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6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对T_1期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T_1期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放式部分肾单位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肝、肾功能情况,生存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失血量、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但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术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漏尿、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的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在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肝功能、肾功能、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上都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尽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这些特征,将更有助于加精准诊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21年6月间68例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年龄≤20岁)资料,将其中获随访的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另随机抽取22例成人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甲状腺癌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结果 68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24例(35.29%),其中22例获随访3~72个月。22例患者中,女19例,男3例(6.33∶1);年龄3~20岁,平均(16.73±4.52)岁;病程10 d至5年,平均为9.5个月;主要因触及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术前甲状腺超声TI-RADS 4类及以上结节占比高(19/22,86.36%);3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余均行甲状腺全切术;21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患者还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8例(81.8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3例(13.64%),甲状腺髓样癌(MTC)1例(4.54%)。术后出现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者3例,喉头水肿者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1例患者行左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乳糜漏。1例MTC患者术后3年余复发,再次双侧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术,并行靶向药物治疗;余在访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性别分布与成人基本一致;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成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均以PTC居多(95.45% vs. 100.00%),但前者PTMC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13.36% vs. 50.00%,P<0.05);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占77.27%(17/22),且其双侧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50.00% vs. 9.09%,P<0.05)。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的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癌占比较高,发病性别与病理类型与成人相似,但确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成人更大,且更易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但经手术等规范化治疗后,整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 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 Meta 分析方法评价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关于 CTP 方法评估 SPN 的文章,查询 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根据 Cochrane 协作网的内容制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入选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特征信息。应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异质性及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含了877个病灶,由于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软件分析后提示恶性 SPNs 的血容量(BV)值明显高于良性(P <0.00001)。结论在 CTP 中,恶性 SPN 的 BV 值与良性 SPN 的 BV 值存在显著差异,作为 CTP 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之一,BV 值可以为 SPN 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图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 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 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 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68,P<0.001)、FEV1%(r=-0.476,P<0.001)、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 0.001)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结节病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系统性疾病,以肺和胸部淋巴结受累最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聚,以及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影像检查方法常为多层螺旋CT及PET/CT。仅依靠临床表现,肺结节病的诊断准确度为33%~42%,如辅以胸部X线检查可以提高至52%~76%,而结合高分辨力CT则能达到78%~80%。结节病诊断十分困难,且易误诊误治,因此明确诊断需要临床、病理及影像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7α-己酸羟孕酮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抵抗地塞米松的逆转作用。方法分离健康男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白介素2(IL-2)和IL-4以及植物血凝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地塞米松抵抗的炎症细胞实验模型;单用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与17α-己酸羟孕酮联合应用于该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的IL-2值的改变。结果地塞米松对植物血凝素诱导人外周血产生的IL-2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用IL-2(13ng·mL-1)和IL-4(6.5ng·mL-1)刺激,再用植物血凝素(15μg·mL-1)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作为评价地塞米松抵抗的细胞实验模型;在17α-己酸羟孕酮的浓度为10-11,10-10,10-7和10-5 mol·L-1时,可显著提高地塞米松对人外周血产生的IL-2的抑制率,降低地塞米松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值至少100倍以上。结论 17α-己酸羟孕酮逆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地塞米松的抵抗,可作为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对比: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支撑相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支撑相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结果:训练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性质、偏瘫侧、患侧下肢肌力、肌张力、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及患侧下肢各关节角度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低于正常组,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高于正常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均有改善,实验组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有改善(P<0.05)。结论:VR与同步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在改善脑卒中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方面较常规物理治疗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肖湘 《大家健康》2012,(7):42-42
美国《时代》杂志网站近日发布了“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这些医学研究代表着诸多医学领域一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唾液检测判定死者年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在法医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对死者唾液DNA所受外界因素(饮食、压力、日晒、致癌物等)影响的分析,能准确判断出死者的年龄,误差不超过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