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8年7~8月,采集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乌兰县郭里木乡231只改良绵羊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IgG抗体5份;自该县蓄集乡825只改良绵羊血清中检出新疆出血热抗体6份。鉴于这些绵羊均为本地所产,证实海西州乌兰县是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68mmol/L(2%)枸椽酸钠PH7.2PBS提取法,能获得纯度较好的沙眼衣原体抗原,用此抗原致敏绵羊红血球,制成血凝液做IHA其效价达1:20480,保存8~9个月其滴度不变。与鹦鹉热衣原体有属特异性,与其它8种病26个血清型和5份健康兔血清均不凝集,仅鸡支原体有1:4凝集,表明特异性较强。重复性好。劳教人员阳性1份 (2/18),精神病人阳性1份(1/104),病猪阳性3份(3/17),鼠血清35份全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对2010-2011年共270份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后249份HIV抗体阳性血清经WB法确证,217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87.15%),15份为不确定(6.02%),17份阴性(6.83%)。复检结果 1≤S/CO<6、6≤S/CO<10和S/CO≥10与WB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28%、86.25%和98.46%。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血清,gp 160、gp 120、gp 41、p 66、p 51、p 24出现频率都在93%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需以确证结果为准。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也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1984~1993年收检冻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血清、鼠阳性血清及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分型诊断。82例感染者、患者血清中检出家鼠型36例(43.9%),野鼠型17例(20.7%),未定型29例(35.4%)。38份鼠阳性血清中,褐家鼠28份、黄毛鼠3份、板齿鼠1份和臭鼩鼱分均为家鼠型,1例份黄毛鼠检出野鼠型,4份未定型。20份鼠肺中,除1份褐家鼠检出野鼠型外,其余均为家鼠型。首次发现我省有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样本与HIV-1抗体确证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筛查检测与确证检测结果的符合性。【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289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HIV筛查有反应标本(其中ELISA试验286份,免疫渗透/层析试验276份)和70份化学发光法筛查有反应,但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均为阴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筛查和确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WB确证试验显示,289份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初筛有反应样品中,HIV-1抗体阳性245份(84.78%),不确定34份(11.76%),阴性10份(3.46%)。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与WB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5.66%(245/286)和88.77%(245/27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1,P=0.271)。WB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不确定及阴性的平均S/c.o值分别为(24.66±1.37)、(20.15±8.06)和(7.96±8.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96,P=0.000)。289份筛查有反应样本中,9份样本的S/c.o值在1~6之间,确证阳性1份,阳性符合率为11.11%;3份样本的S/c.o值7~10之间,确证阳性2份,阳性符合率为66.67%;277份样本的S/c.o值均大于10,确证阳性242份,阳性符合率为87.36%。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样本中,gp160、gp120、gp41、p66、p24条带同时出现的概率为95%。70份化学发光法HIV筛查有反应,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阴性标本中,WB确证结果阴性无条带36份,占51.43%(36/70),出现1条带27份,占38.57%(27/70),出现2条带7份,占10%(7/70)。【结论】HIV筛查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试剂,即抗原抗体同时检测,即可减少感染早期漏检,也可提高与确证结果的符合性。筛查试验因样本或某些疾病的影响,存在假阳性可能,必须以抗体确证或核酸补充试验结果为准。HIV抗体确证试验,因其检测的抗体出现较晚,对早期感染者存在漏检风险,建议对初筛有反应S/c.o值较低(1~6之间),抗体确证试验阴性或不确定者,以及化学发光法HIV筛查有反应,ELISA、免疫渗透/层析试验阴性者,采用核酸补充试验检测或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河南省新疆出血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牧羊人、一般农民、发热病人、既往EHF患者及家属的人血清标本及动物血清标本作横断面调查,采用基于昆虫细胞表达的CCHFV核蛋白建立的ELISA法对血清标本进行初筛,阳性及可疑阳性再用表达CCHFV核蛋白的HeLa细胞进行IFA试验加以确证.结果254份人血清及242份羊血清标本全部为阴性.结论调查表明河南省尚未发现新疆出血热病毒感染.应进一步调查,加强监测,做好防范新疆出血热的准备,尤其预防新疆出血热的输入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8.
作者为了探索天津地区人畜中弓形体实际感染状况,于1983年12月—84年9月用间接血凝法作了弓形体血清流行病调查。人血清主要采自本市市区八所医院就诊患者及郊区县的农民和中小学生。共采集人和动物血清1985份,其中人血清1553份,查出阳性130份,阳性率为8.4%;猪血清141份,阳性39份,阳性率为8.4%;牛血清51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1.8%;兔血清120份,阳性7份,阳性率5.8%;鸭血清120份,阳性9份,阳性率为7.5%。人群弓形体感染情况: 1.弓形体感染之年龄分布:9岁以下组阳性率为12.5%(5/40),10—19岁组阳性率为9.6%(64/664),20—29岁阳性率为8.7%(28/321),30—39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北京市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因,2001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收集了85例出疹3d内的患儿血清标本85份,咽喉拭子标本18份,其中流动儿童59例(占69.41%),北京户籍26例(30.59%).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85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44例,剩余的41份血清标本中风疹IgM抗体阳性9例,两者全部阴性者32例.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中,麻疹IgG抗体阳性13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8例患儿咽喉拭子标本中的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结果16份阳性.16份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9例,阴性的7例.麻疹和风疹的确诊病例在柯氏(Koplik)斑、结膜炎和出疹前的发热天数上有明显区别.在北京加强血清学监测和强化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三者的相关性关系,分析PreS1Ag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0份HBsAg阳性血清和100份健康体检(HBsAg阴性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检测的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60.2%(205/340),HBeAg阳性率为43.5%(148/340),HBV-DNA阳性率为59.7%(203/340).在148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79.7%(118/148),HBV-DNA阳性率84.4%(125/148);19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45.3%(87/192),HBV-DNA阳性率为40.6%(78/192).HBeAg与HBV-DNA、PreS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79.7%)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45.3%)阳性率(P<0.01);Pre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有密切的相关性.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148(43.5%)、205(60.2%)、203(59.7%);100份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3(3%)、2(2%). 结论前S1抗原在乙肝诊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PreS1Ag较HBeAg更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巴楚县2001年新疆出血热疫情的血清学证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闻出血热(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收集2001年4-6月新疆巴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XHF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抗原捕获ELISA检测XHF病毒抗原。结果:病人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39.62%(21/53)。IgM抗体阳性率为20.75%(11/53),抗原获ELISA有1份血清为XHF抗原阳性;易感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主为21.05%(4/19),IgM抗体检测和抗原捕获ELISA全部为阴性;羊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70%(56/80)。结论: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次疫情确系XHF、流行地区人畜均有较高水平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PCR方法检测不同病程、临床诊断为HFRS的患者血中抗HFRS-IgM抗体,同时与ELISA和IFAT二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PCR检测96份HFRS患者血清中抗HFRS-IgM抗体的阳性率为76%,对51份发热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2.7%。而ELISA法和IFAT法对同批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3%和39.2%,及49%和31.4%。20份甲型肝炎阳性血清、30份正常人血清及20份HFRS-IgM阴性并掺入类风湿因子阳性的血清,免疫-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PCR检测抗HFRS-IgM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HFRS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塔里木盆地蜱类、啮齿动物和家畜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的感染状况和自然界分布现状。方法将病原材料蜱或啮齿动物脏器或羊血液标本接种1~2日龄乳鼠,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检查材料采用反向血凝(RPHA)和免疫荧光(IFA)方法做免疫学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目标材料中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结果实验室接种采集自环塔里木盆地21个县(市)的蜱类、啮齿动物脏器和羊血液标本422组,获得典型临床症状发病材料49份,其中以巴楚、尉犁、于田和若羌地区的新疆出血热临床典型发病检出率较高。用RPHA鉴定43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4%;RPHA阳性材料分布于尉犁、轮台和于田3个地区。用IFA鉴定42份,阳性13份,阳性率为3.1%;IFA阳性材料分布于巴楚、尉犁、民丰、轮台和于田5个地区。用RT-PCR方法检测32份,检测到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329~548n1)31份,阳性材料分布于阿克苏、阿瓦提、巴楚、洛浦、尉犁、民丰、且末、若羌、轮台和于田10个地区。以亚东璃眼蜱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羊,从子午沙鼠脏器材料中检测到CCHFVS基因片段。结论新疆出血热在新疆南部地区是以河流为依托,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区的沙漠绿洲胡杨灌木区域内,主要宿主媒介是亚东璃眼蜱,羊、骆驼等家畜和塔里木兔、子午沙鼠和大耳跳鼠可作为新疆出血热的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14.
5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新疆出血热(XHF)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寻找传播途径及流行原因。方法 对分离自新疆的5株XHF病毒进行S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与其他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株病毒S基因全长均为1672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均为1449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含482个氨基酸的蛋白,新疆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3.0%-99.5%)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发生树状图显示新疆毒株在一个分支之下形成独立的群体,明显区别于来自其他地区的CCHF病毒并且又进一步分为三组。结论 不同毒株的S基因序列差异不完全取决于病毒分离的宿主,地域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Alkhurma virus is a flavivirus, discovered in 1994 in a person who died of hemorrhagic fever after slaughtering a sheep from the city of Alkhurma, Saudi Arabia. Since then, several cases of Alkhurma hemorrhagic fever (ALKHF), with fatality rates up to 25%, have been documented. From January 1, 2006, through April 1, 2009, activ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serologic testing of household contacts identified ALKHF in 28 persons in Najran, Saudi Arabia. For epidemiologic comparison, serologic testing of household and neighborhood controls identified 65 serologically negative persons. Among ALKHF patients, 11 were hospitalized and 17 had subclinical infection.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ollow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Alkhurma virus infection: contact with domestic animals, feeding and slaughtering animals, handling raw meat products, drinking unpasteurized milk, and being bitten by a tick. After multivariate modeling, the following associations remained significant: animal contact, neighboring farms, and tick bites.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肺和鼠血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3870例,死亡33例,年平均发病率10.13/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0.85%,与2005年相比,病例数下降7.68%,主要发病地区为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黑河和鸡西市。在固定监测点捕获小兽10种2554只,采集鼠肺、鼠血各2461份,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清598份,健康人血清527份,其中小兽密度为11.19%,野外和村内优势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88%,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较低;鼠带病毒率为7.6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73%。结论进一步证实黑龙江省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人间疫情有下降趋势,但小兽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治,尤其应扩大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XHF)在家畜中流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药物驱蜱方式对塔里木盆地疫区内的羊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羔羊在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后,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染蜱率为55.0%,蜱指数为1.0,而未服用阿维菌素的对照组感染率为100%,蜱指数为11.2,实验组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感染率和蜱指数分别较对照组低45%和10.2;实验6个月后,实验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抗体阳性率为22.4%,显著低于对照组(45.9%),与实验组在实验前的CCHFV抗体阳性率(23.7%)基本一致。结论 XHF流行地区羔羊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可阻碍蜱类对羔羊的侵袭,抑制XHF在羔羊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人群隐性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非疫区4 873份正常人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检测,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4.88%。疫区流行性出血热隐性感染率为5.48%.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隐性感染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并对隐性感染抗体滴度进行了统计,用百分位数法(P95)求出正常人隐性感染抗体滴度的上限值为1:315。初步提出临床病例单份血清IgG抗体滴度达1:320以上时,结合临床表现可对病人作出特异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人员发病的原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苗接种资料,应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4例疑似病例均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病例1和病例4有发热、“三红”、“三痛”、水肿和尿蛋白阳性等出血热相关的症状,病例1汉坦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病例4的IgM和IgG阳性,病例2和病例3无出血热相关的典型症状,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阴性。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综合研判,病例1和病例4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病例2和病例3排除流行性出血热。结论 该起事件共发现2例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2例误诊病例。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出血热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出血热的实验室诊断率,提升医疗机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