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对白细胞介索-1β(IL-1β)、IL-6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明确可能涉及的下游信号分子。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的HeLa细胞为炎症模型,分别利用p38 MAPK、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及环氧化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AACOCF3和NS-398以及cPLA2反义寡核苷酸(SK7111),通过检测HeLa细胞中LPS诱导的磷酸化p38MAPK、cPLA2及COX-2活性或表达的改变,观察其与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SB203580可以明显抑制p38 MAPK、cPLA2的活性以及IL-1β、IL-6的产生;AACOCF3也可下调cPLA2活性以及IL-1β和IL-6的生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在HeLa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到cPLA2下游信号分子COX-2的表达,也未观察到NS-398对IL-1β、IL-6表达的作用。结论在HeLa细胞中,p38MAPK/cPLA2途径介导LPS诿导细诱导细胞因子IL-1β和IL-6,而作为cPLA2下游酶之一的COX-2并没有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Leptin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介导的肠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肝缺血/再灌注(H-I/R)后肠道内的表达变化,并探讨 leptin在H-I/R介导的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70%H-I/R模型,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依次为假手术(Sham)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I60'R60')组、I60'R150'组、I60'R240'组和I60'R360'组.采用酶比色法检测损伤后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损伤后十二指肠的病理改变和leptin蛋白表达,并采用逆转录-PCR法观察损伤后十二指肠leptin mRNA达的变化.结果:与损伤后Sham组比较,四个再灌注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I60'R60'组显著高于I60'R360'组(P=0.0077).病理学观察提示H-I/R早期的十二指肠损伤较重而后期逐步减轻.与损伤后sham组十二指肠leptin蛋白表达相比,I60'R240'、I60'R360'组显著升高(0.126503±0.005873,0.129458±0.003755VS 0.079269±0.001995,均P<0.01),再灌注组之间按I60'R360'、I60'R240'、I60'R60'、I60'R150'组的顺序依次递减.与损伤后Sham组十二指肠leptin mRNA表达相比,I60'R150'组显著降低(0.944±0.033 VS 1.022±0.011,P=0.049).结论:Leptin在H-I/R后肠道内发生的表达变化与肠道损伤密切相关,提示 leptin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对抗H-I/R介导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DW和DD在SLE病情活动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确诊SLE患者123例,根据SLEDAI-2000评分规则对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进行评分,将SLEDAI评分<10分计为病情稳定,将SLEDAI评分≥10计为病情活动.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RDW与DD水平,探讨RDW和DD在SLE病情活动程度上的评估价值.结果 SLE患者RDW与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SLE患者的RDW与DD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当取RDW≥14.65%,DD≥1.66μg/mL为阳性标准,并且采用RDW和DD并联方式作为诊断标准时可以在评估SLE活动程度上获得最好的评估效能.结论 采用RDW、DD并联的标准在监测SLE患者的病情发展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葡萄糖(HG)、脂多糖(LPS)及双氧水(H2O2)应激对HELA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leptin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以上三种炎症因子,建立HELA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中IL-6及leptin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种刺激物作用6h与24h后,IL-6的含量显著升高,而leptin含量明显下降;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变化愈加明显,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ptin可能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缺血/再灌注(H-I/R)对食欲素-A(Orexi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Orexin-A在创伤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70%H-I/R模型,设立假手术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损伤组,每组9只。采用自制Orexin-ARIA检测损伤后血浆、下丘脑Orexin-A的蛋白水平,并采用RT-PCR观察损伤后下丘脑Orexin-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所用Orexin-ARIA的标准曲线形态和测量结果均良好。与损伤后假手术组血浆、下丘脑Orexin-A的蛋白水平相比,四个再灌注组与之均无显著差异,而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I60’R60’)组血浆Orexin-A水平显著高于I60’R360’组。损伤后I60’R240’、I60’R360’组下丘脑Orexin-A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I60’R60’组。结论:H-I/R引起Orexin-A表达水平一定程度的变化,Orexin-A可能作为一种迟发的应答因子参与创伤应激后代谢紊乱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瘦素在肝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肝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肝I/R介导的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70%肝I/R模型,设立假手术和缺血60min后再灌注60、150、240、360min组,观察肾脏的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血清尿酸、总抗氧化能力,肾Leptin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60min/再灌注150min及再灌注240min组血清尿酸显著升高,以再灌注240min升高最为显著;再灌注240min和360min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以再灌注240min升高最为显著;再灌注150、240和360min组肾Lept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再灌注60、240、360min组肾Leptin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再灌注150min组LeptinmRNA显著降低。病理学观察提示肝I/R早期的肾损伤较重而后期显著减轻。结论:Leptin在肝I/R后肾组织内的表达变化与肾损伤密切相关,提示它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对抗肝I/R介导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瘦素(leptin)不同给药方法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PBS对照组、腹腔注射Leptin 1mg/kg组、鼻腔滴入Leptin 0.5mg/kg组和鼻腔滴入Leptin 1mg/kg组。Leptin均于脑缺血时立即给予。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评价神经功能学状态,噻唑兰(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0)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leptin给药各组神经功能损伤均不同程度减轻,脑皮质梗死体积明显缩小,LDH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以鼻腔给予leptin 1mg/kg组对降低LDH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在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鼻腔给药方法简便、效果好,可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8.
肺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检测肺部严重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律失常(AR)等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Leptin在MODS发病及诊断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Leptin、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转铁蛋白(Ferr)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eptin水平在MODS、AMI和AR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CRP和IL1β水平在MODS、AMI和AR组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以MODS组患者增高更明显(P均<0.05);FABP和Ferr在3组患者中也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MODS组中上升更多,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感染所致MODS患者血清中Leptin水平明显上升,伴有CRP和IL1β同时升高,Leptin可能在MODS的发生和转归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s)的影响。方法入选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及3个月时化验血脂,采用荧光定量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PPARs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增加单个核细胞PPARα、β的m RNA水平(P0.05),对PPARγm 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瑞舒伐他汀对3种PPARs核蛋白均有上调作用(均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3种PPARs核蛋白变化之间均未发现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调单个核细胞PPARs可能是瑞舒伐他汀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leptin亦称瘦素或消脂素,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脂肪组织中的蛋白活性因子(由167个氨基酸组成), 由肥胖基因ob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能量代谢状况的反馈调节而表达, 是调控体重平衡状态环路的一种必需成分.正常情况下,在脂肪组织中维持一定的水平, 参与机体摄食、能量代谢、体重平衡的调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