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面积最小的最佳股骨隧道角度。方法基于MRI图像,建立不同股骨隧道角度的ACL重建后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所得结果用文献报道的离体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10°及40°的隧道模型接触应力分别在后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其他隧道模型接触应力;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与股骨纵轴成2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前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后壁接触应力更大;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股骨纵轴成3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后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前壁接触应力更大。结论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的接触应力确有影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隧道壁接触应力,可能会缓解股骨隧道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远离全膝关节置换术困境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股骨远端内外横径较男性窄,在假体前后径适合于病人时,假体内外侧缘可能会悬在股骨外面,应选择小一号股骨假体,若测量股骨的大小正好位于两号假体之间,亦如此。防止股骨前侧皮质受损,避免股骨踝上骨折的方法:①不多锯股骨前侧皮质,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尤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苗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股骨小转子缺损及复位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试股骨小转子缺损及复位固定对股骨上端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固定的必要性.[方法] 采集国人新鲜股骨上段标本,模拟骨折造成股骨小转子缺损和股骨小转子广泛缺损以及重新将小转子复位螺钉固定,分别测量股骨上端的强度、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结果] 股骨小转子缺损和广泛缺损会导致股骨应力集中,强度分别增加31%、37%;股骨刚度分别下降29%、51%;股骨抗扭强度分别下降33%、54%.小转子固定后则应力集中下降25%、28%,刚度提高20%、31%,抗扭强度增加23%、29%,力学性能明显恢复.[结论] 股骨小转子缺损或广泛缺损,导致股骨抵御外载荷及抗扭力学性能显著下降.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小转子固定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粗隆部成型保留股骨距,加长柄股骨假体提供远端稳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23例。结果无一例死亡,2例于术后出现DVT,经治疗痊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1.3%。结论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25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9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据HS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8%。根据LEM下肢测量评分,平均为81分。结论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可于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仪器,测量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大小,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探讨股骨后髁角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量器。对105例(男24例,女81例)在本院行人工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量器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性别、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男性患者股骨后髁角为(5.26±2.03)°,女性患者股骨后髁角为(5.17±1.75)°,股骨后髁角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性,但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结论]用股骨后髁角测量器测量股骨后髁角,简单快捷经济,有效协助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提高手术效果;股骨后髁角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股骨髁部为股骨远端的膨大部分,通过内、外上髁的连线(相当于骺线)与股骨远侧干骺端相连.在AO的分类中,股骨远端骨折(包括股骨髁部骨折与股骨髁上骨折)中所有的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及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均为涉及股骨髁部的骨折.  相似文献   

9.
动力加压髋螺钉取出后钉道内植骨的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愈合后,取出DHS以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和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DHS取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和DHS取出后钉道内植骨股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结果:DHS取出术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与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术后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DHS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固定后,应在股骨上段螺钉道内植骨补强,这有利于提高股骨上段的生物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防止再骨折和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下区解剖定位与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Fielding等[1]首次提出关于股骨转子下区的解剖学定义,即从股骨小转子的上界到其以远的3英寸处为股骨转子下区。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作者根据股骨转子下区的解剖和力学因素,并以涉及到股骨小转子的原始骨折线的位置为依据,提出了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分型。从七十年代至今,关于股骨转子下区的解剖学定义始终没有统一。特别是关于股骨转子下区的上界,由于许多严重粉碎的骨折,骨折线涉及到股骨小转子,甚至是股骨大转子,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股骨转子下区上界的限定与小转子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应限定于小转子的上界,如Fieldi…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有限切开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49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19~58岁。按AO/OAT  相似文献   

12.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吴国正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372-372,375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8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锁和交锁髓内钉固定,笔者对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能早期活动等优点[1-2],2005年6月-2010年8月,我们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病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折2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1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5~12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斜形骨折5例,螺旋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 h~7d,受伤至手术时间1~12(7±3)d.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 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应用于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治中,部分附件因为经济原因需要反复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们采用侧方附加锁定钢板治疗6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1例为股骨上1/3,3例为股骨中1/3,2例为股骨下1/3。骨不连时间为10~35个月。1.2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患者取侧卧位。行外侧纵行切口,长6~10 cm,自肌间隙进入,到达骨膜。用骨刀在断端周围骨皮质上做开槽,术中发现骨折端硬化骨生成,并有部分软化的纤维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5月-2009年5月,笔者对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应用T形骨块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3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4~62岁。均为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左侧11例,右侧20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合并伤:腓骨小头骨折8例,半月板损伤4例,副韧带损伤2例。1.2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采用膝前外侧切口,长7~10 cm,显露胫骨  相似文献   

19.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10年11月26—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