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正常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为围产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692例在河北省霸州市第一医院分娩的孕妇病例,并对其中524例在我院进行正规围产保健,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在15Kg以内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后出血量无相关性,孕期体重增加小于15Kg组和超过15Kg组比较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相关性.孕期体重增长大于18Kg组与孕期体重增加小于18Kg组间产后出血量有相关性.结论①孕妇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②孕期体重增长超过18Kg时产后出血量增加;③对孕期体重增加进行合理的监控,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单胎分娩的产妇14 54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指南推荐体重增重值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①孕前不同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结局有相关性,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多是早产儿[OR 1.30(95%CI:1.09-1.56)、2.45(95%CI:1.99-3.01)]和小于胎龄儿[OR 1.76(95%CI:1.13-2.48)、OR 2.14(95%CI:1.32-3.47)]出生风险高危人群。②孕期体重增加不足低体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77倍。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超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4.03倍。孕期体重增加适宜的超重孕妇,小于胎龄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62倍。③孕前低体重孕妇更容易发生孕期体重增加不足(OR 2.94,95%CI:2.30-3.75),孕前肥胖更容易导致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 1.05,95%CI:0.94-1.61)。结论为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应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作为孕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孕前BMI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布状况,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调查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16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调查母亲《孕妇保健手册》,获得母亲孕期体重增长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399.24g,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呈正相关(r=0.15,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增加趋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坚 《中国妇幼保健》2000,15(8):500-501
为了探讨新生儿体重与妇女孕期体重增加的关系 ,及时调节孕期营养 ,减少 IUGR及 L GA的发生 ,对111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 10 0 5人次产前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并随访新生儿体重。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增加之间有回归关系 ,孕妇体重初始值 a为 48.8± 9.7kg,孕期体重增长速度 b为 0 .49± 0 .2 2 kg/w,新生儿出生体重 34 0 2 .1± 475 .9g。孕妇的初始体重、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及分娩孕周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根据本文的回归方程可以评估孕妇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影响产后体质康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艳梅  于珊  吴杰  单瑞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32-2033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体质康复的因素。方法:选择478例单胎孕妇测量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并用MES进行体成分及运动功能测量,观察产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体重、产后运动系数、分娩方式对产后体质的影响。结果:①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指数增长与产后肥胖密切相关。②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指数增长与产后的下肢最大肌力无相关性;与股骨颈抗骨折能力有相关性。③产后运动系数与产后体质无相关性。④新生儿体重与产后体质无相关性;分娩方式对产后体质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产妇应注意孕前、孕期合理营养,增加运动量,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幅度,自然分娩,对产后体质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孕晚期妇女体成分各项指标与孕妇孕前BMI的相关性,及孕晚期体成分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了解妇女孕晚期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孕期合理控制体重,保障孕妇与新生儿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建保健卡的单胎健康孕妇139例,利用NQA-PI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分析其孕晚期BMI、孕期体重、总体水、肌肉量、去脂重、蛋白质等人体成分,并追踪至孕妇分娩。结果:孕晚期体重和BMI均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的总体水、肌肉量、去脂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基础代谢和蛋白质也均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晚期,孕妇总体水、肌肉量、蛋白质与孕期体重增加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机盐与孕期体重增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新生儿体重出生体重与孕妇总体水、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去脂重、肌肉量、蛋白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定范围内孕晚期妇女各体成分指标的参考数据及变化趋势,及体成分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关系,对孕妇孕期营养指导,保证其营养平衡,降低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减少早产儿、巨大儿、剖宫产率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 976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孕妇孕前身高体重、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10.18%,并随孕前BMI、孕期增重的升高而升高;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孕前体重正常、孕期增重合适组次之,孕前低体重、孕期增重过少组最低。结论孕前BMI与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应加强围产期孕妇体重管理,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8.
虞智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31-4832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在该院行正常产前检查的600例正常孕妇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动态检测孕早期(20周前)、孕中期(26~27周)、孕晚期(35~36周)各类营养素指标,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文化程度与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P<0.01);孕妇BMI异常是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危险因素(P<0.01),孕妇BMI越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危险越大,未发现其他因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孕期铁蛋白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加大对孕妇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善孕期膳食营养结构。孕前及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对减少异常体重儿的出生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孕期不同阶段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指导孕妇孕期合理平衡饮食,以实现对新生儿体重控制。方法:将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0例孕妇和新生儿体重分为5组,对产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与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孕妇孕前及产前体重对新生儿体重影响不大,妊娠20周前体重增长缓慢的孕妇易出生低体重儿;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易出生巨大儿;妊娠20~30周体重变化对新生儿体重影响最大。结论:注意纠正孕妇妊娠早期营养不良状态,减少妊娠晚期过多的能量摄入,控制妊娠20~30周体重变化,对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生存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变化、胎盘重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为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推进我市孕期合理体重增加模式的构建,降低低体重儿、巨大儿及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5月—12月间在高安市中医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且保健手册记录完整的产妇120例,通过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分析不同孕前BMI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盘的差异及关系。结果按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的体重控制自身体重的孕妇占54.16%,体重增加不足的孕妇占18.33%,体重增加超标的孕妇占27.5%。随着孕前BMI指数增加,孕妇体重增加逐渐降低,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重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胎盘重量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高于胎盘重量低的孕妇。结论孕前BMI指数越低孕期增重越容易增长不足,孕前BMI指数越高孕期体重增长越容易超标。孕前BMI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故控制好孕前BMI指数可减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了解孕妇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与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130例基层医院建档产检的子痫前期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9例;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30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2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49例。分析四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及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发生率均增加。无论孕前BMI是否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均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高危人群,孕前进行干预,重视合理控制体重,孕期规律产检,控制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孕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前体型孕期锻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队列研究方法和纳入排除标准,对525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获得孕妇、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河北省孕妇孕前体重不足为16.76%,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63%;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度发生率分别是8.8%,45.7%;孕期坚持锻炼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的影响(F=3.82,P=0.034),孕期锻炼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3±0.42)kg,而孕期没有坚持锻炼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0.44)kg。孕前体型对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影响(F=1.853,P0.05)。结论河北省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度现象较为严重;孕妇适当锻炼对新生儿成长有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秀华  闵俊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46-4548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仁和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并发症的孕妇1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并计算孕12周内、孕32周、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呈正相关性。结论:孕期按孕周进行营养指导有利于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对胎儿生长受限,应早于孕32周开始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岳阳县2015年8-12月住院分娩单胎活产且保健手册记录完整的产妇401例,通过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孕前BMI组与孕期体重增加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及关系。结果 40.39%孕妇能够按照美国医学会(IOM)推荐的体重控制自身体重,35.66%的孕妇体重增加不足,23.94%的孕妇体重超标。孕前BMI指数越低孕期增重越容易增长不足,孕前BMI指数越高孕期体重增长越容易超标。孕前BMI超重组巨大儿发生率为25.00%(95%CI:12.00%~44.90%),高于其他孕前BMI组。孕前BMI消瘦组、BMI正常组、BMI超重组与新生儿体重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17(P0.05),0.217(P0.05)和-0.067(P0.05)。结论孕前BMI消瘦及超重的孕妇为孕期体重重点管理对象。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呈一定正相关性,孕前BMI是巨大儿的预测指标,合理控制孕前BMI是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非选择性剖宫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于解放军五三七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3231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孕妇身体健康,无相关家族遗传疾病史和妊娠期合并症,均为初产、单胎妊娠。按照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低BMI组(n=671)、正常BMI组(n=1845)和高BMI组(n=715);按照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又将其分为≤9 kg组(n=331),(9~18)kg组(n=1755)和≥18 kg组(n=1145),分别比较两种分组方式的三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和非选择性剖宫产率,并分析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中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和非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关系。各组受试对象年龄、相关家族遗传疾病史和妊娠期合并症、产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三组孕前BMI不同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孕前高BMI组巨大儿发生率高,非选择性剖宫产率随孕妇孕前BMI降低而降低。三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则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孕妇孕期体重增加越少,非选择性剖宫产率则越低。结论孕妇孕前BMI过高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非选择性剖宫产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685例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定期常规产检的同时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298例作为指导组,同期接受常规产检而未接受营养指导的3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孕妇孕期不同阶段体成分变化。结果:指导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指导组有283例(95%)在推荐范围内,而对照组有282例(72.9%)在推荐范围内;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值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664,P0.01)。指导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对照组孕妇体成分(总水分、矿物质、脂肪及骨骼肌等)较指导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孕期予以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明显改善围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影响。方法:于孕12周内建立围产期保健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与孕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重视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干预,维持适宜的孕期增重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63例活产低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体重儿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 ,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现将 63例活产低体重儿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 2 0 0 1年 1~ 12月 ,在海曙、江北两辖区内出生体重小于 2 5 0 0 g的 63例活产低体重儿 (不包括死胎、死产和双胎 )为观察组 ,同时从孕妇围产保健卡册中随机抽取同期内分娩的孕妇 65例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 2 5 0 0g)作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孕妇围产保健卡册由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项目办提供 ,按围产保健要求 ,进行孕期检查 ,并详细记录。1.3 统…  相似文献   

19.
1815例孕妇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晓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63-2364
目的:了解该地区孕妇贫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1815例在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妇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患病率15·59%。妊娠后半期明显高于前半期;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贫血发病率;妊娠期贫血可影响胎儿体重;可增加产后出血。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时补充铁剂;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过速,降低孕妇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厌食妇女在孕期接受健脾药膳干预后对其娩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分析药膳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参加孕期保健且患有妊娠期厌食症的孕产妇2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1例)和对照组(121例),干预组采用常规保健配合孕期健脾药膳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孕期保健,两组均建立随访档案,孕期及产后随访的数据录入相应的数据库,从数据库中分别查出孕前体重指数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药膳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厌食症状,并改善孕妇营养状况,继而可使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