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备皮方式的备皮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0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一次性备皮刀按常规行备皮,观察组采用“肤净”备皮抑菌剂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备皮.结果 两组出院日及术后30 d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备皮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较长(P<0.01);光头、剃头至耳垂两组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前、后背、后背及剃头至耳等部位备皮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均P<0.01).结论 脱毛剂备皮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备皮质量,但操作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骨科术前备皮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按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改良方法(术前1 d下午备皮,术前2 h消毒包扎)和传统方法(术前3 d备皮3次,消毒包扎3次)备皮,并比较两组术野皮肤菌落数,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患者对两种备皮操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备皮前后术野皮肤菌落数及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骨科术前采用术前1d下午备皮,术前2h消毒包扎的改良方法备皮,可达到与传统方法一致的备皮效果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此类患者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7-01—2019-12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32例髋部骨折,根据MNA-SF量表标准评估术前患者营养状况并进行分组,其中营养正常组148例,营养不良组84例。比较两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营养正常组切口一期愈合135例,二期愈合13例(9例切口延迟愈合,4例切口持续渗出,3例切口裂开,2例切口脂肪液化)。营养不良组切口一期愈合65例,二期愈合19例(17例切口延迟愈合,7例切口持续渗出,5例切口裂开,2例脂肪液化,1例切口浅表感染)。营养不良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切口愈合时间为9~21(12.4±2.1)d,营养不良组切口愈合时间为9~28(14.2±3.7)d;Breslow检验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白蛋白水平、营养不良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大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状态,术前营养不良是此类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欠佳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应常规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及时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计两种不同的备皮方法对于骨科I类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传统备皮组(A组)和改良备皮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A组患者300例,切口感染率1.67%;B组患者300例,切口感染率1.33%.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剔除毛发备皮方法与不剃毛改良备皮法相比没有降低切口感染率,可以摒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与非HBV感染者腰椎后路单节段开放融合固定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探讨HBV感染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并因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开放融合固定术患者共1562例,其中HBV感染者148(9.5%)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121例纳入观察组;以同样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择与观察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段相匹配121例非HBV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中切口愈合不良(乙级愈合:切口红肿、渗出、硬结、血肿、脂肪液化、裂开;丙级愈合:切口感染)患者与切口愈合良好(甲级愈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细胞总数、肝功能异常(AST40U/L或ALT50U/L)、HBV-DNA(+)情况。结果:观察组121例患者中,乙级愈合11例,丙级愈合5例;对照组121例中,乙级愈合4例,丙级愈合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切口愈合不良组与切口愈合良好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淋巴细胞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肝功能异常病例数、HBV-DNA(+)病例数、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BV再激活23例,与未激活患者相比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HBV-DNA(+)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开放融合固定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非HBV感染者更高;肝功能异常(AST40U/L或ALT50U/L)、HBV-DNA(+)、术中出血多是HBV感染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腰椎后路单节段开放融合固定术可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术前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系统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手术的126例腹部肿瘤患者,按术后腹部切口是否应用高负压引流系统分为高负压组(63例,术后常规放置皮下高负压引流器)和常规组(63例,单纯行传统换药)。比较两组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切口不良事件、拆线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8天拆线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36,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P0.001)。结论高负压引流系统对腹部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减少了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增加了切口引流量、缩短拆线时间,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813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767例)和愈合不良组(46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及手术情况开展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利用R 4.1.3软件绘制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区分度和符合度。 结果愈合不良组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及手术切口为纵切口比例、置引流管时间与愈合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269)、营养不良(OR=2.376)、合并糖尿病(OR=2.262)、贫血(OR=2.227)、置引流管时间长(OR=1.57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785,95% CI:0.725~0.845)及符合度(拟合优度HL检验χ2=8.294,P=0.405)均较高。 结论基于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置引流管时间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区域条状备皮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6例神经外科疾病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颅备皮法;研究组采用手术切口周围2cm区域条状备皮。结果研究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疾病开颅手术患者采取区域条状备皮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术后住院日,并有较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在四肢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四肢手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方法,比较护士用于备皮的时间、患者舒适度、皮肤消毒前后手术切口附近皮肤细菌数、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护士用于备皮的时间、患者舒适度、皮肤消毒前手术切口附近皮肤细菌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在骨科四肢手术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备皮局部的细菌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左胸单切口与右胸腹双切口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病人8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切口组46例,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双切口组38例,采用经右胸及腹正中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切口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低于双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单切口组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含量低于双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等并发症(8.70%)低于双切口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两组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单切口手术有助于缓解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但应注意彻底清扫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6-12诊治的126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23例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骨折类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烟、术前充分消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切口设计避免损伤跟外侧动脉有利于降低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无HIV感染者脊柱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初步探讨HIV感染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40例HIV感染的脊柱疾病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40例无HIV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切口愈合不良(红肿、渗出、血肿、脂肪液化、裂开、感染等)的情况,比较HIV感染者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蛋白、HIV感染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2例;愈合不良8例,包括切口红肿8例、切口渗出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例,均为浅表感染,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另1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9例;愈合不良1例,为浅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BMI、手术部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不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后最终均获得愈合,随访无迟发感染、脓毒症及死亡。HIV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感染临床分期、BMI及血清白蛋白与HIV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感染者较无HIV感染者更易发生脊柱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且与HIV感染分期C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和白蛋白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盆底修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对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新辅助放化疗、未行盆底修复与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经历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前应筛选相关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首次剖宫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的首次剖宫产孕妇为对照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手术时间60 min、阴道检查次数5次、术中出血量500 m L等因素在观察组中的占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与有无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前阴道检查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两种备皮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术日剃除切口周围约3cm范围头发,对照组常规于术前1d剃除病人全部头发。结果观察组病人头皮损伤、备皮所需时间、疼痛不适感及负性心理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两组颅内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提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日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法优于开颅手术的常规备皮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1 14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术后应用抗生素5~10d;将2011年1~12月1 284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前30min至2h使用抗生素,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同时配合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术前备皮时机的选择、术后积极防控切口感染等措施。结果两组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Ⅰ类切口患者改变抗生素应用方案,并配合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洗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等综合干预,可减少患者抗生素应用,防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预防下消化道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3例下消化道开放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腹壁缝合时是否放置皮下引流器,分为皮下引流组(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愈合不良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例病人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2%(16/113),其中皮下引流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1%(4/78),对照组为34.3%(1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放置皮下引流器(OR=14.510,95%CI 3.411~61.735,P=0.001)、糖尿病(OR=7.064,95%CI 1.286~38.789,P=0.024)及吻合口漏/残端漏(OR=15.004,95%CI 1.876~119.996,P=0.011)。结论 下消化道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能有效减少其发生,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后骶前腔隙的自然引流或持续灌洗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实施Miles术的7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后3 d将患者随机分为骶前持续灌洗组和骶前自然引流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积液、延迟愈合等情况.将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三种.结果 共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入组持续灌洗组37例(含术前放疗12例),入组自然引流组37例(含术前放疗10例).持续灌洗组会阴切口出现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3例,甲级愈合32例;自然引流组则分别为8例,3例,26例;两组间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比21.6%,P=0.042).本研究中行术前放疗者22例,3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15例甲级愈合;直接手术患者52例,7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43例甲级愈合,两组间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比3.9%,P=0.039).结论 持续骶前灌洗明显改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前50 Gy的长程放疗可明显提高会阴切口乙级愈合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术后引流管口改进留置方式的可行性及引流效果。方法 2021年1~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80例,根据引流管留置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双管引流)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引流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渗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二次缝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术后引流管跨肋中间留置是有利于降低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渗液的发生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拔管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切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7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0例。记录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术前是否行骨牵引、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Schatzker分型、内固定材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选择及术后2周是否能顺利拆除切口缝线并愈合。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相关因素。[结果]170中切口愈合良好153例(愈合良好组),切口愈合不良17例(愈合不良组),两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吸烟、术前不行跟骨骨牵引、外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骨折Schatzker分型复杂及切口选用,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P0.05)。此外,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吸烟(OR=4.884,P0.05)、外伤至手术时间(OR=10.274,P0.05)、骨折Schatzker分型复杂程度(OR=10.984,P0.05)及切口选择(OR=0.068,P0.05)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外伤至手术时间短、骨折Schatzker分型复杂和切口选择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