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密切关联,且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目前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一定途径。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从中寻找出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能力,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80例患者中,241例(63.42%)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s分型、肿瘤直径以及肿瘤标志物CA125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4.175,P=0.041)和肿瘤浸润深度(OR=16.444,P<0.000 1)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BMI值呈明显正相关(r=1.95,P=0.007)。BMI(以24 kg/m^2为临界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分级(以T4期为标准)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为63.16%,特异度分别为76.84%、53.68%;两者联合应用特异度增高至88.36%,ROC曲线下面积达75.7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BMI值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BMI值患者(51.09% vs.53.13%,P<0.05)。结论:BMI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BMI值越高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情况分析,对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7, ADAM17)即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与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白细胞募集、蛋白水解等功能密切相关.ADAM17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介导膜蛋白脱落激活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另一方面,通过降解细胞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ADAM17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ADAM17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已被证明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1]。然而,高达20%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并没有传统的危险因素。识别及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在早期提高筛选高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能力,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具有价格便宜,易于测量,在血浆、血清或血液样品中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6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组(A组,n=39)及腹腔镜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组(B组,n=47),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患者均康复出院。A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均较小,未输血。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反流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明显的抗反流效果,且微创优势明显,淋巴结清扫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但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比,近、远期疗效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对照研究,且远期疗效尚无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 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 ±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与残胃食管吻合术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中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9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71)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对照组(n=68)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Visick分级方面,观察组I、II级患者多于对照组,III级患者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在近端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8周心室重构、血清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NP)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雄性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24h存活的大鼠1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8)、卡维地洛组(n=8,10mg/kg·d,灌胃给药);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8周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形态学测算梗塞面积、左心室扩张指数和球形指数;Masson三色染色测量非梗塞区(NIZ)胶原容积分数(CVF);放免法测量PNP水平。结果:对照组与卡维地洛组大鼠梗塞面积无显著性差异(44.70%vs41.79%)。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相对重量(LVRW、RVRW),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扩张指数(LVDI),左心室NIZ的CVF、PN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0.001);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球形指数(LVSI)、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均显著降低(P<0.01~0.001)。与对照相比,卡维地洛组心率、LVEDP、LVRW、RVRW、IVST、LVDI、非梗塞区CVF、PNP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LVSI、±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显著升高(P<0.01~0.001)。血清PNP含量与LVE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28,P<0.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非梗塞区胶原增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左心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在颅脑损伤中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颅脑损伤伴颈部损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外伤常合并颈椎损伤中,导致相应的颈神经受损,椎动脉受累等脑血流动力学症状,容易误诊和漏诊。结论:颅脑损伤患伤后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症状时,应根据病情作相关的颈部影像学检查,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