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脊柱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资料,提出该疾病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骨肿瘤科原发性脊柱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至少进行过1次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均定期随访。结果 6例男性和4例女性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0.4岁(13~71岁)。9例患者肿瘤位于活动性脊柱,1例患者肿瘤位于骶骨。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中9例患者行次全脊椎切除术,1例患者行全脊椎切除术。3例髓内-髓外及髓外病变的患者行术前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较术前改善1级或至少保留在术前水平。患者随访时间为(55.8±22.2)个月(28~98个月)。研究结束时所有患者生存良好,无疾病复发迹象。结论原发性脊柱血管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良好。术者应考虑手术切除和重建方式,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原发性脊柱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尤其是髓内-髓外及髓外病变者,建议在术前栓塞下行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脊柱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确诊难度较大.X线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脊柱骨母细胞瘤诊断具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但均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能确诊骨母细胞瘤,但需与骨样骨瘤等疾病鉴别.全脊椎切除术是脊柱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技术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复发率;刮除术对部分无法完全切除的病例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  相似文献   

3.
脊柱原发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Wei F  Dang GT  Liu ZJ  Ma QJ  Liu X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21-224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肿瘤复发在手术技术方面的原因。方法对1989至2002年间以广泛性肿瘤切除手术方法治疗的38例脊柱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和脊索瘤术前、术后X线平片、CT和MRI、手术记录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1年,17例复发,复发率为53%。肿瘤生长的部位特殊(颈椎和颈胸段)和侵袭广泛程度是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乃至复发的原因;对于暴露简单、病变局限的肿瘤,或者通过增加辅助切口的方法,术后复发率低。结论对于部位特殊、范围广泛、暴露困难的肿瘤,切除前没能将肿瘤游离,广泛切除,是造成肿瘤复发的原因;肿瘤复发可能与分块切除无关;术前精确的手术设计,术中充分的显露是达到广泛切除范围的保证,其中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骨样骨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Jaffe于1935年首先报道,以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为主要表现,最常发生于四肢长骨,脊柱较少,约占10%,在我国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有效,但症状明显时仍建议积极手术处理,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放肿瘤完整切除手术,由于瘤体较小,位置较深,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脊柱稳定造成影响时需内固定辅助。近年来采取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报道较多,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其有造成神经损伤风险,术后不能进行病理诊断,且由于未行病灶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应用于脊柱肿瘤治疗方面的报道。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的优点。我们应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1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肿瘤在椎管内占位节段长,病变范围广,常常发展到椎管内外或者造成严重的脊椎结构和破坏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方法 本文总结了两例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一例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全部切除肿瘤。另一例采取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两例患者随访半年效果优良。结论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在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同时应解决脊柱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眭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问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蔡卓  杨卿  郭风劲 《骨科》2014,5(4):252-256
原发性肿瘤在脊柱肿瘤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但因其破坏骨质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治疗上的困难.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肉瘤这九类较常见的原发性脊柱肿瘤的特点及最新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脊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Osteoset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及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骨科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由于肿瘤切除,创作,骨折不愈合而形成的骨缺损,而脊柱手术亦常需要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用骨替代物来填充缺损,介导自体骨长入。人工骨替代物由于避免了自体骨的一些缺点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医师所接受。我院于2003年底在国内率先在临床开始使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替代物Osteoset,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脊柱肿瘤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2例脊柱肿瘤行前、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 11例获得随访 ,按照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 1级以上提高 ,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复查平均植骨融合时间 3个月。1例脊索瘤术后 1年复发 ,1例巨细胞瘤术后 9个月复发。结论 :针对脊柱肿瘤的性质、部位 ,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行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彻底切除肿瘤 ,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再手术的因为及其手术策略.方法 2000年7月至2008年1月,对14例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患者施行再手术.软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5例,血管肉瘤、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经前后联合入路行单个椎节切除6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三个椎节3例,经后外侧入路行单个椎节切除1例、两个椎节切除2例.除2例三个椎节切除分二期进行外,其余均为一期完成.前路采用钛网或植骨、骨水泥加带锁钉板内固定系统或单棒内固定,后路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术后血管肉瘤患者接受化疗和局部放疗,其余患者接受局部放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改善.3例脑脊液漏,经引流、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Horner综合征和1例声音嘶哑于术后2~5周自行恢复.随访18~108个月,平均45个月.7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22个月再次复发,其中5例分别于术后30~38个月瘫痪、死亡,2例带瘤生存.结论 颈胸段脊柱骨肿瘤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因为是肿瘤局部复发或肿瘤残存.复发与肿瘤病理类型、切除方式和相关综合治疗的衔接有关.应该珍惜第一次手术机会,力争将肉眼可见的肿瘤彻底切除.与初次手术相比,再手术具有更高的风险及难度,术者应熟悉颈胸段脊柱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