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2011年9月,对53例(62膝)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患者,依据其对合不良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进行治疗。结果外侧支持带松解组术前、术后Kujala关节评分分别为(59.49±2.52)、(75.15±3.40)分,髌周支持带平衡组分别为(60.35±3.17)、(88.62±3.74)分,2组术后髌股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其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支持带平衡术均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所致的应力失衡,防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髌骨活动度及关节伸屈功能。但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延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足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均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绷带等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20—27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年。按AOV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例,良4例,可3例,差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其中皮缘小范围坏死1例、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经过应用植皮及清创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结论采用延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减少局部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真皮移植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硬膜外真皮移植能否防止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瘢痕粘连形成,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获随访的120例腰椎管狭窄证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A(45例)和对照组B(37例),分别进行硬膜外真皮移植,脂肪片覆盖及空白处理,随诊中对瘢痕粘连及远其疗效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硬膜外真皮移植术后硬膜囊平增矢,横径较术前差为-0.63mm和0.38mm,硬膜无受压,复发率5.3%,对照组A术后与术前硬膜囊平均矢,横径差为-0.32mm与0.16mm,硬膜稍受压,复发率11.1%,对照组B术后与术前硬膜囊平均矢,横径差为0.06mm与0.02mm,硬膜明显受压,复发率16.2%(P<0.01)。结论:硬膜外真皮移植能较有效地防止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瘢痕粘连,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特殊性和内固定。方法本组32例,Ⅱ型23例,Ⅲ型9例。对胫骨、腓骨一处或两处施行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32例骨折均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关节活动受限。一期闭合创面21例,二期或延迟闭合11例。术后创面感染11例,合并肺炎3例。患肢1年内有小于9·0mm增长者18例。1例术后2年患肢增长13·5mm,且以股骨增长为主(约10mm)。结论对不稳定的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行简单有效、损伤小的内固定,可减轻痛苦,减小并发症,便于护理,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借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根儿童尸体股骨标本,分别用三根三棱针、梅花针、接骨板内固定,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一)三点弯曲检测①前侧加力,三棱针刚度居中,残余变形最小。②外侧加力,三棱针刚度最小,残余变形居中。③外侧下压(40mm),三棱针残余变形最小。(二)扭转检测①三棱针外旋、内旋刚度及残余角居中。②外旋15度,三棱针残余角最小。结论通过三点弯曲和扭转生物力学实验证明,三棱针弹性好,可复性能最佳,抗扭转作用力最强。三根三棱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明显优于梅花针和接骨板。  相似文献   
6.
下肢多发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回顾1995—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对283处骨折中239处行内固定治疗。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132例中106例疗效优良,26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5例,畸形愈合4例,延迟或不愈合8例,关节僵硬或强直6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 下肢多发骨折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多由强大或高能的直接暴力致伤,是一种儿童生长期间的骨折。因为容易发生骨的生长区损伤、感染和骨折不愈等特殊问题,所以治疗上有特殊要求。本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了17例此类患儿,均采用内固定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后易出现椎体内空壳现象,防止断钉、断杆、螺钉松动、弯曲、Cobb角增加及后期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型复合人工骨椎体成形修复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5-06/2006-12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骨科进行.对象:胸腰椎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8.2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5例,L17例,L23例.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8例.合并有神经损伤13例.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进行复位后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入复合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后行X射线摄片和CT检查并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②人工骨吸收情况.③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大于10个月.①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材料松动及断裂现象,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无再塌陷,人工骨椎体内充填满意,1例发生椎管漏.②CT显示注入椎体内的人工骨均在4个月内吸收.③治疗后伤椎压缩程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明显小于治疗前[(9.79±3.23)%,(51.28±8.67)%,P<0.01;(5.6±3.8)°,(23.4±7.6)°,P<0.0].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解决了椎体内的空壳问题,减少了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找新的细胞因子。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8/2008-02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完成。 材料: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为Propetech公司产品。 方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组织,将其剪碎,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80%胰酶消化传代,取其第2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30,50,100,150 μ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软骨结节。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均能促软骨细胞增殖,100 μg/L为最佳作用质量浓度(P < 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增多,且始终为阳性。 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维持软骨表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用来作为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枕颈CD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颈1、2 骨折并环枢椎不稳定患者 8例 ,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和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