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2月~ 2010年2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7例.术中关节镜探查髌骨轨迹,处理合并损伤.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股骨侧避开骺软骨放置3.5 mm锚钉,髌骨内缘钻2个4.5 mm骨道,髌骨复位后将肌腱穿入骨道打结固定.[结果]随访12 ~24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无复发脱位,无骨骺早闭,术后X线片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探查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肩关节前向稳定手术对运动员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关节镜下肩关节前向稳定手术治疗运动员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5~35岁,平均(20.7±1.4)岁.手术均采用关节镜下盂唇缝合固定术(带线锚钉技术),必要时辅以关节囊折叠缝合术、旋转间隙闭合术或热皱缩术.以脱位复发率、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运动水平级别及UCLA、Dawson、SST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7~66个月,平均30.2个月.4例(13.8%)失败,其中3例(10.3%)脱位复发,1例发生半脱位.24例(82.8%)基本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恢复≥90%).UCLA、Dawson及SST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82.8%~89.7%.术后患侧前屈、0°外展位及90°外展位外旋活动度较术前增加,与健侧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员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佗的关节镜下肩关节前向稳定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脱位复发率及运动水平的恢复程度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切开手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J  Cui GQ  Wang JQ  Xiao J  Ao YF  Yu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8):581-583
目的 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52例,其中4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6个月.对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简明测试(SST)、Dawson评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采用Dawson评分对患者年龄、是否存在松弛、术前脱位频率、复位情况和病程长短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获得随访的44位患者的脱位复发率为4.5%.术后UCLA、SST、Dawson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优良率在91%以上.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术前脱位频率、是否伴有关节松弛、复位方法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手术效果较好,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关节镜下软骨Ⅳ度损伤者7例采用刨削打磨后微骨折术,软骨损伤Ⅱ度6例和Ⅲ度5例采用射频气化清理。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后,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角度下屈伸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将肌腱端固定于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3个月(9~1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阴性,髌骨倾斜试验对称,髌股关节研磨试验阴性16例,阳性2例。1例术后髌骨下极骨折,经手术后功能恢复正常。髌骨轴位X线片和MRI显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15例,髌骨轻度半脱位3例。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8.0±4.5)分,术后(94.0±3.5)分。结论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与自体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便,对于维持髌骨的运动轨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骨缺损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修复关节盂骨缺损,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骨移植术能够发挥骨刺激作用,促进骨再生和骨重塑,恢复关节盂的正常解剖结构。其中,Bristow-Latarje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经典术式,Latarjet术能够修复更大的关节盂骨缺损,但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要求更高;自体髂骨移植术是Latarjet术失败后翻修的首选方案;骨软骨移植术(自体和异体)在重建原始关节面和预防关节退行性改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会造成二次损伤,而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的免疫排斥难以避免。随着复合材料的改进,对骨再生、重塑机制的探究,以及结合骨移植术的优缺点,组织工程技术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关节盂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植骨治疗伴盂前骨性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以来,对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肩肘病区治疗的6例伴盂前骨性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系肩关节的前脱位,其中左侧2例,右侧4例,术前脱位的次数是6~107次。全部患者均予以肩关节镜下植骨,锚钉捆扎固定植骨块并修补盂唇韧带复合体,采取牛津肩关节不稳评分(OSIS)评估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术后6个月时复查CT以评估骨块愈合、吸收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肩关节OSI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6.3±2.7)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或关节腔积血等临床并发症。终末随访时,OS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前为(29±5)分,在术后增至(43±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再脱位。术后6个月时,骨块全部愈合。结论在关节镜下行植骨治疗伴盂前骨性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病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肩关节镜全面了解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52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行关节镜检查,男38例,女14例;年龄16~49岁,平均24.7岁;脱位次数3~15次,平均7.4次。除2例癫痫外,其余50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平移试验及Sulcus试验,依照Hawkins分类系统记录试验结果,如果向前、后、下移位超过2°,则为肩关节松弛。50例患者中,32例肩关节松弛,归为关节松弛组,男22例,女10例;18例无肩关节松弛,为单纯创伤性复发性前脱位,归为单纯创伤组,男14例,女4例。记录镜下病理改变并对比两组镜下病理改变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有前下盂唇损伤,50例有Hill-Sachs损伤,32例有肱二头肌腱炎症或损伤,30例有前下盂骨、软骨的损伤,29例有SLAP损伤,7例有肩袖损伤。前下盂唇损伤时,单纯创伤组磨损消失较多(P=0.055),关节松弛组ALPSA损伤较多(59.4%对38.9%,P=0.164)。单纯创伤组前下盂软骨及骨损伤较多(P=0.083,P=0.052)。Hill-Sachs损伤,在关节松弛组以浅或软骨性损伤为主,在单纯创伤组以较宽深或骨性损伤为主。结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依次为:前下盂唇损伤,Hill-Sachs损伤,肱二头肌腱炎症或损伤,前下盂的骨、软骨损伤,SLAP损伤,肩袖损伤。肩关节松弛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镜下病理改变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的80例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18~45岁,平均2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年。肩关节脱位3~50次,平均8次。术前行肩关节X线片、MRI、CT扫描及三维重建,前方关节盂骨性缺损面积为25%~45%,平均27.3%。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和外展90°外旋)、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Rowe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肩关节再次脱位。术后移植物均发生部分吸收,1周及3个月CT示移植物吸收比例<30%。术后1年CT三维重建示所有移植物已愈合至关节盂,前方关节盂骨性缺损面积均≤5%(0~5%,平均3.2%)。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90°外旋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外展90°外旋活动度较健侧受限(6.7±5.1)°。结论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效果良好,该方法相对简单,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肩关节前脱位次数、病程与关节内继发损伤的关系,探讨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对关节内继发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钉行Bankart重建术治疗的59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48例,女11例;年龄15~42岁,平均27.6岁。初次脱位原因:接触性体育运动21例,非接触性体育运动13例,日常活动11例,外伤14例。术前脱位3~32次,平均10.6次。初次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个月~12年,中位时间5.9年。患者恐惧试验及复位试验均呈阳性。术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22.3±2.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73.1±5.8)分。关节镜下观察关节内继发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8个月,平均37.3个月。末次随访时,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4.6±1.7)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7±6.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关节脱位次数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s=0.345,P=0.007),和Hill-Sachs损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s=0.708,P=0.000);首次脱位至手术时间和关节软骨损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s=0.498,P=0.000),与Hill-Sachs损伤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s=0.021,P=0.874)。结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早期行Bankart重建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避免或延缓关节内继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移植骨块骨吸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发生机制、分型、危险因素、对临床功能的影响、管理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移植骨块骨吸收是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骨块存在应力遮挡以及局部血供减少有关。术前无明显关节盂骨缺损、开放手术、骨愈合时间早可能是引起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多种评估方法和分级标准已被用于骨吸收区域和程度的评估。部分骨吸收可能是术后关节盂的生理重塑过程,但严重或完全骨吸收是手术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手段,仅能通过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结论 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对临床功能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管理策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HillSachs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治疗关节盂骨缺损20%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06例,其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18~45(27.3±8.6)岁;左肩59例,右肩47例。手术前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时间21~60(41.5±18.5)个月。1例术后出现感染,再次关节镜清理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腔积血及再脱位等临床并发症。肩关节前屈上举由术前的(158.33±15.7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69.43±10.04)°,内旋由术前T7(T4-T10)改变至末次随访T8(T5-T10);平均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分别由术前(58.46±15.51)°及(99.37±14.09)°减小至末次随访的(53.18±14.90)°及(92.52±13.10)°。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成年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效果满意,虽然外旋功能较术前减弱,但能够有效重建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胛下肌强化缝合术治疗伴有严重盂唇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行肩胛下肌强化缝合术(arthroscopic subscapularis augmentation,ASA)治疗伴有严重盂唇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50(29.06±10.54)岁;左肩4例,右肩12例。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9(18.75±7.26)个月。VAS由术前的(5.25±1.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37±0.65)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59.44±9.9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90.88±4.00)分;肩关节Rowe 评分由术前的(51.56±8.89)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92.19±7.06)分(P<0.05)。随访期间未见肩关节脱位,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临床并发症。结论:肩胛下肌强化缝合术是治疗伴有严重盂唇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并且患者的外旋功能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局限性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23~45岁。比较术前与术后10年KSS评分。结果:本组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0~10.7(10.2±0.3)年。KSS评分临床总分由术前的38.86±4.09上升至术后10年的85.07±2.19,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33±4.88上升至术后10年的82.67±4.58,KSS总分由术前的42.20±7.84提高至术后10年的167.73±6.29(P0.05);而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随访患者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长期随访后发现,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是一种有效的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对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确诊肩袖破裂的患者50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7±3.5)岁,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试验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2±4.1)岁,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加肩峰下间隙肩袖表面植入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记录并分析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VAS、ASES、UCLA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从术前的5.48±1.12降低至术后的1.28±0.84,ASES评分由术前的52.24±4.64提高至术后的86.92±3.20,UCLA评分由术前的14.36±1.89提高至术后的30.72±1.28;试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5.36±1.32降低至术后的1.40±0.71,ASES评分由术前的51.04±4.09提高至术后的88.96±2.79,UCLA评分由术前的15.12±1.81提高至术后的32.12±1.33。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ES、UCLA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的应用较常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明显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可有效预防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峰下粘连。  相似文献   

15.
Aim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Eden-Hybinette procedure for revision surgery in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Materials and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eight such patients between 2015 and 2018. Four patients had failed Latarjet/Bristow procedure and two had failed arthroscopic Bankart procedure, while two had history of both the procedures. After medical control of epilepsy, Eden-Hybinette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OSI score and Rowe shoulder score was recorded preoperatively and in subsequen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nd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if p value was < 0.05.Results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30 months (range 24–48 month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shoulder instability. The mean WOSI score before surgery was 77.3 (range 70–83), which improved to 24.2 (range 19–30) at 24-month follow-up. The mean Rowe score before surgery was 11.3 (range 5–15), which improved to 81.8(range 65–90) at 24-month follow-up. The improvement in WOSI and Rowe score wa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 < 0.05]ConclusionsWe conclude that Eden-Hybinette is a useful revision procedure to manage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Optimum medical control of seizur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venting recurrent shoulder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穿刺针改良缝合技术和Fast-Fix全内技术在缝合修复半月板纵行撕裂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行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的半月板纵行撕裂患者,穿刺针改良缝合组91例,Fast-Fix组77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26.7±7.6)岁与(27.9±6.1)岁,随访时间分别为(32.5±9.2)个月与(33.2±11.9)个月。采用手术费用、平均缝合时长、术中修复失效率以及术后修复失效率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其中以膝关节MRI检查作为主要诊断和评价依据。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均采用2000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Tegner活动评级作为膝关节功能评价指标,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穿刺针改良缝合组患者较FasT-Fix组患者有更低的手术费用[(645.7±133.1)元vs.(12184.8±4709.8)元,P<0.01];且平均每针的缝合时间更短[(4.5±2.1)min vs.(5.9±2.7)min,P<0.001]。两组患者的术中修复失效率与术后修复失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患者主观功能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评级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001)。结论:采用穿刺针改良缝合技术缝合修复半月板能获得与Fast-Fix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卫生经济学收益更高,本研究推荐关节镜下穿刺针改良缝合修复技术在治疗半月板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4~32岁,平均17.6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8.5个月.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囊外松解,自体股薄肌腱游离移植重建髌股内侧支持带重建,手术前后根据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的Q角由术前的(16.4±3.7)°减小至重建后6个月的(10.1±1.4)°,Insall指数由术前的1.37±0.25减小至重建后6个月的1.28±0.23,适配角由术前的(21.3±2.6)°减小至重建后6个月的(5.86±2.23)°,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6.1±5.2提高至重建后6个月的89.8±4.1.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囊外松解结合髌股内侧支持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减少出血及术后瘢痕粘连,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罗杨  魏民 《中国骨伤》2022,35(6):555-55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通道双线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2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26~45(34.8±5.9)岁;手术时间为受伤后5~15(11.2±4.1) d。所有患者给予关节镜下骨块复位和单通道双线技术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和抽屉试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75(34.6±1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30.80±9.55)分,末次随访(89.60±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P<0.01);IKDC 2000术前(24.60±7.21)分,末次随访(80.0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1)。1例患者抽屉试验为弱阳性。结论:单通道双线技术可实现对髁间棘撕脱骨块的有效固定,操作简便、创伤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髁间棘撕脱骨折。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通道双线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2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26~45(34.8±5.9)岁;手术时间为受伤后5~15(11.2±4.1) d。所有患者给予关节镜下骨块复位和单通道双线技术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和抽屉试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75(34.6±1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30.80±9.55)分,末次随访(89.60±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P<0.01);IKDC 2000术前(24.60±7.21)分,末次随访(80.0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1)。1例患者抽屉试验为弱阳性。结论:单通道双线技术可实现对髁间棘撕脱骨块的有效固定,操作简便、创伤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髁间棘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中老年人肩袖损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30例的手术效果,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2~67岁,平均62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小撕裂0例,中撕裂16例,大撕裂12例,巨大撕裂2例。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3±3.2 降到随访时0.8±1.4,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7.7±2.1降到随访时1.7±1.6.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由术前15.1±4.6增加到随访时31.2±5.0;ASES评分由术前的30.2±16.0增加到随访时80.4±13.0.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为94%,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线桥技术治疗中老年人肩袖损伤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魏民  刘洋 《中国骨伤》2019,32(1):43-47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的22例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4~58(46.4±6.9)岁;所有患者存在踝关节疼痛肿胀,7例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2例踝关节不稳,2例后足力线不良。所有患者的距骨骨软骨损伤位于距骨内侧,关节软骨损伤面积为64~132(101.6±27.1) mm~2,囊性病变直径9~15(10.5±1.8) mm。术前,术后12、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关节疼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术后12个月取出内踝空心钉的同时行踝关节镜探查评估移植物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42.5±9.9)个月。术后12个月MRI显示植骨愈合良好,部分可见散在的小的囊性区域。二次关节镜探查发现,植骨与距骨愈合良好,表面纤维软骨形成良好。术后24个月MRI显示植骨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仍可见散在的小的囊性区域,但较前有所减少。术后12个月VAS评分2.8±0.8,优于术前6.2±1.5,而与术后24个月2.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83.0±5.6,优于术前55.3±13.7,与术后24个月83.7±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和表面纤维软骨形成,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