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及个人应对方式的现状,探究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9大高校16个院系的95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新疆高校教师中,男性教师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女性教师(13.19±6.32 vs 12.23±5.95,P〈0.05),汉族教师的耗竭维度要高于维、哈、回民族教师(18.24±6.82VS16.93±7.03 vs 16.49±7.23 vs 4.62±6.36,P〈0.05)。②不同性别、民族教师应对方式不同,消极应对方式退避得分男性要比女性得分高(7.58±2.73 vs 7.19±2.74,P〈0.05),维族、哈族教师消极应对方式中,幻想得分高于回族教师(8.02±2.67 vs8.04±2.55 vs 6.72±3.19,P〈0.01)。③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求助与工作倦怠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呈显著的负相关(r=0.116,P〈0.01;r=0.036,P〈0.01),消极应对方式中幻想、退避和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342,P〈0.01;r=0.348,P〈0.01),相关性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结论新疆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普遍存在;不同性别、民族及教龄教师采取应对方式不同;不同的应对方式与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和工作倦怠的影响,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58名护士采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经历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分析。结果:遭受暴力经历护士组有76(48.1%)人,无暴力经历护士组有82(51.9%)人。两组护士的工作倦怠问卷结果显示,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1或〈o.05);两组护士应对方式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暴力组护士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两组护士在工作安全感、满意程度、离职或换工作意向的分布比较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引起护士工作倦怠,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流失等。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以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的关系,旨在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方法以整群随机取样方法,抽取西安某军队综合性医院的47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护士工作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P〈0.05,P〈0.01);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有较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提升护士的心理资本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企业职工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企业职工工作倦怠和生命质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3个国有企业所有职工的工作倦怠和生命质量状况,并采用典型相关和层次多元回归对工作倦怠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工作倦怠和生命质量存在差异。情绪耗竭与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呈负相关。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预测变量为年龄、文化程度、情绪耗竭和专业低效能感,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01,0.055,-0.294和-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是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正向预测变量,而年龄、情绪耗竭和专业低效能感均为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反向预测变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预测变量有情绪耗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46,-0.075和-0.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反向预测变量。2个综合测量预测能力最强的变量均为情绪耗竭。结论 工作倦怠是企业职工生命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孟勇  曹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88-349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均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P﹤0.01),且是影响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变量。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作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间的调节和中介变量得到了部分验证。[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比较严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重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精神质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耗竭(P〈0.05)、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耗竭(P〈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对耗竭(P〈0.01)和人格解体(P〈0.05)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各级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水平及重度工作倦怠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抽取3 876名医务人员(医生1 807人、护士1 405人、疾控人员664人)进行工作倦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辽宁省医务人员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得分分别为(11.1±6.8)、(5.5±5.3)、(23.0±8.5)分,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为56.53%,其中轻、中、重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9.51%、21.44%、5.57%;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情况比较,护士中度工作倦怠检出率(25.05%)均高于医生(19.81%)和疾控人员(1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作单位为三级医院/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龄30~39岁、工作年限10~19年、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职称为初级及以上的医务人员中、重度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均P<0.01)。结论辽宁省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情绪普遍存在,城乡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率存在差异,急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法官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法官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247名法官进行测试。[结果]法官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4.4%,中度为29.1%,重度为6.4%;主观支持能够预测法官的情绪耗竭(β=-0.229,P〈0.01)、人格解体(β=-0.256,P〈0.01)和成就感降低水平(β=-0.266,P〈0.01),支持利用度能预测法官的人格解体水平(β=-0.140,P〈0.05)与成就感降低水平(β=-0.158,P〈0.05),年龄能够预测法官的成就感降低水平(β=-0.138,P〈0.05)。[结论]应当重视法官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法官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为学业情绪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9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贵阳市初中生学业情绪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初中女生在消极高唤醒、追求成功动机上得分为(58.47±9.62)和(50.35±6.87),男生分别为(54.80±10.78)和(48.45±6.97),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一年级学生在消极高唤醒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一、初二学生在消极低唤醒雏度上得分高于初三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高唤醒与追求成功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与避免失败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6和0.16,P〈0.01);积极高唤醒与成就动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消极高唤醒和积极高唤醒2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追求成功动机27.20%的变异量,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影响力。结论不同性别的学业情绪和成就动机有差异,不同年级的学业情绪有差异,消极高唤醒开口积极高唤醒对追求成功动机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燕红  梁靖 《职业与健康》2015,(3):299-301,305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市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选取208名临床一线护士,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1工作年限在11~20 a的受访者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评分明显高于6~10 a和≥21 a两个年龄组。2编制内护士的工作压力问卷及其子问卷的评分及情绪衰竭、消极怠慢评分都明显高于合同制护士,但是成就感低落分量表的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3护师的工作压力问卷和消极怠慢、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护士、主管护师。4工作压力问卷及其各个子问卷与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评分之间,以及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分量与CES-D的评分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情绪,同时也易于出现抑郁状态。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呼吁护理管理者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60名临床实习生进行检测,同时分别选取135名医生及630名非医学实习生作为工作倦怠程度的对照组。结果①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程度均明显比非医学实习生严重(P〈0.01),而与医生比较则只有自我成就感倦怠程度高(P〈0.01),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的倦怠程度明显较低(P〈0.05);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样本相比,除了恐怖因子均分明显较高,焦虑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分都明显较低(P〈0.01);而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了躯体化和敌意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的均分都明显较高(P〈0.05)。②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应重视消除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情绪,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公司职员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以期为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静安区11座商务楼,问卷调查1033名职员,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职员一般情况、职员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情况。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级相关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JCQ各维度得分和工作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在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职业特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等级相关结果显示,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21(P〈0.0001);社会支持与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和-0.252(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与工作倦怠风险有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风险有缓冲效应OR=0.308(P〈0.01)。[结论]职业紧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和职业相关因素影响;高职业紧张是发生工作倦怠危险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发生潜在工作倦怠危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和组织机构层面采取措施,降低职业紧张水平,从而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达到提高职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表(MMPI)时437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并与非医学新生和MMPI全国大学学历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学男生抑郁D、性别指数Mf值显著低于女生(P〈0.05或0.01),轻躁狂Ma值显著高于女生(P〈0.05)。医学男生校正分数K值显著高于非医学男生(P〈0.05),疑病Hs、癔症Hy、性别指数Mf、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P〈0.05或0.01),医学女生精神状况Pd、轻踩狂Ma、社会内向Si值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P〈0.05)。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相比,男女生说谎分数L、精神状况Pd、轻躁狂Ma显著高于常模(P〈0.01),男女生诈痛分数F、疑病Hs、抑郁D、偏执Pa、社会内向Si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O.01)。结论 医学新生人格特征有别于非医学生和常模,某些人格特征充满矛盾性,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女护士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方法采用元分析法对240份有关女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进行了同质性检验、效应值、置信区间、失效安全系数等统计处理。结果工作倦怠总分效应值为0.49,效应检验:z=12.31,P<0.01,95%置信区间为:0.41~0.56,失效安全系数为73774。出版年代与情绪耗竭呈显著正相关( r=0.20,P<0.01)。结论我国女护士工作倦怠总体上属于中效应,年代与情绪耗竭存在一定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5.
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精神卫生评定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作多因素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P〈0.05或0.01)。在28个总条目中,11个以上条目阳性率为53%;SCL-90总分及焦虑、强迫、敌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社交状况与SCL-90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社会支持、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对社交问题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为人格特征中的内倾性分E,SCL-90中偏执得分和父亲学历。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向性人格、心理卫生状况和父亲学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部分民政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倦怠与其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某些地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87份。部分民政工作人员存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民政工作人员在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得分与身心健康损害存在相关(P〈0.01)。结论民政工作人员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民政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认同度、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综合医院,随机抽取医务人员1265名,采用自制暴力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进行暴力经历和工作倦怠调查。结果:暴力发生率为46.1%;遭受过暴力(包括不同形式暴力)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暴力来源医务人员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场所暴力可以引起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情绪衰竭、消极怠慢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状况,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20名高校教师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0.91%,其中情绪耗竭发生率为40.45%,个人成就感降低为26.36%,去人格化为18.18%;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人格有关(P<0.05),其中内外向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之间呈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呈正相关。结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其人格特征对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对此问题应给予重视,并应实施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倦怠程度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ICU护士工作倦怠干预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2家医院的291名ICU护士,运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进行测试。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呈现高水平,人格特征是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ICU护士应注重培养外向的人格特征,提高情绪的稳定性,避免倔强的个性。应将人格特征纳入ICU护士的选拔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综合性医院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7月至9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职业紧张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所综合医院和1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肿瘤专科)的497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比较综合性医院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结果 497名研究对象中,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247名,肿瘤专科护理人员250名.职业紧张各维度显示,综合性医院在职业任务维度高于常模(t=14.316,P<0.05),个体紧张反应维度高于常模(t=25.416,P<0.05),而在个体应对资源维度低于常模(t=7.389,P<0.05);肿瘤专科医院在职业任务维度高于常模(t=15.840,P<0.05),个体紧张反应维度高于常模(t=1 5.694,P<0.05),而在个体应对资源维度低于常模(t=7.488,P<0.05);职业倦怠各维度显示,综合性医院在情绪耗竭维度高于常模(t=13.109,P<0.05),消极倦怠维度高于常模(t=13.198,P<0.05),而在专业低效能感维度低于常模(t=17.716,P<0.05);肿瘤专科医院在情绪耗竭维度高于常模(t=8.044,P<0.05),消极倦怠维度高于常模(t=11.111,P<0.05),而在专业低效能感维度低于常模(t=20.820,P<0.05).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及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的干预,为改善护理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增强其工作积极主动性,对预防和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