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介入器械也逐渐成熟。既往在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常规保留动脉鞘管,术后易因肝素化或按压不当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肢体活动甚至危及生命。2003年3~8月,我院在经股动脉径路接受冠脉造影(CAG)和血管成形术(VICA)的患者中,选择放置Angioseal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介入器械也逐渐成熟。既往在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检查和治疗中 ,常规保留动脉鞘管 ,术后易因肝素化或按压不当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影响病人的肢体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2 0 0 3年 3~ 8月 ,我院在经股动脉径路接受冠脉造影 (CAG)和血管成形术 (PTCA)的患者中 ,选择放置Angioseal血管闭合器[1] ,有效地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避免了拔除动脉鞘管时的迷走反射。现将临床应用 4 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2例中 ,男 2 9例 ,女 13例 ,…  相似文献   

3.
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 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经桡动脉途径PCI8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8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3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少,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需沙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介入术136例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冠脉内介入术136例患术后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3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不同血管径路并发症进行总结、对比。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出血及引起假性动脉瘤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少和预防血管径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6例心脏介入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行介入术的246例患者中前126例(为被动护理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对后120例(主动干预护理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都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法均根据所行心脏介入术不同,分别或同时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股动脉,采用动脉和/或静脉血管穿刺导入器材送入导管行心脏介入诊疗.结果:24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7%,血管穿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主动干预护理组(8.3%)比被动护理组(24.6%)低(P<0.001).结论: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通过干预措施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主动干预护理组高,主要与经验不多、技术操作不熟练和护理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蕾  冯敏 《现代护理》2007,13(3):273-27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不同途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5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照组按常规径路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程度、舒适度显著提高(P<0.01),伤口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疗术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不同途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5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照组按常规径路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程度、舒适度显著提高(P<0.01),伤口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疗术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致肱、桡动脉持久痉挛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常采取经股动脉途径的方法,但其常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因此,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TRI)的方法正显示出其减少上述并发症的优越性,并逐渐得到开展。但TRI也有其常见并发症-动脉痉挛,而发生桡动脉和肱动脉持久性痉挛者则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法栓塞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进入肝动脉后,注射造影剂观察并选择部位,确定后注入化疗药物及碘,对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介入治疗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具有损伤性小,操作简便,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肝癌介人治疗后常出现一系列副反应,因此对肝癌介入术病人需严密观察及护理,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我科2006年至今收治肝癌病人58例,行介入治疗87例次,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规检查和治疗。由于股动脉粗大易于穿刺,绝大多数心脏介入导管基于股动脉途径的PCI设计,目前采用股动脉途径的CAG和PCI仍然是心脏介入医生乐于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存在缺点,需绝对卧床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难于耐受;肥胖病人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局部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由于患者无需卧床、耐受性好、局部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脏介入医生的推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介入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随着左心导管术的广泛开展及近年来介入性心脏治疗技术在儿科的推广应用,其并发症股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有增多趋势。现将我科1998年1月~2003年1月行心导管术后患儿发生股动脉血栓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对比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随机将98例患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PCI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及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痛苦小,患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均在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11例,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1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学英  戴玲 《现代护理》2006,12(20):1905-1905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根治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冠心病患者所接受[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尤以出血及血肿常见,严重时需外科血管修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心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由于其止血方便,极少出现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9月共实施各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41例,现将2种手术方式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导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螺旋式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的首松时间对于局部压迫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心内科18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为术后减压时间1hA组、2hB组、3hC组各60例,观察3组病人的止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三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三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29,χ~2=7.050),按并发症发生的阴性-弱阳性-阳性的升序计算三组的Ridit值,分别为Ra=0.603、Rb=0.457、Rc=0.439,A组最好。[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螺旋止血器首松时间1h的止血效果最佳,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5例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A组108例和B组107例,A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B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较经股动脉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对16例病人进行经股静脉和股动脉径路封堵治疗,并于术后2天、1月、3月进行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5例病人的封堵器被成功置入,1例失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病人的缺损被即刻完全封闭。6例术后残留雾状分流的病人,术后2天~2周随访时杂音和分流均消失。肺动脉压术后1月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有更明显降低。结论经导管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中肺动脉压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措施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股动脉入路与心尖入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股动脉入路与经心尖入路两种手术路径下TAVR患者的护理方法,手术室介入护士分别给予患者术前访视,入室后术前、术中及术后规范化护理配合措施,术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并随访其生存状态。结果:25例TAVR患者中,22例采用经股动脉路径、3例采用经心尖路径,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患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围术期规范化护理配合方法可以对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为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经典的手术方式,常选用股动脉穿刺,我科于2001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取得成功,与经股动脉相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避免病人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生理上生活上不便等优点,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桡动脉入路组与股动脉入路组,各43例。股动脉入路组采用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入路组采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桡动脉入路组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入路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股动脉入路组的20.93%(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但与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