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旭  杨敏之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19,10(6):499-503
目的 探讨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应用Legion工具完成Genesis Ⅱ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单侧内翻型初次TKA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Legion工具组及Genesis工具组,所有病人均采用Genesis Ⅱ假体,分别采用对应的工具为两组病人完成手术。对病人术前及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s, KSS)、最大屈曲角度、术后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s, FJS)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均获得1年随访,未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Legion工具组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高于Genesis工具组[(81.55±4.81)分 vs. (79.05±4.10)分,t=2.165,P=0.035;(84.89±4.60)分 vs. (81.33±5.14)分,t=2.820,P=0.007)],术后12个月两组K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egion工具组FJS评分优于Genesis工具组[(94.03±6.50)分 vs. (89.62±6.10)分,t=2.706,P=0.009)],病人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Genesis工具组大(123.48°±7.63° vs. 108.19°±9.12°,t=2.436,P=0.018)。结论 使用Legion工具行Genesis Ⅱ置换术,可以发挥其简单、精准、微创、个性化的特点,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詹雪  吴明珑 《骨科》2019,10(6):559-562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病人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6月我科收治的58例单侧TKA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将2018年7月至12月收治的64例单侧TKA病人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提供出院准备服务。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价病人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出院时调查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56±7.17)分,优于对照组的(77.59±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07);观察组SF-36评分为(68.29±8.68)分,优于对照组的(51.29±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0,P=0.014)。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88%(62/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12)。结论 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全面、有效地保证了TKA病人出院后康复训练的连续性,使病人及时、准确地获得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提升了TKA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10膝)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行TKA,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患膝HSS功能评分:优1膝,良5膝,可4膝。手术前后HSS评分经t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郭庆华  居宇峰  冯明光  顾小华 《骨科》2021,12(4):329-333
目的 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骨翻转和髌骨侧方移位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髌骨处理方式分为翻转组(45例)和侧方移位组(5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Insall-Salvati指数、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翻转组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较侧方移位组明显延长,术后6个月Insall-Salvati指数较侧方移位组明显降低,术后1、2、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方移位组,VAS评分明显高于侧方移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翻转组术后出现3例膝前痛,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髌骨低位,侧方移位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TKA术中髌骨侧方移位可以减少机体髌韧带及股四头肌损伤,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杨阳  杨勇  刘常宇  朱皓  高成豪  曾一繁  叶劲  李亮宇  肖骏 《骨科》2023,14(6):523-529
目的 对比国产和华瑞博(HURWA)机器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obotic-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ATKA)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6例行TKA治疗终末期KOA的病人。其中RATKA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为(67.54±12.32)岁;传统TKA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为(70.34±9.74)岁。记录围手术期的髋-膝-踝角(HKA)偏移、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LDFA)、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mMPTA)、膝关节线汇聚角(JLCA),作为评估力线对位及假体放置的影像学指标。采用术前与术后1天血红蛋白(HB)差值、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估出血情况。随访并记录手术时间、膝前正中切口长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评估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病人力线及假体对位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在正常范围,RATKA组HKA偏移及术后JLCA优于传统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mLDFA、m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K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略小于传统TK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KA组的手术时间、膝前正中切口长度均长于传统TKA组,术后1天与术前的HB差值低于传统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活动度、术后1个月及1年的KS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RATKA组和传统TKA组术后3个月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HURWA机器人辅助行TKA相较传统TKA具有对线及假体放置更精准、出血少、关节活动度恢复更佳的优势,传统TKA在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方面优于RATKA。RATKA短期疗效值得肯定,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奋勇  杨凤娥  陈琪 《中国骨伤》2011,24(12):1001-100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12膝),年龄17~49岁,平均33.6岁,其中8例为甲型血友病,2例为乙型血友病。根据Arnold和Hilgartner影像学分级:7膝为Ⅳ级,5膝为V级。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80%以上,术后3d内60%以上,术后3d~2周40%以上。Ⅸ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PCC)使FⅨ活性水平〉40%,术后3d内FⅨ活性水平〉30%,术后3d~2周FⅨ因子活性水平〉20%。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SS(44.9±12.5)分(29~62分)改善为术后(84.4±10.2)分(72~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在疼痛方面由术前平均(8.5±4.1)分改善为术后(24.5±4.4)分,TKA缓解疼痛作用明显。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下,TKA已成为血友病性膝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卢庆峰  周祖忠  陈晓 《骨科》2019,10(2):95-100
目的 探讨止血带在高血压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的使用效果,分析合并高血压的TKA病人在不同时期使用止血带对术中失血、术后失血、术后康复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膝骨关节炎于我院接受初次TKA的60例高血压病人,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20例病人在切皮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B组20例病人在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C组20例病人在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骨水泥凝固后松开。分别记录3组病人术中、术后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价病人术后3 d、3周、1年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A组的术中失血量为(170.81±34.83) ml,B组为(194.95±24.96) ml,C组为(248.88±25.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4,P=0.022);A组总失血量为(923.56±197.79) ml,B组为(773.67±183.76) ml,C组为(827.50±182.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3,P=0.031)。A组术后3 d肿胀率及VAS评分[9.93%±0.97%、(7.32±1.26)分]明显高于B组[6.03%±0.85%、(4.72±0.82)分]及C组[5.91%±0.73%、(4.94±0.63)分];术后3周时,A组的KSS评分为(46.74±6.72)分,明显低于B组的[(69.72±7.93)分]、C组的[(68.83±7.86)分];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3组之间的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4,P=0.834)。A组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有1例发生术后贫血,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B组无并发症出现,C组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近期功能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重度血友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手术特点、假体选择、术后康复及治疗费用。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对6例(9膝)男性血友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年龄18-50岁,平均33.83岁;随访4-28个月,平均20个月。以瑞金方案补充凝血因子,手术日血友病A的Ⅷ因子:C水平〉50%,血友病B的Ⅸ因子:C水平〉40%即可手术,以后根据出血和凝血因子水平,减少凝血因子补充量。术中基于关节结构和功能选择假体。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采用Cleveland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进行评估,并统计凝血因子总量和住院总费用。结果根据Cleveland膝关节评分,优6膝,一般3膝。根据KSS评分,平均膝关节评分从术前(27.6±13.0)分增加到术后(84.3±11.4)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27.1±33.3)分增加到术后(58.7±47.9)分。术后2例发生关节内出血,1例发生左腓总神经麻痹。平均住院费用为(141450±46501)元,西药和手术费用分别占总费用的48.2%和43.9%。结论对血友病膝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关键是调整术前、术中和术后凝血因子水平,合理补充凝血因子。双膝受累时一次手术可节约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9.
丁明  上官磊  王迎春  张楠  王湘淳  张春礼  徐虎  廖炳辉 《骨科》2024,15(2):115-118,124
目的 评估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应用膝关节周围和关节腔注射鸡尾酒治疗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13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鸡尾酒组。对照组在ACL重建术后、缝合切口之前在膝关节切口局部及关节腔注射75%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鸡尾酒组在ACL重建术后、缝合切口之前注射鸡尾酒配方。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病人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最终各有50例入组。鸡尾酒组术后引流量为(54.40±20.11) mL,低于对照组的(74.40±18.53) mL;术后第1日、第3日的NRS评分分别为(1.74±0.69)分、(1.16±0.3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7.44±2.34)分,高于对照组的(83.72±2.58)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中使用鸡尾酒镇痛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肢术后疼痛,且有助于患肢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7例(105膝)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隙疼痛病人,采用单纯腓骨截骨术治疗,其中男23例(29膝),女64例(76膝),平均年龄为63.4岁。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综合评分系统(包含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评估膝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于术后2 d下床活动,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腓浅神经损伤,5例发生腓骨小头后侧疼痛;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HSS评分及AKS膝评分、AK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除了术后3 d的AKS功能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对比,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 腓骨截骨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风险低等优势,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 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MP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完成初次TKA的69例病人资料(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SVA组和M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价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SVA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48±1.35) cm,与MPA组的(15.24±1.41)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1,P<0.001);两组间手术总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9,P=0.835;t=1.003,P=0.320);SVA组病人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1.52±0.62) d,MPA组为(2.61±0.9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P<0.001)。术后第3、7天SVA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优于MPA组,两组间比较,除外术后第7天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其他时间及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7天,MPA组病人的膝关节ROM(89.09°±5.51°、93.03°±7.06°)均小于SVA组(96.36°±4.55°、96.36°±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2,P<0.001;t=1.991,P=0.049)。术后2周,MPA组病人的KSS评分为(72.42±4.35)分,小于SVA组病人的(78.7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术后第1、3、6、9个月,两组间KSS评分和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SVA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减少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9月~2004年3月,应用TC-Dynamic人工全膝关节系统行TKA10例12膝(TC-Dynamic组),术前膝关节KSS(kneesocietyscore)评分为16.08±11.58分,功能评分为13.75±19.79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为75.00±26.46°。同期使用Scorpio假体行TKA30例50膝(Scorpio组),术前膝关节KSS评分为19.48±9.67分,功能评分为3.16±19.82分,膝关节ROM为80.80±22.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KSS评分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膝关节ROM的提高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40~210d,平均130d。TC-Dynamic组术后KSS评分为88.83±4.04分,较术前改善72.75±14.47分,功能评分为79.17±5.15分,较术前改善65.42±19.47分;ROM为107.92±11.57°,较术前提高32.92±32.22°。Scorpio组术后KSS评分为85.68±7.36分,较术前改善66.20±10.44分,功能评分为71.40±12.70分,较术前改善68.24±25.35分;ROM为109.20±11.13°,较术前提高28.40±26.41°。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TC-Dynamic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TKA中正确的下肢力线、合理截骨和软组织平衡及屈曲伸直间隙平衡等,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和保证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昌震  郑江  张明宇  康鑫  张宪  张亮 《骨科》2018,9(3):188-192
目的 分析采用可吸收棒复位固定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修复治疗伴有MPFL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81例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52例;年龄为16~33岁(平均17.7岁)。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固定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65例纳入固定修复组,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清理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16例纳入清理修复组。收集两组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再脱位的发生率及膝关节疼痛情况等,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 81例病人平均随访28.6个月。固定修复组出现2例(2/65,3.08%)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3/65,4.62%)再脱位;清理修复组有1例(1/16,6.25%)再脱位,4例(4/16,25.00%)膝前疼痛。固定修复组的IKDC评分由术前的(43.1±1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8±6.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8.3±6.2)分提高到术后的(87.1±9.8)分;清理修复组的IKDC得分由术前的(42.3±9.8)分提高到术后的(80.2±3.2)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9.5±5.4)分提高到术后的(81.3±5.4)分。两组手术前后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可吸收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联合MPFL修复是治疗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佟磊  魏东  王云清  刘加元  张俊玮  李华 《骨科》2018,9(6):434-43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运用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0例,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情况;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通过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86.60±5.10)分、(88.40±5.76)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5,P<0.001;t=20.672,P<0.001);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愈合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运用双隧道技术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使用射频汽化修整残留半月板对病人术后膝关节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病人采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射频修整术,对照组病人(34例)采用膝关节镜下单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病人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1.15±22.69) ml、(63.24±23.45) ml,VAS评分分别为(1.45±0.50)分、(1.62±0.5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610;t=0.259,P=0.613);所有入组病人术后的Lysholm评分为(91.58±5.78)分,均优于术前的(73.53±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0.00±5.54)分、(92.79±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9,P=0.641)。结论 关节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出血量与使用射频汽化仪无关,无论是否使用射频汽化修整残留半月板,病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都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黄晖  王玮  莫洪耀 《骨科》2018,9(6):429-433
目的 对比早期或晚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手术治疗ACL的3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伤后2周内进行重建手术治疗的17例纳入早期重建组,伤后2~6个月内进行重建治疗的17例纳入晚期重建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和关节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等一般临床指标,收集并比较其术前和术后18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重建组的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和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34.06±3.27) d、(13.71±2.36) d和(50.18±4.65) d,均显著高于晚期重建组的[(25.29±3.96) d、(9.29±2.91) d和(33.41±3.4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33,t=4.850,t=1.892,P均<0.001);术后18个月,早期重建组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89.00±5.83)分、(90.06±5.03)分,与晚期重建组的(90.94±5.55)分、(91.47±4.23)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病人Lysholm量表各单项评分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或晚期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手术治疗膝关节ACL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相近,但晚期重建治疗病人的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6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43例;年龄47~83(65.3±8.2)岁;病程5~72(19.4±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40(19.9±10.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须术后输血,住院时间2~10(3.5±1.6) d。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HSS评分由术前的69.9±7.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7.4;其中优51例,良9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的3.8±0.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0.9。结论: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2月到2009年6月,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6例男性血友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关节手术(4例膝关节关节镜手术,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离断术)。在围手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予以补充凝血因子,并按需补充冷沉淀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术前及术后2周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程度采用KSS或HSS评分。结果4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2周KSS临床评分(77.75±10.29)分,功能评分(68.75±9.37)分;1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两周HSS评分为66分。结论对骨科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若在围手术期将血中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维持在止血水平,同时给以足够的对症支持治疗,那么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肩关节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1年的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7例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本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UCLA评分分别为(27.15±2.85)分、(30.55±2.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0±4.07)分、(83.35±3.84)分,与术前相比逐步提升,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95±2.37)分、(7.35±2.13)分改善至术后的(2.20±1.23)分和(2.40±1.43)分,术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由术前的77.30°±18.20°、37.25°±10.03°、35.25°±12.74°改善至术后的131.80°±20.22°、47.85°±7.66°和59.4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肩袖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通过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动、静态疼痛及内旋活动度恢复良好;但在肩袖完全撕裂的病人中,术后外展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未见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能较好地缓解病人疼痛,对于肩袖部分撕裂的病人也能较好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5例6膝,按Arnold分期,Ⅲ期1例,Ⅳ期4例;年龄34~47岁,平均39岁。对手术前后关节的HSS评分(the hosp ital for spec 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疼痛和活动度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分(11~37分),术后平均为73分(62~81分)。5膝疼痛缓解,4膝屈曲挛缩明显缓解,活动度轻度改善。1膝术后疼痛早期有缓解,4个月后膝关节再次出血后疼痛复发,活动度丢失。结论:在一定的诊疗条件保障下全膝置换术能缓解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