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相似文献   

2.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20日发表的狂犬病流行病学文献,从中筛选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市、县(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有关文献,再筛选出有描述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病例的文献.结果 共检索得广西的狂犬病流行病学文献46篇,经二次筛选保留符合筛选条件28篇.省级文献报告狂犬病死亡1 234例,有疫苗免疫史262例(占21.23%);有免疫史患者中以注射4针疫苗的例数最多(占53.05%),联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14例(占5.34%).市、县(区)级文献报告狂犬病死亡2459例,有疫苗免疫史364例(占14.80%);有免疫史患者中以注射4针疫苗的例数最多(占38.46%),联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39例(占10.71%).28篇文献共描述了8种处置失败原因.其中描述伤及头面部、暴露后未联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不按规程接种疫苗为处置失败原因的文献数分别占报道文献数的35.71%、32.14%和28.57%.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受多因素影响,需要加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技术培训,有条件可选用品质更高的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岩市居民狂犬病暴露及处置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狂犬病暴露处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市3个监测点共报告2528例狂犬病暴露病例,6~8月份为高峰,城市大于农村,〈10岁儿童及青壮年暴露较多。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90.51%,Ⅲ级暴露病例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45.03%。结论群众对狂犬病暴露后接种疫苗的意识较强。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落实犬只登记管理、犬只免疫及人群暴露后的规范处置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青海省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现状,为规范暴露门诊的设置和暴露后处置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收集各暴露门诊服务内容、医务人员数量、布局和分区、伤口处置、冷链等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以及年接诊服务量等内容,对门诊服务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全省仅8.76%(12/137)的门诊可同时开展伤口处置、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的接种工作,均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和玉树州;每家门诊获得临床执业(含助理)资质的人员中位数为2人;全省46个县区暴露处置门诊中位数为2.55(QR:2.73);人均门诊数最高为大柴旦(26.41家/10万)和乌兰县(16.81家/10万);人均门诊数最低为民和县(0.54家/10万)和城东区(0.52家/10万)。不同类型暴露处置门诊基本硬件配套设施、服务与管理得分中位数差异较大。2018年各暴露门诊平均就诊人次152人次,不同地区暴露处置门诊就诊人次也存在较大差异(H=16.66,P=0.02)。 结论 青海省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及服务能力地区差异较大,基本硬件设施、规范化服务与管理、提供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的门诊比例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 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为疫苗可预防疾病, 正确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人狂犬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临床研究取得诸多进展, 201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狂犬病疫苗工作组及特邀专家修订并发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本文对比《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解读新版规范的更新要点及支持依据, 以指导临床应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陕西省铜川市狂犬病Ⅲ级暴露人群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陕西省铜川市犬伤门诊狂犬病Ⅲ级暴露者共451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铜川市犬伤门诊狂犬病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30.8%(139/451),年龄15岁(OR=1.278,95%CI=1.038~1.572)、在农村居住(OR=2.438,95%CI=1.478~4.021)、多部位暴露(OR=2.486,95%CI=1.135~5.447)、被流浪犬猫致伤(OR=2.153,95%CI=1.187~3.906)、人均月收入1 000元(OR=2.588,95%CI=1.915~3.499)、处置费用由犬主或保险支付者(OR=4.313,95%CI=2.076~8.958)是铜川市狂犬病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高者。结论铜川市犬伤门诊狂犬病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低,年龄、居住地、多部位暴露、致伤动物来源、人均月收入及处置费用支付者是影响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百色市狂犬病流行规律,研究其发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百色市2009—2020年人狂犬病发病资料及2019—2020年被动物致伤后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资料。 结果 2009—2020年百色市报告人狂犬病病例105例,均为被动物致伤后未及时得到规范处置而发病,其中农民占79.05%,犬伤所致发病占87.62%,病例暴露后伤口未处置率为78.10%,自行处置率为19.05%,疫苗注射率为1.90%,全程注射率为0.00%,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仅为1.69%。2019—2020年百色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者30 320人次,免疫接种率为97.36%,Ⅲ级暴露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29.22%;犬类伤人占狂犬病暴露的51.35%,猫伤人占33.95%,均以外观无异常疑似健康动物伤人为主,2年间所规范处置狂犬病暴露者无一例发病。结论 百色市仍为狂犬病的高发地区,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狂犬病防制知识宣教,及时、规范、彻底处置暴露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及狂犬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莘县狂犬病暴露处置人群的暴露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2013年山东省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山东省莘县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共对3 536例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了处置,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49∶1;0~15岁组人群占41.4%,大于60岁组人群所占比例最少为9.3%;38.2%为农民/民工,其次为学生和儿童,分别占23.9%和18.8%;狂犬病暴露主要集中在5-8月;伤人动物中犬类占88.9%;99.0%的人进行了伤口处理,92.0%的人接种了疫苗,只有28.9%的Ⅲ度暴露者使用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结论 山东省莘县狂犬病暴露高危险人群以农民/民工、学生和儿童为主,Ⅲ度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低,应进一步规范暴露后处置;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落实犬的“管、免、灭、检”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阻断狂犬病从动物向人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规律,探讨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收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6-2018年狂犬病病例数据和11个国家监测点(湖南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以及国家统计局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8年狂犬病疫情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2018年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高发季节为夏秋季,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38∶1(1114∶468)。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发病曲线呈双峰型,中老年组发病高于青年组。狂犬病个案分析中,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占91.46%(439/480)。暴露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占71.88%(345/480)。暴露后疫苗接种率仅为8.13%(39/480)。年龄、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可能是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论2016-2018年我国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且波及范围逐渐缩小,西北地区未出现传播病例。病例暴露后伤口处置率、疫苗接种率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均有所提高,但暴露后伤口处置规范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高发省份及周边省份的疫情监管,加强暴露后相关医疗机构专业化处置能力培训,强化犬只免疫及管理工作,努力实现"2030年人和犬间狂犬病零死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衢州市2009年动物致伤就诊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衢州市2009年被动物致伤人群流行病学特点,为当地有效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被动物致伤者的就诊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共接诊被动物致伤者2 050例,其中21~30岁年龄组致伤者最多;伤人的犬类免疫率为34.24%;被致伤后在12小时内就诊的占73.76%;完成5针次全程注射剂次的为98.05%。结论:加强犬类管理,提高犬的免疫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将狂犬病疫苗纳入医保范围,提高人群被动物致伤后就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抚州市2015 - 2017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动物致伤事件的发生和有效防治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 - 2017年抚州市各级疾控中心门诊狂犬病暴露者就诊信息,对暴露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2 138例暴露者中,15岁以下人群暴露比例高,为36.32%,其中以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14.43%);致伤高峰期为5 - 10月(25 418例,占60.32%);暴露部位以四肢为主,占92.68%;Ⅱ级和Ⅲ级暴露占93.63%(39 454/42 138);Ⅲ级暴露者中有25.05%(4 303/17 176)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在疾控中心门诊规范处置伤口的有33 878人(80.40%);伤人动物以狗为主,占比73.09%(30 767/42 096);伤人动物中有免疫史的占4.76%(2 003/42 096)。结论 应加强对动物(尤其是犬类)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减少动物伤人事件的发生;加大狂犬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提高暴露后疫苗接种率及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的接种率,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龙岩市部分农村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部分农村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相关态度、行为及居民养犬状况,为制定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对近2年来有狂犬病疫情的3县5乡(镇)长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66户452人。其中,有64.66%(172/266)的居民户养犬,养犬252只,接种畜用狂犬疫苗犬占2.38%(6/252),91.67%(231/252)为放养。居民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84%(2528/4972);80.53%(364/452)调查对象赞同养犬,仅12.83%(58/452)认为家养犬有必要接种狂犬疫苗,犬伤后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占8.63%(39/452),规范接种疫苗的占21.52%(17/79);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62.83%(284/452)来源于平时交流,37.17%(168/452)来源于电视、书报等。[结论]龙岩市农村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吴丽兰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4-1485,1487
目的了解开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开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5 897例狂犬病暴露人群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平市5 897例狂犬病暴露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1.18∶1,年龄以青壮年组(15~44岁)为主,7-9月狂犬病暴露人群较多,伤口部位主要在四肢,暴露源动物以家犬为主,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较低(7.67%)。结论为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各部门要联合防制,加强犬类的免疫和管理,加强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预防狂犬病暴露,加强对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枞阳县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及副反应发生情况,为狂犬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05~2009年期间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期间,共接种抗狂犬病血清598人,占狂犬病疫苗接种人次的2.75%。接种者职业构成中,农民、学生、学龄前儿童、工人、干部所占比例分别为46.32%、30.43%、17.22%、4.85%和1.17%;接种者暴露部位构成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上肢(37.46%)、下肢(32.44%)和头面部(22.07%)。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后总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6.56%,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15.54,P0.01),不同年龄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2χ=33.66,P0.01),5~35岁年龄组相对于其他年龄组有较高的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管理中,应强化暴露分级培训并提高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国内抗狂犬病血清生产企业应改进纯化工艺,降低其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黄蓉  杨永胜  张顺三  李顺利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2-1734
目的了解沧州市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状况,分析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该市的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报告的2006—2011年狂犬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2006—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2.16/100万;88例病例全部死亡,死亡率100%。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9月,为18例,占20.45%;其次是8月,为11例,占12.50%,88例病例中农民占62例。结论该狂犬病夏季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表现为农民发病较高。不规范的免疫预防接种和未接受正确的伤口处理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根据沧州市狂犬病发病特点对今后狂犬病预防控制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003~2006年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2007年,对福州市及所辖5区、8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06年福州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计有专业人员665人,其中35岁以上占76.24%,中专(高中、技校)学历的占48.72%,中、初级职称的分别占29.02%和35.94%。工作用房建筑面积2006年比2003年增加1.20% 承担的科研项目2006年比2003年增加50.00% 2006年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福州市为73.78%,5区为45.32%,8县为49.06%。[结论]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配置有了明显改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公共职能完成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The Examining Community-Institutional Partnerships for Prevention Research Project began in October 2002 with funding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Program Office through a cooperative agreement between 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CDC. The three-year project aimed to synthesize knowledge about community-institutional partnerships for prevention research and to build community an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for participatory research. These ten organizations collaborated on the project because they were all involved in community-institutional partnerships for prevention research, had access to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data on these partnerships, and believed that the shared learning and action that would result through a collaborative effort could significantly advance collective knowledge about partnerships and lead to substantive capacity-building responses: the Community Health Scholars Program, Community-Based Public Health Caucu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Community-Campus Partnerships for Health, Detroit Community-Academic Urban Research Center, Harlem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National Community Committee of the CDC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s Program, New York Urban Research Center, Seattle Partners for Healthy Communities, Yale-Griffin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Wellesley Institute.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project's findings, including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emerging and established partnerships.  相似文献   

19.
The 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CDC) was created in 1998; in 2001, with support from 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 the intergovernmental Shanghai-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Health Training Program was formed. Providing U.S.-based training to SCDC managers allows them to return to Shanghai and share their knowledge. Indexing Chinese journals will enable mor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will support improvements in Chinese scholarship.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ntact will result in greater trust and more rapid warnings to international colleagues, with resultant faster responses to emerging public health threats. Building research capacity in SCDC will allow for more rapid translation of results to policy. The progress of the Program toward establishing a regional (Shanghai) biological specimen bank is an example of building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enhance research that can serve as a lasting foundation for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 decisions in both Shanghai and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