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30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体检人员)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高敏CRP(hs—CRP)水平,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对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CRP)的对数值则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心绞痛有关,脂联素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7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E-选择素(s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脂联素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③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BMI、甘油三酯、hs-CRP、TNF—α、sICAM-1水平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低脂联素血症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拟诊为冠心病(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冠脉造影正常组,造影时抽血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娃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Gensini积分〈40分者相差艰著(P〈0.05),但在三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40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并选30例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AMI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OMI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0.01),UAP组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OMI组、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的浓度与FPG、TG、hs—CRP呈负相关(r=0.311、-0.335、-0.360,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和hs—CRP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与FPG、TG、hs-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脂联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别测定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含量,并与34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脂联素水平则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则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治疗前血清脂联素和Hs—CRP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57,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血清脂联素、(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总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各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和Hs—CRP的测定结果。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Hs-CRP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脂联素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1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Hs—CRP,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且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病情呈负相关;各组患者在入院当天Hs-CRP水平有所升高,并在入院后继续升高,Hs—CRP在1d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脂联素含量在入院当天有所降低,于3d达最低水平,以后逐渐上升;患者脂联素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血清脂联素、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与6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慢性肾衰尿毒症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结果尿毒症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脂联素、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而CRP、Fbg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5或P〈0.01)。简单相关分析尿毒症患者脂联素与CRP、Fbg水平的关系表明脂联素与CRP、Fbg成负相关。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联素、CRP水平升高。低脂联素、高CRP、Fbg水平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脂联素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及无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4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hs—CRP高于B组及C组(P〈0.05,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均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1)。[结论]hs~CRP,脂联素对于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血脂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及对照组患者各35例外周血Hp抗体(HpIgG),同时测定血脂及CRP。结果AMI组、AP组及对照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3%、45.7%及25.7%,AMI组、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组与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AMI组、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MI组、A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也明显低于AP组(P<0.01);Hp感染者HpIgG水平与血中CRP、TG、LDL-C及apo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4、0.64、0.36和0.32),而与HDL-C成负相关(r=-0.78)(P<0.01)。结论CHD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Hp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影响脂质代谢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76例ACS患者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另外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抵抗素(P〈0.05)、超敏C反应蛋白(P〈0.01)和脂联素(P〈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血清抵抗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536,P〈0.01)呈正相关,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446,P〈0.01)呈负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相关性,提示了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AC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的相互关系 ,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5 4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 ,稳定型心绞痛 18例 )血清肺炎衣原体DNA ,选 2 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 ,同时用免疫浓度法检测各组血清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分别为 81.3%、75 %、6 6 .7% ,与对照组 2 5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RP浓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CRP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96 2 ,P <0 .0 1) .结论∶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 ,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机能增强在冠心病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3( MMP 3)血浆水平及其启动子基因 5 A/ 6 A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组 137名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根据 WHO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组 ;对照组 10 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 MMP 3血浆水平。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扩增 MMP 3启动子区域 ,酶切法及琼胶电泳法对 MMP 3启动子基因 5 A/ 6 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 MMP 3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MI组与对照组 MMP 3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AMI组血浆 MMP 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 AP组和 SA组〔分别为 ( 5 6 .815± 38.932 )μg/ L、( 39.14 9± 2 4 .15 5 ) μg/ L、( 4 1.6 4 0± 2 9.180 ) μg/ L 及 ( 33.336± 2 0 .75 5 ) μg/ L;P<0 .0 1、P<0 .0 5、P<0 .0 1〕。对照组、UAP组、SA组三者 MMP 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血浆 MMP 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 MMP 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P 3启动子基因 5 A/ 6 A多态性与冠心病、AMI危险无明显相关。患者 MMP 3循环水平升高与 AMI密切相关 ,与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40例。又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0例。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UAP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和UAP组(P0.01)。MVL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VL组(P0.01)。结论:CRP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外周血CRP浓度,在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参照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及重度硬化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60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患者分别为21、19、20例。重度硬化组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高于中度硬化组、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5、0.857、0.828、0.82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上指标可能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考虑将其用于冠心病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导疾病的早期防控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清 《临床荟萃》2016,31(11):118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 6)和缺血修饰蛋白(IMA)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aspin,Gas 6和IMA水平。比较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Vaspin,Gas 6和IMA水平变化,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Gas 6和IM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硬化分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分支数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而血清Gas 6和IM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分支数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Gas 6(r=-0.562,P<0.05)和IMA(r=-0.756,P<0.05)水平呈负相关,而Gas 6水平与IMA水平呈正相关 (r=0.812,P<0.05)。结论Vaspin,Gas 6和IMA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Vaspin,Gas 6和IMA水平对于早期诊断冠心病,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达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CHD患者293例(CH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其中CHD组又分成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6例。所有患者均在禁食12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UA、CRP、FIB和MPV。结果 (1)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SUA、CRP、FIB和MPV水平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MI组、UAP组和S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SAP组与UAP组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I组与SAP组和UAP组分别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分析测定UA、CRP、FIB和MPV,对全面了解CHD的进程有重要意义,高UA、高CRP、高FIB和MPV增大可能是CHD患者的危险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4种水平的增高更是与AM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eptin增高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硬化(C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和Cs患者血清,采用高灵敏的Leptin及ET放射免疫分析法、TnT的自动生化分析法及高灵敏的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应指标的血清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清Leptin、TnT、CRP和E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而CS组患者除TnT外,其他3种因子血清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增高因素互不相关,均为独立的影响因素之一,AMI组和CS组间仅TnT显示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和CS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上升,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CRP、TnT以及ET水平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