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反流的逆转、残留或加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三尖瓣反流(TR)的逆转、残留或加重的情况,以改进对TR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收治的MVR患者287例,其中男86例,女201例;年龄15~66岁(41.0±11.0岁)。二尖瓣狭窄199例(69%),二尖瓣反流66例(23%),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2例(8%);心房颤动201例(70%),窦性心律86例(30%)。根据最大反流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将TR分为:轻度(+)、轻中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术前轻度TR101例(36.7%),轻中度TR5例(1.8%),中度TR27例(9.8%),中重度TR2例(0.7%),重度TR21例(7.6%)。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手术主要根据术中探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287例患者随访2~7年(4.0±1.6年),随访期间失访12例。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左心房(LA)、左心室(LV)缩小(P<0.01),左心功能亦较术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增加(P<0.05);术后右心房(RA)、右心室(RV)亦较术前缩小(P<0.01)。但术后TR情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术中探查判定TR不严重、129例术前存在TR的患者未施行三尖瓣环缩术,术后这些患者中TR消失54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46例、加重17例。术中施行DeVega三尖瓣环缩术27例,术后TR消失10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以最大反流束面积/右房面积比率评价二尖瓣病变伴随的功能性TR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不足,采用术中探查决定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术的方法值得改进。TR可能发生于MVR前并无TR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1例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T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8例;年龄35~60岁(38.4±8.3岁).31例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TR患者均合并心房颤动,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相似文献   

3.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功能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功能及形态变化。方法对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903例病人术后三尖瓣功能进行了2~9年,平均(3.6±2.4)年的跟踪观察。所有病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环扩大或关闭不全,其中未行三尖瓣成形术者201例;行Kay或改良DeVega成形术者686例;三尖瓣成形术同时加成形环者16例。结果未行三尖瓣成形术者术后2~3年有46例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Kay或改良DeVega成形术者,术后3~5年150例出现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同时加成形环者仅1例术后2年出现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与三尖瓣环扩大、右心功能损害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有关,三尖瓣环扩大是其重要的原因。对二尖瓣置换术者,手术中一旦发现有三尖瓣环扩大,即使无三尖瓣关闭不全,亦应行三尖瓣成形术,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明显扩大者最好在环缩术的同时加成形环。  相似文献   

4.
以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m2将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组)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组)。TA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45.0±7.7岁;三尖瓣瓣环径36.8±3.8mm,体表面积1.57±0.15m2;心功能分级(NYHA)级18例,~级4例;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0例。NTA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42.9±11.0岁;三尖瓣瓣环径28.5±4.4mm,体表面积1.58±0.13m2;心功能分级级28例,~6例;窦性心律9例,心房颤动25例。TA组患者采用Kay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随访及术后6个月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0±2.4个月,除2例外54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A组比较,术前TA组患者右房径(49.3±7.0mm)、三尖瓣瓣环径较大(36.8±3.8mm),有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较多(P〈0.05),术后TA组患者右房径(44.1±8.9mm)、三尖瓣瓣环径(28.9±6.1mm)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改善(P〈0.05)。NTA组患者术前、术后右房径、三尖瓣瓣环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有3例患者出现TR。结论对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些患者术后中-重度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TI)外科治疗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282例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5例,女167例;年龄(42.00±15.90)岁。按手术方式分为三尖瓣置换术(TVR)34例,三尖瓣成形术(TVP)248例(包括改良De Vega成形术、Kay’s成形术、瓣裂修补术、人工瓣环成形术),评价患者疗效。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感染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早期死亡率为4.61%(13/282)。手术时间(167.47±37.34)min,体外循环时间(109.67±27.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20±18.42)min,住院时间(16.46±5.29)d。术后1年随访249例,三尖瓣反流改善总有效率为90.76%(226/249)),其中改良De Vega成形术有效率为91.41%(117/128),Kay’s成形术为80.49%(33/41),瓣裂修补术为92.31%(24/26),人工瓣环成形术为96.00%(24/25),TVP为96.55%(28/29)。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右心室内径缩小。结论对中-重度TI或瓣环明显扩大者,应积极手术干预;Kay’s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复发率较高,人工瓣环成形术效果良好;对于瓣膜发育不良或毁损者应首选TVR。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三尖瓣成形术与Kay成形术的成形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60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改良三尖瓣成形术组(改良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80±5.70)岁;Kay成形术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30±8.30)岁。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NYHA)和三尖瓣反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部患者痊愈出院。改良组随访时间为(19.62±8.65)个月,远期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三尖瓣无反流13例,Ⅰ级反流14例,Ⅱ级反流2例,Ⅲ级反流1例,无Ⅳ级反流。Kay成形术组随访时间为(18.96±9.23)个月,远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顽固性右心衰竭和脑出血;随访无三尖瓣反流9例,Ⅰ级反流12例,Ⅱ级反流5例,Ⅲ级反流2例,Ⅳ级反流2例。术后早期改良组和Kay成形术组右心房横径[(4.51±0.85)cm vs.(5.69±1.21)cm]、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2.85±0.45)cm vs.(3.47±0.83)cm]和三尖瓣反流面积[(4.17±2.54)cm2vs.(25.12±2.39 cm2)]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改良组和Kay成形术组右心房横径[(3.95±0.66)cm vs.(4.52±0.38)cm,P=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2.59±0.63)cm vs.(2.98±0.47)cm,P=0.002]和三尖瓣反流面积[(8.76±3.45)cm2vs.(12.16±5.28)cm2,P=0.004]改良组优于Kay成形术组。结论改良三尖瓣成形术的远期成形效果优于Kay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在首次手术中均曾行三尖瓣成形术 ,其中 8例为 Kay法 ,3例为 De Vega法。再次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对不需处理三尖瓣以外心内病变者 ,选择右侧前外侧切口 ,其余选择胸骨正中切口。行三尖瓣成形术 6例 ;三尖瓣置换术 5例 ,其中 3例为机械瓣 ,2例为生物瓣 ,术后对有肾功能不全者行腹膜透析和床旁血液透析。 结果 术后肾功能不全 6例 ,肝功能不全 5例 ,肺功能不全 3例 ,7例患者治愈出院 ;术后死亡 4例。 结论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心包"C"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2~57(43.80±12.20)岁。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或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中用0.8%戊二醛固定15 min的自体心包片制作"C"形环,间断褥式缝合"C"形环至三尖瓣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随访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时间15~28(21.10±3.80)d。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18.50±7.0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因三尖瓣反流或狭窄需再次手术者。术后有10例检查仍有三尖瓣反流,其中轻度反流9例,轻-中度反流1例,无重度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降低(Z=-2.81,P<0.05)。术前与术后右心室内径[(19.95±5.11)mm vs.(21.57±12.81)mm,P=0.705]、右心房内径[(37.55±6.79)mm vs.(35.55±5.22)mm,P=0.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对7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伴有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TR)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现总结早、中期结果和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行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426例,其中75例(17.6%,75/426)因伴有TR需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2~76岁(42.0±10.2岁)。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提示:中度TR18例,中、重度TR29例,重度TR28例;心功能分级(NYHA)级20例,级38例,级17例;行改良DeVega成形术67例,瓣环植入8例;75例中需行瓣膜融合交界切开28例。1.2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中度或浅低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对患者三尖瓣及右心功能早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于阜外医院因二尖瓣疾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合并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9例、女152例,中位年龄53.00(44.00,60.00)岁。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手术修复(包括DeVega术和Kay’s术的缝线成形和成形环植入)分为单独二尖瓣手术组(nTAP组,289例)和同期三尖瓣手术组(TAP组,17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的变化。同时对43例三尖瓣环直径<40 mm的TAP组患者术前、术后右心室内径变化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三尖瓣手术对改善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0(0.10~9.30)年。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TAP组患者右心室前后径较nTAP组显著改善[右心室前后径变化分别为–1.00(–3.00,1.00)mm vs. 0.00(–0.20,2.00)mm,P=0.048]。术后3年,TAP组右心室前后径的改善仍然较nTAP组患者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