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右心功能异常。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44例(COPD组)。其中1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合并PH的COPD组),28例未合并PH(未合并PH的COPD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并参照2010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颁布的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右心功能的指南(ASE指南)完成所有受试者右心功能指标的测量、计算及录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ASE指南推荐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ASE指南推荐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COPD组患者右心室前后径(RVD)较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增宽[(20.68±4.21)mm vs(18.17±1.75)mm],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92,P=0.005);而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肺动脉主干内径(MP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增宽[(35.92±8.12)mm vs(27.75±3.17)mm],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减少[(19.61±4.08)mm vs (22.67±2.67)mm],右心室心肌工作指数(RIMP)增加[(0.52±0.10)cm/s vs(0.43±0.04)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01;t=-2.44,P=0.019;t=4.31,P<0.001);而COP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右心房面积、E/A、E/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RVOT、RVD、MPAD、LVEDD、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右心房面积、E/A、E/E′、TAPSE、S′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RIM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37.99±9.66)mm、(34.47±6.70)mm vs (27.75±3.17)mm;(0.54±0.13)cm/s、(0.51±0.08)cm/s vs (0.43±0.04)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960、4.905、5.796、4.348,P均<0.05);而合并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段内径、RI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PH的COPD组患者RVWT高于未合并PH的COPD组患者[(5.29±0.69)mm vs (4.54±0.7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02)。 结论本研究采用的ASE指南所推荐的方法对于右心结构变化的评估较常规测量方法敏感。COPD患者右心受累首先表现为右心室结构的变化,之后才是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减退。PH的长期作用使早期右心室趋于发生室壁增厚,而后右心室进行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以及心脏超声特征,为基层医师诊断和初步鉴别这两种心脏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脏扩大且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53例患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DCM组(34例,33~79岁)和ICM组(19例,41~77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及心脏超声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构成情况、右心系统增大构成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血脂检查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声检查结果[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射血分数]。 结果在年龄构成方面:DCM组中青年患者(<40岁)比例明显高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59% vs 0,χ2=4.51,P=0.034);而DCM组老年患者(≥60岁)比例明显低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35% vs 68.42%,χ2=6.40,P=0.011)。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所有心脏扩大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13%;但是DCM组和ICM组在男性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5% vs 78.95%,χ2=0.09,P=0.761);ICM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D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68% vs 38.24%,χ2=6.13,P=0.013;52.63% vs 20.59%,χ2=5.74,P=0.017);DCM组和ICM组患者吸烟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2% vs 57.89%,χ2=0.00,P=0.948)。在血脂水平方面,DCM组和ICM组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59)mmol/L vs (1.46±1.02)mmol/L,t=-0.91,P=0.369;(1.02±0.40)mmol/L vs (1.06±0.27) mmol/L,t=-0.39,P=0.699];DCM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7±1.10) mmol/L vs (5.23±1.32)mmol/L,t=-2.54,P=0.014;(2.80±0.82)mmol/L vs (3.43±1.02)mmol/L,t=-2.46,P=0.018]。在心脏超声检查方面,DCM组患者左心系统扩大程度较ICM组明显,DCM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Vd、LVs均大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29±6.19)mm vs(38.58±4.82)mm,t=2.86,P=0.006;(65.94±7.30)mm vs(58.94±9.16)mm,t=3.05,P=0.004;(54.68±8.43)mm vs (48.16±7.61)mm,t=2.79,P=0.007];DCM组患者与ICM患者比较,右心系统扩大的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12% vs 15.79%,χ2=4.36,P=0.037),射血分数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5±7.18)% vs (36.89±9.10)%,t=-2.31,P=0.025]。 结论综合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及心脏超声特征可初步鉴别DCM和I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手术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ALCAPA患者28例,根据LVEF分为LVEF减低组(LVEF<50%)19例和LVEF正常组(LVEF≥50%)9例,比较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超声参数的差异。手术患者(17例)分别于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应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超声参数进行对比。 结果LVEF减低组患者LVEF为30%~48%,平均年龄5.4个月;LVEF正常组LVEF为60%~73%,平均年龄2.5岁。LVEF减低组与LVEF正常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131.95±24.24)mm/m2 vs(85.67±20.26)mm/m2],右冠状动脉内径小[(3.06±0.51)mm vs(4.01±0.6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5、4.075,P均<0.001),易形成室壁瘤。LVEF减低组中10例行手术治疗,7例超声心动图随访至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术后1 d开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逐渐回缩[(109.98±16.06)mm/m2、(99.49±12.02)mm/m2、(89.48±10.90)mm/m2、(80.03±8.09)mm/m2 vs(123.26±12.40)m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8、-7.519、-5.413、-6.526,P=0.004、0.001、0.012、0.007),LVEF术后1个月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达正常水平[(45.50±9.57)%、(66.25±10.34)%、(67.25±4.50)% vs(38.83±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3.683、5.869,P=0.025、0.014、0.002)。 结论LVEF减低的ALCAPA患儿年龄小、心脏病变重,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作出诊断,但需要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ALCAPA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较好,超声心动图在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产次及分娩方式对耻骨直肠肌(PR)厚度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产后42~60 d复诊的产妇150例,包括初次阴道分娩、二次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产妇各5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最大缩肛动作下经会阴腔内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左、右侧PR前部、中部及后部的厚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PR厚度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静息状态时,初次及二次阴道分娩组左、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分娩组[左侧:(5.66±1.22)mm vs(6.05±1.05)mm vs(6.73±1.30)mm、(5.88±1.22)mm vs(6.11±1.12)mm vs(6.71±1.08)mm、(5.96±1.13)mm vs(6.15±0.94)mm vs(6.72±1.21)mm;右侧:(5.88±1.34)mm vs(5.80±1.16)mm vs(6.49±0.96)mm、(6.14±1.38)mm vs(6.10±0.95)mm vs(6.81±0.91)mm、(6.22±1.30)mm vs(6.10±1.15)mm vs(7.01±1.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比较:左侧,t=4.244、3.602、3.246,P<0.001、<0.001、=0.002;右侧,t=2.617、2.866、3.133,P=0.010、0.005、0.002;二次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比较:左侧,t=2.877、2.727、2.631,P=0.005、0.008、0.010;右侧,t=3.240、3.816、3.838,P=0.002、<0.001、<0.001)。最大缩肛动作时,初次阴道分娩组产妇左、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分娩组[左侧:(6.83±1.30)mm vs(7.76±1.25)mm、(7.00±1.42)mm vs(7.72±1.05)mm、(7.09±1.36)mm vs(7.83±1.28)mm;右侧:(7.11±1.35)mm vs(7.70±1.20)mm、(7.17±1.25)mm vs(7.89±1.20)mm、(7.33±1.36)mm vs(8.01±1.4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3.646、2.883、2.802,P<0.001、=0.005、=0.006;右侧:t=2.192、2.310、2.419,P=0.031、0.023、0.017];二次阴道分娩组产妇PR左、右侧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分别为(7.32±1.20)mm、(7.28±1.27)mm、(7.56±1.35)mm;(7.23±1.19)mm、(7.44±1.22)mm、(7.51±1.09)mm,与剖宫产分娩组产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缩肛动作时,初次阴道分娩组与二次阴道分娩组产妇PR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分娩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初次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对PR收缩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自动分析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和应变。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房颤动患者50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34例。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房、左心耳进行自动容积和应变分析,获取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5°、135°图像的相应参数。2组患者间左心房、左心耳自动容积及应变相关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左心房应变与左心耳应变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对不同角度的左心耳容积及应变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同窦性心律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各角度及平均左心耳容积增大,而各角度及平均左心耳排空分数减小(P均<0.05)。应变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组各角度及平均左心耳应变低于窦性心律组(P均<0.05)。平均左心耳应变同左心房应变各指标均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同左心房应变储备功能、通道功能、收缩功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0.667、0.780。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不同角度(45°与135°)测得的左心耳容积及排空分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45°测得的左心耳容积较小[窦性心律组:(3.2±1.4)ml vs(5.1±2.8)ml;心房颤动组:(6.4±3.1)ml vs(12.0±6.3)ml],而排空分数较大[(窦性心律组:(65.8±10.7)% vs(61.2±9.8)%;心房颤动组:(38.3±12.0)% vs(35.2±11.4)%]。心房颤动组两角度(45°与135°)测得的左心耳应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7.9±4.1)% vs(9.2±4.5)%,P=0.045]。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及应变明显降低,建议采用斑点追踪成像双平面法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及应变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过程中左心房功能和容积的改变情况。 方法选取CKD患者103例,根据CKD分期将其分为3组:A组50例(CKD1、2期),B组29例(CKD3、4期),C组24例(腹膜透析患者)。对以上患者行传统超声心动学检查,使用左心房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左心房收缩应变,并获得左心房时间-容积曲线计算总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使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的指标差异。 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的左心房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6.0)% vs(30.9±7.7)%,(2.11±0.55)s-1 vs(1.83±0.45)s-1,(25.4±6.1)% vs(18.1±5.7)%,q=3.70、3.28、7.77,P均<0.05];高血压患病率、室间隔厚度、左心房收缩应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 vs 86.2%,χ2=7.59,P=0.006;(9.8±1.4)mm vs(11.1±2.1)mm,(9.6±3.9)% vs(12.8±5.7)%,q=4.09、4.22,P均<0.05];C组的左心房峰值应变、舒张早期应变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7.5)% vs(35.1±6.0)%,(19.7±4.7)% vs(25.4±6.1)%,q=4.68、5.70,P均<0.05];C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率、左心室质量、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 vs 56.0%,54.2% vs16.0%,χ2=12.01、11.61,P均=0.001;(201.7±66.0)g vs(159.5±45.2)g,(35.2±9.0)ml vs (28.1±8.0)ml,(57.0±21.1)ml vs (42.1±15.7)ml,(22.9±19.8)ml vs(13.1±6.7)ml,(38.2±14.6)ml vs(27.1±11.3)ml,q=4.46、3.37、4.84、4.78、4.95,P均<0.05]。与B组相比,C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左心房收缩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4% vs 8.3%,χ2=7.4,P=0.007;(12.8±5.7)% vs (9.7±4.5)%,q=13.45,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率、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 vs 54.2%,χ2=9.82,P=0.002;(28.6±8.7)ml vs (35.2±9.0)ml,(41.3±17.5)ml vs(57.0±21.1)ml,(14.1±9.2)ml vs (22.9±19.8)ml,(28.2±13.8)ml vs(38.2±14.6)ml,q=2.81、4.58、3.85、4.00,P均<0.05]。 结论左心房贮存和通道功能随着CKD的进展而减低,CKD3、4期患者的左心房收缩功能强于CKD1、2期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左心房应变参数比左心房容积参数更敏感,能在左心房容积改变之前发现左心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P<0.001)。 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LBBP电极的定位评价,DTV-L等参数可作为LBBP电极定位评价的量化指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SSc患者,其中弥漫皮肤型SSc(dcSSc)18例,局限皮肤型SSc(lcSSc)16例,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人2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测量右心室侧壁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S)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率(GLSRs、GLSRe、GLSRa),比较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及dcSSc组与lcSSc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SSc组GLS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病程的相关性。 结果(1)SSc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LS、GLSRs及GLSRe降低[(-20.89±5.98)% vs(-25.41±4.87)%、(-1.44±0.38)/s vs(-1.63±0.21)/s、(1.32±0.40)/s vs(1.62±0.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2.147、-2.953,P均<0.05),GLSRa比较[(1.51±0.46)/s vs(1.56±0.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dcSSc组与lcSSc组比较,GLS及GLSRe降低[(-19.10±6.53)% vs(-23.38±5.15)%、(1.16±0.41)/s vs(1.49±0.3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8、-2.705,P均<0.05],GLSRs及GLSRa[(-1.33±0.45)/s vs(-1.57±0.25)/s、(1.50±0.54)/s vs(1.52±0.3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3、-0.125,P均>0.05)。(2)SSc组GLS与PASP及病程均呈显著负相关(r=-0.447、-0.500,P均<0.01)。 结论SSc患者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降低,dcSSc患者较lcSSc患者受损更严重。2D-STI可评价其右心室心肌力学状态改变,其GLS与病程、PASP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卵圆孔瓣运动规律以及卵圆孔瓣宫内早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进行产前检查,胎儿及母体均未发现异常的孕妇102 例为正常组,依据孕龄将正常组分为3组:组A孕28+0~32+6周36例,组B孕33+0~36+6周32例,组C孕37+0~40+6周34例。另选取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宫内卵圆孔瓣早闭且右心增大的孕妇14例为异常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S峰)和舒张期(D峰)运动峰值,S峰持续时间(ST),1个心动周期持续时间(T),S峰下降斜率,计算ST/T;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动脉导管血流速度,静脉导管阻力指数,脐静脉(腹段)血流速度,跨卵圆孔和下腔静脉入右心房血流速度;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卵圆孔径,右心房与左心房横径比值(RA/LA)、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RV/LV)。比较并分析各组之间以上参数的差异。 结果正常组胎儿卵圆孔瓣M型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卵圆孔瓣运动曲线形成的S峰和D峰皆为向左心房单向运动,S峰最大运动峰值大于D峰。正常胎儿S峰最大运动峰值5~7 mm,平均(6.00±0.96)mm。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卵圆孔瓣运动曲线S峰运动最大峰值,卵圆孔瓣早闭组与正常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0.54)cm vs (6.17±0.94)cm,P<0.001],ST/T卵圆孔瓣早闭组较正常组C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86 vs 0.59±0.05,P<0.001)。卵圆孔瓣早闭组胎儿右心扩大,与正常组C比较,RA/LA增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21 vs 1.19±0.19,P<0.001)。正常胎儿跨卵圆孔血流速度低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0.9±8.9)cm/s vs(52.5±11.5)cm/s,P<0.05],卵圆孔瓣早闭组跨卵圆孔血流速度高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7.9±10.6)cm/s vs(43.1±7.4)cm/s,P<0.05]。脐静脉血流速度正常组C高于卵圆孔瓣早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47)cm/s vs(20.3±5.00)cm/s, P<0.05]。 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卵圆孔瓣宫内早闭胎儿卵圆孔瓣开放运动减低。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瓣运动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有助于准确诊断卵圆孔瓣宫内闭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评估调节不同干体重对血液透析(HD)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泰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维持性HD患者96例为HD组,选择106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细胞外液/总体液量(ECW/TBW)等生物电阻抗值进行比较。选取透析后生物电阻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HD患者79例作为干体重调整组(DWAG),根据生物电阻抗调整干体重3个月,分别于调整前后检测DWAG组患者透析后的体质量、血压、多频生物电阻抗及心脏彩超等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HD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与HD组患者透析前后ICW、ECW、ECW/TBW差异,DWAG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HD组患者透析前后ICW、ECW、ECW/TB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49±3.96)L vs (26.36±3.93)L vs (23.91±4.92)L;(18.42±2.66)L vs (17.07±3.03)L vs (15.99±4.23)L;(41.03±2.03)% vs (39.73±3.64)% vs (37.59±4.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60、4.829、6.717,P均<0.001;t=3.884、2.067、3.626,P<0.001、=0.040、<0.001);与透析前相比较,透析后HD组患者的电阻抗值较透析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4,P=0.049;t=3.281,P=0.001;t=3.056,P=0.003)。干体重调整后DWAG患者的ICW、ECW、ECW/TBW低于调整前[(26.11±2.97)L vs (28.09±4.17)L;(17.01±1.98)L vs (19.06±2.77)L;(38.97±3.19)% vs (40.49±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2,9.406,5.655,P均<0.001);DWAG患者调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分别较调整前下降[(148.52±7.31)mmHg vs (157.14±9.97)mmHg;(87.67±12.84)mmHg vs (92.30±11.7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41,4.193,P均<0.001)。心功能检测显示DWAG组患者LAD、LVDd、IVSd、LVPWd分别较调整前下降[(43.23±5.90)mm vs (43.47±5.82)mm;(48.76±6.42)mm vs (49.58±5.39)mm;(10.29±1.03)mm vs (10.45±0.79)mm;(10.53±1.04)mm vs (10.60±0.9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8,P=0.0002;t=2.251,P=0.027;t=2.560,P=0.012;t=2.221,P=0.029),而LVEF较调整前提高[(64.63±4.47)% vs (63.5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9,P=0.001)。 结论参照多频生物电阻抗调整患者干体重可显著降低HD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孕前超重及肥胖女性孕中晚期胎儿心室构型变化。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23例。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获得常规胎儿心脏形态学指标,采用2D-STI技术并利用Fetal HQ软件获得孕24周及孕32周胎儿双侧心室24节段舒张末期横径及球形指数(SI),3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t检验进一步行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常规方法测量肥胖组、超重组与正常对照组孕妇胎儿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心胸面积比及左心室每搏输出量,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中期(孕24周)肥胖组室间隔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厚[(2.10±0.41)mm vs(1.85±0.33)mm],孕晚期(孕32周)肥胖组室间隔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及超重组均增厚[(3.10±0.65)mm vs(2.46±0.52)mm、(2.55±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D-STI测得肥胖组左心室横径孕24周第6~12节段及孕32周第7~12节段分别较同孕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肥胖组左心室SI孕32周第4~12节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D-STI测得肥胖组右心室横径孕24周第3~10节段及孕32周第1~8节段分别较同孕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肥胖组右心室SI孕32周第1~9节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 结论孕前肥胖的孕妇胎儿左心室中间段、右心室基底段节段性横径增宽,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更接近球形,提示测量左心室中间段及右心室基底段横径可更敏感地反映孕前肥胖孕妇胎儿心室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RFI)成像技术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病毒性肝炎(VH)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来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消化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诊断为DILI或HV且符合入选标准者患者共74例。每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ARFI检查,获得肝脏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同时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获得其肝脏VTQ值,作为对照。 结果DILI患者34例,VH患者40例。治疗前DILI组与VH组肝脏VT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0.18)m/s vs(1.70±0.41)m/s,P>0.05],但两者肝脏VTQ值均高于正常志愿者[(1.12±0.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I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肝脏VT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0.23)m/s vs(1.06±0.40)m/s,P>0.05],均低于治疗前肝脏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H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肝脏VTQ值[(1.59±0.16)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治疗后3个月的肝脏VTQ值[(1.12±0.2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间肝脏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定量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客观地评价肝组织硬度,动态观察DILI及VH治疗前后肝脏的硬度变化,并可根据患者的恢复周期为临床肝炎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颅脑损伤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同时随机选取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和创伤骨科行外周创伤外科手术或肢体矫形手术的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室容积(LV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和A峰比值(E/A),并对85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急性脑损伤组的LVD为(47.8±4.3)mm、LVV为(107.1±26.4)ml,均大于对照组的(45.8±3.3)mm、(98.5±18.8)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33,P=0.02、0.02)。急性脑损伤组的LVEF为(54.7±8.2)%,较对照组的(60.9±6.38)%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0)。2组间的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损伤组85例患者中,7例(7/85,8.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LVEF<50%),28例(28/85,32.9%)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2例(2/85,2.4%)表现为左心室整体球形扩大,收缩运动明显减弱。 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并发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评估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涎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燥综合征患者50例(试验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0名(对照组),运用VTIQ技术分别测量双侧腮腺及颌下腺剪切波速度(SWV),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SWV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取诊断干燥综合征最佳截断值,评价VTIQ对涎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采用t检验比较原发性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WV值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患者腮腺、颌下腺SWV值均高于对照组[(2.39±0.31)m/s vs (1.94±0.22)m/s;(2.42±0.33)m/s vs (2.14±0.2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3、6.82,P均<0.001)。以腮腺SWV≥2.035 m/s、颌下腺SWV≥2.115 m/s作为诊断涎腺干燥综合征的最佳截断值。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SWV值较继发性高[(2.46±0.36)m/s vs (2.27±0.16)m/s],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01);颌下腺SWV值较继发性患者低[(2.37±0.31)m/s vs (2.50±0.34)m/s],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TIQ技术可定量反映干燥综合征患者涎腺组织硬度改变,且原发性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涎腺组织硬度具有一定差异,VTIQ对诊断涎腺干燥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消融组各24例。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消融组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肿瘤体积、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肌瘤体积、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水平的差异。 结果栓塞组、消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83%,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消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17%、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消融组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栓塞组[(22.45±6.78)cm3 vs(32.82±8.63)cm3;(3.25±1.34)cm3 vs(8.26±1.47)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0、12.399,P均=0.001)。消融组压迫症状缓解时间和痛经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栓塞组[(6.42±1.34)d vs(8.92±1.65)d;(10.27±2.13)d vs(13.74±2.5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2、5.081,P均=0.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阔韧带子宫肌瘤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效果相当,且能明显减小肌瘤体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