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颈椎关节内固定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颈椎尤其后部结构损伤采用关节突内固定可获得稳定性。作者报告13例颈椎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颈椎损伤11例,其中3例关节脱位或绞锁,5例关节突或椎板、椎弓根骨折脱位,2例椎体爆裂骨折前路术后形成后突畸形,1例椎体压缩骨折和椎板骨折;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不稳2例。对关节脱位绞锁于手术复位后内固定,椎板植骨。椎板关节突骨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后内固定。椎管狭窄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采用直钢板固定10例,钩形钢板3例,固定节段3~5节不等。术中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固定牢固,融合良好,1例出现螺钉松动。关节突内固定对椎板减压后颈椎不稳,关节脱位绞锁,椎板关节突骨折具有优越性,固定节段可长可短。手术操作中要求精确的进针点,一定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只有这样,手术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探讨齿突骨折与迟发性脊随损伤的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12例齿突骨折伴迟发性脊髓损伤患全新施行手术治疗,枕颈融合术采用椎板大定法7例,颅颈槽式钢板固一法5例,随访6月-4年8个月,平均2年8个月,结果显示,12例椎板骨全部愈合,功能评价:优8例,良3例,可1例。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症,应积极选择牵引复位,后方减压,坚强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床旁快速牵引复位在治疗颈椎脱位关节突交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牵引复位在治疗颈椎关节突脱位交锁中的作用,以期找到快速牵引的适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2004年3月颈椎外伤致关节突脱位交锁术前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关节突脱位交锁2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12例。常见脱位节段:C4,4 8例、C5,6 15例和C6,7 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床旁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法,牵引复位成功者均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复位失败者行颈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双侧颈椎关节突脱位交锁者牵引复位成功率为85.7%,单侧颈椎关节突脱位交锁患者牵引复位成功率为16.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例患者获平均21.6个月(13~36个月)随访。随访病例中植骨融合者均获骨性愈合,颈椎序列良好。结论床旁颅骨快速牵引复位法适用于双侧颈椎关节突脱位交锁患者;双侧关节突脱位交锁患者可先行颅骨快速牵引复位,复位后行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单侧颈椎关节突脱位交锁患者宜行后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31-1534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术中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通过术中颅骨牵引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治疗的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29~65岁,平均43岁;C_(4~5)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3例,C_(5~6)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7例,C_(6~7)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1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1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11例颈椎骨折脱位均恢复了正常序列,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见植骨全部融合,无钛板、椎间融合器、钛网、螺钉松动及脱落。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3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有所下降,运动、感觉较术前好转;2例B级恢复至C级;其余6例患者脊髓功能均已恢复至E级。[结论]对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术中颅骨牵引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是可行的,具有减压彻底、颈椎固定牢靠、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和早期康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方法 对48例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双侧37例、单侧11例)行颅骨牵引、颈椎屈曲位渐进性增加重量持续牵引,在C型臂X线机下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结果 复位成功43例,5例未成功复位.复位后脊髓损伤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加重表现.结论 急性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采取屈曲位渐进性增加屈曲角度及牵引重量并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从1980年10月至1994年1月我们收治41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同时在X线、CT及MRI皆有颈椎病的改变。分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手术组皆在颅骨牵引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增生部刮除、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作椎间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行颅骨牵引、脱水、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中药及激光血疗,以及早期康复脊髓功能。随访1-9年4个月,平均5年1个月。手术组优14例、显效4例、差3例。非手术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开始,作者应用HaloVest架治疗不同类型的急性颈椎损伤16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2岁。损伤部位:上颈椎3例,其中Jefferson骨折1例,C1~C3骨折1例,C3骨折脱位1例。下颈椎13例,包括小关节交锁4例,骨折脱位9例,其中C41例,C1C7骨折合并C5脱位1例,C54例,C63例。伤后4天内安装HaloVest架,直接固定12例;先牵引复位后固定4例。借助这种装置配合手术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例,前后路都减压1例)。2 …  相似文献   

9.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复位前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4例有椎间盘撕裂,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大小无变化;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2例复位后出现MRI T2加权高信号增强。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进而造成继发性脊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颈椎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从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诊治的14例陈旧性颈椎关节突交锁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9个月,脱位节段:C3-42例,C4-54例,C5-65例,C6-73例。单侧脱位9例,双侧脱位5例。本组患者匀有被误诊,误治的病史。  相似文献   

11.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34例复位成功(87%)。其中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5例未成功者和3例陈旧性脱位,先行后路切开复位,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3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20-63岁。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颈椎损伤节段C31例,C45例,C512例,C610例,C73例;病程1-23d。其中29例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Frankle分级,A级14例,B级3例,C级7例,D级3例,E级2例(合并神经根损伤伴有手、肩麻木),均行脊髓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侧块钛板内固定术;另2例无脊髓神经根损伤,仅行小关节植骨和内固定。术后摄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按Frankle分级法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1例均获6个月-4年随访。X线片可见颈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稳定,无折断松动等并发症。29例脊髓神经根损伤者中,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4例中,术后13例为B级,1例为C级;术前B级3例中,术后为C级2例,D级1例;术前C级7例中,术后D级3例,E级4例;术前D级3例中,术后均为E级;2例E级术后无变化,合并神经根损伤,术后短期内手、肩麻木消失。结论颈椎侧块钛板螺钉为后路短节段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钛板螺钉固定在颈椎后部的关节柱上,对过伸过屈损伤有良好的稳定作用,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6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其中12例伴有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4例。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经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采用Odom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12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11例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4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能够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且固定可靠,融合率高,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观察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过程中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变,避免因过度牵引造成脊髓损伤. 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12例颈椎脱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皮层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牵引重量从5kg开始,每间隔5~10 min增加重量2.5 kg直至复位成功.牵引重量5~20 kg,平均13.5 kg.在牵引前(麻醉后)、牵引过程中,复位后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将电位信号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和(或)潜伏期缩短10%]、异常[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无变化. 结果 牵引复位过程中10例患者皮层电位潜伏期、波幅改善,且临床复位效果满意;2例曾出现皮层电位波幅下降50,波形改变,立即减轻重量,改变体位,5 min后波形、波幅恢复.12例患者术后神经损害均未加重.8例患者获得3~6个月随访,按照ASIA法分类,转变情况为:术前B级4例,术后转成C级2例,2例无变化;术前C级2例,术后1例无变化,1例失访;术前D级4例,3例转成E级,1例失访.8例中有3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体感诱发电位,皮层电位潜伏期缩短,其中2例恢复至正常标准,波幅、波形改善. 结论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避免了过度牵引可能带来的脊髓损伤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Nine patients with disloc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with posterior ligamentous damage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 twisted pair of 22-gauge titanium wires and iliac crest bone fusion. Fixation using the titanium wire was compared with fixation using stainless steel wire for differences in surgical insertion, long term stability of bony fusion, and post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rtifacts near the implanted wire. MRI of the cervical spine is valuable for diagnosing the acute and chronic consequences of 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injury by providing anatomic evaluation of both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supporting bony/ligamentous structures in the neck. Because MRI is an accurate and sensitive noninvasive test, it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the long-term serial assessment of the region near the cervical dislocation site to detect the sequelae of spinal cord injury, including syrinx, arachnoid cyst, cord tethering, and persistent mechanical impingement on the spinal cord or spinal roots. Previous attempts at our institution to obtain useful MRI scans of the cervical region adjacent to stainless steel wires after posterior wire fixation have failed due to marked imaging artifacts from the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se wires. Our substitution of biocompatible titanium wire (Titanium 6 A1-4V ELI alloy, Specialty Steel and Forge, Leonia, New Jersey) for stainless steel wire produced identical immediate stabilization and ultimate bony fusion of the fracture and yielded minimal MRI artifacts overlying the immediately adjacent spinal cord and neural canal; however, the installation was technically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titanium wire's greater stiffnes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6.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拉22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10例;单侧小关节脱位4例,双侧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2例;双侧小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体裂纹骨折1例;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无神经系统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报损伤者7例,合并脊髓损伤者12例(完全性6例,不完全性6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22例平均随访34个月(10个月~7年2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平均3.3d可在围领保护下从床上坐起。仅合并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平均术后7d离床活动,围领保护平均112周,平均3.5个月恢复原工作或劳动。合并脊髓损伤的问例中,6例不完全性损伤者,根性症状明显减轻,脊髓功能稍有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Ⅰ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术中复位不完全,2例(共4枚)螺钉松动,但均未影响症状的减轻及融合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短节段固定、稳定作用强、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采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再仰卧位经颈前路切开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1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例,B级3例,C级5例,D级1例;术后C级2例,D级3例,E级5例。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以缩短复位时间,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8.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重量牵引复位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重量牵引复位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受伤至人院时间3周~6个月,平均2.5个月,人院后行颅骨牵引,逐渐增加重量,难以复位者行小关节突切除,复位后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8例患者均获较好的复位,其中6例获完全复位;复位牵引重量10~18kg,平均13.5kg;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5例均有恢复,分别改善1或2级;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难以复位者辅以小关节突切除,复位后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