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后外侧入路手术相比,探讨SuperPATH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8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SuperPATH入路行THA(SuperPATH组),4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行THA(PS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及术前下肢血栓形成、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SuperPATH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时间均优于PSA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2周及1个月时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SA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uperPATH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PSA组(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选择SuperPATH入路行TH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的优势,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的临床应用结果,并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要点。方法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72例,分为THA组42例,BFHR组3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1~25个月。BFHR组手术时间小于THA组(P<0.05);术中出血量BFHR组少(P<0.05);BFHR组的患者在术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大于THA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BFHR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高于THA组。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双动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近期恢复较好,但远期效果不及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年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收治的36例双侧DDH的患者,男4例,女32例;年龄29~67岁,平均52.1岁。其中16例患者行一期双侧THA术,另外20例患者行二期THA术。通过病案检索和术后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周期、双侧下肢长度差异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54个月。一期手术患者住院周期为(11.0±3.3)d,明显短于分期手术的(19.8±5.4)d(t=-0.4,P0.05);两种手术方案的手术时间、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与Harri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双侧下肢长度差异明显下降(F=8.87,P=0.009)、Harris评分明显提高(F=0.02,P=0.006)。结论 THA治疗双侧DDH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依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一期THA术或者二期THA术,两种手术方案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Harris评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估中的局限性。[方法]对2005年9月~2006年1月47例(50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病人进行Harris评分和评估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并分析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Harris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0.001),但与SF-36其它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Harri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病人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将SF-36评分引入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估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患者下腰痛的特点,评估THA手术对下腰痛的影响。方法分析98例行THA患者的腰椎影像学特点及下腰痛的发生率,术后随访THA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其下腰痛的转归。结果 8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其中64例(80%)术前合并下腰痛,术后下腰痛患者中57例明显好转,5例无好转,2例加重。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2.85分±1.75分下降至术后的1.44分±1.2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32.53%±18.96%下降至17.70%±11.71%(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06分±11.78分上升至术后的93.88分±2.49分(P0.01)。结论行THA的患者中下腰痛的发生率较高,THA手术可以明显缓解下腰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助行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7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状况,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框架式助行器辅助行走38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腋式拐杖助行。记录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跌倒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假体松动率和股骨柄假体下沉,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未发生跌倒,观察组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周、6个月股骨柄假体下沉深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式拐杖助行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中效果更理性,不仅可提高假体稳定性,还可减轻其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7-12行单侧THA的54例老年髋部骨折,28例围手术期在快速康复理念下进行血液管理(观察组),26例围手术期坚持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但未进行特殊的血液管理(对照组)。比较2组总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血红蛋白值,以及术后1周、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6(1~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的Hb值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总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下的血液管理可有效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THA的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HA。内固定失败类型:5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8例动力髋螺钉。其中1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9例,女8例;年龄65~76岁,平均(73.8±2.5)岁。记录患者关节置换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访期间通过髋关节DR片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 21例中1例因肺栓塞死亡,1例因心衰死亡,1例因术后脑卒中退出随访,1例因个人因素失访。17例患者随访时间19~54个月,平均(26.2±7.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或脱位等。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3.87±11.05)分提高到治疗后24个月的(91.08±5.9)分。SF-36评分术后24个月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THA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方法,可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高位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改良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得到平均5年随访。患肢缩短畸形基本得到矫正,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00±6.47)分,术后平均(89.60±7.61)分,P<0.05。结论 THA治疗成人高位DDH,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6-03采用THA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12)个月。术后3 d、3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后3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THA围手术期应用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分别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术后自评关节功能的差异及对手术倾向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2010年6月至2017年5月双侧髋关节一侧行PAO治疗对侧行THA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术前诊断为双侧DDH,且同一名患者双侧髋关节术前DDH分型相同,患者仅接受单纯PAO手术和THA手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手术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早期和1年后随访视觉疼痛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患者自我功能评分(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和手术倾向性。 结果共有12例患者(24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0例,首次手术平均年龄为(35±4)岁,两次手术间隔(17±11)月。术后3个月THA侧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改善(t=-15.222,P<0.001),PAO侧则较术前下降(t=3.927,P=0.001),至术后1年随访双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6,P>0.05),患者自我功能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P=0.002)。PAO术后患者关节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拐杖非负重活动时间较THA长。PAO侧髋关节共出现3例并发症,THA侧出现1例。早期随访THA侧满意度(58.3%)高于PAO侧(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05);至末次随访患者对两种术式的满意度相同。手术倾向性方面,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倾向接受PAO手术。 结论PAO和THA在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方面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更倾向接受PAO。此研究结果对年轻症状型DDH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剑锋  严超  梁杰  魏国  熊家伟  向正宗 《骨科》2015,6(3):156-158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需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常规组,其中小切口组32例,采用后外侧MIS-THA;常规组36例,采用常规THA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结果 小切口组的术后早期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中并无明显优势.结论 MIS-THA具有关节功能恢复快、组织创伤小、手术切口外形美观等优点,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情况下,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术前心理压力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71例因股骨颈骨折行THR患者按照SF-36量表中心理健康亚项(MHS)对术前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术前有心理疾患者(MHS≤56分)纳入心理组(22例),MHS>56分者归入对照组(49例)。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对患者术前心理压力与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心理组Harri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t=-2.188,t=-2.948,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5,P>0.05)。术前MHS评分与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中的亚项疼痛及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549,r=0.423,P<0.05),与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各亚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对因股骨颈骨折行THR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椎楔形截骨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男24例,女1例,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单侧22例,双侧3例,共置换28个髋关节,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3个,非骨水泥型假体15个.间隔1个月后采用脊椎楔形截骨矫止脊柞后凸畸形,截骨均在T10~L5进行,截骨后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通过术前、术后Cobb角测量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1.5h,3例双侧同期THA平均手术时间3.5h:单侧THA平均失血量200ml,双侧同期THA平均失血量450ml.行双侧同期THA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经治疗后痊愈.脊柱后凸矫正半均手术时间3.0h,平均失血量400ml.随访10~60个月,平均3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76.84°±13.29°,术后3个月时平均10.20°±3.85°,平均矫正66.64°±13.26°(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5.84±7.50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73.36±7.35分(P<0.01).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脊柱截骨部位已骨性融合,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脊椎楔形截骨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结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较为理想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诊治的1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70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HA组),7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H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1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2(6~9)个月。与THA组相比,BH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更少,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更低,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HA组与T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优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于骨折前身体条件良好、预期寿命长、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优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4种髋关节定量评价指标与Harri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THA患者,分别采用6 min步行测试、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5次坐立试验4种定量评价方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7±6)分、(8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定量评价指标低于正常人群水平,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6 min步行测试结果呈正相关(r=0.602,P=0.000),与5次坐立试验结果呈负相关(r=-0.397,P=0.005),与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4种定量评价指标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各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建议结合髋关节功能定量指标的变化开展康复训练,以更好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与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4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分成2组(各22例),研究组采用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5、3、6、12个月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髋臼翻修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短期内(3个月内)优于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FHR)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7-02间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42例采用BFHR治疗的患者作为BFHR组,将32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作为TH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FH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随访结果显示,THA组的患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HR组2例发生髋臼磨损,但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而THA的远期疗效满意,无髋臼磨损等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PS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AS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40例,经PSA行初次THA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岁。经ASA行初次THA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50~79岁,平均70.5岁。对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5.5个月。PSA组出现1例迟发型感染,于初次置换术后18个月行翻修手术;2例术后出现假体脱位,均手法复位成功。ASA组术后无感染及脱位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组术前Harris评分(42.43±7.25)分,术后6个月(87.90±7.36)分,术后末次随访(90.30±8.24)分;ASA组术前Harris评分(41.72±6.98)分,术后6个月(90.20±8.05)分,术后末次随访(92.50±9.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SA及ASA行初次THA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PSA相比,ASA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住院病程,并且在预防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与常规THA术后早期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在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因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原因接受由同一名术者使用同一品牌假体单侧初次THA手术患者17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组和常规手术组。术后摄骨盆正位及髋关节穿桌侧位X线片, 观察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及外展角、髋臼假体位于Lewinnek和Callanan安全区的比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QOL)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手术侧别、术前血容量及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导致机器人定位螺钉松动, 术中改为常规手术。常规手术组8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9.7±6.8)个月, 机器人辅助组84例为(18.6±5.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