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额叶挫裂伤导致脑中心疝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期,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结果间脑期14例患者优良率71.43%,中脑-脑桥上部、脑桥下部-延髓上部期、延髓期无优良患者,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良好患者中,部分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下降,中残、重残患者均有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结论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入院后尽快抢救,尽可能在间脑期,即疾病早期进行手术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临床对药学服务的需求,探索我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有效路径。方法回顾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确立临床药师的定位与职责,分析临床药师工作中面临的困惑,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有效路径。结果与结论目前药师从综合能力方面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只有在充分了解临床的需求,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为医师提供临床帮助,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9例患者行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其护理配合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合理布局手术间、正确安置体位、术中密切监护等,术后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特殊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等。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48min,平均35.5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是一种高效、精准的新型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手术配合以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经腋路第一肋骨切除术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4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14例患者症状完全解除,未见复发.4例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者,有2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按照Wood等提出的评价标准评定:优11例(占78.6%).良3例(占21.4%).结论 经腋路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第一肋骨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创伤小.伤口隐蔽,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侧C7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46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肋间神经移位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46例平均随访(4.60±1.25)年.肩外展>30°占59.1%(26/44).屈肘恢复的总有效率为73.9%(34/46);屈腕指动作恢复有效宰为45.7%(21/46),其中肌力≥M3者13例,优良率为28.3%(13/46).手部感觉恢复有效率为54.3%(25/46).肋间神经修复胸背神经,38例有不同程度肌力恢复,占82.6%(38/46).其中肌力≥M3者29例,有效率为63.0%(29/46).结论 健侧C7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甘草的多法炮制及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甘草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探讨。认为甘草的炮制方法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即由少到多又到少;炮制工艺由粗到精;炮制理论由无到有,最后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