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再发的危险因素,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4所中学的4042名在校学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134人次,共有657名学生发生伤害;其中再发伤害组的265名学生发生742次伤害,占伤害总事件的65.43%;父、母亲化程度、家庭类型、人均收入、儿童饮酒行为、学校类别、儿童注意力易分散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等因素与中学生再发伤害有关。结论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改变与再发伤害密切相关的因素,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意外伤害相关危险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的4043名中学在校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事件发生(次)率为28,05%,伤害人平均发生伤害次数为1.73次,负二项回归分析提示大家庭和重组家庭、父母亲从事的某些职业类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集中精力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很远可能为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及孩子的安全意识与伤害发生的关联显著,应在中学生中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多发伤害与气质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马鞍山市12所幼儿园的2 102名儿童,从<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中选取活动水平、初始反应、注意分散度、敏感性4个维度,由父母填写问卷,根据各维度得分,分为高、正常、低3组,进行为期半年伤害主动监测,观察各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总伤害发生率为55.8%,多发(≥3次)伤害发生率为12.1%(243人),男童多发伤害发生率(14.9%)明显高于女童(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1,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活动量大、初始反应高、敏感性高、性格外向、日常睡眠时间<10小时是学龄前儿童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注意分散度低、睡眠规律、有午睡习惯可降低其发生风险.结论 多发伤害倾向性与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密切相关,需要针对其气质特征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小学伤害发生的现状,探讨伤害的危险因素,以便进一步进行伤害干预。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马鞍山市 6所小学、4所中学的所有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001年 5月至 2002年 4月,在校学生发生意外伤害 2 367人(男生 1 323人,女生1 044人),伤害发生率为 21. 58%;男女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 28. 39%、14. 26%;发生 2种以上伤害者 779人,发生伤害 3 591人次,伤害人平均发生伤害 1. 52次。各类伤害中以交通伤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跌伤、锐器切割伤和烧烫伤。结论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与其它地市相比较低。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高父母对儿童伤害的认识水平,努力消除不安全隐患,是今后采取干预措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探讨学生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和预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初中生861名,高中生967名进行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8.38%,男生(24.40%)高于女生(12.93%)(P<0.01),初中生(20.67%)高于高中生(16.34%)(P<0.05).扭伤(91.4%)、跌坠伤(5.96%)、自伤(3.06%)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骨关节伤(10.07%)、割刺伤(7.44%)是最常见的伤害症状;学校是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地点,占67.25%.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学习成绩是伤害的影响因素;男生伤害发生的风险是女生的2.01倍,初中生是高中生的1.36倍,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中学生伤害发生风险分别是核心家庭的1.81,3.89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伤害发生风险是差等生的0.52倍.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伤害发生类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发挥其作用,重点做好发生率较高的伤害的防范工作,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TI)流行现状,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拟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中学和2所职中16 321名学生进行RTI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中学生过去1 a发生RTI的共225人,发生率为1.38%;总人次为236人次,人次数发生率为1.45%(236/16321)。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受伤的主要责任人是自己,受伤地点主要是在道路上,受伤性质主要是轻伤,伤后处理以门诊/急诊或教师/家长自行处理为主,伤后"基本未请假,基本能够完全恢复"。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和认知情况有所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危险行为、认知情况、性别、是否住宿、学习成绩、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与RTI的发生有关。结论应针对RTI的流行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中学生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确定伤害干预的重点危险因素。方法 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1类农村和2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区各抽取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用统一的调查表对选取的学生的伤害情况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自填完成。结果 共调查6 35 2名学生,其中男生32 95人、女生30 5 1人,城市32 4 3人、农村310 9人。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30 4 % ,次数发生率为4 8 0 % ,人数发生率男生(35 2 % )高于女生(2 5 3% ) (P <0 0 1) ,农村(33 8% )高于城市(2 7 2 % ) (P <0 0 1) ;自报健康较差、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关系不和睦、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差和家庭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较高;采取预防伤害措施的学生和家长其伤害发生率较低。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安全行为得分高、女生和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中学生及其父母采取预防伤害的措施、女性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不和睦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因素对伤害  相似文献   

8.
了解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市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2 459名中学生,对近1 a来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芜湖市中学生总伤害发生率为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以及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神经质维度得分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76,0.899,1.176,1.450,1.195和1.316).结论 中学生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潮汕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该地区6个学校3544名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骑乘自行车时的危险行为、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潮汕地区农村中学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11.0%,男生高于女生,15岁中学生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学生;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住宿和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6%的中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上下学的中学生因自行车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有差异。有乘骑自行车危险行为者易发生自行车伤害(P〈0.01),其中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的行为最多,分别为1600人(69.7%)和973人(42.4%)。结论潮汕农村中学生骑乘自行车上学普遍,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有关;在骑乘自行车时存在较多危险行为,提示预防和降低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开封市中学生发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性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开封市市直初、高中学校8所,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个班级,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抽中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学生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及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结果在被调查的1 219名中学生中,共有437人发生过伤害,伤害发生率为35.85%;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是在家中,占全部的32.10%;其次是校内,占全部的20.64%;伤害发生率在学校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前5位的伤害类型分别为跌落伤199人(16.32%)、锐/钝器伤199人(16.32%)、动物/昆虫咬伤156人(12.80%)、车辆/车祸伤146人(11.98%)、烧烫伤132人(10.83%)。结论开封市市直中学生伤害发生率相对较高,家中和学校是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伤害发生率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单身家庭高于别的家庭类型。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析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16个学校96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公认的伤害判断标准、自行编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国际公认的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95%CI:47.43%~50.05%。伤害发生率分别在不同地区、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3、0.94、0.72、0.84、1.14、1.47、1.16和2.20;相对于父亲职业为无业或失业人员,父亲职业为离退休人员的中学生发生伤害的OR值为0.53。结论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伤害的发生受地区、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以及父亲职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 ,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 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 ,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 ,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 ;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 ,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 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了解广州市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校园受欺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0所学校的三至十二年级5 158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行为及校园受欺凌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发生校园受欺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儿童校园受欺凌行为的报告率为14.19%,其中留守儿童的报告率(23.05%)高于非留守儿童(13.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一般或常有矛盾、父亲饮酒是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47,3.051,1.624);男童、小学、家庭关系一般或常有矛盾、母亲饮酒、本人吸烟或饮酒是非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73,1.417,2.442,1.969,1.941,1.671).结论 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比较普遍,留守儿童的报告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受不同因素影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来预防校园受欺凌行为的发生,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伤害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伤害措施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2个层中各随机抽取一个镇,再从当地随机抽取3所小学、3所中学的3~9年级的留守青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学生自填问卷方式调查近一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个人情况、家庭环境和学校情况。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一年内当地的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7.50%(440人)。单因素检验提示学段、独生情况、健康状况、焦虑状况、伤害知识水平、伤害行为水平、与同学的关系、老师对学生态度、老师强调安全问题的组间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中学、身体健康、行为水平合格、与同学关系融洽是保护因素(均有P<0.05),焦虑是危险因素(OR=1.262,95%CI:1.009~1.577,P=0.041)。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伤害情况受多因素影响,因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的同时,积极做好伤害教育工作,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08名在册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回顾性调查。结果1008名中小学生中,1年期间共有153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5.18%;伤害共发生230人次,次数发生率为22.82%;伤害发生者中仅发生1次伤害(单发伤害)的报告率为11.01%(111/1008),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多发伤害)的报告率为4.17%(42/1008);跌倒/跌落为首位发生伤害类型,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为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手部/脚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肥胖、闯红灯、打架次数、家庭类型和父亲文化程度等是伤害频次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小学生的伤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学生伤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探讨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复原力和完美主义个性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情绪症状的影响,为预防高中学生的情绪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某重点高中一年级新生中进行情绪症状及心理复原力、完美主义及父母情感温暖评定,以无抑郁、焦虑或强迫症状的1 579名学生作为随访对象,在高二年级时进行随访调查,共有1 417名学生接受随访,再次对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强迫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在1 417名高一时无明显情绪症状的学生中,高二时有278名至少出现了1种情绪症状(抑郁、强迫或焦虑),检出率为19.6%,其中254(17.9%)名学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57(4.0%)名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强迫症状,26(1.8%)名学生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情绪症状的学生心理复原力及父、母亲情感温暖得分(112.10±13.51,56.40±12.85,58.43±11.70)均低于无情绪症状的学生(115.87±13.29,58.78±13.01,60.34±11.85),而在消极完美主义维度,有情绪症状学生评分(59.78±10.19)高于无情绪症状大学生(55.97±9.77).Cox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复原力和父亲情感温暖评分的降低以及消极完美主义评分的升高,均可增加高中学生情绪症状发生的危险(OR值分别为0.987,0.985,1.033,P值均<0.05).结论 高一年级学生情绪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应发展强化学生心理复原力和削弱消极完美主义的策略和措施,改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小学生烧烫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区县中小学按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428对烧烫伤病例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烧烫伤发生主要部位是上肢(57.9%),主要发生地点是家中(58.2%).51.0%烧烫伤是热水导致的;43.9%的烧烫伤需要医疗单位处理;7.7%伤后留下后遗症(活动不如往常、功能受限、致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宿生(OR=2.47)、母亲年龄大(OR=1.03)、非核心家庭(OR=1.25~1.84)等是烧烫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独生子女(OR=0.60)、睡眠时间充足(OR=0.84)、学习成绩好(OR=0.85)、母亲高学历是烧烫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发生烧烫伤部位以上肢为主,家中是发生烧烫伤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 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