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管型细胞角蛋白7(CK7)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7例肝细胞癌、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CK7抗原的表达,同时分析CK7与肝癌病理学、血清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68.1%肝细胞癌组织表达 CK7,阳性细胞呈卵圆细胞样干细胞或过渡型分化细胞特征。根据大体病理分类,结节型肝细胞癌中CK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巨块型(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高表达胆管型细胞角蛋白CK7,提示部分肿瘤细胞可能由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异常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
促凋亡基因bad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凋亡基因bad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ko Envision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和25例肝细胞肝癌的癌旁肝组织汇管区胆管上皮组织(对照组)中bad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bad基因在I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中、低分化的ICC中bad基因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的ICC(P<0.05)。结论 在低分化的胆管细胞瘤中bad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bad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凋亡基因bag 1的表达及其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ag 1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 )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bag 1基因在ICC组织 (n =48)及肝细胞肝癌癌旁胆管上皮 (对照组 ,n =2 5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CC组的bag 1基因表达强于对照组 (P <0 .0 1)。在ICC组内 ,2 7例中低分化胆管细胞癌中bag 1基因的表达强于 2 1例高分化胆管细胞癌 (P <0 .0 1)。结论 bag 1的表达在分化越低的胆管细胞癌中越强 ,提示bag 1基因可能与其肿瘤的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Ku80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Ku80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及Westem blot技术,检测40例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中Ku80的表达,分析Ku80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癌的分化程度及转移特性的关系.结果 Ku8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95%和4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u80在低分化肝和中、高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05%和1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Ku80的表达率分别为14.81%和1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80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Ku80表达下调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转移特征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来自肝细胞的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来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以及同时含有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混合型肝癌(cHCC-CC).混合型肝癌临床较少见,大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3.5%.对其与肝细胞型和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报道亦甚少.  相似文献   

6.
GPC3 mRNA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GPC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印迹法(Northern)杂交检测48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细胞内GPC3mRNA表达的变化,其中肝细胞癌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大肠癌肝转移2例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并结合各组织标本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中,有30例肝癌组织可测出GPC3mRNA的表达(73.17%),而癌旁组织中均不表达。直径>5cm的大肝癌GPC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直径≤5cm的小肝癌,低分化肝癌GPC3 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的肝癌。GPC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包膜完整性、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及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均无明显相关性。GPC3mRNA在非肝细胞肝癌组织内均不表达。结论 GPC3mRNA在AFP阴性肝癌中特异性表达,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GPC3mRNA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通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IT)治疗不同病理分型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灶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34例肝细胞癌、25例胆管细胞癌术后复发进行PEIT治疗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肝细胞癌组有效30例,有效率为88.24%(30/34),胆管细胞癌组有效者17例,有效率68%(17/25),经过卡方检验,P<0.05。结论 PEIT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灶效果明显好于胆管细胞癌患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可用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普通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LT)治疗不同病理分型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灶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34例肝细胞癌、25例胆管细胞癌术后复发进行PEIT治疗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肝细胞癌组有效30例,有效率为88.24% (30/34),胆管细胞癌组有效者17例,有效率68%(17/25),经过卡方检验,P<0.05.结论 PEIT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灶效果明显好于胆管细胞癌患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可用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起源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HCC组织中祖细胞标志物OV-6、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探讨有关HCC细胞起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聚糖蛋白3(glypican-3,GPC3)抗体并应用其对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GPC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GPC3蛋白作为肝癌潜在的新的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GPC3抗原并制备了特异性好的兔抗GPC3多克隆抗体,应用该纯化的抗体对40例组织(正常肝7例,肝细胞型肝癌26例,胆管细胞型肝癌7例)及4个细胞系(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ep3B,非肝癌细胞系Hela)进行了蛋白印记杂交试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ep3B细胞系中有相对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的蛋白主带,与GPC3的核心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一致;正常肝组织不表达GPC3蛋白,肝细胞型肝癌中癌组织(HCC)及癌旁组织表达GPC3蛋白的比例分别为84.6%(22/26)及30.8%(8/26),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ICC)中有2例癌组织及其旁组织表达GPC3。结论GPC3蛋白广泛存在于肝癌组织中,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肝干细胞存在于成年肝脏Hering管,肝脏受损严重或肝细胞增殖受阻时激活、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重大关系。它也存在于胎肝,近来又发现一部分来源于骨髓及胰腺等肝外组织。多种因素调节其发育,在此过程中动态性表达一系列的表面标志,据其特异性标志进行分离、培养,可作为细胞替代疗法的细胞来源和基因疗法的受体细胞治疗肝病。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50例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表达的细胞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阳性信号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肝硬化及不典型增生的癌旁组织的肝细胞中呈强表达。在胆管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呈强阳性。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胆管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CC;HBsAg和AFP阳性的肝癌患者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是HCC较胆管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和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caveolin 1表达有可能作为鉴别HCC和胆管细胞性肝癌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肝内胆管癌及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内胆管癌、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30织及15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CK7、CK20表达。结果:CK7在肝内胆管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29/30)、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20在肝内胆管癌组织、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13/3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76.7%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6.6%(23/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2/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6.7%(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7和CK20可能成为肝内胆管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27^KIP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SASC(链霉 素亲和康—生物康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对52例肝细胞肝癌中p27^KIP1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p27^KIP1基因的表达主要位于肝或肝癌细胞的细胞核中,呈纫颗粒状分布。p27^KIP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指数为(10.7士7.6)%,明显高于癌组织的(1.5士o.9)%,并且p27^KIP1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指数与HCC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27^KIP1mRNA杂交阳性物呈蓝色纫颗粒状,主要位于肝或肝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浆中,mRNA阳性的细胞分布更广泛,但在癌旁肝组织和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组织中,p27^KIP1mRNA的阳性细胞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27^KIP1蛋白与HCC的发生及细胞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A7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phA7 mRNA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A7 mRN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EphA7 mRNA在肝癌组织(20.0711±32.023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4.5184±9.4738,P<0.05)和正常肝组织(4.1764±4.7193,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A7 mRNA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EphA7的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混合细胞型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混合细胞型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较少见亚型,本文通过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与总结以加深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45例混合细胞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31例胆管细胞癌和275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5例混合细胞型肝癌患者的HB sA g和AFP的阳性率及肝硬化合并率分别为76%、56%、71%,与胆管细胞癌患者相及肝细胞癌患者相比,和肝细胞癌患者更为相近,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比率为78%,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患者。混合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型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2%、3%,67%、17%、10%,和78%、55%、44%。结论混合细胞癌具有男性发病率、HB sA g阳性率、肝硬化合并率、癌栓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F-18 FDG-P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行PET检查36例,其中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19例。根据FDG摄取将病灶分为2种类型,A型:病变部位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B型:与周围组织相近。结果临床诊断中19例均为A型,中分化肝细胞癌(HCC)11例、低分化HCC 2例和胆管细胞癌(CCC)2例为A型,2例高分化HCC为B型。PET发现CT发现的全部转移灶,还发现了CT未发现的转移灶6个。结论①FDG-PET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评价HCC的分化程度;②FDG-PET较CT更能发现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转移灶。  相似文献   

18.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含淤胆血清的培养体系直接从体外全骨髓细胞培养中筛选、扩增和分化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含不同浓度淤胆血清的条件筛选培养液,常规培养大鼠全骨髓细胞,贴壁后换用条件筛选培养液,根据筛选的结果确定最佳的淤胆血清浓度.筛选到的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分别采用扩增培养液和分化培养液进行扩增和诱导分化.传代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电镜等方法对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进行形态学以及表型特征的鉴定.以糖原染色和尿素分析的方法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代谢功能的测定.结果 筛选培养结果,含50 ml/L的淤胆血清培养液的筛选效果最佳: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能够生存,而其他非肝干细胞因不能适应而凋亡.纯化的肝干细胞能在扩增培养体系中传代6代并且维持稳定的细胞表面特征.更换为分化培养体系后,可形成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表达胎肝细胞的标志(AFP,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8/18),胆管细胞的标志(细胞角蛋白19),肝细胞的功能蛋白(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2 b1),以及肝细胞核因子(HNF-1α和HNF-3 β).同时具有糖原储存和尿素合成等肝细胞特有功能.结论 含淤胆血清的筛选培养液能从全骨髓细胞培养中有效地筛选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且纯化的肝干细胞能传代6代.肝干细胞分化后能形成具有肝细胞样的表型和功能.骨髓源性肝干细胞为解决临床肝细胞治疗的肝细胞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研究HepParl,AFP,CK19,OV-6和c-kit在12例手术切除混合型肝癌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2例混合型肝癌均表达HepParl、CK19和OV-6,其中8例(8/12,66.7%)的移行区域肿瘤细胞共表达HepParl/CKl9,10例(10/12,83.3%)表达c-kit,其中7例(7/10,70%)共表达OV-6/c-kit。而作为对照的单纯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混合型肝癌具有肝脏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可能起源于肝脏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