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是否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草酸引起的肾小管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方法 MDCK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草酸组、草酸+西红花苷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运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检测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1、NF-κB的表达。分别检测不同组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的表达。结果草酸会使TGF-β1、Ncadherin、Vimentin、NF-κB表达量增加,使E-cadherin表达下降。西红花苷会降低草酸引起的细胞ROS的增加。结论西红花苷通过TGF-β1和NF-κB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2.
核转录因子NF-κB/IκB信号通路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小囊内毛细血管外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炎症性肾小球病,一般认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很快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核转录因子K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调节因子,可诱导包括调节各种免疫功能、细胞增殖及凋亡在内的调节分子基因表达。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本文拟就NF—κB/IκB信号通路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羊踯躅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产生在肾损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在体机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C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分布,以及与核因子κB(NFκB)变化的关系。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与损伤组(n=24),使用改良的液压冲击装置制作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试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NFκB与GFAP的变化。结果损伤后1h,散在的NFκB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病灶内可以观察到,损伤后24h,NFκB阳性反应遍布整个脑组织切片(吸光度90.2±2.2);损伤后6h,病灶内GFAP表达开始增强(吸光度29.08±1.69),损伤后5d,病灶内仍有大量的GFAP阳性表现(吸光度53.79±2.11),而NFκB的反应明显减少。结论NFκB部分参与了颅脑损伤后GFAP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将一定程度上抑制GFAP表达。  相似文献   

6.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对犬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循环、心脏的缺血再灌注均可促使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大量的炎性因子及粘附分子过表达并释放到循环中,参与并加剧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与组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有关。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为NFκB的抑制剂,可抑制NFκB的活化。2003年1-6月,本实验观察了PDTC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杂种犬12条(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 NF-κB)在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患者肾小球中的表达及与蛋白尿、血肌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IMN患者与6例正常对照者肾小球内Hpa、NF-κB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VEGF和NF-κB在对照组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仅有少量表达.IMN组肾小球内Hpa、VEGF、NF-κB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1).Ⅰ期IMN组与Ⅱ期IMN组比较,肾小球内Hpa、NF-κB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小球内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期IMN组较Ⅰ期IMN组肾小球内VEGF表达减少.Hpa、NF-κB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VEGF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趋势.Hpa与NF-κB之间呈正相关关系,Hpa与VEG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Ⅰ期IMN二者呈正相关关系,NF-κB与VEG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Ⅰ期IMN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NF-κB、Hpa的异常表达参与IMN的肾病理损害与蛋白尿的形成.VEGF并非IMN患者肾小球损害与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参与者.相反,VEGF可能有助于IMN向好的方面转归.Hpa、VEGF、NF-κB三者之间的作用互相制约.本实验结果可为IMN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提供参考,即适当下调NF-κB及Hpa有益于IMN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NF-κB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appaB(NF-κ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κ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κ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κ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核因子(NP)-κB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κB亚基P65单抗为抗体,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PAAP法)检测LN肾组织NF-κB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肾小球内C-myc蛋白表达、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以WHOⅣ型为最显著.NF-κ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但小管表达更显著.LN肾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与肾小球C-myc蛋白表达量、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机制,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组织活动病变和进行性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目的 对失血性休克ALI的可能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内容 多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 nuclear neutrophils,PMNs),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ie factor,HIF)以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激活和相互作用参与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后ALI,并且发挥了关键作用. 趋势 加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ALI发病机制和各种损伤因素横向联系将有助于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s胞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诱导了HUVECs损伤和凋亡,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增多。相对于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HUVECs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核因子κB参与烧伤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阻断核因子κ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脏疾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但有抑制HMG CoA还原酶、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 ,还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核因子κB(NF κB)、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纤维连接蛋白 (FN)等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保护和治疗肾脏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 。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主要有两种亚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前者在生理状态下正常表达,后者则在炎性刺激等病理情况下被大量诱生。由iNOS所产生的过量NO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NF-κB是一种与急性炎症密切相关的核转录因子,多种炎症介质如iNOS等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均含有κB位点。前期研究证实异丙酚能减少脓毒症动物体内一氧化氮(NO)的产生,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异丙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iNOS及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抗炎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羧甲基赖氨酸修饰白蛋白(CML-BSA)诱导的小鼠足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使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MCP-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液MCP-1含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对二氯荧光黄敏感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量。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κB(NF-κB)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CML-BSA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CP-1的表达。0.1或1.0 mmol/L普伐他汀可抑制CML-BSA诱导的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CML-BSA可迅速诱导足细胞内ROS的生成。普伐他汀不影响细胞ROS生成。CML-BSA诱导足细胞磷酸化ERK(p-ERK)表达升高,而普伐他汀可以浓度依赖方式对此加以阻断。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均提示普伐他汀预处理足细胞可以阻断CML-BSA诱导的NF-κB和Sp1的易位。结论普伐他汀能够通过调节足细胞内ERK、NF-κB和Sp1信号途径,阻断CML-BSA诱导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ROS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增生及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是导致多种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ROS可通过激活相关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及转录因子等多种机制介导GMC增殖及ECM的积聚。完善对ROS作用机制的认识 ,可能会对临床诊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核转录因子—κB在FK506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FK50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30min,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06(0.3mg/kg体重),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0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凝胶滞留电泳方法)。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一2h NF—κB结合活性较强,再灌注4h NF—κB结合活性减弱。FK506可以抑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06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ROS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生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是导致多种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ROS可通过激活相关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及转录因子等多种机制介导GMC增殖及ECM的积聚。完善对ROS作用机制的认识,可能会对临床诊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NF-κB与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多向性核转录调节蛋白,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粘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因子的基因转录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NF-κB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核因子κB(NF-κB)、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作用,我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8例IMN患者肾小球内NF-κB p65、NOS(iNOS、eNOS、nNOS)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研究其对IMN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拮抗白介素(IL)1β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IL-6合成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LXA4预处理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加入IL-1β共同孵育,或单用IL-1β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IA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6蛋白表达量。用RT—PCR法检测IL-6中mRNA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含Sre同源区2(SH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的磷酸化水平。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结果LXA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IL-6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拮抗IL-1β诱导的SHP-2磷酸化与NF—κB的活化。应用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可抑制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IL-6蛋白分泌与NF—κB活化。结论LXA4能够拮抗IL-1β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IL-6合成,其机制涉及SHP-2/NF—κB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