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均行一般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绳带捆绑法,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能力变化及独立行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8周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S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独立行走率为78.05%,同对照组56.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运动、平衡及生活功能恢复,并改善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82-284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热封包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肌力恢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ACI患者78例分为中药热封包+肢体功能锻炼组(研究组)和肢体功能锻炼组(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肌力(Lovett分级法)及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改善情况差异,干预后评估护理质量〔PZB的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肌张力MAS分级情况及肌力Lovett分级情况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ERVQUAL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封包联合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ACI患者肌张力,促进其肌力及运动功能恢复,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康复系列器具在脑卒中上肢瘫痪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创新康复系列器具在脑卒中上肢瘫痪患者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瘫痪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护理及被动康复锻炼,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使用护理创新康复系列器具,并采用系列康复器具一体化锻炼方案。两组患者均予干预1、3个月门诊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测评指数(Barthel)、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ovett肌力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MAS)的差异。结果干预后1、3个月,观察组BL评分、上肢FMA评分、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MAS肌张力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手部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MAS肌张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创新康复器具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手部肌力,预防挛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偏瘫侧肢体锻炼(每组5~10次,每天2~3个循环)、立位平衡(30 min/次,1次/d)、坐位平衡(30 min/次,1次/d)、步行(30 min/次,每天2~3次)、日常活动(30 min/次,每天2~3次)等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观察组给予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患者通过镜子集中观察自身镜像的运动成像,将看到的运动成像想象成自己的患侧并尽可能使患侧自主完成训练,训练内容同对照组,持续训练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MAS)评估上、下肢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侧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上肢(患侧臂旋前、屈肘肌群)及下肢(患侧髋屈肌群和伸肌群)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上肢、下肢M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功能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康复中的疗效和对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基本治疗相同;对照组对偏瘫下肢进行抗痉挛模式训练,治疗组对偏瘫下肢进行功能性运动训练,2组治疗均为40 min/次,1次/天,5.5 d/周,总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I)等评价2组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MMT分级、MAS分级、FMA下肢运动积分和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MMT分级、FMA和M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张力在治疗前后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功能性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的肌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对下肢肌张力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ADL、生活质量、ESCA评分。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观察组Ashworth、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单桥运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被动运动练习,观察组加用早期单桥运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肌力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54.25±4.37)分、FMA评分为(51.28±4.0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单桥运动练习,患者肌力得到明显改善,并明显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从梅 《妇幼护理》2023,3(10):2405-240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 治脑卒中偏瘫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 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四肢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 前的上肢与下肢肌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 两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均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能促进患者四肢肌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 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A 41例和观察组B 42例(最终脱失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A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B加用tDC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屈肘肌肌张力分级、FMA-UE评分、ARAT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与对照组组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B与观察组A患者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有着更为明显效果;与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疗效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MBI和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44 例,随机分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常规推拿,观察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中医推拿颤法。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FMA及B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颤法能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仪治疗,能够改善瘫痪肢体的活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而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的Vd、Vs、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两组的FMA、MA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通络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可改善脑血流情况,提高运动、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