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究以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大蒜素对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为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内皮细胞活力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将细胞接种于matrigel,观察血管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在质量浓度为0.2μg/mL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使内皮细胞在经历缺氧复氧后仍维持正常的增殖分化能力。结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取反义基因治疗技术控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遏止血管生成,是脑血管外科中治疗人脑动静脉畸形的崭新课题。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6-08/2006-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的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收集2006年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切除的完整人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男12例,女6例;平均40岁。脑动静脉畸形按Spetzler分级:Ⅱ级10例,Ⅲ级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人脑动静脉畸形标本获取术前经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并签同意书。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美国Sigma),391型DNA自动合成仪(上海生工利用美国PE公司),厌氧培养箱(浙江产DY-1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酶联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TBD公司,进口分装,96E酶标仪(ERMA,INC)。细胞周期分析试剂盒(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公司)。方法:①实验过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用传至3代细胞,随机分成反义组、正义组和对照组,每组4瓶细胞。反义组、正义组分别采用人工合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正义、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经阳性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不予处理,将各组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0.95N2、0.05CO2厌氧培养箱分别孵育2,4和8h。②实验评估: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细胞缺氧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对照组细胞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水平高于缺氧前(P<0.05),反义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对照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高于缺氧前(P<0.05),反义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③细胞增殖指数:对照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缺氧4,8h后细胞增殖指数(P<0.05)。反义组缺氧4,8h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观察细胞因子刺激下类果蝇分节因子4(Krupple—like factor4,KLF4)在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的表达。体外分离和培养HUVEC,用细胞因子几-1β和TNF-α刺激HUVEC2小时和4小时,然后分别用实时PCR、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KLF-4mRNA和蛋白在HUVEC中的表达,KLF4在HUVEC中的定位。结果表明:KLF-4mRNA在正常HUVEC中低表达,但在IL—1β和TNF—α刺激后呈高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KLF4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HUVEC经IL-1β刺激后在胞核和胞浆中KLF-4表达增强。结论:在IL-1β和TNF-α刺激下KLF-4表达增强,此过程可能参与内皮细胞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应用于多种组织血管的修复,但涉及尿道血管组织的报道甚少.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1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4周龄SD大鼠4只,由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作为诱导剂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传至第3代,细胞按1×109L-1密度接种,加入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DMEM培养基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MTT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CD44与Vimentin的表达,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倒"S"型,第3代细胞表面CD44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3%和85.6%.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1~3 d细胞争梭形或纺锤形,7 d后变成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淡染,胞核较大,核染色质粗,且部分细胞死亡,14 d后整瓶细胞呈漩涡状生长,21~25 d后细胞密集处呈内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排列.诱导后第21天,细胞浆内可见微管、微丝及W-P小体.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在缺氧与复氧时对原代培养的猪脑动脉内皮细胞(CAEC)一氧化氮合酶Ⅲ(NOS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猪脑动脉内皮细胞进行缺氧与复氧实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缺氧、复氧、以及L-THP干预时NOSⅢ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缺氧1h,NOSⅢ mRNA表达上调(P<0.01),复氧2、6、12h NOSⅢ mRNA表达低于正常,6h最低(P<0.01),复氧24h其表达恢复正常;(2)加入不同浓度的L-THP(10-8~10-3mol.L-1)缺氧1h,NOSⅢ mRNA表达较缺氧组下调以10-5mol*L-1浓度作用最显著(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3)加入不同浓度的L-THP(10-8~10-3mol*L-1)复氧6h,NOSⅢ mRNA表达明显高于缺氧复氧6h组,10-5mol*L-1浓度作用最显著(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动脉内皮细胞缺氧时L-THP抑制NOSⅢ mRNA表达的上调; 在复氧时抑制NOSⅢ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调节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正常人AB型血清诱导猪血管内皮细胞适应状态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正常人AB型血清和猪血清制备:取健康AB血型成年人血,每次50mL,置于干燥管内,垂直静置6h,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操作4℃条件下进行,以保证补体的活性。获得血清于-20℃保存备用,用前0.22μm滤膜过滤除菌。猪血清制备同上。②猪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纯化及鉴定:取体质量3kg实验用乳猪,自左侧髂总动脉向心侧插入大隐静脉导管20cm,注射肝素500U后持续滴注含肝素抗生素盐水(肝素1×105U/L,青霉素4×107U/L),取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以4℃含肝素抗生素盐水冲洗管腔和外膜后注入37℃预热的10g/LⅠ型胶原酶,消化5min后收集消化液,以1000r/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放于CO2孵箱内培养并传代,第3代以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进行培养细胞类型的鉴定。③正常人血清对猪血管内皮细胞溶解试验:将猪血管内皮细胞制成浓度5×106L-1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200μL,培养至第4天细胞基本铺满培养板底部后加入含正常人AB型血清的培养液,终浓度分别为5%、10%、25%、40%,以相应浓度猪血清为对照,每组各取3孔。放入37℃孵箱内孵育2h后以四唑盐比色试验测各孔的吸光度值。④猪血管内皮细胞对人血清适应模型的建立及评估:培养猪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低浓度正常人AB型血清诱导猪血管内皮细胞6d,以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情况。结果:①接种细胞形态呈圆形、三角形或短梭形,胞体丰满、胞浆均匀、核仁清晰。部分细胞呈团块样,大部分细胞为单细胞分布,其间混杂有少许血细胞,说明培养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杂细胞污染。②在25%的正常人AB型血清作用下,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为(71±22)%。与对照组相比较,100mg/L免疫球蛋白M和5%、10%正常人AB型血清诱导猪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31)%,(93±25)%,(90±42)%。③诱导后猪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00mg/L免疫球蛋白M和正常人AB型血清能够诱导猪血管内皮细胞的适应,后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缺氧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作用。方法: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位素放射测定。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摄取量。结果:单纯缺氧可使HSF G0/G1期数目增多,^3H-TdR摄取量降低;缺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能促使HSF从G0/G1期进入S期,^3H—TdR含量增高。结论:瘢痕形成过程中缺氧的内皮细胞能分泌某些活性物质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效应及其对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ScienCell公司);黄芪多糖(惠州市东方植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②实验过程及评估:实验使用体外培养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第4,5代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经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处理24h,以及经黄芪多糖100,50,25mg/L分别处理4,6,8h后的增殖变化;以体外缺糖缺氧2h模拟体内缺血,复糖复氧6h模拟再灌注复制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再灌注损伤模型;虎红法测定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象定量分析系统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复苏48~72h后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在15个细胞倍增周期内,其形态、生物、生理学特性稳定。②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黄芪多糖浓度≥5g/L时,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0.01);浓度为2.5g/L时,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浓度在1.25g/L~18.78mg/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或0.01)。③黄芪多糖处理不同时间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经黄芪多糖100,50,25mg/L3个剂量分别处理4,6,8h后,其增殖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④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黏附作用及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的影响:黄芪多糖50mg/L可显著抑制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P<0.01);100mg/L可明显降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P<0.05)。结论:①黄芪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但需较长的作用时间才能发挥促增殖效应。②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修复,降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昆虫变态激素β-蜕皮激素是否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方法:实验于2003-09/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人内皮细胞株ECV-304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至无菌培养管(2mL/管)。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模型组:包括40,80,160mmol/L亚砷酸钠3个剂量组。③实验组:包括160mmol/L亚砷酸钠 50,200,800mg/Lβ-蜕皮激素3个剂量组。培养24h后测定相关指标,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及平均通道荧光值,取平均通道荧光值对数,对数值越大,氧化水平越高。结果:①40,80,160mmol/L亚砷酸钠模型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3.56)%,(26.80±2.48)%,(54.30±11.06)%,(7.67±2.42)%(P<0.01)。②50mg/L和200mg/Lβ-蜕皮激素实验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160mmol/L亚砷酸钠模型组(P<0.01),但800mg/Lβ-蜕皮激素实验组显著高于160mmol/L亚砷酸钠模型组(P<0.05)。③40,80,160mmol/L亚砷酸钠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0,200mg/Lβ-蜕皮激素实验组能使氧化水平有所升高,800mg/Lβ-蜕皮激素实验组能使氧化水平有所降低,但与亚砷酸钠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穴P>0.05雪。结论:亚砷酸钠可剂量依赖地诱导内皮细胞凋亡;β-蜕皮激素能影响亚砷酸钠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但具体剂量关系值得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肽-(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Fluo-3/AM进行负载,再分别以Ang-(1-7)、ox-LDL和A-779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扫描细胞,每隔10s扫描1次,每组扫描6~10个细胞,实时记录荧光强度变化,取其均值。结果单个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基础值在100s内保持稳定。加入ox-LDL(50mg/L)后,使内皮细胞内[Ca2 ]i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在50s内升高6.4倍,300s左右恢复至基础水平(P<0.01)。Ang-(1-7)和A-779对基础状态下的内皮细胞内[Ca2 ]i水平无明显影响,但Ang-(1-7)使ox-LDL诱导的细胞内[Ca2 ]i的增幅下降60%(P<0.05),A-779可阻断Ang-(1-7)的作用(P<0.05)。结论Ang-(1-7)对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钙离子动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尼莫地平(1.2μg/ml),作用6-24 h。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ECV304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离子浓度。结果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培养的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尼莫地平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以及前胡丙素对模拟心肌缺氧再灌注过程中减轻钙超载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缺氧再灌注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组:细胞正常培养;缺氧预适应组:预先缺氧2 h,复氧1 h,再缺氧12 h后,复氧2 h;前胡丙素预处理组:先予前胡丙素单体终浓度为100μmol/L作用1 h,再行缺氧12 h,后复氧2 h;模拟缺氧再灌注组缺氧12 h,后复氧2 h。细胞上清检测LDH值。心肌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心肌细胞([Ca2+]i)变化。结果模拟缺氧再灌注组心肌细胞([Ca2+]i)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前胡丙素预处理组及缺氧预适应组(P<0.01),前胡丙素预处理组与缺氧预适应组细胞内荧光强度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Ca2+超载,而前胡丙素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再灌注时Ca2+超载的作用。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以直观地进行细胞内钙离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休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血管通透性增大,血管内物质大量向组织间隙渗漏,有效血容量减少,器官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作为反映血管通透性的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这一病程过程中变化如何,与缺氧程度有何关系等报道甚少,故本研究中以感染性休克犬为实验对象,观察VEGF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通透系数检测的实验方法。方法 分别在trans well 小室和聚碳酸酯纤维膜上构建大鼠PMVEC单层模型,用电阻抗仪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单层汇合后,分别应用电阻抗仪监测跨内皮细胞电阻(TER),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通透系数(Pd),用Hanks平衡液法检测通透系数(Lp);同时观察脂多糖(LPS)刺激0.5h和2h后的PMVEC通透性变化,以测量值与其相应静息状态值的比值表示。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接种后3d时已汇合成单层时TER值为(39.45±3.96)Ω.cm2,Pd值为(8.52±0.50)×10-6 cm/s;随细胞接种时间增加,TER值稳定升高,接种后4d达高峰[(49.84±3.93)Ω.cm2]。静息状态下汇合成PMVEC单层的TER值、Pd值和LP值分别为(49.84±3.93) Ω·cm2、(6.15±0.63)×10-6 cm/s和(6.80±0.62)×10-7 cm.s-l.cm H2O-l。与未刺激组比较,10 mg/L LPS刺激PMVEC 0.5 h和2h后,TER法测定的通透性均下降(0.87±0.03、0.45±0.04比1.00±0.08),Pd法和Lp法测定的通透性均增加(Pd:1.33±0.11、2.43±0.14比1.00±0.10;Lp:1.30±0.07、2.38±0.15比1.0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R法、Pd法和Lp法均能有效检测PMVEC通透系数,倒置显微镜联合TER和Pd法所测值更加精确,从而为体外研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红艳  任春玲  王亮  高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351-335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内皮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临床上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治疗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安全药效浓度.方法: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形划痕法制作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眼.A组应用0.50% AmBL滴眼液点眼;B组应用0.25%滴眼液点眼;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6次.3、7、10、15d观察疗效,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检测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结果:造模3d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 d后A,B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溃疡较前局限,结膜充血和角膜水肿减轻,用药后7d溃疡内皮斑减轻,坏死组织脱落,新生血管出现,平均l0d角膜水肿消失,瘢痕形成,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点药后3d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10、15d后A、B两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A组内皮细胞肿大,多形性,边界中断,形态模糊,较B组显著.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有效,0.25%与0.50%滴眼液相比治疗效果相同,但对角膜内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刘恒明  袁媛  林晗 《中国康复》2007,22(3):214-215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1例30只眼,均行Nd:YAG激光治疗,术后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7及14d时患眼中央部位及6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6-3.2mj能量的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缺氧与复氧对脑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用原代培养的脑动脉内皮细胞(CAEC)进行缺氧、复氧,观察一氧化氮合酶Ⅲ(NOSⅢ)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氧、复氧影响NO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CAEC进行缺氧1h,复氧2、6、12和24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OSⅢ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AEC缺氧1h,NOSⅢ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缺氧1h后复氧2、6和12h,NOSⅢ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下调,其中复氧6h,其表达降至最低,24h后表达恢复至正常。结论:缺氧引起脑动脉内皮细胞NOSⅢ基因表达上调,而复氧使其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胎盘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模型来研究:内皮细胞调节的培养液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影响。方法 (1)细胞培养:内皮细胞培养参照Maruyama的方法,从人胎盘脐带静脉获取。平滑肌细胞参照Fischer-Dzoga等所描述的方法,从人脐带动脉获取。(2)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外形、用单克隆鼠抗人CD31和兔抗人第八因子(vWF)行免疫组化确认;同样,平滑肌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外形、用单克隆鼠抗人平滑肌肌动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来确认。(3)用无血浆的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 培养液制备内皮细胞调节的细胞培养液。(4)对在内皮细胞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刺激下的平滑肌细胞研究:用细胞与3H- 胸腺嘧啶结合闪烁记数法测定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用固相载体酶联免疫法来测定平滑肌细胞释放到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胶原Ⅰ的浓度。结果 (1)内皮细胞的鹅卵石状外形、单克隆鼠抗人CD31免疫组化和兔抗人vWF免疫组化均呈阳性反应。平滑肌细胞典型的纺锤样形状,单克隆鼠抗人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呈现阳性反应。(2)内皮细胞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影响:50%内皮细胞调节的培养液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Ⅰ产物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增殖显著增加到(170.6±13.7)%(P<0.01),胶原Ⅰ产物显著增加到(128.0±7.7)%(P<0.01)。结论内皮细胞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在体外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提高平滑肌细胞胶原Ⅰ产物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研究证实,Rac1蛋白能够调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氧化酶的表达,刺激内源性活性氧产生,引起内皮细胞毒性改变.目的:探讨Rac1蛋白在缺氧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1/2008-05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材料:自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hoenix amphotropic 293包装细胞、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和主导抑制的pLNCX-N17Rac1反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以体积分数为1%O2、5%CO2及94%N2缺氧条件下培养72 h.用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L61Rac1感染组)和主导抑制型pLNCX-N17Rac1(N17Rac1感染组)反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主要观察指标:①感染后稳定表达阳性克隆筛选.②采用pull-down和Western blot分析感染前后细胞内Rac1的活化.③采用持续缺氧的方法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用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72 h后各实验组细胞中cleave-caspase3表达.④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血清反应因子的表达和定位.结果:筛选出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和主导抑制型的pLNCX-N17Rac1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克隆:应用putl down和Western blot证实各组细胞内Rac1的活化改变: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N17Rac1感染细胞比较.缺氧72 h后L61Rac1细胞发生明显凋亡.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证实3组细胞中血清反应因子表达无明显改变,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N17Rac1-HUVECs中血清反应因子为入核表达,而L61Rac1-HUVECs中血清反应因子蛋白在细胞核周大量表达,血清反应因子发生出核转位.结论:Rac1参与了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血清反应因子蛋白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循环内皮细胞定量变化的观察林惠,黄爱平(福建省立医院,福州350001)张建成(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CEC)的功能,除参于肌体的凝血、免疫、物质转运有关外,还能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