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骨折部位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以期对不同骨折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建议。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住院患者2 405例,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主要包括个人临床资料、骨折发生部位、骨折诱因、是否继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发病时间、合并症等情况,并记录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2005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共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2 405例,15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6.40%。髋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33%,明显高于下肢骨折的5.91%与上肢骨折患者的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骨折各部位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2.87%,明显高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髁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5.00%,明显高于下肢其他骨折部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骨折部位进行哑变量赋值,在多因素分析中,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OR=2.942),骨盆、髋臼骨折(OR=1.993),股骨干骨折(OR=1.838),股骨髁骨折(OR=3.012),髌骨骨折(OR=3.522),胫骨近端骨折(OR=1.050)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显著风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中应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于骨科行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年龄≥ 18岁的患者;排除入院前已患有VTE、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有VTE药物和物理防治禁忌的患者。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后收治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前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对两组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VTE防治的依从性为93.0%,对照组为5.0%(χ2=304.680,P<0.05)。研究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2.8%、0、0,对照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6.1%、3.3%、2.8%(χ2=21.526、5.219、4.030,P<0.05)。研究组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研究组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0,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4.0±3.0)d少于对照组的(15.7±3.4)d(t=2.622,P<0.05)。 结论骨科医护一体VTE防控体系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降低VTE、PTE发生率、死亡率及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未发生血栓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变肢体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评分(OR=8.224,95%CI=1.016~66.581)以及手术时间(OR=1.021,95%CI=1.004~1.038)可能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rini评分高以及手术时间长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存在这两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以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右侧、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查阅南京鼓楼医院资料库,调取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 0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性别、年龄、侧别、季节分布等数据。结果 1 0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598例(55.4%),女性482例(44.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下男性(62.2%,460/740)发病率多于女性(37.8%,280/740),60岁以上女性(59.4%,200/340)发病率高于男性(40.6%,138/340);男性在30~5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踝关节骨折右侧(51.0%,551/1080)发病率高于左侧(45.4%,496/1080);14~19岁、70岁组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组四季发病均匀。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60岁以下以男性居多,60岁以上女性居多;且易发生于右侧;青少年和老年人冬季相对容易发病,其余人群四季发病均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发病特征,为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住院的年龄大于50周岁髋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共计5563例。男2144例,女3419例;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受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费用等信息,并进行发病特征描述。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髋部骨折患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83.74%,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2)在2005-2010年间,各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构成比在12.06%~21.12%之间。从趋势看,2005年最低,2009年最高。(3)在50~79岁这一年龄阶段,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间骨折,90岁以上年龄组转子间骨折显著多于股骨颈骨折。(4)致伤原因以摔倒最为多见,占77.98%。(5)髋部骨折春季的发病数最低,而冬季最高。从月份看,7月发病数最低,而10月发病数最高。(6)对髋部骨折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占56.97%。(7)平均每年的住院治疗费用及年住院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髋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女性患者数显著多于男性,医疗费用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不同疾病的临床重要性静脉血栓栓塞症(clinically importa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CIVTE)分布情况及解剖分布特点。[方法]对本院介入科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经双下肢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证实发生CIVTE的159例骨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性别、骨科疾病诊断、存在的合并症、血栓发生部位、血栓类型、肺栓塞并发情况等,对所有数据汇总,按照不同骨科疾病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疾病所占比例及血栓类型分布差异。[结果]159例介入科收治确诊CIVTE的骨科患者中,四肢(包括骨盆、髋臼)骨折占44.65%(71/159),脊柱疾病占20.13%(32/159),关节置换占15.72%(25/159),小外伤、清创占10.06%(16/159),关节镜手术占7.55%(12/159),其他占1.89%(3/159)。四肢骨折中髋周骨折最多见,脊柱疾病中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多见。女性平均年龄比男性高10.8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9,P0.001)。发病高峰为40~69岁,男性发病高峰为40~49岁,女性为60~69岁。混合型血栓最常见,占42.14%。血栓形成易累及左下肢。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26%。[结论]不同骨科疾病CIVTE所占比例及解剖分布不同,四肢骨折所占比例最高,混合型血栓最多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左下肢血栓形成高于右下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01至2019-12-31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成员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VTE防治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收集62家医院调查问卷775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474份,有效率96.4%。所有病人中,术前736例(9.8%)接受恰当预防措施,7012例(93.8%)术前行D-二聚体检查,2301例(30.7%)术前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术后451例(6.0%)病人接受恰当预防措施。术后6434例(86.1%)病人行D-二聚体检查;1675例(22.2%)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其中16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0例病人发生肺动脉栓塞(PE),有5例PE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当前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恰当预防比例偏低,围手术期VTE规范化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伴发病及治疗费用。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以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相当,骨折多由自行摔伤或轻微碰撞跌伤所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伴发病较高,且住院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老年女性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其外因是跌倒,内因是骨质疏松,预防跌倒及防治骨质疏松至关重要,且需要费用低廉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RAPT)评分≤5分的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0诊治的348例RAPT评分≤5分的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 qd),术前12 h停药,术后12 h伤口无明显出血,拔除引流管时再次给药,对照组则不应用抗凝药物,2组均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治疗;术后2、3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统计血栓发生率、分布及转归情况。结果术后发生DVT 17例(4.89%),抗凝组7例,对照组10例。术后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3,P=0.385);2组术后在DVT分布、累及肢体和静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P=0.656;χ~2=2.205,P=0.364;χ~2=0.957,P=0.916)。所有患者获得30 d随访,2例仍存在远端肌间静脉血栓,但无临床症状;复查超声显示血栓未向近端蔓延,均未出现致死性肺栓塞(PE)。结论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低,给予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即可,临床上应结合RAPT评分充分评估患者并发VTE的危险程度,避免盲目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01收治的7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d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超检查出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8.00%。4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者;股骨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胫腓骨及内外踝骨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术前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深静脉血栓进行筛查,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7 9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 657例, 女2 331例;年龄(56.3±15.8)岁, 体质量指数(23.8±3.2)kg/m2;其中恶性肿瘤1 628例, 非恶性肿瘤6 360例;7 725例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2005)进行评分, VTE极低危1 655例, 低危2 940例, 中危2 922例, 高危345例, 极高危126例。对于中危及以上患者和/或有临床症状患者行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胸痛、胸闷、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疑似肺栓塞患者, 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 筛查VTE的发病情况。结果本组7 988例中, 术前检查发现180例(2.25%, 180/7 988)VTE, 其中1例(0.01%, 1/7 988)肺栓塞。术后199例新发VTE, 术后VTE发生率为2.58%(199/7 725), 其中7例发现肺栓塞, 发生率为0.09%(7/7 725)。所有VTE患者中, 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彩超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0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53例(387膝) TKA患者,按照术前下肢动脉彩超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151膝和病变组236膝,病变组下肢动脉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有病例在半程止血带下行TKA。术后比较两组切口并发症、VTE发病率。[结果]病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增加血管病变的发生也增加。两组中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男性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女性高。两组间并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切口并发症、VTE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病率更高(P0.05)。[结论]经彩超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TKA术是安全的,未增加术后切口并发症、VTE风险。糖尿病是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施绿色通道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短影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2诊治的88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A组受伤48 h内手术,B组受伤48 h后手术。比较2组住院期间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 A组住院期间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1.2%(7/33)。B组3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0.0%(33/5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6,P0.001)。A组住院时间(14.1±4.5)d,B组住院时间(24.2±9.2)d,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4,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在48 h内手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期间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规范化预防性抗凝治疗下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63例,年龄(66±5)岁,男性114例(31.4%),女性249例(68.6%)。将患者分为股骨颈骨折组(n=187)和非股骨颈骨折组(n=176)。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规范化血栓预防,对围手术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结果骨折组患者中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非骨折组中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05)。骨折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于术前,3例发生于术后;非骨折组6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这类特殊的群体,术前血栓防治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肺栓塞的防治策略,为提高骨折并发肺栓塞的防治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总结21例资料完整的骨折并发肺栓塞病人,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防治策略.[结果]21例病人中,3例住院期间因肺栓塞死亡,其余18例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效果满意.[结论]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重视不够,漏诊率较高.早期正确诊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临床路径对于降低围手术期老年病人髋部骨折全髋关节成形术(tato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应用价值。方法髋部骨折行THA术的老年病人139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临床路径组。常规组75例,接受常规预防下肢血栓的运动治疗[康复临床路径组64例,入院当天即开始进行为期1个月的康复临床路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D-二聚体水平和全血黏度,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r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情况、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临床路径组病人D-二聚体水平、全血黏度分别为(300. 25±90. 28)μg/L和(3. 33±0. 45)m Pa·s,常规组分别为(326. 11±93. 05)μg/L和(4. 42±0. 65) m P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临床路径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DVT发生率为10. 9%,常规组为25.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病人髋部骨折THA术后1个月内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外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对于DVT的检查诊断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一种无创伤、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我院自1992年5月~1998年12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骨折后并发DVT93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1例,年龄19~81岁,平均4826岁;左下肢76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5例;骨折后至DV…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吸烟、饮酒)、临床诊断、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数据。依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计算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对下肢DVT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为5.17%,DVT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部位为股骨髁间髁上骨折(21.88%)、股骨干骨折(19.55%)和股骨转子间骨折(11.46%)。血栓组患者年龄为(62.68±15.16)岁,显著大于非血栓组[(51.75±17.25)岁,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骨折部位对下肢DVT形成会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后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对DVT高发生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加强DVT预防。高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的预防尚无指南及专家共识可遵循,本研究旨在回顾性研究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VTE的发病情况,并对其术后VTE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讨论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共收治慢性退行性及低能量创伤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0例,男性270例,女性130例,年龄(38±15.2)岁。手术均为择期常规手术,手术时间(55±21)min。术后常规应用VTE物理预防措施,不采用抗凝药物预防。术后6周内,根据患者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决定进一步行血管超声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别了解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病率,并对发生VTE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术后6周内出现症状性DVT 4例,发生率为1%;其中近心端DVT 1例,远心端DVT 3例;无症状性PE发生。在VTE风险因素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60min可能增加VTE发生的风险。结论常规慢性退行性及低能量创伤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性DVT发生率很低,且主要发生于远心端,不建议对所有关节镜手术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抗凝措施。但是,需对膝关节镜手术围术期患者VTE风险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估、筛查,对存在高风险患者可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凝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