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作为抗氧化剂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刺激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氧化应激反应和转化生长因了-β1(TGF-β1)表达的作用,从而了解作为大豆蛋白主要成分的Gen对糖尿病肾脏病(DKD)系膜细胞的影响,进而探讨大豆蛋白饮食对DKD的治疗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D大鼠MC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培养液中加入AGE的A组以及培养液中同时加入AGE和不同浓度Gen的A+G组。比色法检测胞浆内抗氧化酶(AOEs)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ELL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SNK方差分析。结果:培养12 h、24 h、48 h后,各组MDA和TGF-β1的含量比较如下:A组较C组升高,而A+G组较A组降低,降低程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AOEs活力结果则相反,即A组较C组降低,而A+G组则较A组升高,升高程度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的P值均〈0.05或〈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en能抑制AGE刺激下MC氧化应激的激活以及TGF-β1表达的增加,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大豆蛋白饮食可能对DKD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5/6肾切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2只和手术组24只,术后3d再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12只和来氟米特组(C组)12只。第4,9周末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及24h尿蛋白排泄量;取肾组织做病理检查,用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在肾脏的表达。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造模成功后4周末尿素氮、肌酐、血脂等无明显变化(P〉0.05);B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增加(P〈0.01),血白蛋白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9周末B组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增加(P〈0.05),24h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2)与B组相比,C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P均〈0.01);于9周末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血白蛋白升高(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TGF-β1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TGF-β1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其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的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TGF-β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脂联素(ADPN)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损害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K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SC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肾功能衰竭组(D组),正常对照组30例(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ADPN水平变化。结果血清ADPN水平在A组显著低于E组(P〈0.05),而在B、C、D组均显著高于E组(P〈0.01),且随24h尿蛋白定量及肾损害程度的增加依次升高,B、C、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A、B、C、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E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随24h尿蛋白定量及肾损害程度的增加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A、B、C、D组血清ADPN水平与TNF-α、24h尿白蛋白定量及SCr呈正相关(r=0.4345、0.5015、0.4644,P〈0.01),与血糖、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1849、-0.1793,P〈0.05)。与胆固醇无相关性。结论2型DKD患者血清ADPN水平随。肾损害程度加重而不断升高,且与TNF-α显著相关。提示二者水平变化及相互作用可能在DK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TGF-β1刺激组(5ug/L),MG-132组(2.5μmol/L),MG-132+TGF-融组(MG-132 2.5μmol/L孵育30min后再加TGF-β1 5μg/L)。培养24h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Smurf1、Smurf2和Smad7 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murf1、Smurf2、Smad7和P-IκB-α和IκB-α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胞浆中Fn和α-SMA的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GF-β1刺激组HK-2 Smurf1、Smu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但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胞浆中FN和α-SM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MG-132+TGF-β1组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urf1、Smurf2 mRNA表达降低(P〈0.05),Smad7 mRNA略升高(P〉0.05),而Srnad7蛋白明显升高(P〈0.05),胞浆中Fn和α-SMA表达减少。MG-132组、MG-132+TGF-β1组分别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IκB-α和IκB-α蛋白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132可抑制TGF-132诱导的HK-2 Smurf1、Smurf2的表达,促进Smad7表达,抑制其降解,减轻FN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HK-2转分化;另-方面,MG132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NF-κB活化促进HK-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菌丝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木通组(关木通煎剂10g·kg^-1·d^-1灌胃)、治疗组(关木通煎剂10g·kg^-1·d^-1与人工虫草菌丝粉混悬液5g·kg^-1·d^-1灌胃)、马兜铃酸(AA)组(皮下注射AA10mg·kg^-1·d^-1)各10只,给药8w。结果8w后木通组、治疗组、AA组与正常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尿β2-微球蛋白(β2-MG)增加(P〈0.05,P〈0.01)。治疗组与木通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及尿β2-MG定量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组尿NAG酶明显低于木通组(P〈0.01)。3组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与木通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1)。治疗组TGF-β1,TIMP-1表达较木通组下调(P〈0.05),MMP-9表达较木通组上调(P〈0.01)。结论人工虫草菌丝粉可降低尿NAG酶和TGF-β1,TIMP-1的表达,但其缓解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所引起的肾损害的作用还未全部达到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谷氨酸预先给药对谷氨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CCNs)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出生24h内健康SD大鼠8只,雌雄不拘,原代培养CCNs,随机分为7组(n=4),对照组(C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G50组加入50μmol/L谷氨酸孵育24h;G10+G50组:先加入10μmol/L谷氨酸孵育1h,再加入50μmol/L谷氨酸孵育24h;U+G10+G50组:加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ERK2)上游的激酶抑制剂U0126 10μmol/L孵育1h后,按G10+G50组处理;U+G50组:10μmol/L U0126孵育2h后,按G50组处理;U组:10μmol/L U0126孵育26h;G10组加入10μmol/L谷氨酸孵育25h。计算CCNs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G50组CCNs存活率降低(P〈0.01),G1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50组比较,G10+G50组CCNs存活率增高(P〈0.01);与G10+G50组比较,U+G10+G50组CCNs存活率减低(P〈0.01)。结论小剂量谷氨酸(10μmol/L)预先给药可减轻50μmol/L谷氨酸致大鼠CCNs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与激活ERK1/ERK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对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成骨诱导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在TGF-β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现。结果 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T)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TGF-β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安提取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肾皮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组)、DKD模型组(D组)、厄贝沙坦组(EB组)、肾安高剂量组(SAG组)、肾安中剂量组(SAZ组)、肾安低剂量组(SAD组),每组各9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KD模型,EB组给予厄贝沙坦灌胃,肾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肾安提取液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相对肾质量、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观察各组肾皮质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皮质RAGE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肾皮质RAG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组小鼠相对肾质量、血糖、SCr、24h尿蛋白定量、RAGE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N组(P〈0.01),肾小球肥大、纤维化明显。药物干预4周后,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减轻,EB组、SAG组、SAZ组相对肾质量、SCr、24h尿蛋白定量较D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SAD组24h尿蛋白定量较D组显著降低(P〈0.05)。EB组、SAG组、SAZ组和SAD组肾皮质RAGEmRNA和蛋白表达较D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肾安提取液能保护DKD小鼠肾组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皮质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肾康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Alb和B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KD〉3期DK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可以延缓或逆转早期DKD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对大鼠5/6肾切除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中药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益肾泻浊方10ml/kg灌胃,C组)、缬沙坦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缬沙坦10mg/kg灌胃,D组)以及中药+缬沙坦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益肾泻浊方10ml/kg+缬沙坦10mg/kg灌胃,E组),每组各10只。干预16周后,检测24h尿蛋白、肾功能,予肾脏组织Masson染色行肾间质纤维化评分;RT-PCR检测肾脏TGF-β1、I型胶原、FN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的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水平、肾问质纤维化评分、TGF-β1、I型胶原、FN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O.01)。各干预组较B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E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益肾泻浊方能有效减缓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肾脏纤维化进展;其抗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TGF-β1的表达,降低I型胶原、FN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鹿茸多肽对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鹿茸多肽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诱导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影响,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抽取其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MSCs。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 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将其诱导分化软骨表型。将软骨表型化MSCs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B组(IL-1β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0ngIL-1β;C组(鹿茸多肽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μg/ml鹿茸多肽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D组(TGF-β1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ng/ml TGF-β1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 IL-1β。分别于培养24、48和72h后取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组24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开始呈块状凝集,分布于核膜下,核膜不规则;48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加剧;72h后部分细胞内的核碎片凝集成凋亡小体。各时间点C、D组细胞结构改变相对滞后,且数量较少;A组细胞结构几乎无明显改变。各时间点B组MSCs凋亡率、Caspase-3 mRNA表达及蛋白酶活性逐渐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B组比较则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参与MSCs凋亡,鹿茸多肽通过减少Caspase-3 mRNA表达,并抑制其蛋白酶活性,阻止或逆转软骨表型化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2.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12.5%、25%与50%浓度的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为实验组,加入不含血清DMEM为对照组,采用MTT、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流式细胞仪测定50%浓度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及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结果细胞增殖测定,各实验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浓度增高,A值增加,25%及50%浓度组与12.5%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及50%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合成测定中,各实验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测定见,50%浓度组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通过G1/S及S/G1限制点,S期及G1/M期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G0/G1期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上清液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对其胶原分泌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单层和立体培养兔髓核细胞时的变化及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10ng/ml)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分为3组。A组,单层培养组;B组,Ⅱ型胶原支架立体培养组;C组,Ⅱ型胶原支架立体培养+rhTGF-β1(10ng/m1)组。利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RT-PCR、^3H-proline掺入法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学、基因表达水平和总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B、C组兔髓核细胞由A组的多角形转为类圆形;与A组相比,B组Ⅱ型胶原、集聚蛋白多糖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总胶原合成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Ⅱ型胶原、集聚蛋白多糖、核心蛋白多糖基因表达水平增高(P〈0.01、P〈0.01、P〈0.05),总胶原合成升高(P〈0.01)。结论:兔髓核细胞由单层培养转到Ⅱ型胶原支架上培养时其基因表达和总胶原合成增强。rhTGF-β1(10ng/ml)增强立体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基因表达和总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IA型(AT1A)受体基因对糖尿病嵌合体(chimeric)小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嵌合体小鼠全身组织包括肾脏由AngⅡ1A型受体(ATl.)野生型细胞(ATl^+/+)和AngⅡ受体AT1A基因敲除细胞(AT1A-/-)两组不同克隆来源的细胞组成。在AT1A嵌合体小鼠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STZ,30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12周后,取肾脏组织作连续冰冻切片。β半乳糖苷酶(LacZ)染色区分不同基因型的肾小球。PAS染色检测其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终末糖基化产物(AGE)、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的表达。比较两种基因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和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糖尿病状态下,AT1A+/+和AT1A-/-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两种基因型相比,AT1A-/-基因型肾小球的表达绝对值显著高于AT1A+/+基因型肾小球(P〈0.05)。但从正常状态到糖尿病形成过程中,其升高幅度却显著低于AT1A+/+基因型肾小球(P〈0.01)。各种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状态下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AT1A-/-基因型肾小球的绝对数值显著高于AT1A+/+基因型肾小球(P〈0.05),但AT1A-/-基因型肾小球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幅度低于AT1A+/+基因型肾小球(P〈0.01)。结论 AT1A基因缺失使得部分肾小球代偿性上调TGF-β1、PAI-1、AGE和nitrotyrosine的表达。AT1A受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TGF-β1、PAI-1、AGE和nitrotyrosine的表达而参与了糖尿病小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但并非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Ⅰ型受体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μmol/L)5-氟尿嘧啶干预24,48,72h。(2)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TGF-βI型受体的表达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MTT实验中,当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μmol/L作用24h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实验结果如下: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I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TGF-βI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后,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I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75%,丁卡因;B组选用0.0004%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①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或〈0.05)。结论:吗啡、芬太尼PCE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微管干预剂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条件下微管干预剂对大鼠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缺氧+秋水仙碱(微管解聚剂)组及缺氧+5、10、15 mmol/L紫杉醇(微管稳定剂)组。每组细胞加入刺激剂后,缺氧培养0.5、1.0、3.0、6.0、12.0、24.0h。采用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常规比色法检测细胞肌酸激酶(CK)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腺苷三磷酸(ATP)及腺苷二磷酸(ADP)含量。结果 (1)缺氧+秋水仙碱组及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细胞培养1.0~24.0h死亡率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5、10mmoL/L紫杉醇组6.0~24.0h时均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2)缺氧+秋水仙碱组培养1.0~12.0h时CK活性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0.5~12.0h时,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CK活性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5、10mmol/L紫杉醇组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或P〈0.01)。(3)缺氧+5mmol/L紫杉醇组培养0.5~6.0h ATP含量[(49.9±2.8)、(40.7±2.0)、(25.8±1.9)、(19.1±1.2)μg/10^6个细胞]高于单纯缺氧组[(42.9±5.8)、(29.5±1.8)、(18.2±0.9)、(14.1±0.7)μg/10^6个细胞,P〈0.05或P〈0.01]。0.5~12.0 h时,缺氧+秋水仙碱组低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低于单纯缺氧组及缺氧+10mmol/L紫杉醇组(P〈0.01)。各组ADP含量变化趋势与ATP相反。结论 微管解聚剂和高浓度微管稳定剂可使缺氧心肌细胞ATP含量锐减。适宜浓度的微管稳定剂在缺氧早期可促进心肌细胞能量生成,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A组)46例,糖尿病肾脏病(DKD)组(B组)44例;另设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测定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3组血清visfatin、hsCRP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血清visfatin与hsCRP、UAE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组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中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相关性分析中,B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479,P〈0.01),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血清visfatin与DKD的炎症状态以及尿白蛋白排泄有关,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Voluven)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脂多糖(LPS)组与LPS+Voluven组用LPS“二次打击法”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LPS组用生理盐水(NS),LPS+Voluven组羟乙基淀粉10ml/kg后再用NS维持输液;NS组用NS代替LPS注射,用NS维持输液。于第2次注射LPS/NS前(T0)、第2次注射LPS/NS后1h(T1)、4h(T4)、8h(T8)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于T0、T4、T8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于实验结束时测定肺通透指数(LPI)和肺水含量。结果T1、T4、T8时LPS组与LPS+Voluven组PaO2/FiO2与Cdyn较T0时均有下降(P〈0.05或P〈0.01),但LPS+Voluven组高于LPS组(P〈0.01);T4、T8时LPS组与LPS+Voluven组TNF-α与IL-8较T0时均有升高(P〈0.01),但LPS+Voluven组低于LPS组(P〈0.01);LPS组与LPS+Voluven组LPI和肺水含量大于NS组(P〈0.05或P〈0.01),LPS+Voluven组低于LPS组(P〈0.05或P〈0.01)。结论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可减轻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