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对7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伴有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TR)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现总结早、中期结果和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行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426例,其中75例(17.6%,75/426)因伴有TR需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2~76岁(42.0±10.2岁)。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提示:中度TR18例,中、重度TR29例,重度TR28例;心功能分级(NYHA)级20例,级38例,级17例;行改良DeVega成形术67例,瓣环植入8例;75例中需行瓣膜融合交界切开28例。1.2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中度或浅低温…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晚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或原有TR加重[1-2].引起TR的原因很多:继发性三尖瓣环扩张、右心室功能障碍、三尖瓣面积和右心室扩张的比例失衡等[3].研究表明房颤也是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引发TR的危险因素[4].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为163例房颤患者实施了左心瓣膜置换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方法 5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人,10例人工瓣膜功能正常(A组)者中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DVR)6例;46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B组)者中MVR 3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 DVR 6例.在A、B两组中,46例第1次手时三尖瓣未见明显异常,10例第1次手术时已行DeVega三尖瓣成形(TVP),第2次手术时发现缝线断裂3例,缝线撕脱7例.56例TR病人再次手术时9例行三尖瓣替换(TVR),其中6例三尖瓣呈风湿性改变;47例行TVP.结果 TVP和TVR各死亡1例,病死率3.6%.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32个月,平均(79.4±34.8)个月.8例TVR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6例TVP者40例为轻度TR,5例出现中度TR,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1例再次出现重度TR.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R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持续心房纤颤有关.重度功能性TR和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行TVR的疗效可靠.随访发现部分TVP病人功能性TR仍有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二尖瓣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以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度TR患者,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32~65岁(47.1±9.2岁),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8例.第一次手术时:轻度TR 13例,中度TR 10例,重度TR 7例;5例在第一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2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Kay成形术.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腹胀28例(93.3%,28/30),下肢水肿20例(66.7%、20/30),活动后心悸17例(56.7%、17/30),腹水6例(20%、6/30).结果 9例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其中三尖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Kay成形术1例.9例患者中8例术后康复出院,1例因术后右心房切口出血和低心排血量死亡.21例患者目前仍继续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失访1例.结论 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特征考虑手术或保守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亦应根据患者三尖瓣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考虑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瓣环扩张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华西医院158例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1例;年龄17~74(45.9±10.4)岁,心房颤动92例,窦性心律66例。三尖瓣反流(TR)程度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分为0~5级。结果 1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体外循环时间54~273(100.8±30.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5~162(64.5±22.0)min,阻断期间最低食管温度26.3~34.1(28.5±1.1)℃。术后随访3~19(11.0±5.0)个月。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3 vs.0.4±0.8,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5±11.1)mm vs.(47.5±8.9)mm,P<0.05;(22.4±4.4)mm vs(.20.1±3.3)mm,P<0.05;(62.8±20.1)mm vs(.51.9±14.1)mm,P<0.05]。随访期间有中度以上TR 5例(3.2%,5/158),其中中度TR 4例,中-重度TR 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不明显(60.4%±7.9%vs.59.6%±8.2%,P>0.05)。结论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作为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较为合理。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防止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的患者术后TR的残留或加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危险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方法,降低TR发生率。方法1987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左心瓣膜置换术病例290例,其中单纯左心瓣膜置换217例,左心瓣膜置换并三尖瓣成形73例,73例中31例行DeVega成形术(A组),32例行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B组),10例行自体心包片加宽三尖瓣前瓣成形术(C组)。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chers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单纯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TR的危险因素,随访观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病人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PAP)及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左心功能低下(LVEF〈0.50)、右房增大(≥50mm)、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及单纯二尖瓣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及三尖瓣风湿性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远期随访显示,B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组,TR程度明显低于A组,C组术后无1例发生TR。结论对术前伴有心房纤颤、左房增大、左心瓣膜病病程长、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术中应仔细检查三尖瓣的功能状态和瓣环大小,以决定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于三尖瓣瓣环扩张者,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亦是治疗继发性TR的经济而有效方法;对于三尖瓣瓣环不扩张、前瓣较小的TR者,适宜采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前瓣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患者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行三尖瓣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3例、女20例,年龄71~34(53.48±10.79)岁,平均体重指数(21.77±2.42)kg/m2。所有患者经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15例,经右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手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284.35±56.16)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8.61±46.91)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其他20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1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治疗,3例患者因房性心律失常给予药物治疗,1例患者因左心系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住院手术,其他患者随访情况良好。此外,3例三尖瓣成形患者随访均为轻度反流。结论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再次行三尖瓣手术可采用多种手术路径及策略,疗效确切、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常继发于左心瓣膜疾病。对TR程度的准确评估、合理处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目前认为中度TR或术前超声检查舒张期末三尖瓣环直径40 mm、三尖瓣直径/体表面积21 mm/m~2或术中测量三尖瓣直径70 mm,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心房扩大时,在左心瓣膜手术时应同期矫正TR,以防止TR进一步加重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心功能下降。成形环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TR远期复发,三尖瓣成形尽量使用硬/半硬C形成形环,三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死亡率较高,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反流的逆转、残留或加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三尖瓣反流(TR)的逆转、残留或加重的情况,以改进对TR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收治的MVR患者287例,其中男86例,女201例;年龄15~66岁(41.0±11.0岁)。二尖瓣狭窄199例(69%),二尖瓣反流66例(23%),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2例(8%);心房颤动201例(70%),窦性心律86例(30%)。根据最大反流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将TR分为:轻度(+)、轻中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术前轻度TR101例(36.7%),轻中度TR5例(1.8%),中度TR27例(9.8%),中重度TR2例(0.7%),重度TR21例(7.6%)。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手术主要根据术中探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287例患者随访2~7年(4.0±1.6年),随访期间失访12例。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左心房(LA)、左心室(LV)缩小(P<0.01),左心功能亦较术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增加(P<0.05);术后右心房(RA)、右心室(RV)亦较术前缩小(P<0.01)。但术后TR情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术中探查判定TR不严重、129例术前存在TR的患者未施行三尖瓣环缩术,术后这些患者中TR消失54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46例、加重17例。术中施行DeVega三尖瓣环缩术27例,术后TR消失10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以最大反流束面积/右房面积比率评价二尖瓣病变伴随的功能性TR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不足,采用术中探查决定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术的方法值得改进。TR可能发生于MVR前并无TR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辅助循环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外科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左心辅助循环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竭[1] 。 1993年12月~ 1999年 10月 ,我科为 13例心内直视手术后顽固性左心衰竭患者施行了左心辅助循环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10~ 6 4岁。重症紫绀型法乐四联症 (F4)纠治术l例 ,二尖瓣重度狭窄小左心室行二尖瓣替换术 (MVR)后l例 ,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 3例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后l例 ,左室血栓 (心肌梗塞后 )摘除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l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处理,日益成为一个困惑的问题,原发性单纯TR非常少见,常是后天性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的合并病变,其发生率占8%-35%.其中合并二尖瓣病变50%,比主动脉瓣病变常见,合并左心瓣膜退行性病变者少见~([1-2]).70%~85%的病人TR是功能性的,即因二尖瓣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扩张瓣环扩大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治疗11例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5~57岁(40±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第一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人工瓣环成形术与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的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5月间因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术41例,其中单纯人工瓣环成形(R组)21例,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E组)20例.所有病人均经术前、术后早期(出院时)及术后中长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三尖瓣瓣叶对合情况,以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右房面积(RAA)定量测定反流程度,三尖瓣口面积、肺动脉压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出院时R组7例无或微量TR,12例轻度TR,2例中度TR,轻、中度者均有前、隔叶对合不良;E组13例无或微量TR,7例轻度TR.随访6~100个月,平均(54.8±26.7)个月,R组5例无或微量TR,11例轻度TR,4例中度TR、1例重度TR,轻至重度者均有前、隔叶对合不良,1例重度者再次实施"缘对缘"瓣膜成形术;E组无三尖瓣狭窄,10例无或微量TR,9例轻度TR,1例中度TR.人工瓣环成形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中长期TRA/RAA比值显著低于单纯人工瓣环成形术者(P<0.01).结论 对于三尖瓣瓣缘对合不良及其瓣环扩张引起的重度TR者,人工瓣环成形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术后三尖瓣残余反流以及TR的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whether association of edge to edge valve repair to artificial ring annuloplasty would result in better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Methods From April,2001 to May,2010,41 patients underwent tricuspid valve repair to treat severe TR were studied.Twenty-one patients were done artificial ring annuloplasty alone (group R)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done artificial ring annuloplasty associated with edge to edge valve repair ( group E).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surgery,before discharge and in mid and long-term follow-up.The ratio between TR jet area (TRA) and right atrial area (RAA)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seriousness of TR.Movement of tricuspid valve leaflets,tricuspid valve orifice area,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 PAP),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LVEF) were obserbed to evaluate heart function.Results At discharge in group R,no or trivial TR was presented in 7 patients,mild TR in 12 patients and moderate TR in 2 patient.Bad apposition of the free edges of anterior and septal leaflets was observed in pa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TR.While in group E,no or trivial TR was presented in 13 patients and mild TR in 7 patients.The follow-up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100 months[average (54.8 ±26.7) months].In group R,no or trivial TR was present in 5 patients,mild TR in 11 patients,moderate TR in 4 patients and severe in 1 patient.Bad apposition of the free edges of anterior and septal leaflets was observed in paients with mild to severe TR.Redo tricuspid valve repair was done in one patient in group R for recurrent severe TR and the edge-to-edge valve repair was utilized.In group E,no tricuspid stenosis was found.No or trivial TR was presented in 10 patients,mild TR in 9 patients and moderate TR in 1 patient.The ratio of TRA/RAA of group 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E (0.25 ±0.16 vs.0.13±0.10,P < 0.01).Conclusion Association of edge-to-edge valve technique to artificial ring annuloplasty wa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due to bad apposition of free edges of tricuspid leaflets and dilatation of tricuspid annulus,.It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residu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and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相似文献   

15.
三尖瓣反流又称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 是收缩期三尖瓣瓣叶对合功能失调导致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期从右心室回流到右心房的疾病。功能性TR不伴有明确的三尖瓣瓣膜病变, 继发于左心病变出现, 常伴有三尖瓣环的扩张。TR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三尖瓣成形术缩小扩大的瓣环, 或通过三尖瓣置换术置换病变的瓣膜。三尖瓣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功能性TR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但目前TR的具体治疗策略仍有较多争议。本文针对三尖瓣成形术治疗TR的诊断评估、手术策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接受急诊手术治疗25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外主动脉夹层、急诊搭桥同期行瓣膜手术及心脏肿物累及瓣膜手术的病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0±14.6)岁。均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Ⅳ级),8例术前需要机械通气。感染性心内膜炎11例,均可见明显赘生物,其中4例合并瓣周脓肿;瓣膜重度狭窄8例,急性瓣膜重度关闭不全6例,包括急性腱索断裂4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失败再次急诊行置换术2例。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结果所有25例患者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24.0%),其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复发导致的败血症。另有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性起搏器;2例术后早期出现脑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康复,其余均顺利出院。随访1~120个月,随访率100%(19/19),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的心功能均改善明显(Ⅰ级3例,Ⅱ级15例)。结论手术指征明确的重症瓣膜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积极选择急诊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瓣膜的病理改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9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62岁,平均年龄26.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2例;曾行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18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11例;再次手术行心瓣膜修复术17例,心瓣膜置换术12例。结果手术后早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4岁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而行左心辅助56 h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例,失访3例,均为行瓣膜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4年,平均8.2年;随访14例心瓣膜修复患者,左侧房室瓣前向血流均无明显加快,10例左侧房室瓣轻微或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3例分别于再次手术后10 d、3年和6年再发左侧房室瓣重度反流,最终行心瓣膜置换术;25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2例;胸部X线片示:心影较术前明显缩小,心胸比率0.53~0.67(0.60±0.11);未发现远期死亡。结论对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再发生的左侧房室瓣反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对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 ,与常规手术的31例相比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时心脏是否停搏将 6 2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 :共 31例 ,男 14例 ,女 17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年龄 35 .5岁。均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1)心功能 级 ,心胸比率 (CTR) >0 .85 ,左心室舒张期末径 >70 mm,射血分数(EF) <0 .5 ;(2 )第二次手术 ,有心脏恶病质。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0例 ,MV…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IE与右心IE两者临床表现及治疗上的差异。方法对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32例IE病人分成左心IE组、右心IE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左心IE中内科治疗15例,其中治愈4例;外科治疗10例并全部治愈,其中行瓣膜置换术9例,瓣膜修复整形术1例;右心IE中内科治疗2例,其中治愈1例;外科治疗5例,其中行三尖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膜修复整形术1例;手术治疗5例中治愈4例,1例因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死亡。结论右心IE与左心IE临床表现不同,突出表现在肺部病变:右心IE表现为急性肺炎或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左心IE表现为瓣膜功能障碍。对于IE瓣膜病变的手术方式应根据瓣膜损坏程度来决定,左心IE以瓣膜置换为主,右心IE尽量争取瓣膜修复整形。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瓣膜毁损的定义及再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毁损的定义及再手术时机。方法对55例患者施行牦牛心包瓣膜置换二尖瓣手术。术后随访至1993年9月,累积随访379.4患者/年,平均6.9年。结果瓣膜毁损16例,轻度病例1年后仅16.7%(2/12)转变为重度;再手术5例,术后4例康复,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瓣膜毁损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为瓣膜钙化;重度指瓣膜穿孔或撕裂,瓣膜中度以上狭窄或返流。轻度毁损宜观察,重度毁损则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