95%CI:0.82~0.95),超额死亡情况主要体现在45~64岁(RR = 0.72,95%CI:0.53~0.98)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RR = 0.85,95%CI:0.76~0.96)人群;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期水平(RR = 0.52,95%CI:0.36~0.74)、(RR = 0.58,95%CI:0.49~0.68),超额死亡情况主要体现在65岁及以上年龄组(RR = 0.53,95%CI:0.36~0.77)、(RR = 0.57,95%CI:0.49~0.68);男性45~65岁年龄组伤害的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期水平(RR = 0.56,95%CI:0.35~0.88);女性45~65岁年龄组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期水平(RR = 1.40,95%CI:1.05~1.86)。不同特征人群超额死亡情况对比分析显示,男性的超额死亡情况显著低于女性(RRR = 1.13,95%CI:1.04~1.22),与恶性肿瘤超额死亡情况相比,心脑血管疾病(RRR = 1.19,95%CI:1.09~1.30)、急性呼吸系统疾病(RRR = 2.04,95%CI:1.67~2.40)、慢性呼吸系统疾病(RRR = 1.82,95%CI:1.65~2.00)的超额死亡情况显著降低。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期间,相关防护措施及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瑞丽市境外陆路输入COVID-19病例的流行特征和基因组特征,为云南省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11月瑞丽市境外陆路输入SARS-CoV-2感染者相关信息,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筛选40例阳性样本使用Illumina公司二代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分型情况及变异特征。  结果  研究期间瑞丽市累计报告SARS-CoV-2感染者796例,年龄范围1~85岁, 年龄M(IQR)为28.5(10)岁;男女性别比4.61∶1;职业以商业服务49.75%(396/796)为主;轻型、普通型占比95.60%。获得的34例测序结果按照Nextstrain分型法可分为3个型,24例属于21A(Delta)分支,9例属于21I(Delta)分支,1例属于20I(Alpha, V1)分支。  结论  本研究中的病例病毒基因分型主要分为三大支系且互相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大部分为Delta株。应继续落实好边境管控措施,持续对境外输入病例进行病毒变异监测,以评估变异株对云南省疫情防控现状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 结果 一线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采取的预防行为均分分别为(10.33±1.19)分、(13.26±1.63)分、(24.69±2.32)分。医务人员SAS标准得分为(41.87±6.78)分,焦虑检出率为11.10%,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对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和采取的预防行为是影响焦虑的独立因素,学历为本科(OR=0.32,95%CI:0.15~0.70)、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评分越高(OR=0.76,95%CI:0.59~0.97)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保护因素;工作岗位为医疗管理(OR=4.37,95%CI:1.13~16.88)、在新冠肺炎防控中采取的预防行为评分越高(OR=1.24,95%CI:1.03~1.50)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一线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高,态度积极,自我防范意识强,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薄弱知识的培训,针对导致焦虑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和分析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方法 选取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衡阳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回顾性描述衡阳市疫情概况、三间分布,分析新冠肺炎流行特征;使用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模型,并用Python 求解微分方程,根据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评估衡阳市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衡阳市从2020年1月25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开始,截至3月2日,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4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6例(11.11%);输入病例32例(59.25%),本地病例22例(40.75%);男性病例35例,女性病例19例,男女比例1.84∶1;年龄以30~60岁居多,为40例(74.1%);职业分布中,农民/农村务工人员占大多数为18例(33.33%);流行曲线显示确诊病例多集中在1月23—30日之间发病,此后散在发生;除南岳区外,衡阳市所有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共44例,咳嗽26例;CT检查有肺部影像学改变的46例(95.83%);将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数和出院数带入SIR模型,实际确诊数较模型预测确诊数少,提示衡阳市防控措施有效。结论 衡阳市疫情目前处于平缓下降时期,这得益于防控措施的有力实施,但随着境外病例输入的增多和本地复工复产复学的人口流动扩大,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疫情的防控效果,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一步开展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5日至2020年4月15日24时广州市公开发布的COVID-19病例网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合广州市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评价其防控效果。结果 截至2020年4月15日24时,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的确诊病例累计120例,无症状者3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9例,共计142例。20~60岁122例(85.92%),男性86例(60.56%),女性56例(39.44%);中国籍112例(78.87%),外国籍30例(21.13%);来自欧美国家共70例(49.30%);留学生46例(32.39%),在职人员62例(43.66%);国境口岸入境排查77例(54.23%)。流行曲线在3月21日达到峰值,之后缓慢回落。经实施系列防控措施,对所有的入境航班做到应检尽检,未发生检疫查验人员感染和病例死亡的情况。结论 随着境外疫情的持续加剧,广州市境外输入疫情出现新形势,建议在前期各项防控措施、部署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防疫新形势,进一步巩固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2019—2021年广西流感的流行情况,探索新冠疫情爆发前后广西流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今后的流感和新冠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的17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每日统计流感样病例,对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对2019—2021年广西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流感监测网络在2019—2021年累计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69 604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 619份,阳性率为16.69%,对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用MDCK细胞和鸡胚进行分离鉴定,共得到3 641株毒株,其中甲型H1N1 706株(19.39%),季节性甲型H3N2 632株(17.36%),B型Victoria系 2 289株(62.87%),乙型Yamagata系14株(0.38%)。2020年4月开始对流感样病例同时进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20年广西流感流行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从2、3月开始流感样病例数及流感病毒核酸检出阳性率显著降低,新冠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流感病毒的感染率。群体性的社会预防措施,即综合的非药物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流感和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 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新型冠状病毒Delta突变株(B.1.617.2)随时间变化的传播强度。方法 基于2021年5月21日至9月2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四次Delta突变株疫情信息和首发病例的省份,四次疫情简称为广东疫情、云南疫情、江苏疫情和河南疫情,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基本再生数(R0)和有效再生数(Rt),并结合各地方政府所实施的管控策略对Delta突变株随时间变化的传播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中国在广东、云南、江苏、河南等15个省先后发生四次Delta突变株疫情,R0分别为3.36(95%CI: 1.95~5.32)、3.57(95%CI: 2.01~5.79)、4.07(95%CI: 2.54~6.12)和3.48(95%CI: 2.50~4.69);四次疫情的Rt呈现不同动态变化特征,广东疫情和郑州疫情的Rt表现为稳定下降,并分别在第20日、第8日降低至1以下,与实际两次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结果一致;云南疫情的Rt在第14天后出现于1附近震荡,与其零星暴发疫情一致;南京疫情的Rt于第11天出现一次较大反弹,与疾病向外扩散后病例检出峰值时间一致。结论 中国Delta突变株R0范围为3.57~4.07,传播能力明显高于野生型。Rt能够反映实际疫情传播强度的变化,但基于报告日期的计算方法与病例报告日期关联密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