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5月~2011年5月间1 1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资料, 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 进行Glypican-3、AFP、CK8 & 18、HCG、PLAP、CD99、S-100和CD34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15个月, 右侧占优(9/11), 睾丸单侧无痛性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术前血清AFP值明显升高。组织学分型: 10例为单纯型卵黄囊瘤, 1例为伴有成熟性畸胎瘤的混合型卵黄囊瘤病例。所有的卵黄囊瘤中, Glypican-3弥漫强阳性表达, 而CK8 & 18、AFP均呈不同程度阳性, 其余的CD99、S-100和CD34等呈阴性。11例睾丸高位切除, 2例瘤旁有血管瘤栓者予以BEP方案辅助化疗。目前患者生存良好, 未见复发和转移。   结论  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以单纯型多见, 混合型罕见。Glypican-3是诊断卵黄囊瘤较特异和敏感的指标。婴幼儿的卵黄囊瘤睾丸高位切除疗效较好, 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收治的91例RMS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MS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模型对RMS复发患儿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RMS复发率为41.8%,复发组38例患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52.9%、27.8%。患儿的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是否伴有转移及是否规范化疗是影响RMS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是否规范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生存分析表明复发时间及是否伴有转移与RMS复发患儿的预后相关,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进行规范化疗有助于降低RMS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及是否伴有转移与复发患儿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UESL, 并检索国内近25年间文献报道的UESL, 共120例, 提取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UESL病例, 多表现为腹部包块, HBsAg和AFP阳性率低(17.72%和8.64%), 肿瘤平均直径为(13.82±4.90)em。72.34%的病例超声表现以实质性高回声为主, 91.78%的病例CT以囊性低密度为主要表现。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高于手术联合化疗组(为72.97%和30.77%), 但两组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1(5.4~16.6)个月。  结论  UESL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 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UESL的关键, 术后联合化疗有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颅内室管膜瘤患者276例, 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化疗对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均能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并且是影响总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 = 0.00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 P<0.001, P<0.001)的独立因素; Ki-67指数是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1)。肿瘤位于幕上、Ki-67指数≥10%是提示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肿瘤全切、术后行放疗是保护因素(P<0.001, P=0.001)。  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Ki-67指数、术后是否放疗是响颅内室管膜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尽可能的肿瘤全切和术后放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  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 CI=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 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  结论  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方法  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和邵阳珂信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62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62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6~71岁, 中位年龄47岁。随访6~105个月, 3年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71.0%, 5年OS为51.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临床分期、IPI评分、化疗方案、Ki-67、LDH水平、Myc/Bcl-2蛋白共表达的患者3、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Myc/Bcl-2蛋白共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Myc/Bcl-2蛋白共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治疗仍以免疫化疗为主, 结合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不同疗效分组的生存差异, 以期更好地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  研究纳入了接受一线化疗的232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按化疗最佳疗效先后分为疾病未进展与疾病进展组, 化疗有效与疾病稳定组,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 并分析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21.10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9.17个月。一线化疗疾病未进展组与进展组的mOS分别为23.57个月和10.67个月, mPFS分别为10.83个月和2.83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疾病稳定组与化疗有效组的mOS分别为23.57个月和24.30个月, mPFS分别为10.57个月和10.87个月,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5, P=0.985)。原发病灶是否根治性切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病灶局部处理、化疗后疾病进展情况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 疾病进展时有必要更换化疗方案, 而近期疗效获得稳定的患者则无需更换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预后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10年间1 839例NHL患者临床资料, 从中检索继发第二肿瘤的病例并分析继发肿瘤的相关风险及预后因素。  结果  54例NHL患者在治疗后1~10年发生了第二种肿瘤, 其中白血病19例, 肺癌9例, 结直肠癌9例, 乳腺癌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的NHL患者发生各种继发肿瘤的风险更高。8周期以上的化疗仅增加白血病发生的风险、NHL的AnnArbor分期是继发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同时与继发第二肿瘤的潜伏时间相关。  结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以及接受8周期以上的化疗是继发肿瘤的危险因素。AnnArbor分期较晚的NHL继发肿瘤潜伏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myc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初次完全缓解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49例,其中N-myc阳性组27例,N-myc阴性组(对照组)22例。采用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49例患儿5年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7%、65.0%。N-myc阳性组患儿5年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4.2%、51.6%,对照组分别为90.9%、81.8%。N-myc阳性组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myc表达阳性是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N-myc阳性是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应关注N-myc阳性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及肿瘤复发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治疗后复发,以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该组患者生存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资料, 分析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 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2~74岁), 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4~5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疗效(PR, SD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14.5个月, P=0.045)和原发灶是否切除(切除, 未切除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5.5个月, P=0.017)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  结论  化疗有效、原发病灶可切除的经过选择的晚期胃癌患者, 可以尝试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构建细胞转染调控模型,分析甲状旁腺激素1型受体(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PTHR1)调控骨肉瘤血管生成和增殖的分子机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认的四肢经典型骨肉瘤患者临床样本共50例,构建PTHR1沉默的骨肉瘤细胞模型,分析PTHR1在肿瘤组织样本中的差异表达,探索PTHR1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体外实验下调PTHR1表达,分析其对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结果: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样本中,PTHR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组织,且随着PTHR1表达量显著增高,患者肿瘤体积的增大,远期生存率下降。术后36个月生存率,PTHR1高表达组患者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沉默PTHR1表达可以有效降低血管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4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stoma,NB)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6例4期N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灶手术切除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未手术或仅活检或手术切除 < 50%的原发肿瘤;B组:手术切除50%~90%的原发肿瘤;C组:手术切除 > 90%的原发肿瘤;D组:手术肉眼完全切除原发肿瘤。  结果  96例4期NB患者,3年PFS和OS分别为32.8%和36.7%。A组24例,B组10例,C组23例,D组39例。A组和B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组和D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但C组+D组生存率高于A组+B组,3年PFS分别为42.2%和17.8%(P < 0.001)。  结论  4期NB原发肿瘤90%以上完全切除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少量肉眼残留或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因素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宫颈淋巴瘤(primary cervical non-Hodgkin's lymphoma,PCNL)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6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PCN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方法测算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对PCNL的疗效及预后。临床分期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分期,其中Ⅰb期3例,Ⅱb期3例,Ⅲb期2例,Ⅳ期2例。  结果  10例PCNL患者死亡8例,生存2例,生存期为5~1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年OS为58.3%,2年OS为46.7%,5年OS为23.3%;早中期患者的1、2和5年OS分别为100%、80%和40%,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1年OS为25%,2年和5年OS分别为0和3%。单纯放疗组1例,生存期为22个月;单纯化疗组3例,其中1例化疗6个疗程,生存期为153个月,其余2例均化疗1个疗程后放弃治疗,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37个月;联合放化疗组2例,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12个月;手术组2例,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118个月。  结论  临床分期为早期或晚期对PCNL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在治疗上,早期患者可以选择单纯手术或化疗,而中晚期患者单一化疗并非劣于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腹膜后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理活检方式、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分期、治疗效果、生存率等。研究手术、年龄、性别、分期、巨大包块、B症状、病理类型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55%)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4例(20%)为滤泡性淋巴瘤, 2例(10%)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5%)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1例(5%)为间变细胞淋巴瘤, 1例(5%)霍奇金淋巴瘤。全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7例(35%), 部分缓解8例(40%); 5例就诊后3个月之内早期死亡, 9例起病后4~36个月之间疾病进展或复发死亡。全组患者中5年生存率仅20%。手术、病理类型、年龄、大包块、浸润周围器官广泛、静脉血栓形成、肝功能异常、B症状对近期疗效有明显影响。  结论  腹膜后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较低, 预后差。病理类型、手术、大包块、浸润周围器官、肝功能异常、静脉血栓形成、B症状对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乳腺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异质性的疾病,约占原发性乳腺癌的0.04%和乳腺肉瘤的8%。回顾性分析1975年10月至200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例乳腺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方法  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分析不同肿物大小、肿物切缘状态及组织学分级对OS和DFS的影响。通过Log-rank单因素检测分析患者的预后。  结果  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和平均年龄分别为48岁和44岁。随访中位时间50(7~98)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例进行化疗,8例死于复发或转移。  结论  乳腺血管肉瘤预后极差,中位DFS和OS分别为28个月和45个月。肿瘤大小和手术切缘与预后密切相关(P < 0.05),组织学级别高的乳腺血管肉瘤存在OS较短特征(P>0.05),且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P < 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elapsed/refracto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R/R CN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3例R/R CNSL患者,分别使用BTK抑制剂单药、BTK抑制剂联合化疗、BTK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方案,BTK抑制剂包括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初始剂量分别为(420~560)mg/d、320 mg/d、(100~150)mg/d,分析治疗后的最好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BTK抑制剂单药组(A组)、BTK抑制剂联合化疗组(B组)、BTK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组(C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44.4%、85.7%和76.9%,B组的ORR高于A、C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L,PCNSL)患者的ORR(78.6%vs. 66.7%)高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econ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Ⅰ/Ⅱ期鼻咽癌常规外照射后2天内鼻咽纤维镜下可疑残留者使用后装推量是否可以改善疗效。  方法  根据福州92分期分为Ⅰ/Ⅱ期的患者281例, 经首程常规根治量放疗完成后2天内, 影像学检查提示可疑残留病灶的患者35例行后装治疗作为联合照射组, 选取根治量放疗后完全缓解未推量的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照射组)246例, 联合照射组采用后装推量10~12Gy/2F/6~8D。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情况联合照射组鼻咽癌复发1例, 死亡2例, Ⅰ、Ⅱ期鼻咽癌的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3%。单纯外照射组鼻咽复发17例, 死亡41例, 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90.1%和80.6%(P=0.042), 联合照射组鼻咽5年局控率为97.1%, 单纯外照射组鼻咽局控率为93.3%(P=0.036), 两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结论  对早期鼻咽癌常规外照射后影像学可疑残留者, 及早行后装推量治疗可以提高局控率及生存率, 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常晓峰  秦红  杨维  王焕民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40-1042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肾母细胞瘤资料进行收集, 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研究中, 男性61例(60%), 平均发病年龄为3.16岁,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9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88例行完整肾肿瘤切除。Ⅰ期病例占41%、Ⅲ期为25%。随访患儿的总体生存率为78.9%, 随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76.7个月,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 1例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7例患儿合并其他畸形。  结论  本组病例85%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于5岁前起病, 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右侧略多于左侧。以Ⅰ、Ⅲ期为主, 病理分型以FH为主, 转移部位为肺和肝脏。肾母细胞瘤总体生存率为78.9%,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为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可并发其他器官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