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约为0.04%~ 11%.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即多数为早期脱位[1].Morrey[2]报道35 000例患者术后脱位率达2.23%,Woo等[3]回顾了Mayo中心的10 500例THA的脱位率为3.2%.Demos等[4]报道初次THA术后脱位率为3.2% ~6.5%,翻修术后脱位率达7.4%~11.4%.脱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同时也给广大的骨科医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分析THA术后脱位的原因,并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Dorr等[5]将THA术后脱位分为四类,Ⅰ类:体位性脱位: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脱位是由于患肢不恰当的活动引起的.Ⅱ类: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包括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股骨颈过短等.Ⅲ类: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包括臼杯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和方向的放置错误.Ⅳ类: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和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目前认为,与THA术后脱位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操作以及护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4-01行THA的275例(326髋)AS,按是否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分为脱位组与未脱位组,分析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 275例(326髋)中18例(18髋)发生脱位,发生率为5.52%。单因素分析脱位组与未脱位组是否合并脊柱后凸、是否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是否过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脊柱后凸、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过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结论脊柱后凸畸形、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及前倾角较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脱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随访研究36例(36髋)THA后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分析其外展肌力和测量骨盆正位片上有关参数。结果:36例脱位中,外展肌乏力20例;髋臼假体位置不良10例;其他综合因素6例。其中17例采用手法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获得成功,19例手法失败或再脱位故行切开复位。结论:THA术后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与手术入路、假体位置、软组织张力等有关;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髋人字石膏固定,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软组织张力低,特别是外展肌力乏力是THA脱位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头人工髋关节降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脱位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02医院和解放军第16医院自2009-08—2014-05进行的528例TH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单数月手术的患者采用大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直径36 mm,大头组),双数月手术的患者采用标准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直径28 mm,标准组)。大头组231例,标准组297例,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大头组初次置换223例,翻修8例;标准组初次置换280例,翻修手术17例。THA术后1年随访发现,大头组有3例(1.299%)发生脱位,标准组有16例(5.387%)发生脱位,大头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大头组初次置换的223例中3例(1.345%)发生脱位,标准组初次置换280例中15例(5.357%)发生脱位,大头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结论采用大头人工髋关节能明显降低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共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原发病、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牵引或石膏固定,有1例再次脱位,复位后改为外支架固定.7例手术患者未出现再脱位.结论 THA术后,早期脱位多与术后搬动不当或假体位置不良有关,中晚期脱位多与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偶发性脱位多可非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多需手术矫正假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THA)后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早期(3个月内).尽管其发生已大大减少,但仍是影响THA疗效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打击很大,如何防治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该文就近年来THA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刘伟群  王莉 《护理学杂志》2006,21(11):35-36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群  王莉 《护理学杂志》2006,21(22):35-36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日趋成熟,其并发症也逐步受到重视,人工关节脱位为常见且严重的主要并发症。THA后脱位一旦发生,治疗通常较困难,因此全面了解脱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该文就近年THA后人工关节脱位原因之患者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假体因素及术前教育与术后护理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9月5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术4例,因手法复位后脱位复发而再次手术翻修1例。结果 术后经1-3年随访,3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高龄患者因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体位因素、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是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纠正,但对反复脱位、假体位置严重不当或松动患者应考虑手术翻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发生前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前脱位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03—2014-03采用THA治疗的1 586例患者,术后6例发生前脱位(试验组),随机选取6例未发生脱位患者(对照组),分析经后路THA术后发生前脱位的危险因素。对2组性别、髋臼假体外翻角、髋臼和股骨假体前倾角、股骨头大小、软组织张力及术后体位等脱位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2组性别(χ~2=7.40,P=0.667)和髋臼外展角(t=1.40,P=0.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髋臼和股骨假体联合前倾角(t=3.49,P=0.031)、股骨头大小(χ~2=24.00,P=0.025)、术后体位(χ~2=26.96,P=0.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5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更换长颈股骨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经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前脱位的发生率较低,但其发生时间较早。前脱位的发生原因为多因素,髋臼和股骨假体的前倾角较大,合并其他不稳定因素及其术后体位不当,是脱位发生的主要机制,针对脱位原因的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5例,其中3例为后脱位,1例为前脱位,股骨假体下沉脱位1例。结果 5例脱位患者中3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成功;1例前脱位以后脱位手法整复未成功,术中证实为髋臼前倾角过大;1例为股骨假体过小术后下沉,术中更换大一号股骨假体。结论假体位置异常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规范医生操作及假体放置、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髋)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THA治疗。结果随访18~6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35.6分恢复到术后90.2分。疼痛均得到缓解,关节屈伸、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神经、血管、肌肉损伤。结论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端的畸形,合理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选择合适假体,THA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代陶对陶界面人工髋关节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行陶对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92例(212髋)的资料,其中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5例(195髋),人工髋关节翻修17例(17髋),从股骨头假体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手术入路以及髋臼的方位三方面,分析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3~42个月),术后脱位率为0.47%(1/212),其中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率为0,翻修THA术后脱位率为5.89%(1/17);无骨溶解,无假体松动,无陶瓷破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现代陶对陶界面THA采用大直径的股骨头、改良Hardinge入路且髋臼位置恰当,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  相似文献   

16.
下肢不等长(LL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会引起神经牵拉性麻痹、髋关节疼痛、步态异常、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痛、假体松动、假体脱位等不良情况发生.引起THA术后LLD的因素很多,但通过术中两定点测量法、透视法、模板设计等方法综合运用,常能有效地预防这一并发症.通常只需采用保守方法处理THA术后LLD,极少需要手术治疗.该文就THA术后LLD分类、不良影响、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后方关节囊修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加强修补后方软组织预防行后外侧切口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回顾分析212例首次THA术中缝合后方关节囊与外旋短肌至臀中肌腱性部分的病例术中假体旋转活动度及术后早期脱位率,并与前期行关节囊完全切除的486例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a(平均3.7a),修补关节囊组仅2髋(0.9%)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对照组发生脱位27髋(5.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8.51,P〈0.005)。术中观察显示修补关节囊能够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20%~50%,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基础上,加强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预防行后外侧切口首次THA术后早期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骨科杂志》2022,(12):800-806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近50年来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 具有20年以上的良好生存率。但是THA术后髋关节不稳、撞击、脱位和衬垫磨损仍然是导致THA失败和翻修的常见原因。为了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脊柱-髋关节-骨盆活动度异常及其对THA生存率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这一理念, 在制定THA术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骨盆活动度的特点, 根据患者矢状面平衡和骨盆活动度设置个性化的前倾角和外展角, 以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延长假体的寿命。新近的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老化, 日常生活中姿势的转换, 高体质指数, 以及不同的手术入路及体位都会对脊柱-骨盆活动度产生影响, 由于骨盆活动度的改变会转化成髋臼方位改变, 患者在术中或术后骨盆活动度变化过大, 都有可能造成术中假体方位设置不良, 术后发生假体撞击, 脱位, 加速衬垫磨损, 最终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术前对脊柱-骨盆活动度进行测量和评估, 通过研究术中骨盆活动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使用辅助定位装置以精确地放置臼杯, 在术后观察患者骨盆活动度变化及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一项十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4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髋)。记录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5(24.1±16.0)个月。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7~77(38.0±1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68~96(87.2±6.0)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摄髋关节X线片复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宿主骨对臼杯覆盖良好,假体骨骼界面稳固、无松动。结论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术中髋臼处理、真臼重建以及股骨假体的选择与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5-01—2014-06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钛缆治疗10例THA术后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骨折。结果 10例均获得到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脱位、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为92(86~95)分,优8例,良2例。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8(80~92)分,优8例,良2例。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钛缆治疗THA术后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