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携带~(125)I粒子的胆道内照射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3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分别穿刺左右侧胆道分支,于肝门部狭窄处植入~(125)I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术后留置引流管3~5天,经造影确认支架通畅后予以拔管,封闭穿刺道。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BismuthⅠ型5例,植入支架5个;Ⅱ型18例,植入支架36个;Ⅲ型4例,植入支架8个;Ⅳ型16例,植入支架25个,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54±65.35)μmol/L和(124.73±35.04)μmol/L,术后分别为(65.91±29.43)μmol/L和(35.50±15.12)μmol/L;与术前相比,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γ-谷氨酸转肽酶均显著降低(P均0.05),乳酸脱氢酶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0)。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3.0~22.5个月),未出现相关胆道穿孔、胰腺炎、严重胆道感染以及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不仅可引流胆汁,减轻黄疸症状,还可近距离内照射胆道肿瘤,起到治疗作用,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因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而接受内镜下同期双侧金属支架置入患者,记录技术成功率、引流有效率、随访ERCP相关性并发症、支架通畅期与生存期.结果 共有24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接受内镜下同期双侧金属支架置入,完成随访21例,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耗时(36.2±13.9)min,引流有效率为95.45%(21/22).ERCP后发生胆管炎2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ERCP相关性死亡病例.7例患者随访期内支架失效,其中4例患者再次置人塑料支架,1例行PTCD后症状缓解,其余2例行保守治疗.支架中位通畅期为253 d(95%CI:199.79~306.21),Bismuth Ⅱ、Ⅲ、Ⅳ型间通畅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中位生存期为229 d(95%CI:154.53~303.47),Bismuth Ⅱ、Ⅲ、Ⅳ型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结论 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6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十年来收治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中按改良的Bismuth—Corlette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7例。实验室检查中总胆红素平均为352.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211.6μmol/L;1-谷氨酰转移酶平均为217.1U/L。治疗方法: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术12例,联合左半肝切除术3例.联合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移植术1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胆道置管外引流术3例.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6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14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参考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及综合使用影像学检查。在治疗上对于能切除者可行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扩大切除或行肝移植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胆道内或外引流,以防治梗阻性胆管炎、维持胆道通畅及减轻肝功能损害、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近五年来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5例,其中手术切除17例,切除率为68%,参照Bismuth-Corlette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Ⅰ型(肝总管癌)5例,Ⅱ型(汇合部肝管癌)3例,Ⅲa型(肝总管、右肝管癌)4例,Ⅲb型(肝总管、左肝管癌)4例,Ⅳ型(左或右肝管癌侵犯二级以上肝管)1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5例,均于手术后5—30d自愈;发生膈下感染2例,经引流治愈;术后出血2例,其中1例因出现肝衰、DIC死亡,1N经用止血药、输血后痊愈。目前存活7例,平均生存25(12~42)个月。全组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16)、31.2%(5/16)、25.0%(4/16)。结论肝门部胆管痛手术根治性切除府根据肿瘤的分到洗柽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彭开勤 《腹部外科》1989,2(4):191-192
肝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系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的肝外胆管癌。临床上称肝门胆管癌为Klatskin癌。 Klatskin癌的分型根据Bismuth和Corlette分类法将Klatskin癌分为4型。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分叉处,左、右肝管之间尚相通;Ⅱ型:肿瘤占据左右肝管汇合部,二者之间不通;Ⅲ型:癌肿向上侵犯一侧肝管,累及右肝管为Ⅲ_a型,累及左肝管为Ⅲ_b型;两侧肝管均受累者为Ⅳ型,即Ⅲ_(a+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Ⅰ型1例,Bismuth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癌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肝门胆道手术的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进行的围肝门胆道手术79例,其中肝门胆管癌22例(按Bismuth分型,Ⅳ型16例,Ⅲ型6例);肝癌侵犯肝门7例;胆囊癌侵及肝门20例;肝移植术后肝门胆管狭窄4例;伴左右肝管起始部病变的肝内胆管结石22例。Ⅲ型Mirrizzi综合征4例。手术中将肝门部分为三个区域:门口、门外和门内,分别使用肝门显露技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技术和肝门拆开技术来处理,联合应用可显露病灶并切除之。然后通过肝管成形、胆肠吻合等技术完成胆道引流。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BismuthⅣ肝门部胆管癌获得根治性切除(56.3%)。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5h,平均出血量为450ml,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输血即可以完成手术。切口感染4/79例;肺部感染、肺不张10/79例;胆瘘6/79例,经保守治疗,通畅引流10~28d后治愈。结论围肝门胆管是围肝门手术的核心,门口、门外和门内三技术的联合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围肝门病灶的切除率,是成功手术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2/3。主要症状是阻塞性黄疸,若不治疗大多数病人在3个月内因肝肾综合征死亡,而不是恶性肿瘤本身衰竭。近20多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大进展,逐渐由单纯U管引流,发展到姑息性肝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和切除术,使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不断得到改善。 肝门部胆管癌根据Bismuth分型,分为四型:Ⅰ型,肿瘤局限在肝总管;Ⅱ型,肿瘤波及汇合部;Ⅲ型,肿瘤波及右肝管(ⅢA型)或左肝管(ⅢB型);Ⅳ型,肿瘤波及左右双侧肝管。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2月期间采取手术治疗的16例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行手术切除13例,切除率为81.3% (13/16).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R0切除)7例,非根治性切除术6例;行左半肝+尾叶切除+右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肝方叶切除及围肝门切除+胆管开口肝门区-空肠盆式吻合术7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400 μmm.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后再手术.3例患者无法完成手术切除,其中2例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1例术中发现肝脏多发转移瘤,3例均行肝内扩张胆管的术中置管引流术.所有患者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术后引流有效率为100%.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对肝门区胆管解剖的熟知、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胆大心细的操作,有望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切除范围不足是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趋于实施扩大的根治性切除,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但大范围肝叶切除的主要风险是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本文报道一种既保证足够的肝内外胆管切除范围、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组织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式.该术式的切除范围包括肝Ⅳb段、右肝蒂前部分肝Ⅴ段的肝组织,左右肝管、分叉部、肝外胆管及尾状叶(肝Ⅰ段),同时行肝门区血管骨髂化及至少包括第2站淋巴结的清扫.因所切除组织整体上形似哑铃状,我们称之为“哑铃”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手术指征:(1) BisnuthⅡ型肝门部胆管癌,以及部分肿瘤局限于一级肝管内的Ⅲa、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2)无门静脉分叉部或左右支受侵;(3)第3站淋巴结无转移;(4)无肝内或远处组织器官转移.本研究23例患者完成该术式,术前多数患者TBil> 300 μmol/L,均未行PTCD或胆管内支架引流.平均手术时间为3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0 ml.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7%(22/23)和7/15.其结果表明:该术式适宜于我国目前条件下Bismuth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及部分肿瘤局限于一级肝管内的Ⅲa型或Ⅲb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手术方式与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手术方式与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98例肝门部胆管癌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龄27~81岁,平均56岁。黄疸(94.5%)、瘙痒(56.6%)和腹痛(33.8%)为主要症状。Bismuth—Codette分型:Ⅰ型14例,Ⅱ型19例,Ⅲa型12例,Ⅲb型15例,Ⅳ型112例,分型不清楚者26例。手术治疗144例,120例(83.3%)获得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59例(41.0%)。胆道探查置管引流24例。单纯内镜逆行内置管胆道引流(ERBD)或经内镜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MBE)21例,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31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2例。结果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生存时间与职业、术前最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四个因素显著相关,与以下因素关系不显著: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胆石、是否合并肝炎、术前CA19-9水平、Bismuth-CodeRe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是否术后化疗。胆道置管引流、肿瘤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组的术后生存期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ERBD或EMBE组与姑息性切除组或与开腹胆道置管引流组之间,以及ENBD组与开腹胆道置管引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BD或EMBE组与ENB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方式是肝门胆管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患者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措施。对于无法根治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尚不能认为ERBD或EMBE比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差。  相似文献   

12.
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已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人,行经腹肝内胆管引流术。按Bismuth分型,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1例,2例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转移。经左脉管引流7例,经左内叶胆管引流3例,姑息性切除加左肝管引流2例。12例均带管出院。认为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经腹肝内胆管引流术仍是值得推荐的有效方法,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3.
肝门胆管癌根据Bismuth分型,分为Ⅱ、Ⅱ、Ⅲ、Ⅳ型,根治性手术仍然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手术中,肿瘤切除后肝门部胆管与空肠行R-Y吻合是恢复胆汁引流的主要手段.但是,胆-肠R-Y吻合术后,由于丧失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使得肝内胆管逆行感染的概率增加,这是降低此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原因之一.自2010年2月始,我科对1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在根治术后,利用闭襻式空肠行胆道重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Ⅳ型标准.结果 73例患者中,经皮经肝胆管引流15例,ERCP下胆道支架置入8例,单纯内引流术25例,根治性切除19例,非根治性切除4例,因手术探查发现广泛转移无法切除2例.本组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6.0%,术后1年生存率为36.8%,3年生存率为10.5%,引流组1年生存率为6.3%.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不可切除的患者,合理充分的内外引流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方法 9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均行肝切除(Ⅳb段、Ⅴ段及尾状叶部分肝组织切除),胆道的重建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所有胆管分支均不结扎,均汇人肝门胆汁湖.结果 9例患者均行肝切除、达到Rο根治性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四周血清AST、ALT、TB明显下降.术后出现胆漏1例、胆道少量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Karnofsky评分平均为86分.平均随访24.9(9~42)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肝内转移,1例于术后17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其余7例目前健康生存,术后已平均生存28.3个月.结论 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利于胆道通畅引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内镜双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1例采用内镜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双金属支架相对于单塑料及双支架有更长的支架通畅时间(187±10 d vs 139±8.8 d;P0.05)。两组之间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金属支架可以明显增加肝脏的容积。结论采用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CT三维重建,分析肿瘤的位置与毗邻关系以及Bismuth分型,从而进行手术的可切除性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探查,其中Bismuth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Ⅳ型9例,其中根治性手术11例,姑息性切除术4例。CT三维重建在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肿块与门静脉及肝动脉比邻关系、肿块体积的准确率分别为93.3%、86.7%、53.3%、93.3%;术前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80%。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直观、动态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及三维毗邻关系,对于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Թ����Ի�������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汁排出受阻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包括胰头癌、胆总管末端癌及壶腹癌等 ,部分起源于壶腹附近的十二指肠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致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部分胆囊癌可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 ,也可致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20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18例,Ⅱ型40例,Ⅲa型30例,Ⅲb型53例,Ⅳ型57例.其余6例未分型.术前行彩超、CT检查和MRCP检查与术中Bismuth分型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7%、76.4%、100%.手术切除肿瘤9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55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胆道探查置管引流98例,开腹探查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2例.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P<0.01),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二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62例患者,其中肝癌7例,胆囊癌10例,胆管癌15例,胰腺癌17例,肝门部转移癌13例。43例行内外引流,19例放置了胆道支架。结果 黄疸消退明显55例,不明显7例。内外引流者血清总胆红素由(450.12±113.51)μmol/L降至(240.25±107.81)L(1周)-(90.91±101.72)μmol/L(2周)。胆道内支架置入者由(410.53±98.13)μmol/L降至(270.23±115.64)μmol/L(1周)-(105.43±97.85)μmol/L(2周)。内外引流与内支架置入疗效无明显差别,早期并发症29例,死亡7例。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