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参阅古典医籍及对现代康复书籍,明确了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的概念。回顾中医康复近1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康复人员缺少及教育不足是目前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康复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中医康复教育中中西医并重的必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康复教育,在工作中以学习为主,以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修得以提高。本科中医康复教育要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教育,推动中医学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中医康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和训练+电针(联合组,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 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减重步行训练或/和督脉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的联合治疗对促进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 年1 月~2011 年12 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 年、2011 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 回归共筛选出13 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 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2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 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结果两组运动后腓肠肌表面肌电值与运动前相比升高(P<0.05),针刺组针刺后降低(P<0.05),休息组休息后升高(P<0.05)。两组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针刺/休息后较运动后减慢(P<0.05),降低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偏瘫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366例康复期偏瘫患者全身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15.3%)。年龄≥60岁(OR=5.434,95% CI:2.734~10.801)、病程(OR=1.046,95% CI:1.013~1.080)、体重指数(OR=0.746,95% CI:0.622~0.840)、日常生活自理程度(OR=0.618,95% CI:0.444~0.858)是偏瘫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康复期偏瘫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低体重指数、病程长及日常生活自理程度低,对该类人群进行骨密度监测和骨质疏松症预防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偏瘫患者全身骨量和骨密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骨量和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66例单侧偏瘫患者(脑血管病313例、脑外伤53例)的全身骨密度、骨量、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并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患侧上、下肢及躯干的骨量明显低于健侧(P<0.01);三部位患、健侧骨量变化百分比随病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骨量和骨密度均与年龄和病程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0.01);全身骨密度还与全身瘦体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偏瘫患者偏瘫侧骨量较健侧明显下降,并随病程呈加重趋势;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对全身骨密度和骨量有影响;全身骨密度亦与ADL评分及全身瘦体组织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吞咽训练配合针刺对病程超过1个月的慢性期不同病程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61例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1)。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2组患者分别分成2个亚组:病程1~2个月组(治疗组n=14,对照组n=17)和病程&rt;2个月组(治疗组n=16,对照组n=14)。治疗组患者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舌咽和颈项部腧穴针刺,每周针刺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吞咽训练,每周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训练9周。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的吞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吞咽评分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比较2组患者不同病程亚组间吞咽评分增加值,治疗组2个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吞咽训练配合针刺能够改善脑卒中和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病程的长短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年骨性关节病 (osteoarthritis ,OA)是常见老年病之一 ,属中医的“骨痹”范畴 ,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 ,并在关节边缘出现骨赘。据流行病学调查 ,国内OA的发病率高达 8.3 % ,女性高于男性 ;60岁以上人群中 ,2 5 %的女性和 15 %的男性患有OA。笔者综合近年有关文献报道 ,对国内OA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概况加以综述。1病因病机及动物实验研究1.1肾主骨学说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 :“肾者主蜇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提示骨的健壮与肾精旺盛有密切关系。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头针治疗中风近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因其发生时速度快,症状变化多端,如风行之迅速,如石矢之中的,故称之为“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多种疾病。中风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的主要研究课题。中医认为,头部是经络的中枢,因此,头针既能刺激头部经络,又能刺激大脑皮质功能区在头皮的投射区,而中风的发病部位即为头部,所以现代临床医学十分重视头针对中风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对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