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行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男73例,女43例;年龄30—72岁,平均62.5岁。所有患者均为经股动脉入路,在术后即刻至4h内拔除鞘管。拔除鞘管的方式均为人工股动脉局部压迫止血。116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生各项并发症29例次,总发生率为3.36%。拔管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为5.1%,经过积极抢救与护理,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 085例患者中,共发生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4例、假性动脉瘤5例、腹膜后血肿2例、动静脉瘘3例、血栓1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并制订护理对策。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对891例患者行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结果6例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0.67%,其中4例治愈,2例压迫无效需行外科手术修补。结论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介入术过程操作人员穿刺技术欠规范、术后压迫包扎不当、术前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病与肥胖症患者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根据假性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制订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建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3-1244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8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并发症的67例(8.59%)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穿刺部位血肿24例(3.07%),局部渗血16例(2.05%),皮下瘀斑25例(3.20%),假性动脉瘤2例(0.26%)。结论对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系统的护理,可以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5例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A组108例和B组107例,A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B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较经股动脉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心脏介入术已成为心脏病诊治领域里的重要手段 ,但该项技术需穿刺外周血管 ,若术后穿刺口护理不当 ,易造成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特别重要。 1994年以来我院共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 438例 ,其中发生穿刺口并发症 2 0例 ,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438例患者在我院接受介入检查治疗术 ,11~ 81岁 ,平均 46岁 ,男女比例为 3:1。冠状动脉造影 (CAG)34 2例 ,冠脉内扩张术 (PTCA)加支架10 4例 ,射频消融术 96例。1.2 皮肤穿刺口的状态 行PTCA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新型沙袋对介入手术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介入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在股动脉穿刺处用新型沙袋压迫止血24 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予传统方法加压止血,即在股动脉穿刺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传统沙袋压迫止血6~8 h,48 h后下床活动。比较2组介入术后48 h穿刺处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处渗血,穿刺处产生血肿,术后6 h腰酸背痛、肢体酸痛或麻木,足背皮肤的温度、颜色改变,皮肤受损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χ~2=56.529,P<0.05)。结论新型沙袋制作简单,可固定,可拆洗,可消毒,能明显提高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减少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皮肤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陈市芳 《护理学报》2005,12(10):56-57
报道经双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本组23例患者,存在焦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血倾向、排便习惯改变等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正确移动躯体及为患者解决排尿不方便的难题.术后本组3例患者穿刺处出现轻度出血,2例发生术后低血压,1例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致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冠脉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因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受限时短、恢复快等优点,有逐步替代传统经股动脉穿刺的趋势。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们对21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诊疗,其中经桡动脉行介入术1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斜坡侧卧位配合穴位按摩对改善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接受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介入科护理常规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后指导,术后患者采取传统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8~12 h;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进行体位干预,运用改良斜坡侧卧位配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的排尿情况、舒适度、腰背痛、下肢麻木及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障碍、腰背痛、下肢麻木、烦躁、失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斜坡侧卧位配合穴位按摩能显著提高经股动脉穿刺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手腕部护理15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如果手腕部护理不当,可引起桡动脉永久性损伤。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对15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术后手腕部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股动脉穿刺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最常用的途径,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观察了安定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5年10月~1996年10月,64例行动脉化疗术的非高血压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4~79岁,平均63岁。符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非高血压判别标准,即收缩压(SBP)<ZI.kPa,舒张庄(DBP)rt12.6kPa。所有患者肝功、肾功、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随机分组为服安定组32例,不服安定组32例。1.2股动脉穿刺方法Seldi…  相似文献   

17.
总结对173例经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拔管的护理经验,认为拔管前后的心理护理,下肢的制动,心电监护;拔管中的有效按压:拔管后的穿刺下肢的观察,均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诊断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桡动脉入路组与股动脉入路组,各43例。股动脉入路组采用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入路组采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桡动脉入路组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入路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股动脉入路组的20.93%(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但与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有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更具有可行性,此方法优点是:能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术后压迫股动脉止血的体力消耗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