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PPO技术下胫骨近端骨折LCP固定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胫骨近端内侧LCP接骨板通过锁定孔和加压孔固定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特点,探讨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的优缺点.方法 建立胫骨近端骨折LCP接骨板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模型在轴向加压、三点侧弯、扭转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结果 ①LCP接骨板在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下,都在骨折处和骨折近端第一个锁定(加压)孔处有应力集中现象;②LCP接骨板锁定固定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结论 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都使钢板在骨折处和接骨板第一个锁定(加压)孔处容易发生断裂,加压固定比锁定固定更稳固,但锁定固定更符合BO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踝关节融合的两种固定方式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其固定生物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人体踝关节CT扫描断层数据为基础,建立踝关节三维模型,模拟进行3螺钉固定和腓骨支撑固定手术,对模型中立、背屈、内旋和外旋4种载荷进行加载,分别进行有限元求解.[结果]3螺钉固定与腓骨支撑固定在抗旋转载荷上无明显差别,而在对抗背屈载荷作用优于腓骨支撑固定;在融合加压效果方面,3螺钉固定优于腓骨支撑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在移除外侧支撑腓骨后,加压作用有所下降;与腓骨支撑固定相比,3螺钉固定后的胫骨应力峰值更高且分布更集中,术后发生应力性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在正常骨质条件下,3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融合加压效果均优于腓骨支撑固定,临床上建议首选3螺钉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的安全性较高,更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临时外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下颌骨骨折急诊入院患者在围手术期即刻使用自锁固定系统完成临时固定。结果 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使用自锁式固定系统临时外固定,14例固位稳定,4例固位松脱。结论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临时外固定治疗中效果可靠,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颈椎屈曲牵张型损伤治疗的可靠性,并比较静力化固定和动力化固定等不同设计类型钢板在恢复损伤节段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12具小牛颈椎标本,在C_(4,5)节段制作屈曲牵张损伤模型,切除椎间盘、植骨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测试手术固定各组在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颈椎屈曲损伤后,无论采用哪种钢板固定,其术后运动范围(ROM值)均比正常颈椎要大。Orion固定最接近正常标本,但在旋转运动时有明显差异。Codman固定仅在侧曲时的稳定性接近正常和Orion固定组。Window固定最弱,在各运动状态下的刚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在颈椎屈曲牵张型损伤时,前路静力化固定相对稳定,动力化固定可能牺牲一定的固定强度,尤其是选择平移类设计的钢板固定更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在腹腔引流术中的辅助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二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的6例采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 在传统腹腔引流管固定法基础之上,进一步使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对引流管加强固定。使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判断疼痛的程度。结果 6例患者均使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固定时疼痛评分均为0分,耐受良好,均无引流管脱落,加强了对引流管的固定,缓解了疼痛,患者及家属表示满意。结论 谭氏引流管 固定法无疼痛,固定确切,可灵活应用,对于传统方法固定的腹腔引流管,可起到加强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棘突内固定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众所周知,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了1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190 9年,FritaLange用钢丝或银丝将钢棒或明胶棒固定在棘突上,这便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脊柱钉—棒固定系统的概念雏形。随着经椎板、椎弓根等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及日臻完善,许多经棘突内固定方式因固定强度相对较低、生物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逐渐被临床所淘汰,但是,目前不管是单纯经棘突固定还是同其他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该技术仍是脊柱内固定中不可或缺的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手术治疗中的运用价值,即作为临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方法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7~48岁,平均39.3岁。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和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使用外固定支架作为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结果 23例患者于术中在关节面复位以及上内固定时,操作明显方便,减轻助手牵引及显露压力,使骨折复位及固定均取得良好地效果。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作为临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辅助复位和固定工具是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急救、输送或治疗骨折病人时,固定是非常重要而不可遗忘的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Thomas的下肢牵引固定法使股骨干战伤死亡率从80%降到15%,固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近年来对固定的看法、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均有不同改进。一、急救固定损伤后在现场给伤员固定,可以减少痛苦,减少休克,避免搬运输送时增加损伤,避免闭合伤变开放伤,减少治疗困难。因急救固定需要现场应用,所以固定物要携带轻便,使用简易,特别在发生战伤或自然灾  相似文献   

9.
袁世民  丘青中  刘伟忠  李豫明 《骨科》2011,2(3):120-121
目的 探讨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应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评估其优越性.方法 在38例股骨干骨折病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使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中应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术中操作方便,术后骨折均近解剖复位,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喉箍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应用,可得到良好的复位固...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克氏针网状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克氏针束网状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在自行设计的骨折模型上,分别用8枚1.5mm克氏针网状固定和2枚3.5mm皮质骨螺钉固定,分别进行面压缩试验和点压缩试验,对这两种固定方式在最大抗压缩力、固定强度等方面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结果:面压缩试验中,平均最大抗压缩力,螺钉固定为(1925.31±444.26)N,克氏针束网状固定为(1609.62±277.72)N;平均最大固定强度,螺钉固定为(2.28±0.53)N/mm2,克氏针束网状固定为(1.90±0.33)N/mm2,两种固定方式生物力学性能接近(P〉0.05);在点压缩试验组中平均最大抗压缩力,螺钉固定为(411.13±233.88)N,克氏针束网状固定为(1105.58±290.66)N;平均最大固定强度,螺钉固定为(2.66±1.52)N/mm2,克氏针束网状固定为(7.18±1.89)N/mm2,网状固定明显具有生物力学优势(P〈0.01)。结论:克氏针网状支撑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对骨折施行生物学固定,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1.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 ,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 ,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 ,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械[1] 。因此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评价某种内固定器械 ,必须对每种实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本文结合有关文献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的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1 脊柱内固定器械组成  在整套器械进行测试前 ,应当首先考虑内植物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机械特性。目前 ,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结构简单、固定稳定、损伤小、便于应用和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经200余例临床统计,术后平均一周可下床活动,愈合率高于95%,头坏死率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三个月左右。证明疗效是满意的,随访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本文从生物力学观点做一初步分析。固定稳定分析双针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法属外固定方式,两枚骨针的远端由螺杆约束并给予支撑,螺杆下端固定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用一枚骨针固定在股骨上;另一种是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再捆在大腿上(如图1、2)图1 螺杆用骨针固定在股骨上图2 螺杆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器械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种胫骨骨折不同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14具新鲜胫骨标本,制成斜形骨折模型,先分成单侧外固定支架(UADF)组和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组,每组7具标本。UADF组测试完毕后,标本斜行骨折处加用1枚螺钉固定,制成UADF加有限内固定组。各组标本进行压缩、弯曲及旋转性能测试。结果在抗压缩性能和抗弯曲性能方面,UADF固定较UADF加有限内固定和LC-DCP固定弱,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抗旋转性能方面,UADF固定也较UADF加有限内固定和LC-DCP固定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UADF加有限内固定和LC-DCP固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UADF固定后抗压缩和抗弯曲能力较LC-DCP固定差,但应力遮挡较小,加用有限内固定后抗变形能力接近LC-DCP固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复位后大结节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81例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组和大结节内固定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获随访8~19个月,平均16个月,内固定组治疗肩关节的优良率为88.6%,较外固定组高.结论内固定治疗在疗效、满意度及骨折愈合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经锁定和加压固定后骨痂应力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临床MIPPO术式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独特设计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了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 骨痂在锁定固定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锁定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术式下的加压固定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但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大;锁定固定产生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没有加压固定那样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因此在临床上对单纯长骨骨折通常采用两端锁定而中间加压的固定方式,这是一种兼顾固定的稳定性与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的固定方式,有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损伤常用治疗方法为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移植物的固定对于重建早期的稳定性及腱-骨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移植物的固定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直接固定和间接固定或可分为骨道内固定与非骨道内固定.不同固定方法有不同的固定力学特点,其腱-骨愈合亦不同.目前在临床常用的有界面螺钉、内置纽扣、横穿钉及肌腱结固定等.各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结果均各有优缺点,并不能认为何种固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骨折外固定器在我国应用已较普及。作者改进了外固定器结构,制作了一种快速万向多功能骨折外固定器,使之更适用于四肢骨折的固定。 结构:由固定杆、固定针、快速锁紧万向固定结(附图)三部分组成。结构类似建房的桁架。可根据需要组装成环形、单边、双边及多边形固定架。骨固定穿针可选用全针及半针。必要时用螺纹针。固定杆及固定针均能在固定结中以360°任何角夹紧,故构成万向结,另外采用多头螺纹及扩大螺丝直径增大螺距,达到扭转固定结螺丝180°左右即可快速固定骨折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下颈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之间的差异。方法:12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随机选取6具标本在C4,5、C5,6行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另6具标本在C4,5、C5,6行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试验条件下测试它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分别测试标本损伤模型制作前完整标本组(A组)、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组(B组)和螺钉钢板组(C组)3组数据。结果: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和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中,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在使用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时,相对于单独螺钉固定,建议以螺钉钢板形式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23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0~82岁,平均(36.3±13.4)岁。23例中一组固定9例,两组固定14例。对比一组固定和两组固定的疗效。结果 23例病例随访时间(19.5±1.8)个月,一组固定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较少,优于两组固定,两种固定方式术后功能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在使用髓内钉技术成熟的条件下,采用一组髓内钉固定是优先选择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